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0:52
文档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二)选择题:1. 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     (2)孟德尔    (3)拉马克    (4)克里克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称之  (4)。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群体
推荐度:
导读《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二)选择题:1. 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     (2)孟德尔    (3)拉马克    (4)克里克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称之  (4)。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群体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绪 论

(一) 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选择题: 1.  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      (2) 孟德尔     (3) 拉马克     (4)克里克 

2. 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 4 )。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 群体遗传学 (4)经典遗传学 

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 ( 1 )。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 群体遗传学  (4)细胞遗传学 

4.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  1900    (4) 1910

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 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染色体。 

7.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8.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H1组蛋白共同形成。 

9.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10.联会:在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1.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2.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13.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14.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二) 是非题: 

1.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2.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的后期Ⅱ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于是结果就形成单组染色体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3.在减数后期Ⅰ,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4.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所产生的4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5.有丝后期和减数后期Ⅰ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结果相同。(-) 

6.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1一定来自父方。(-) 

7.同质结合的个体在减数中,也存在着同对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8.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是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9.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10.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1.体细胞和精细胞都含有同样数量的染色体。(-) 

12.有丝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13.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14.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 

15.在细胞减数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 

(三) 选择题: 

    1.染色体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2)。 (1)内质网中 (2)细胞核中 (3)核糖体中 (4)叶绿体中 2.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 (4 )。  (1)3 (2)6 (3) 12 (4)18 

    3.水稻体细胞2n=24条染色体,有丝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为 (3)。 

    (1)6条 (2)12条 (3) 24条 (4) 4 

    4.一个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在它的生长期间,你预料在体细胞中是下面的哪种组 合(3): 

    (1)AA'BB (2)AABB' (3)AA'BB' (4)A'A'B'B' 

    5.一种(2n=20)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的植株(2n=22)杂交,F1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体,该个体的染色体数目为(1): 

    (1)42 (2)21 (3)84 (4)68 

   6. 在有丝中, 染色体收缩得最为粗短的时期是 ( 3 )。 

    (1).间期 (2)早期 (3)中期 (4)后期 

   7.减数染色体的减半过程发生于(3): 

   (1)后期Ⅱ (2)末期Ⅰ (3)后期Ⅰ (4)前期Ⅱ 

   8.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n=10。在减数第一次中期,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4): 

    (1)10 (2)5 (3)20 (4)40 

 9.某一种植物2n=10,在中期I,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3): 

    (1)10 (2) 5 (3)20 (4)40 

    10.杂合体AaBb所产生的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是(3)

    (1)AB和Ab; (2)Aa和Bb; (3)AB和AB; (4)Aa和Aa。 

    11.玉米体细胞2n=20条染色体,经过第一次减数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 (1) 

    (1)20条 (2)10条 (3)5条 (4)40条 

    12.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后形成四个大孢子,最后形成(3) 

    (1)四个雌配子 (2)两个雌配子 (3)一个雌配子 (4)三个雌配子 

(四) 填空题: 

    ⒈ 填写染色体数目:水稻的n =( ),普通小麦的2n=( ),蚕豆的x=( )。

    ①12 ②42 ③6 

    2.玉米体细胞2n=20,其减数形成的小孢子有( )染色体,极核有( )条染色体,胚乳细胞有( )条染色体,果皮细胞有( )条染色体。 ①10 ②10 ③30 ④20 

    3.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一个人从其父亲那里接受( )条染色体,人的卵细胞中有( )条性染色体,人的配子中有( )条染色体。 ①23 ②1  ③23 

    4.一次完整的减数包括两次连续的过程,减数的过程发生在( ),联会的过程发生在( ),核仁在( )消失,鉴定染色体数目最有利的时期为( )。 ①后期Ⅰ ②偶线期 ③中期 ④终变期 

    5.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具有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以外,还常出现额外的染色体,这种额外染色体统称为( )。 ①同源染色体  ②B染色体(超数染色体) 

    6.双受精是指一个精核与( )受精结合为( ),一个精核与( )受精结合发育成( )。 

    ①卵细胞  ②合子(胚) ③二个极核 ④胚乳 

    7.人的受精卵中有( )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精 子和卵子中有( )条染色体。①46   ②46   ③23   

    8.某生物体,其体细胞内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减 数时可产生( )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配子,这时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父方染色体的比例是( )。同时含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比例是( )。 ①8   ②1/8   ③6/8  

   9.胚基因型为Aa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有( )种,胚乳基因型有( )种。 

    ①3  ②4 

 10.以玉米黄粒的植株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子粒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这一现象称(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 )。 ①花粉直感  ②果实直感 

    11.在有丝时,观察到染色体呈L字形,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 ),如果染色体呈V字形,则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 )。①一端   ②中间 

(五)思考题: 

    1.未交换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的后期Ⅰ,被交换了的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 数的哪一时期?  答:后期Ⅱ。  2.简述细胞有丝和减数各自的遗传学意义? 

    答:细胞有丝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 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2)由于染色体重组、分离、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染色体在减数中的动态与基因传递有什么关系?  答:平行关系。 

    4.有丝与减数有何最基本的区别?以最简要方式指出减数过程中染 色体减半的原因? 

    答:减数:(1)包括两次,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2)同源 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联会。 

    减数过程中染 色体减半的原因:染 色体了复制一次,而细胞了两次。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一) 名词解释: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4.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5.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6.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7.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8.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9.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1.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2.返祖现象:是指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 

13.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4.性转换(reversal of dominance):显性性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叫做显性转换。 

(二) 是非题: 

1.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2.两种白色糊粉层的玉米杂交后,有可能产生有色糊粉层的杂交种子。 ( + ) 

3.如果同时考虑4对基因,A A B b C C d d这样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 + ) 

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本内容是非同源染色体基因的自由分离和同源染色体基因 的分配。 ( - ) 

5.如果某基因无剂量效应,就说明它是完全显性的。(-) 

6.上位作用是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 

7.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 非等位基因间随机自由组合。(+) 

8.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基因间不能分配。(-) 

9.凡是符合孟德尔规律的任何形式的杂交组合,其F2代的性状表现都是同样的。(-) 

10.无论遗传或连锁遗传,无论质量性状遗传或数量性状遗传,都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11.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区别在于前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相同的表现型。 (+) 

12.人类的四种主要血型的遗传受三个多基因的支配。 (-) 

13.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 

14.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15.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三)选择题: 

1.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 (2)。 

    (1)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2)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3)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4)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2.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IAIB基因型表现为AB血型,这种现象称为 (2) 

    (1)不完全显性 (2)共显性 (3)上位性 (4)完全显性 

3.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遵从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F2表型种类数为 (4)。 

    (1)5n (2) 4 n (3)3 n (4)2 n 

4.杂种AaBbCc自交,如所有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连锁关系,基因显性作 用完全,则自交后代与亲代杂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是(3): 

    (1)1/8 (2)25% (3)37/ (4)27/256 

5.在遗传下,杂种AaBbDdEe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占(3): 

    (1)25% (2)1/8 (3)1/16 (4)9/ 

6.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 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 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2) 

    (1)NnHh (2)NnHH (3)NNHh (4)NNHH 

7.三对基因的杂种Aa、Bb、Cc自交,如果所有座位在常染色体上并不连锁,问纯 种后代的比例是多少?(1) 

    (1)1/8 (2)25% (3)9/ (4)63/ 

8. AaBb的个体经减数后,产生的配子的组合是(3)。 

    (1)Aa Ab aB Bb (2)Aa Bb aa BB

    (3)AB Ab aB ab (4)Aa Bb AA bb

9.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它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是(3)。 

    (1)AaBB (2 )AABb (3) AaBb (4) AABB 

10.分配规律中所涉及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 重组是发生在减数的 (3) 

    (1)中期Ⅰ (2)后期Ⅱ (3)后期Ⅰ (4)中期Ⅱ 

11.孟德尔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4): 

    (1)原核生物没有核膜 (2)原 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3)原核生物时染色体粘在质膜上(4)原核生物细胞不规则。 

12.金鱼草的红色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的决定窄 叶形基因(N)和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 产生(2): 

  (1)1/8粉红色花,窄叶 (2)1/8粉红花,宽叶 (3)3/16白 花,宽叶 (4)3/16红花,宽叶 

13. 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 称之 (3)。 

    (1) 一因多效 (2)一因一效 (3)多因一效 (4)累加效应 

14.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预测他 

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4)。 (1)1.00 (2)0.75 (3)0.50 (4)0.25

15.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必须(4)。 

    (1)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 (2)双亲之一是携带者 (3)双亲都是纯合体 (4)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四) 填空题: 

1.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称为( )。如果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 )。 

    ①共显性 ②不完全显性  

2.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 )杂交,由于( )只能产生一种含( )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①隐性纯合体 ②隐性纯合体 ③隐性基因 

3.牛的毛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RR为红色、Rr为花斑色、rr为白色,二只花斑牛杂交,预期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如此花斑母牛与白色公牛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①1/4红:2/4花斑:1/4白 ②1/2花斑:1/2白  

4.在AaBBCC×Aabbcc的杂交后代中,A基因纯合的个体占的比率为( )。 ①1/4    

5.基因A、B、C、D表现为遗传和完全显性,则a) 由一对基因型为AaBbCcDd植株产生配子ABcd的概率为( )。b) 由一基因型为aaBbCCDD植株产生配子abcd的概率为( )。c) 由杂交组合AaBbCcdd×aaBbCcdd产生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dd的概率为( )。 ①1/16  ②0  ③1/32   

