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审核: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在等腰三角形中腰与底边不明确或者顶角与底角不明确时,要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3、在解决有关问题时,体会角与角的转化、边与角的转化、边与边的转化的思想
4、在解决有关角度问题时,常用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决,体会方程思想
5、在评价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
(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填空,并试着用知识树的形式梳理一下本节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
(1)有 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顶角的 三线合一。
(4)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其对称轴是 。
(5)“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可以简写为“ ”。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
(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 。
(二)、分类思想的具体实践
1、(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认真体会每一道题中变式前、后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它对结果有怎样的影响?)
(1)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8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变式: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和5cm,则它的周长是 。
变式: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6cm和12cm,则它的周长是 。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50°,那么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变式: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那么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5)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cm,一边长为14cm,那么腰长为 。
2、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中出现的分类讨论思想主要包括:角的分类讨论、边的分类讨论。总结一下:(1)角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需分类讨论? (2)边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需分类讨论?
(三)、转化思想的具体实践
1、如图1,AB=AC,点D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1)请问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简单说明理由。
(2)若过点D作EF∥BC,分别交AB、AC于点E、F,现在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D
(3)线段EF与线段BE、CF有何数量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4)若AB=4,求△AEF的周长。
2、如图2,如果点D是∠ABC和∠ACB的邻补角∠ACG的平分线的交点,仍过D作EF∥BC,分别交AB、AC于点E、F,此时线段EF、BE、C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3、如图3,若过△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作这两个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则EF与BE,CF三者又有何数量关系?
4、练一练:如图,在等边△ABC中,点O是∠ABC及∠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M∥AB,交BC于点M,ON∥AC,交BC于N。
(1)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5、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中转化思想的体现主要包括:
(1)角与角的转化(2)边与角的转化(3)边与边的转化
(四)、方程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运用
1、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B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当∠A是多少度时,△BDC是等腰三角形呢?
2、如图,在△ABC中,AB=AC,BD=BC=AD,则∠A的度数是多少?
3、如图,在△ABC中,AB=AC,BC=BD=ED=EA,则∠A的度数是多少?
4、体会方程思想在有关等腰三角形角度计算中的应用,总结一下解题步骤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等腰三角形课堂检测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 。
2、如图:AB=AC,AD∥BC,∠BAC=80°,则∠DAC= 。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则其它两角的度数分别为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3cm,则
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9cm B、12cm C、12cm或15cm D、15cm
5、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
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F,则图中
的等腰三角形有( )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6、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15海里/h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2°,∠NBC=84°,求从B处到达灯塔C的距离。
7、如图,在△ABC中,AB=AC,BD=BC=AD,则∠A的度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