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0:02
文档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党代表大会C.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A.国旗B.国微C.代国歌D.首都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推荐度:
导读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党代表大会C.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A.国旗B.国微C.代国歌D.首都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党代表大会

C.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

A.国旗    B.国微    C.代国歌    D.首都

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与新民主主义

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下列流行语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①“经济特区”②“公私合营”③“包产到户”④世贸组织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6、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资料: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等。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和平统一中国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主政治建设发展

7、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8、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倍多。这种增长主要是因为:(  )

A.打土豪,分田地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了人民公社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9、下表反映了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计划经济的确立

10、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

11、在农村经济改革中迅速崛起,成为农民致富新路的是

A.国有企业    B.农村乡镇企业    C.私营企业    D.个体企业

12、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4、下列不属于中国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代表的是(   )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时机不够成熟    D.缺乏社会基础

16、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实现了民族          B.坚持和平共处外交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第一部的颁布

18、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三步开放的是(   )

A.沿海港口城市    B.沿海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

19、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的是(   )

①马列主义  ②思想  ③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1、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2、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关联不正确的是(   )

A.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B.王进喜——艰苦创业,铁人精神

C.袁隆平——真正的耕耘者,杂交水稻之父

D.黄继光——潜伏烈火,严守纪律

23、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伴随着思想和观念更新。陈云同志的题词,20世纪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是针对(   )

A.“文化大”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D.“两个凡是”的问题

24、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

25、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

——摘编自党史研究案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电文:“陕变事起……常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在中国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党通过南昌和秋收“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历史图片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 

材料三1978年年底,在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思想讲实 际,工作重心大转移。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2)请你判断材料二的漫画出现于哪一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哪一会议?请你举出此次会议后我国改革开放的举措。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B

3、D

4、D

5、C

6、B

7、D

8、D

9、A

10、A

11、B

12、A

13、D

14、C

15、A

16、C

17、B

18、B

19、B

20、C

21、A

22、D

23、D

24、D

25、B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1901年,清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指的是中国党的诞生。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自从有了中国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 “两只小鸡”指中国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和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即工农红军和井冈山根据地

(3)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忠于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英雄主义精神。

原因:以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团结合作。

(4)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927-1936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第一次:辛亥;第二次:新中国的成立;第三次:改革开放

2、(1)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举措: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 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的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3、(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为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文档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党代表大会C.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A.国旗B.国微C.代国歌D.首都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