6.在遗传下,杂种AaBbCcDd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数占( )。  ①1/16(12.5%) 

7.a、b、d为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DDⅹaaBBdd)杂交F2代中基因型与F1相同的个体的比例为( )。 

    ①1/8 

8.在旱金莲属植物中,单瓣花(5瓣)(D)对重瓣花(15瓣)(d)为显性,单瓣花和重瓣花只有在ss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不管D和d的结合形式怎样,S决定超重瓣花,一株超重瓣花与一株重瓣花杂交,得到半数超重瓣花和半数瓣花,双亲基 因型应为( )。①ddSs×ddss 

9.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遗传的基因N使植株表现狭叶形,n表现阔叶形,N对n 是完全显性,基因型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白花狭叶,( )粉红花阔叶,( )红花阔叶。 

    ①3/16  ②1/8  ③1/16 

10.水稻中有一种紫米基因P是红米R的上位性,P─R─和P─rr植株都是紫米,ppR_植株是红米,pprr是白米,如果以PpRr×Pprr所得后代将出现( )紫米,( )红米,( )白米。①6/8  ②1/8  ③1/8    

11.番茄红果高秆由显性基因R和H控制,黄果矮秆则决定其隐性等位基因。2个基因为遗传,一杂合的高秆红果植株同黄果矮秆植株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为( )。①1RrHh:1Rrhh:1rrHh:1rrhh  

12.萝卜有圆、椭圆和长形之分。已知长×圆的F1全是椭圆个体。萝卜颜色有红、 紫和白色三种,红×白的F1全是紫色的。若紫、椭×紫、椭,其后代有哪几种表现型( )。  ①红长、红圆、白长、白圆  

13.在牛中无角对有角显性,花色毛(红棕毛中夹杂白毛)是红色基因和白色基因杂结合的结果。用花毛杂合无角公牛同花毛有角母牛交配,其后代中花毛有角牛的比例是( )。

    ①1/4    

14.两个白花豌豆品种杂交,F1自交得96株F2,其中54株开紫花,42株开白花,这种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 ),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①互补作用  ②AAbb、aaBB

15.两种燕麦纯合体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为黑颖,F2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该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 ),双亲基因型分别为( )和( )。(自定基因符号)  ①显性上位  ②AABB ③aabb

16.一只白狗与一只褐色狗交配,F1全是黑色狗,在F1ⅹF1的交配中,生了19个黑狗,8只白狗和7只褐色狗。结果表明,狗的毛色遗传是受( )对基因决定,表现基因互作中的( )。   ①2对  ②隐性上位作用 

17.基因互作有好几种类型,它们自交产生F2代的表现型分离比应为:互补作用( );积加作用( );显性上位作用( );抑制作用( )。 ①9:7  ②9:6:1 ③12:3:1 ④13:3

18.日本牵牛花的花色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积加作用,基因型为A_B_时花是兰色,隐性纯合体aabb为红色,A_bb和aaB_为紫色。二个紫色花纯合时亲本AAbbⅹaaBB杂交,F1与两个亲本分别回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F1自交得到的F2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 

 ①1/2兰  ②1/2紫 ③9兰:6紫:3红 

19.在果蝇中,隐性基因s引起黑色身体,另外一个隐性基因t能抑制黑色基因的表 现,所以果蝇是正常灰色。如此,基因型ssT-是黑色,其余皆为正常灰色。那么SsTt×ssTt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①5/8正常灰色:3/8黑色  

20.两个品种杂交,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B为遗传,最终要选出稳定的AAbb新品种,所需的表现型在( )代就会出现,所占的比例为( ),到( )代才能获得不分离的株系。①F2②3/16 ③F3

(五)问答与计算: 1.显性现象的表现有哪几种形式?显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答:(1)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2)显性现象的实质:并非显性基因抑制 隐性基因作用,一对相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显隐性基因决定性状表现的实质 在于它们分别控制各自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表达。如孩子 皮下脂肪颜色的遗传、豌豆株高的遗传。 

2.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举例说明上位的机制。 

答 :所谓上位是指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 

而不同,这种现象叫做上位效应,上位可分为显性上位和隐性上位。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中,当其处于杂合状态时,只表现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这种现象叫做显性。所以上位是指不同对等位基因间的作用,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内的作用方式。例如家兔毛色的遗传是一种隐性上位的表现形式,灰兔与白兔杂交,子一代为灰色,子二代出现9灰兔:3黑兔:4白兔的比例。这是由于基因G和g分别为灰色与黑色的表现,但此时必须有基因C的存在,当基因型为cc时,兔毛色白化,所以为隐性上位。 

P 灰色 × 白色 

CCGG ↓ ccgg

F1 灰色 

CcGg

F2 灰色 黑色 白色 白色 

9C_G_ 3C-_gg 3ccG-_ 1ccgg

3.蕃茄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分别选用红果和黄果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 不同比例的表现型,请注明下列杂交组合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1)红果×红果→3红果:1黄果 (2)红果×黄果→1红果 (3)红果×黄果→1红果:1黄果

答:(1) Rr×Rr→1RR(红):2Rr(红):1rr(黄) (2) RR×rr→Rr(红果) (3) Rr×rr→1Rr(红果):1rr(黄果) 

4.金鱼草中红花宽叶×白花窄叶,得到10株红花宽叶,20株红花中等叶,10株红花 窄叶,20株粉红宽叶,40株粉红中等叶,20株粉红窄叶,10株白花宽叶,20株 白花中等叶以及10株白花窄叶。问: (1)两株性状由几对基因控制,属何种显性类别? (2)所列表现型中哪几种是纯合的? 

答:(1)两对基因,都为不完全显性; (2)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 花窄叶。

5.一只白色豚鼠和一只黄色豚鼠交配,所有后代都是奶油色。F1相互交配,F2出 现32只白色,66只奶油色,30只黄色,豚鼠肤色是怎样传递的?写出亲本、F1 和F2的基因型。

答:F2表现型比例为 白:奶:油色:黄=32:60:30≈1:2:1,而且和亲本相同的白色和 黄色各占1/4,可知肤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是奶油 色。 

6.以毛腿雄鸡和光腿雌鸡交配,其F1有毛腿和光腿两种,这两种鸡各自雌雄交配 ,其结果是光腿的后代全是光腿,毛腿的45只后代中有34只为毛腿,余为光腿 ,问:(1)毛腿和光腿哪个是显性性状?(2)设显、隐性基因分别为F和f,则双亲的基因各是什么?其F1的基因型各是什么? 

答:(1) 毛腿为显性性状,光腿为隐性。 (2) 两亲基因型:毛腿雄鸡为Ff,光 腿雌鸡为ff。F1中毛腿鸡的基因型为Ff,光腿鸡的基因型为ff。

7.红色小麦籽粒是由基因型R_B_控制的,双隐性基因型rrbb产生白色籽粒,R_bb和rrB_为棕色。纯红色品种和白色品种杂交,问:F1和F2 中的期望表现型比各为多少? 

8.金鱼草和虞美人的红花(R)对白花(r)为不完全显性。基因R和r互相作用产生粉 红色花。指示下列杂交后代的花色。 (1) Rr×Rr; (2) RR×Rr; (3) rr×RR; (4) Rr×rr。 

答:(1) Rr×Rr→1RR(红):2Rr(粉红):1rr(白); (2) RR×Rr→1RR(红):1Rr(粉红); (3) rr×RR→Rr全部粉红; (4) Rr×rr→1Rr(粉红):1rr(白)。 

9.番茄缺刻叶是由P控制,马铃薯叶则决定于p;紫茎由A控制,绿茎决定于a。把 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株与绿茎刻叶纯合株杂交,F2代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把F1代(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其下代表现型比例各如何? 

答:(1)基因型:1AAPp:1AaPp:1AApp:1Aapp,表现型:1紫茎缺刻叶:1紫茎马铃薯叶(2)基因型:1AaPP:1AaPp:1aaPP:1aaPp,表现型:1紫茎缺刻叶:1绿叶缺刻叶 (3)基因型:1AaPp:1Aapp:1aaPp:1aapp,表现型:1紫茎缺刻叶:1紫茎马铃薯叶:1绿茎缺刻叶:1绿茎马铃薯叶

10.写出玉米下列杂交当年获得的胚、胚乳、果皮细胞中的有关基因型:(1)♀白果皮(p)糯粒(wx)矮株(d)×♂红果皮(P)非糯(Wx)高株(D) (2)如果第二年将杂交种子种下,并以F1株的花粉自交,各部分会表现怎样的性状?

答:(1)杂交当年:胚PpWxwx、胚乳:PppWxwxwxDdd,果皮ppwxwxdd (2)F1代: 株高:全为高株(Dd)、胚乳:非糯:糯=3:1,果皮:全为红果皮(Pp)。 

11.黑腹果蝇的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性状为遗传:(1)以一双因子杂种果蝇与一隐性纯合体果蝇测交,得1600只子代。写出子代的基因 型、表现型和它们的比例?(2)以一对双因子杂种果蝇杂交,也得1600只子代,那么可期望各得几种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如何? 

