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砼施工技术交底
GLBGSCLCJ-003
工程名称 | 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 | 施工单位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施工部位 | 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基础部分 | 施工内容 | 换填砼施工 | |||||||
交底内容: 换填混凝土施工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仅适用于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换填砼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作业条件: 2.1.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1.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 2.1.3 校核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技术交底。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 | → | 混凝土拌制 | → | 混凝土浇筑 | → | 混凝土振捣 | → | 混凝土养护 | |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
3.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3.4.7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础项目:
4.2.1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
4.2.2 无缝隙无夹渣层。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4。
素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 表2-14
项次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方法 |
1 | 标 高 | ±10 |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
2 | 表面平整度 | 8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
3 | 基础轴线位移 | 15 | 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
4 | 基础截面尺寸 | +15 -10 | 尺量检查 |
5 | 预留洞中心线位移 | 5 | 尺量检查 |
5.1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
5.2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行上部施工。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混凝土不密实,有蜂窝麻面:主要由于振捣不好、漏振、配合比不准或模板缝隙漏浆等原因造成。
6.2 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的线或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或模板支撑不牢等原因造成。
6.3 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而造成。
6.4 不规则裂缝:基础过长而收缩,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拆模过早而造成。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的预检记录。
7.3 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4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 | ||||||||
交底人 签 名 | 接受交底 负责人签名 | 交底 时间 | ||||||
作业人员 签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