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9:17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大纲

三年级上册教学大纲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1吨=1000千克教学重点:1.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会简单物体的测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
推荐度:
导读三年级上册教学大纲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1吨=1000千克教学重点:1.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会简单物体的测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
三年级上册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

          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

            1吨=1000千克

教学重点:1.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2. 会简单物体的测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

          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

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减法

          2. 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3.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递进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注:借1、进1)

          3.能熟练的运用验算方法检验运算结果

第三单元  四边形

教学内容:1.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估计长度

教学重点:1、理解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其他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1、“余数”的概念

          2、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格式

          3、关于除法余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教学目标:1. 知道“余数”的概念,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2.能够利用除法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时、分、秒

教学内容:1、秒的认识

          2、时间的计算(1分=?秒;1时=?分)

3、时间的比较(如:9分钟和90秒进行比较;4时和24分进行比较),知道在一段时间里或不同的时间里可以做多少事情。

          4、用合适的时间单位来表示做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

教学重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 时间的计算(时、分、秒)

          3.了解时间“1分钟、1秒钟、1小时”各有多长。

          4.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2.用乘法估算(约等于)

          3.口算乘加的综合运算

          4.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5.相关应用题

教学重点: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1、能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正确书写其竖式。

          2、知道有关乘法算式估算的方法。

          3、能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并会计算分数。

教学目标:1、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会读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分数。

2、会比较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3、掌握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及规范其格式写法。

第八单元   可能性

教学内容: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描述。

教学重点:会分析事情的发生结果。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1、简单的排列数

          2、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1、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年段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年级下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上学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编排结构如下表:

  

课题内容
口算除法例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例2

除法估算
基本的笔算除法例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例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除法估算

除法的验算例4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有关0的除法

例5

有关0的除法

例6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1)

例7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2)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本单元结构如下:

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单元重难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数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解决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大纲

三年级上册教学大纲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1吨=1000千克教学重点:1.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会简单物体的测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