答:(1)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Vv:Bbvv:bbVv:bbvv=1:1:1:1,表现型比例为:红 长:红残:棕长:棕残=1:1:1:1=400:400:400:400(2)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基因 型若有9种 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1:2:1:2:4:2:1:2:1 红长:红残:棕长:棕残=900:300:300:100=9:3:3:1

12.迟熟而抗病和早熟而不抗病的两个纯水稻品种杂交,假设迟熟和抗病是显性。 两对基因又分别在两对染色体上。说明下列问题: (1)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什么? (2)F1自交后,F2有哪几种表型?其比例如何? (3)要选出能稳定遗 传的纯种早熟和抗病品种,基因型必须是什么?

答:(1)亲本EETT×eett→F1EeTt,表现迟熟抗病。 (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迟熟抗病:3迟熟不抗病:3早熟抗病:1早熟不抗病。 (3)能稳定遗传的早熟抗病品种的基因型一定是eeTT。 

13.燕麦白颖×黑颖,F1黑颖,F2自交后,F2得到黑颖419株,灰颖106株,白颖35 株,问(1)燕麦壳色的可能遗传方式 (2)自定基因符号解释这一结果,并写出 基因型和表现型。 

答:(1)显性上位作用; (2)白颖植株基因型:bbgg; 灰颖植株基因型:bbGG 和bbGg。

14.显性基因l的存在,或另一隐性基因c的纯合都使洋葱呈白色。iiG_基因型呈黄 色。写出下列杂交组合中亲本基因型和F1基因型:(1)白×黄,F1全黄,F2 3黄:1白; (2)白×黄,F1全白,F2 3白:1黄; (3)白×白,F1全白,F2 13白:3黄。

答:(1)P: iicc×iiCC→F1 iiCc(黄); (2)P: IICC×iiCC→F1 IiCC(白) (3)P: IICC×iicc→F1 IiCc(白)。 

15.两个开白花的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杂交,F1全开紫花。F1随机交配产生

了96株后代,其中53株开紫花,43株开白花。问:(a)F2接近什么样的表型分离比例?(b)涉及哪类基因互作?(c)双亲的可能基因型是什么?(7分)

答:(a)首先求出在16株后代中开紫花的株数X。为此有等式:53/96=X/16,解得X=8.8。

于是在16株后代中开白花植株数=16-8.8=7.2(株)。即得F2比例为8.8紫:7.2白,接近9:7的比例。

(b)9:7的比例是互补类型的互作,即A-B-产生一种表型(开紫花),而A-bb,aaB-

和aabb产生另外一种表型(开白花)。

(c)A-bb,aaB-和aabb三种基因型都产生白花,只有当AAbb与aaBB个体杂交时,F1

才全开紫花。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必为AAbb和aaBB。

16.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 

(1) 所需的表现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 

(2) 希望在F3获得100个无芒抗病的稳定株系, F2最少应种多少株?F2最少应选多少株? 

答:(1)、F2出现,占3/16,F3才能予以肯定。 

(2)、F2最少应种1600株,F2最少应选300株。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一) 名词解释: 

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4.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7.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8.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9.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10.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同配性别                    

11.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14.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二) 是非题: 

1.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这仅指X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因为它的X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2.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 

3.基因型 + C/Sh + 的个体在减数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和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 + + 和 Sh C 将各占3%。(-) 

4.如果某两对基因之间的重组率达到50%,则其F2表型比例与该两对基因为 遗传时没有差别。 (+) 

5.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的 F1再与三隐性亲本回交,回交后代中:ABD 60株;abd 62株;abD 58株;ABd 61株;Abd 15株;aBD 16株;aBd 14株;AbD 15株;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ABD三个基因座位都是连锁的。(-) 

6.两个连锁基因之间距离愈短并发率愈高。 (-) 

7.伴性遗传是指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 (-) 

8.基因型DE/de的个体在减数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D—E之间形成交叉,那么产生的重组型配子De和dE将各占3%。(-) 

9.两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连锁越紧密,交换率则越大;连锁的越松弛。交换率则越小。(+) 

10.在整个生物界中,除了极个别生物外,如雄果蝇和雌家蚕,只要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在减数时都要发生交换。 (-) 

11.某生物染色体2n=24,理论上有24个连锁群。(-) 

12.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 

13.在人类的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三) 选择题: 

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杂交,F1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Ft数据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是(1)。     (1)AB 连锁,D;  (2)AD 连锁,B; 

(3)BD 连锁,A  (4)ABD 都连锁                        

2.A和B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14%,现有 AaBb杂种,试问产生Ab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2)  

(1)14%  (2)7%   (3)3.5%  (4)28%                           

3.番茄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F1 OoPpSs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 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是 (2) 

(1)o p s   (2)p o s   (3)o s p    (4)难以确定  

4. 在相引组中, F2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  (4)。         

(1)少     (2) 相等   (3)相近     (4) 多 

5.对某一种生物来讲,它所具有的连锁群数目总是与它(3)相同。  

(1)孢母细胞染色体数  (2)合子染色体数  

(3)配子染色体数   (4)体细胞染色体数                                              

6.两点测验的结果表明a与c两个连锁遗传基因之间相距10个图谱单位,三点测验发现b的位点在a和c之间,据此,三点测验所揭示的a和c之间的距离 (2) 

(1)仍然是10   (2)大于10   (3)小于10   (4)20 

7.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 (4)   

(1)24%  (2)50%  (3)76%  (4)48%                                           

8.当符合系数为0.5时,就说明实际双交换比率 (2)  

(1)与理论双交换比率相等   (2)小于理论双交换比率  

(3)大于理论双交换比率  (4)不确定 

9.在ABC/abc × abc/abc杂交后代中出现比例最少的类型是 abC/abc和ABc/abc,据此可确定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正确次序为(2): 

(1)ABC  (2)ACB   (3)BAC  (4)CBA  

10.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两对完全连锁的基因(A  B)/(a  b),而C基因是在另一染色体上,相互,杂种AaBbCc与三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4): 

(1)8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2)8种表现型中每四种比例相等   

(3)4种表现型每两种 比例相等  (4)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11.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A和B基因,若相互间的距离为20cM,则基因型Ab/aB的 个体产生ab配子的比例为(2): 

(1)1/4  (2)40%  (3)2/4  (4)20%                                         

12.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纯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1) : 

(1)♀红,♂红   (2)♀红,♂白  (3)♀白,♂红  (4)♀白,♂白          

13.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F2)表现(4) :  

(1)1/2芦花(♂),1/2芦花(♀)     (2)1/2非芦花(♂),1/2非芦花(♀)  

(3)3/4芦花(♀♂),1/4非芦花(♀♂)  (4)全为芦花(♂),1/2非芦花(♀)               

14. 一色盲女人与一正常男人结婚, 其子女表现为  (1)。        

(1)女孩全正常, 男孩全色盲    (2)女孩全色盲, 男孩全正常 

(3)女孩一半色盲, 男孩全正常   (4)女孩全正常, 男孩一半色盲 

15.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儿子。儿子色盲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2) (1)父亲  (2)母亲   (3)父母各1/2   (4)父或母任一方        

(四) 填空题: 

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    )和(    )。  ①自由组合  ②连锁交换  

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   );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   ),但最大不会超过(   ),最小不会小于(   )。 

①大  ②小   ③50﹪  ④0﹪ 

3.在老鼠的A和B位点间有24%互换,为检查这两个位点间的交叉记录了150个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基因间期望这些细胞有(   )个会形成交叉。 

①72 

4.根据连锁遗传现象,可知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恰恰是交换配子的百分数的(   )。 ①一倍 

5.符合系数变动于0-1之间,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示(   );当符合系数为0时,表示(   )。 

①两个单交换发生,完全没有干扰  ②完全干扰,不发生双交换 

6.某二倍体植物,其A/a B/b E/e三个基因位点的连锁关系如下: 

a    b    e 0   20    50

现有一基因型为Abe/aBE的植株,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abe/abe的植株比例应该是(   )。 ①0.49%

7.番茄中,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光皮果对桃皮果为显性。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 ①相斥  ②8.5

8.一隐性性连锁基因(k)使雏鸡的羽毛长得慢,它的显性等位基因K使羽毛长得较快。一个羽毛长得快的雌鸡与一个羽毛长得慢的雄鸡交配,F1的表型比为(   ),F2的表型比为(   )。 ①长毛快雄、长毛慢雌  ②雌和雄均有1/2长毛快、1/2长毛慢 

9.兔子的花斑基因对白色是显性,短毛对长毛是显性,一个花斑短毛兔纯种与长毛白色兔纯种杂交,F1与长毛白色兔回交,产生26只花斑长毛兔、144只长毛白色兔、157只花斑短毛兔和23只白色短毛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   )。 ①14.0%

10.人类的色盲遗传是(   ),调查结果表明,患色盲症的(   )性比(   )性多。 ①性连锁(伴性遗传) ②男   ③女 

11.表型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能生下表型(    )的儿子和表型(    )的 女儿。并且可知儿子的基因型为(    ),女儿的基因型为(    )。

①色盲   ②正常  ③xcy  ④xcxc  

12.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由此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和(   )。 ①XCXC 母  ②XCY 父 

13.已知家鸡的芦花羽毛是由位于性染色体(Z)上的显性基因B(相对隐性基因b)控制的。将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杂交,后代母鸡中表现芦花鸡的概率为(   ),公鸡中表现为芦花鸡的概率为(   )。 ①0 ②1 

14.蝗虫的性别决定是XO类型,发现一只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这只蝗虫的性别是(   )性,与这只蝗虫性别相反的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   )。 ①雄性 ②24

15.二倍体蜜蜂的染色体数目是32,在雄性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在雄性的配子形成时,可看到(   )个二价体,在雌性的配子形成时,可看到(   )个二价体。 

①16 ②无 ③16 

16.从性遗传是指表现型受性别影响,杂合基因型在一种性别中表现为(   )_,在另一种性别中表现为(   )。 

①显性  ②隐性 

17.有角的公羊与无角的母羊交配,F1代中母羊都无角,公羊都有角,使F1中公羊与母羊交配,得到的F2代中,公羊3/4有角:1/4无角,母羊3/4无角: 1/4有角,这一现象属于(   )遗传,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 ①从性 ②1对 

18.果蝇共有(  )对染色体,其中一对称为(    )。其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 称(    )。①4   ②性染色体  ③伴性遗传

19.伴性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   )上;从性遗传的基因则位于(    )上。虽然两者的表现均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①性染色体②常染色体

20. 在链孢霉中,若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相距10个图距单位,那么杂合体所产生的交换型子囊应为(    )。①20

(五) 问答与计算: 

1.有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值为50%,另有两个基因位于不 同的非同源染色体上,你能将它们区分开来吗?说明之。

答:不能区别,除非有一个性别不发生交换,如雄果蝇。

2.什么是遗传学图上的图距,如何计算? 

答: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 

相对距离,或称为遗传学图上的图距。在一定条件下,交换值可以用重组值表示,所以求交换值的公式为: 

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应用这个公式计算交换值,首先要知道重组型的配子数,测定重组型配子数的简易 方法有测交法和自交法两种。 

3.有一种生物具有12对染色体,但在用遗传分析构建连锁群时,获得的连锁群少于 

12个,这是否可能?为什么?另有一种生物具有10对染色体,但在用遗传分析构建连锁群时,获得的连锁群多于10个,这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有一种生物具有12对染色体,但在用遗传分析构建连锁群时,获得的连锁群少于 

12个,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现有资料积累得不多,还不足以把全部连锁群绘制出来。另有一种生物具有10对染色体,但在用遗传分析构建连锁群时,获得的连锁群多于10个,这也是可能的。因为当可标记的基因较少时,其连锁群可能比染色体数目多。随着可标 记基因数目的增加,一些可标记基因会与几个群上的标记连锁,而把它们连成一群。例如A 基因与B基因连锁,B基因与C基因连锁,那么A基因与C基因连锁,A、B、C基因就应合 并为一个连锁群。当可标记基因足够多时,标记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日趋接近,直至相等。 

4.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这3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结果如下: 

测交后代表现型 

测交后代个体数 

+  +  + 

73
+  +   s

348
+   p  + 

2
+   p   s

96
o   +  + 

110
o   +   s

2
o    p  + 

306
o    p   s

63
 1000
1.这3个基因在第2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这些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3.符合系数是多少? 

答:(1) ++s和op+为亲本型,+p+和o+s为双交换型,o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说明基因o的位置位于p和s之间,即3个基因的顺序为: 

(2) o与s之间的重组率为 

    o与p之间的重组率为 

    s与p之间的重组率为 

(3)实际双交换率为 理论双交换率为0.14×0.21=0.0294

符合系数为0.136

5.已知玉米的第6号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P1(紫株)和P1(绿株)以及Py(高茎)和py(矮茎)。它们之间图距为20个单位。作了P1Py/p1py×P1Py/p1py的杂交。问 :(1)每个亲本所产生什么样比例的基因型配子?(2)后代中p1py/p1py基因型 占多大比率?(3)后代中紫色矮茎植株占多大比率?

答:1) 0.4 P1Py,0.4 p1py,0.1P1py,0.1p1Py; (2) 16%  (3) 9%  

6.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和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三对等位基因,用三隐性个体与这三个基因均杂合的植株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如下: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   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总数     6708

1.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2.假定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连锁,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程度如何? 

答:(1)这3个基因是连锁的。 (2)cwxSh和CWxsh为亲本型,cwxsh和CWxSh为双交换型,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ccShShwxwx和CCshshWxWx,sh位于中间。 

(3)双交换频率为 

C和Sh之间的重组率为 

Sh和Wx之间的重组率为 

连锁图:(略) 

(4)理论双交换率为 ,大于实际双交换率,存在干扰。符合系数,干扰系数=

7.基因w、s和t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别在染色体图上的位置是10、20和40,符合系数为0.6。w+t/+s+×wst/wst的测交生500个后代。指出表现型为++t、+st和+s+的个体数。

答:(++t  22);(+s+  47);(+s+178)

8.下面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的连锁图,已注明了重组率,如果符合 系数是0.6,在abd/+++×abd/abd杂交的1000个子代中,预期表型频率是多少? 

(a,0)└──┴(b,10)────┘(d,20)

答:+b+ 3,a+d 3,+bd 47,a++ 47,ab+ 47,++d 47,abd 403,+++ 403

9.在+r+/a+b与arb/arb的杂交中,得到了下列的子代,+r+/arb 359,a++/arb 92,arb/arb 4,+++/arb 6,ar+/arb 47,a+b/arb 351,+rb/arb 98 ,++b/arb 43,(1)画出三个基因的连锁图,注明基因间的距离。(2)存在干扰吗?

答:(1)a-r间重组值:(47+43+6+4)/1000×100%=10%,r-b间得组值:(92+98+6+4)/1000×100%=20%;排列顺序:(a,10)└──┴(r)──┘(b,20),

(2)双交换值:(6+4)/1000×100%=1%,理论双交换值:10%×20%=2%,所以存 在干扰,符合系数=1/2=0.5        

10.在杂合体ABD/abd中,基因顺序是A-B-D,假定A-B间的重组值为20%,B-D间的重组值为10%,(1)如符合系数为0时,该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各类配子的 比例如何?  (2)如符合系数为0.6时,又产生哪些配及各类配子的比例?

答:配子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符合系数=0  35   35  10   10  5   5  0   0  

符合系数=0.6   35.6  35.6  9.4   9.4   4.4   4.4   0.6 0.6

11.假设在链孢霉中,基因A/a和B/b位于同一染色体臂上,它们的第二次分 离频率是10%和6%。试计算Ab×aB杂交子代中AB孢子数。

答:A/a与着丝粒的距离为10×1/2=5cM,B/b为6×1/2=3cM,A/a与B/b之间的距离为5-3=2cM,则重组型孢子占2%,AB孢子占1%。

12.在杂合体ABD/abd中,基因排列顺序是A-B-D,假定A-B间的重组值为20%,B-D间的重组值为10%。 

(1)、如符合系数为0时,该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各类配子的比例如何? 

(2)如符合系数为0.6时,又产生哪些配子及各类配子的比例? 

答:    类型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1)符合系数0   35% 35% 10% 10%  5% 5%  0%   o%

(2)符合系数0.6 35.6%  35.6%  9.4%   9.4%   4.4%  4.4%   0.6%   0.6%

13.二倍体植株,其A/a、B/b、D/d三个基因位点连锁关系如下: 

a    b       d  

0   20      50  

现有一基因组成为Abd/aBD的植株, (1).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试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2).若符合系数为0.2,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是多少。 

答:  类型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1)无干扰   28%   28%  7% 7%   12%   12% 3% 3%

(2)符合系数0.2 25.6% 25.6% 9.4%  9.4%  14.4% 14.4%  0.6%  0.6%

14.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a +  c + e  ca +  c a e  + + e   + + +  c + +  + a e

416   402    49   48   42    37    4   2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 答(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c e A

双交换值=(4+3)/1000)×100%=0.6%

c-e之间的交换值=((49+42)/1000)×100%+0.6%=9.7%

e-A之间的交换值=((48+37)/1000)×100%+0.6%=9.1%

(2)符合系数=0.6%/(9.7%×9.1%)=0.68 (3)连锁图(略) 

15.何为伴性遗传?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预期其子女的 类型及比率如何? 

答: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是指X染色体上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所控制的 性状总是与性染色体的动态相连在一起,这种与性别相伴随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为XCXc,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XCY,他们婚配,其子女 

的情况如下: 

XCXc   ×    XCY

↓ 

1XCXC:1XCXc:1XcY:1XCY

即在他们的子女中,女儿都表现正常,但有一半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儿子有一半表现 正常,一半为色盲。 

16.蝗虫的性决定是XO类型,发现一只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a)这只蝗虫是什么性别?(b)这只蝗虫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概率是多少?(c)与这只蝗虫性别相反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答:(a)雄 (b)1/2(11A+1X):1/2(11A) (c)24。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一) 名词解释: 

1.假显性:(pseudo-dominant):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3.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4.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5.整倍体(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6.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7.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8.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9.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同源多倍体 

10.异源多倍体[双二倍体] (Allopolyploid):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 

11.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12.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13.剂量补偿作用(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所谓剂量补偿作用是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14.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二) 是非题: 

1.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 正常的染色体上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 + ) 

2.易位杂合体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3.一个由(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称之为双二倍体。(+) 

4.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时,如果倒位圈内某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则可出现后期Ⅰ桥。(-) 

5.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6.同源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与二倍体完全一样。 ( - ) 

7.同源四倍体一般产生正常配子,异源四倍体容易产生不正常配子。(-) 

8.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价体。(-) 

9.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 

10.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11.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很容易产生假显性的现象。(+) 

12.重复或缺失染色体在发生联会都会产生环或瘤。(+) 

13.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代中单体个体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14.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似引起的。(+) 

(三) 选择题: 1.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到位杂合体中到位区段及其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2) (1)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2)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3)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4)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在染色体配对中都形成环(瘤),但这两种变异 形成的环所涉及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其中缺失环涉及 (3) (1)缺失染色体 (2)部分重复染色体 (3)正常染色体 (4)缺失和正常染色体交换 

3.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断错接形成的,这两条染色体是(4): 

(1)姊妹染色单体 (2)非姊妹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 (4)非同源染色体 

4.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3): (1)单倍体 (2)二倍体 (3)多倍体 (4)单体 

5. 染色体重复可带来基因的(1)。 (1)剂量效应 (2)互作效应 (3)突变 (4)重组 

6.易位杂合体最显著的效应是(3)。 (1)改变基因的数目 (2)保持原有基因序列 (3)半不育 (4)全不育 

7.有一染色体 a b c .d e f g 发生了结构变异而成为 a b f e d .cg ,这种结 构变异称为(4): (1)易位 (2)臂内倒位 (3)缺失 (4)臂间倒位 

8.倒位的最明显遗传效应是(2): 

(1)剂量效应 (2)抑制交换 (3)位置效应 (4)显性半不育 

9.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4) 

(1)同源多倍体 (2)同源异源多倍体 (3)超倍体 (4)异源多倍体 

10.一种2n=20的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2n=22的植株杂交,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 体,这个双二倍体将有多少染色体?(1) (1)42 (2)21 (3)84 (4)168 

11.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1)。      

(1)染色体组 (2)单倍体 (3)二倍体 (4)多倍体 

12. 单倍体在减数时只能形成单价体, 所以(1)。 

(1)高度不育 (2)绝对不育 (3)一般不育 (4)可育 

13.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 秋水仙素可以(3): 

(1)促进染色体分离 (2)促进着丝粒分离 (3)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4)促进细胞质分离 

14.三体在减数时产生的配子是(2)。 (1)n, n (2):n, n+1 (3)n+1, n-1 (4)n, n-1 

15.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3): 

(1)全部a表现型 (2)全部A表现型 

(3)A表现型和a表现型 (4)A表现型为缺体 

(四) 填空题: 1.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 ),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现象称( )。①位置效应 ②剂量效应 

2.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形成的“倒位圈”是由( )形成的,而缺失杂合体和重复杂合体的环或瘤是由( )形成的。①一对染色体 ②单个染色体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前期Ⅰ染色体联会时缺失,重复和倒位都能形成瘤或环。形成缺失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倒位环的是( )染色体。而相互易位则联会成( )结构。 ①正常  ②重复  ③一对  ④“十”字形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①缺失  ②染色体桥、断片  ③“十”字 

5.染色体abc.defgh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这种结构变异称为( )。

①臂间倒位 

6. 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写出下列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的染色体组成,同 源三倍体为( ),三体为( ),缺体为( ),单体为( ),双三体为( ),四体为( )。 

①AAABBBCCCDDD ②AABBCCDDD  ③AABBCC  ④AABBCCD ⑤AABBCCCDDD

⑥AABBCCDDDD 

7.在二倍体生物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 )。这种个体在减数前期各个染色体不能( ),后期Ⅰ不能( ),因而造成( )。

①单倍体(一倍体) ②配对联会 ③均衡分离  ④高度不育 

8.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 )。

①破坏纺缍丝的形成 

9.水稻的全套三体共有( )个,烟草的全套单体共有( )个,普通小麦的全套缺体共有( )个。

①12 ②24 ③21 

10.利用单体测定某隐性基因(a)所在染色体,如果a基因正好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代表现( )表现型,如果a基因不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代将表现( )表现型。

①A表现型、a表现型 ②A表现型

11.复式三体(AAa)按染色体随机分离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 ),在精子和卵子中(n+1)和n配子都同等可育时,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A_]:[aa]=( )。

①1AA:2Aa:2A:1a ②35:1

12.玉米三体的n+1花粉不育,n+1胚珠可育,三体Rrr形成的各种配子比例是2Rr:1R:2r:1rr,如R为红色,r为无色,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为: 

⑴(♀)rrⅹRrr(♂)基因型( ) 

表现型( ) 

⑵(♀)Rrrⅹrr(♂) 基因型( ) 

表现型( ) 

①1Rr:2rr ②1红:2无 ③2Rrr: 1Rr:2rr:1rrr ④3红:3无 

13.玉米相互易位杂合体( )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 )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不育。

①交替式 ②相邻式

14.已知水稻A/a和B/b是遗传的,用品系AAbb和品系aaBB杂交,得到F1代,用F1代的花粉培养出( )植株,然后全部进行染色体加倍。在所得到的纯合二倍体中,AABB所占的比例应当是( )。

①单倍体  ②1/4

(五) 问答与计算: 

1.缺失的遗传效应是什么?2.重复的遗传学效应是什么?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是什么?4.易位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5.某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cc纯合体为母本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20%孢母细胞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发生了交换,产生了含C有色基因的正常染色体。 

6.为什么自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比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子代隐性表型的频率低? 

答:在自花授粉植物中,Aa自交后,产生1:2:1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1/4; 

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生35A___:1aaaa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1/36;四倍体 

AAAa自交后,会产生AA与Aa两种配子,自交后代无隐性个体;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 

生Aa与aa两种配子,且分离比为1:1,自交后隐性纯合个体占1/4。综合以上三种情 

况,杂合四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小于杂合二倍体自交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 

7.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答: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形成例如同源三倍体的无子西瓜,是利用它的高度不育性;同源多倍体甜菜含糖量高等.

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例如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白菜和甘蓝杂交得到的白蓝等。 

8.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都能使原来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若有一种4X的植物, 

你怎样从细胞学确定它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多倍体? 

答:从减数配对联会表现区分; 异源多倍体联会成二价体,同源多倍体联会有四价体、三价体、单价体、二价体等多种形式。 

9.举例说明在育种上如何利用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答::如四倍体番茄所含维生素C比二倍体番茄大约多了一倍;四倍体萝卜的主根粗大, 

产量比最好的二倍体品种还要高;三倍体甜菜比较耐寒,含糖量和产量都较高,成熟也较早;三倍体的杜鹃花,因为不育,所以开花时间特别长;三倍体无籽西瓜,因为很少能产生有功能的性细胞,所以没有种子。 

10.在蕃茄中,具有正常叶但第六染色体为三体的雌性植株与马铃薯叶(c/c)的二倍体雄性植株杂交。(1)假定c基因在第六染色体上,当一个三体F1与一马铃薯叶父本回交时,正常叶双倍体植株与马铃薯叶植株的比率是多少?(2)假定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体上,作同样的回交,子代表型是什么? 

答:(1)如果野生型等位基因对任何数目的c都呈显性,那么预期的结果为5野生型∶1马铃薯叶型。 

(2)1野生型∶1马铃薯叶型。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一) 名词解释: 

1.原养型:如果一种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维生素及脂类,这种细菌称为原养型。 

2.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4.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5.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6.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7.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 

8.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9.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性转导。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10.att位点:噬菌体和细菌染色体上彼此附着结合的位点,通过噬菌体与细菌的重组,噬菌体便在这些位点处同细菌染色体整合或由此离开细菌染色体。 

11.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 

12.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13.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二) 是非题: 

1.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2.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3.受体细菌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外来的大于800bp的双链DNA分子。(-) 

4.在中断杂交试验中,越早进入F-细胞的基因距离F+因子的致育基因越远。(+) 

5.在接合过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基因,愈早进入F-细胞。(+) 

6.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偶然会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不准确环出,这时的F因子为F’因子。(+) 

7.F’因子由于带有宿主细胞染色体片段,所以很容易整合到宿主细胞上。(+) 

8.特殊性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 

9.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 

10.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 

(三) 选择题: 

1.在Hfr×F-的杂交中,染色体转移过程的起点决定于 (2) (1)受体F-菌株的基因型 (2)Hfr菌株的基因型 

(3)Hfr菌株的表现型 (4)接合的条件 

2.在E.coli F(+)str(s)lac(+) 与 F(-)str(r)lac(-)两菌株的杂交中,预期的菌株将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被选择出来(2): 

(1)乳糖培养基 (2)乳糖、链霉 等培养基 (3)葡萄糖、str培养基 (4)阿拉伯糖培养基 

3.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 

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4)。 

(1)假噬菌体 (2)F因子 (3)温和性噬菌体 (4)转导颗粒 

4.大肠杆菌A菌株(met-bio-thr+leu+)和B菌株(met+bio+thr-leu-)在U型管实验培养后 

出现了野生型(met+bio+thr+leu+),证明了这种野生型的出现可能属于(2) 

(1)接合 (2)转化 (3)性导 (4)都不是 

(四) 填空题: 

1.在原核生物中,( )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转换到受体的过程;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 )。

①接合 ②转导

2.戴维斯的“U”型管试验可以用来区分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于( )还是由于( )。

①转化 ②接合

3.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接合还是由转导所致,可以通过( )试验加以鉴别,其依据是( )。

①U型管 ②细菌是否直接接触

4.用S(35)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放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而后分离菌体和培养液,绝大部分的放射性将在( )测得。

①液体培养基

5.将E.Coli放入含有氚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培养一个世代,取出后再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2个世代,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应该是( )。

①25%

6.入噬菌属于( )噬菌体,噬菌体是通过一种叫做( )的拟有性过程实现遗传重组。

①温合性 ②转导

7.用ab+菌株与a+b菌株混合培养可形成ab、a+ b+重组型。但在混合前,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戴维斯U型管的两侧,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 )产生的。如果重组前用DNA酶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 )产生的。如果在重组前用抗血清(如P22)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 )产生的。

①接合 ②转化 ③转导

8.野生型T4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B菌株和K12(λ)株,形成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而突变型T4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B菌株,形成大而边缘清楚的噬菌斑,但不能侵染K12(λ)株。通过两种不同突变型的杂交,可以估算出两个突变型之间的重组值,大肠杆菌K12(λ)株在估算两个突变型重组值试验中的作用是( )。

①选择重组体 

9.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称为( )。

①转导 

(五) 问答与计算: 

1.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细菌杂交与高等生物的杂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高等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减数和受精作用进行的,并遵守分离规律 ,两亲的遗传贡献是相等的。而细菌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单向的,不遵守分离规 律,两亲的遗传贡献是不相等的。

2.为什么在特殊转导中,环状染色体比棒状染色体容易溶源化? 

答:特殊性转导是由噬菌体染色体从供体(宿主)染色体上环出的特定基因的转导, 转导体本身为环状。与环状受体染色体只要一个单交换即可插入,而与棒状染 色体则要偶数次交换方能插入。 

3.为什么用P(32)和S(35)标记噬菌体能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答:因为DNA分子不含S而含P,而蛋白质分子含S而不含P,因此利用P(32)标记的只 能是DNA,而S(35)标记的只能是蛋白质,而不是DNA。经过测定,如果进入细菌的是P(32)而不是S(35),就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λ原噬菌体位于E.coli的gal和bio基因之间,而lac和gal基因相距约10分钟。 问得到lac-gal转导颗粒的机率有多大?

答:机率近于零。因为lac座位太远,不能λ噬菌体的头部。 

5.某菌株的基因型为ACNRX,但基因的顺序不知道。用其DNA去转化基因型为acnrx的菌株,产生下列基因型的菌株:AcnRx,acNrX,aCnRx,AcnrX和aCnrx等,问ACNRX的顺序如何?

答:NXARC或CRAXN 

6.用一野生型菌株的DNA转化ala- pro- arg-的突变型菌株,产生下列不同类型的菌落:ala+pro+arg+(8400),ala+pro-arg+(2100),ala+pro-arg+(840),ala+pro+arg-(420),ala-pro+arg+(1400),ala-pro-arg+(840),ala-pro+arg-(840)。求这些基因间遗传图距和顺序?

答:RF(ala-pro)=0.37; RF(ala-arg)=0.25; RF(pro-arg)=0.30 

7.用一般性转导对细菌的三个基因作图,宿主细胞是a+bc+。转导噬菌体感染这个细胞,裂解释放后,再悉染ab+c细胞,获得各基因型细胞如下:a+b+c,3%;a+bc+,46%;a+b+c+,27%,abc+,1%;a+bc,23%。三基的顺序及各距如何(假定abc总是并发转导)?

答:b─31─a─27─c 

8.为了确定T4噬菌体rⅡ区两突变间的重组值,用两种突变噬菌体加倍感染大肠杆菌品系B。裂解液以1:10(7)比例稀释后涂敷在品系K上,又以1:10(9)比例稀释 后涂敷在品系B上。在K和B中分别发现2个和20个噬菌斑。试计算重组值?

答:0.2%。 

9.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组体leu+ strr,如何选择重组 

体?为什么?(leu+为亮氨酸原养型,leu-为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tr s为链霉素敏感型,strr为链霉素抗性)。 

答:在基本培养基中加链霉素。 

因为重组体leu+ strr是抗链霉素的,而Hfr leu+ str s后菌株是链霉素敏感型,在有链 

霉素的培养基上将被杀死。 

10.解释为什么不同的Hfr菌株具有不同的转移起点和方向? 

答:不同Hfr株的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的位点及方向不同;F因子的位置和方向 

决定了转移起点和方向。 

11.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真核生物有何不同? 

答:细菌缺乏明确的核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不能进行典型的有丝和减数,因此它的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尽相同。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是只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染色体是DNA,另外一些病毒的染色体是RNA。所以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成的颗粒。由于病毒缺乏代谢和所必要的细胞质和细胞器,所以它们必须侵染细胞并接管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以提供本身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他们必须生活在细胞内。真核生物的有性过程特征在于形成配子时的减数。遗传物质的交换、分离和分配的机制都是通过减数实现的。虽然细菌和病毒不具备真核生物配子进行融合的过程,但它们的遗传物质也必须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且也能形成重组体。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和性导。当一个细菌被一个以上的病毒粒子所侵染时,噬菌体也能在细菌体内交换遗传物质, 

如果两个噬菌体属于不同品系,那么它们之间可以发生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重组)。 

12.用噬菌体P1进行普遍性转导,供体菌的标记是pur+nad-pdx+,受体菌的标记是 

pur-nad+pdx-。转导后选择具有pur+的转导子,然后在1000个pur+转导子中,检定其它供体菌的标记是否同时转导过来。具体结果如下: 

基因型 菌落数 

nad+pdx+ 12

nad+pdx- 243

nad-pdx+ 501

nad-pdx- 244

合计 1000

请问:1. pur和 nad的共转导率是多少? 

2. pur和pdx的共转导率是多少? 

3. nad和pdx在pur的同一边,还是在它的两侧? 

4.您能作出这三个标记基因的遗传连锁图吗?请在此基础上解释上述的实验结果。 

答:1. pur和 nad的共转导率是: 

pur+nad-

501+244 

501+244+12+243

pur+nad++ pur+nad-

×100%= ×100%=74.5% 

2. pur和pdx的共转导率是: 

501+12

pur+pdx+

501+244+12+243

pur+pdx-+ pur+pdx+

×100%= ×100%=51.3%

3.依传统作图原理,三个基因位点的交换重组中,位于中间的基因重组子个数最少, 

在这里有12个pur+nad+pdx+,与供体pur+nad-pdx+类型相比较,基因nad+发生了改变,所以nad位于中间,也就是nad和pdx在pur的同一边。 

4.根据上面的计算和推论可知,这三个标记基因的遗传连锁图为:pur nad pdx 

pur+nad-pdx+为亲本型类型,所以其数目最多。因为pur+nad-pdx-和pur+nad+pdx-为单交换类型,所以数目次之。pur+nad+pdx+是亲本pur+nad-pdx+和pur-nad+pdx-双交换的结果,所以其数目最少。 

13. 大肠杆菌的一个基因为a+ b+c+ d+ e+,对链霉素敏感的Hfr菌株与一个基因型为a- b-c- d- e-的F-菌株杂交30分钟后,然后用链霉素处理。再从存活的受体菌中选出e+类型的原养型,其他+基因的频率如下: 

a+ 70%,b+没有,c+85%, d+10%

问a、b、c、d,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的原点(最先进入F-受体)的相对位置如何? 

答:原点(首先进入F —) 

模拟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无融合生殖: 

2、简并: 

3、测交: 

4、性导: 

5、顺式元件: 

6、反转录酶: 

7、复等位基因: 

8、生化突变: 

9、孢子体不育: 

10、杂种优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和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和            。

2、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          ,在3’端加                          。 

3、基因A、B、D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表现完全显性,杂合体AaBbDd可产生        种遗传组成不同的配子,后代可有              种不同的基因型。 

4、已知南瓜的果形由两对遗传的基因所控制,用两个圆球形品种杂交,F1为扁盘形,F2出现3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由此可以推断这两对基因的互作属于                类型。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交换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6、 细菌的遗传重组是接合还是转导所致,可以通过             试验加以鉴别。 

7、基因工程中所用的最重要的工具酶是                            ,载体DNA分子,必须具有复制原点,在寄主细胞中不仅能自主复制,而且能带动携带的                              一起复制。 

8、已知人的ABO血型是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一组复等位基因包括IA、IB、i,IA和 IB对i为显性,一个O血型女同志与A血型的男同志结婚,生育的小孩中可能的血型是                。 

9、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的某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6     4    5    40   16   34 

试估计该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为                    ,狭义遗传率(h2)为                    ,加性方差为               。 

10、在一群体中,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5、0.4和0.1。若该群体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则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            和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

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   )1、在正常的情况下,50个卵母细胞将产生200个成熟的单倍体卵。 

(   )2、已知生物的tRNA种类在 40种以上,而氨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简并。

(   )3、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似引起的。 

(   ) 4、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在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位点和不同的转移方向。 

(   )5、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   )6、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表型变化。 

(   )7、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很大的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原核生物的DNA却能和真核生物的DNA重组。 

(   )8、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母性影响的遗传现象。 

(   )9、近亲繁殖能够增加杂合基因型的频率。 

(   )10、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频率p=0.6,在平衡状态下,Aa基因型的频率应该是0.48。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O。) 

1、在减数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         。 

A.前期Ⅰ    B.后期Ⅰ    C.前期Ⅱ   D.后期Ⅱ 

2、在生物体内,tRNA参与的生化反应是          。 

A.  转录    B.  翻译   C.  复制  D. 前体mRNA的剪接 

3、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的窄叶形基因(N)对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 

A. 1/8粉红花 宽叶   B. 1/8粉红花 窄叶   C. 3/16 白花 宽叶   

D. 3/16红花 宽叶 

4、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与隐性基因携带者的女性结婚,生育一子一女,子女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          。 

A . 100%      B.  50%      C.   25%      D.   0

5、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该三体产生aa配子的比例为         。 

A. 66.6%  B. 1/2   C. 16.7%  D. 没有  E. 无法判断 

6、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         。 

A.  假噬菌体    B.  F因子    C. 温和性噬菌体    D. 转导颗粒 

7、在DNA复制时插入一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         。 

A. 替换         B. 倒位       C. 缺失        D. 移码 

8、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S(rr)            N(rr)            S(rr)            S(rr)

A.  S(Rr)       B.  N(RR)      C.   S(RR)       D.  N(Rr)

S(RR)           N(Rr)           N(rr)            N(RR)

9、估计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的是:         。 

A. 加性方差值       B. 显性方差值      C. 遗传方差值          D. 环境方差值 

10、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         。 

A.    4%AA:32%Aa:%aa     B.   100%AA

C.    32%AA:%Aa:4%aa     D.   20%AA:40%Aa:40%aa

五、简答题(共15分)

1、试述性状的自由组合与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8分) 

2、在蕃茄中,具有正常叶但第六染色体为三体的雌性植株与马铃薯叶(c/c)的二倍体雄性植株杂交。(1)假定c基因在第六染色体上,当一个三体F1与一马铃薯叶父本回交时,正常叶双倍体植株与马铃薯叶植株的比率是多少?(2)假定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体上,作同样的回交,子代表型是什么?(7分) 

六、问答与计算(共15分) 

1、下表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实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结果判断它们分属于几个顺反子(以图表示)?(5分) 

 

 12345
1 -++++
2  -+-+
3   -+-
4    -+
5     -
2、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a +    c + e    ca +    c a e    + + e   + + +    c + +    + a e

416     402      49      48      42      37      4      2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10分) 

模拟试卷(一) 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无融合生殖: 未通过雌雄配子融合过程而产生种子或替代种子的一种繁殖现象。 

2、简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 

3、测交: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根据杂交后代中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推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这种杂交方式称为测交。 

4、性导:指接合时由Fˊ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5、顺式元件:与基因表达有关的DNA序列。 

6、反转录酶: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一种DNA聚合酶。 

7、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决定同一类型的性状的表现和性质的一系列等位基因。 

8、生化突变:由于诱变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代谢功能的变异。 

9、孢子体不育:花粉育性受植株(孢子体)基因型的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的基因无关。 

10、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形成的杂种F1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6  ,  24 ; 

2、帽子 , 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   。 

3、8 种, 2 种; 

4、积加作用; 

5、缺失, 桥 , “+”字; 

6、 U型管; 

7、性核酸內切酶, 外源DNA ; 

8、A或O ; 

9、  87.5%,  75.0% ,  30 ; 

10、0.49 ,   0.42 ,  0.09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1、(-);  2、(-);  3、( + ); 4、( + ); 5、(-); 

6、(-); 7、( + ); 8、( + ); 9、( -); 10、( +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O。) 

1、(D)   2、(B)   3、(A)    4、(C)     5、(C) 

6、(D)    7、(D)  8、(C)    9、(A)    10、(A) 

五、简答题(共15分)

1、试述性状的自由组合与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8分) 

答: 

 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 

F1形成配子 

2n种,比例相等 

2n种,但比例不等,亲本型多,重组型少 

F2表现型 

2n种,分离比例为 

(3:1)n 

2n种,但不符合(3:1)n, 亲本型组合个体数多于理论数,性状重新组合个体数少于理论数 

细胞学基础 

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因而表现自由组合 

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表现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2、在蕃茄中,具有正常叶但第六染色体为三体的雌性植株与马铃薯叶(c/c)的二倍体雄性植株杂交。(1)假定c基因在第六染色体上,当一个三体F1与一马铃薯叶父本回交时,正常叶双倍体植株与马铃薯叶植株的比率是多少?(2)假定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体上,作同样的回交,子代表型是什么?(7分) 

答:(1)如果野生型等位基因对任何数目的c都呈显性,那么预期的结果为5野生型∶1马铃薯叶型。 

(2)1野生型∶1马铃薯叶型。        

六、问答与计算(共15分) 

1、下表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实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结果判断它们分属于几个顺反子(以图表示)?(5分) 

  12345
1 -++++
2  -+-+
3   -+-
4    -+
5     -
答:三个顺反子:   1           2  4           3   5     

2、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a +    c + e    ca +    c a e    + + e   + + +    c + +    + a e

416     402      49      48      42      37      4      2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10分) 

答: (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c e A

双交换值=((4+3)/1000)×100%=0.6%

c-e之间的交换值=((49+42)/1000)×100%+0.6%=9.7%

e-A之间的交换值=((48+37)/1000)×100%+0.6%=9.1%

(2)符合系数=0.6%/(9.7%×9.1%)=0.68 

(3)连锁图 

模拟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1. 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2.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

3. 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

4. 杂种优势: 

5. 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

6. 溶源性细菌:

7. 转录:

8. 隔裂基因(split gene): 

9. 简并(degeneracy):

10. 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 

二、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 )1、在正常的情况下,50个卵母细胞将产生200个成熟的单倍体卵。

( )2、高等生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 )3、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很大的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原核生物的DNA却能和真核生物的DNA重组。

( )4、已知生物的tRNA种类在 40种以上,而氨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简并。

( )5、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 )6、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在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位点和不同的转移方向。

( )7、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

( )8、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

( )9、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 )10、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频率p=0.6,在平衡状态下,Aa基因型的频率应该是0.48.

三、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请在正确的选项上划〇。)

1、 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的窄叶形基因(N)对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

A、 1/8粉红花 宽叶 B、 1/8粉红花 窄叶 

C、 3/16 白花 宽叶 D、 3/16红花 宽叶

2、 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F2)表现( )

A、1/2芦花(♂),1/2芦花(♀) B、全为芦花(♂),1/2非芦花(♀)

C、1/2非芦花(♂),1/2非芦花(♀) D、3/4芦花(♀、♂),1/4非芦花(♀、♂)

3、在ABD/abd×abd/abd的杂交组合中,最少的子代基因型是ABd/abd和abD/abd,这三个基因的正确排列顺序为( )

A、ABD B、ADB C、BAD

4、 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该三体产生aa配子的比例为( )

A、66.6% B、1/2 C、16.7% D、没有 E、无法判断

5、Waston-Crick所揭示的DNA模型,一个主要特征是4种碱基的比例表现为( )

A、A+T/G+C=1 B、A+C/G+T=2 C、A=G ,T=C D、A+G/T+C=1

6、在乳糖操纵元中,LacⅠ基因编码的 蛋白结合在 ( ) 从而阻止RNA聚合酶起始转录。

A、 结构基因 B、 操纵子O位点 C、启动子 D、乳糖 

7、一个O型血的女同志和一个AB型血的男同志结婚,生育的小孩的血型可能是( )

A、男孩是AB型,女孩是O型 B、AB型或O型 

C、A型或B型 D、无法判断

8、在DNA复制时插入一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 )

A、替换 B、倒位 C、缺失 D、移码

9、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 )

A、S(RR) B、N(rr) C、S(rr) 

D、 N(RR) E、A和D

10、一个有三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

A、90.91% B、87.55% C、93.75% D、51.3%

四、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 基因A、B、D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表现完全显性,杂合体AaBbDd可产生 种遗传组成不同的配子,后代可有 种不同的基因型,有 种不同的表现型。

2、 在两对基因互作中,互补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和 。

3、无籽西瓜是利用 的高度不育性育成的品种新类型

4、基因工程中所用的最重要的工具酶是 ,作为载体DNA分子必须具有复制原点,在寄主细胞中不仅能自主复制而且能带动携带的 一起复制。

5、 基因A使家兔皮毛着色,其隐性等位基因a在纯合时使家兔呈现白化,从Aa×Aa交配中,有色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6、假定某DNA分子的碱基序列是AGTAAC ,经过诱变处理,碱基顺序变为AATAAC TCATTG TTATTG

和 ACTAAC ,前者称为 ,后者称为 。

TGATTG

7、 烟草自交不孕是由一组控制自交不孕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现将(S1S2×S1S3),后代可得基因型为 的种子。

8、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的某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6 4 5 40 16 34 

试估计该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为 ,狭义遗传率(h2)为 ,加性方差为 。

9、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19%,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完全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群体中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10、 细菌的遗传重组是接合还是转导所致,可以通过 试验加以鉴别。

五、问答与计算(共30分,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1、 在杂合体ABD/abd中,基因排列顺序是A-B-D,假定A-B间的重组值为20%,B-D间的重组值为10%。

(1)、如符合系数为0时,该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各类配子的比例如何?

(2)如符合系数为0.6时,又产生哪些配子及各类配子的比例?(10分) 

2、根据下列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构建一个性酶图谱,并表明酶切位点及片段的碱基数,片段总长度为1500bp,电泳分析结果如下:

内切酶 DNA片段长度(bp)

A 1200 300

B 550 950

A+B 250 300 950 

(10分)

3、 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10分)

模拟试卷(二) 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1. 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2.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3. 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

4.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5. 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

6. 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7. 转录: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

8. 隔裂基因(split gene):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intron)所隔裂的现象。

9. 简并(degeneracy):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10. 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二、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三、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请在正确的选项上划〇。)

1、(A); 2、(B); 3、(B); 4、(C); 5、(D)

6、(B); 7、(C); 8、(D); 9、(E); 10、(A)

四、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8 种, 27 种 , 8 种。

2、9:7 , 9:3:4 、 13:3 。

3、同源三倍体。 

4、性核酸内切酶 , 外 源 DNA 。 

5、1/3。

6、转换, 颠换。 

7、 S1S3 、S2S3 。

8、 0.875 , 0.75 。 30 。

9、 0.1 , 0.9 , 0.18 。

10、U型管。 

五、问答与计算:(共30分,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1、在杂合体ABD/abd中,基因排列顺序是A-B-D,假定A-B间的重组值为20%,B-D间的重组值为10%。

(1)、如符合系数为0时,该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各类配子的比例如何?

(2)如符合系数为0.6时,又产生哪些配子及各类配子的比例? 

答:配子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符合系数=0 35 35 10 10 5 5 0 0 

符合系数=0.6 35.6 35.6 9.4 9.4 4.4 4.4 0.6 0.6 

2、根据下列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构建一个性酶图谱,并表明酶切位点及片段的碱基数,片段总长度为1500bp,电泳分析结果如下:

内切酶 DNA片段长度(bp)

A 1200 300

B 550 950

A+B 250 300 950 

答:

300 bp 250bp 950bP

0 300 550 1500

3、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

答: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1) 发生败育时期早(花粉母细胞减数期),败育彻底。

(2) 多数受一对隐性基因(ms)所控制,能为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

(3) 易恢难保,很难使整个群体均保持不育性,因此了它的利用。

质—核互作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1) 败育时期在减数后的雄配子形成期。

(2) 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应的恢复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

(3) 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

(4) 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5) 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

模拟试卷(三)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组成型突变 

2、遗传平衡 

3、转导 

4、适合度 

5、遗传力 

6、近交系数 

7、雄性不育性 

8、假基因 

9、三体 

10、原噬菌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研究生物的遗传特征从亲代到子代的遗传规律的科学称为 。

2、作图函数表示重组率与 的关系。

3、减数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 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有丝。

4、两个突变反式排列时若能够互补,说明这两个突变属于 。

5、人和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和 。

6、人类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 造成的遗传疾病。

7、同源四倍体的基因分离与所研究的基因和着丝粒之间的距离有关。当基因和着丝粒相距较远时,因为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可以发生交换,该基因表现为 。

8、鸡的性别决定是 型, 为异配子型。

9、细菌通过细胞膜直接在环境中摄取DNA片段的过程称为 。

10、入噬菌属于 噬菌体,噬菌体是通过一种叫做 的拟有性过程实现遗传重组。

11、基因工程中所用工具酶是 ,常用运载工具是 。

12、分子遗传学上的颠换是指 的替换,转换是指 。

13、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

14、在小群体中由于随机抽样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 )2、三体属于超倍体,单体属于亚倍体。

( )3、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F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值的现象。

( )4、某个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这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强。

( )5、有的质粒能够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在宿主染色体的控制下与宿主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种质粒称为附加体。

( )6、复等位基因的存在是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引起的。

( )7、近亲繁殖能够增加杂合基因型的频率。

( )8、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 )9、在真核生物染色体中,非组蛋白负责30nm纤丝高度有序的压缩。

( )10、生殖隔离机制可以分为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两类。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 ) 年。

A 1859 B 1865 C 1900 

D 1910

2、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 。

A 前期Ⅰ B 后期Ⅰ C前期Ⅱ D 后期Ⅱ

3、在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中,IAIB基因型表现为AB血型,这种遗传现象称为 ( )。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4、三对基因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代可产生 ( ) 类型的表现型。

A 4种 B 6种 C 8种 D 16种

5、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开红花,F2代中128株开红花,48株开白花。对其进行χ2测验,实得χ2值为 ( )。

A 0.3712 B 0.4848 C 0.2735 D 0.4545

6、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抑制交换,降低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然而,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 ) 。

A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B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C 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D 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7、具有a1a1a2a2a3a3a3和b1b1b2b2b3b3b4b4b4b4染色体组成的个体分别称为 ( )。

A 单体和双体 B 三体和四体 C 三体和双三体 D 缺体和四体

8、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与隐性基因携带者的女性结婚,生育一子一女,子女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 ) 。

A 100% B 50% C 25% D 0

9、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 ( ) 。

A 假噬菌体 B F因子 C 温和性噬菌体 D 转导颗粒

10、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1.6,VB1=7.4,VB2=6.8,则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为( )。

A 0.776 B 0.532 C 0.612 D 0.812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比较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异同。

2、为什么只有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从A到E为源于同一大肠杆菌F+菌株的5个Hfr株,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中断杂交试验中前面5个基因进入F-受体菌株所需的时间:

A B C D E

mal+(1 ) ade+(13) pro+(3 ) pro+(10) his+( 7)

str+(11) his+(28) met+(29) gal+(16) gal+(17)

ser+(16) gal+(38) xyl+(32) his+(26) pro+(23)

ade+(36) pro+(44) mal+(37) ade+(41) met+(49)

his+(51) met+(70) strs(47) ser+(61) xyl+(52)

(1) 绘制出F+菌株的遗传图,标明所有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以分钟为单位)。

(2) 指出F因子在每一个Hfr菌株中的插入位点和方向。

2、 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和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三对等位基因,用三隐性个体与这三个基因均杂合的植株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如下: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 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总数 6708

(1) 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2) 假定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 如果存在连锁,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4) 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程度如何?

模拟试卷(三) 参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组成型突变 

原来是经过诱导才表达的基因,突变以后不必经过诱导就表达,这样的突变称为组成型突变。

2、遗传平衡 

在随机交配的生物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遗传平衡状态。

3、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导。

4、适合度 

适合度是指某一种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相比,能够存活并留下后代的相对能力。

5、遗传力 

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例。

6、近交系数 

某一个二倍体生物个体任何一个基因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同一的基因拷贝的概率。

7、雄性不育性 

雌雄同体的植物,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雄配子,但雌配子的功能正常,能够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这种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8、假基因 

在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序列构成也酷似正常基因,但没有任何功能的DNA序列。它是相应的正常基因突变而伤失活性的产物。

9、三体 

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称为三体。

10、原噬菌体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传递遗传学 。

2、 实际遗传距离之间 。

3、 配子形成 。

4、 相邻的两个顺反子 。

5、 46 , 24。

6、 基因突变。

7、 染色单体(不)完全随机分离 。

8、 ZW , 雌性 。

9、 转化 。

10、 温合性 , 转导 。

11、 性核酸内切酶 , 质粒、病毒、噬菌体 。

12、 嘌呤被嘧啶、嘧啶被嘌呤 , 嘌呤被嘌呤、嘧啶被嘧啶的替换 。

13、 孢子体(植株)基因型 , 配子体(花粉)基因型 。

14、 遗传漂变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B); 3、(B); 4、(C); 5、(A);

6、(B); 7、(B); 8、(C); 9、(D); 10、(A)。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比较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异同。

答: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共同之处是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它所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呈现交叉遗传的特点,而且雄性的表现频率高于雌性。但是,基因的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定律。

细胞质遗传的性状是受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细胞质遗传体系,后代的性状来自于母本,而且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

母性影响的性状实质上也是受细胞核内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也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是母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的积累而影响子代性状的表达,后代的分离也符合孟德尔比例,只不过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

2、为什么只有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答: DNA是由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单核苷酸多聚体以反向平行形成的双链分子,形成双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依赖于模板复制的准确性。DNA以三联体密码的形式指导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其编码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无限的。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从A到E为源于同一大肠杆菌F+菌株的5个Hfr株,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中断杂交试验中前面5个基因进入F-受体菌株所需的时间:

A B C D E

mal+(1 ) ade+(13) pro+(3 ) pro+(10) his+( 7)

str+(11) his+(28) met+(29) gal+(16) gal+(17)

ser+(16) gal+(38) xyl+(32) his+(26) pro+(23)

ade+(36) pro+(44) mal+(37) ade+(41) met+(49)

his+(51) met+(70) strs(47) ser+(61) xyl+(52)

(3) 绘制出F+菌株的遗传图,标明所有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以分钟为单位)。

(4) 指出F因子在每一个Hfr菌株中的插入位点和方向。

答:(略)

2、 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和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三对等位基因,用三隐性个体与这三个基因均杂合的植株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如下: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 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总数 6708

(1) 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2) 假定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 如果存在连锁,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4) 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程度如何?

模拟试卷(四)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核型 

2、测交 

3、干扰 

4、基因互作 

5、完全连锁 

6、亲缘系数 

7、简并 

8、伴性遗传 

9、转化 

10、断裂基因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真正科学地、有分析地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从 开始的。

2、染色体的形态取决于 的位置。

3、非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遗传物质称为 。

4、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 。

5、普通小麦和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和 。

6、真核生物mRNA原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 ,在3’端加 。如果被转录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一定要被切除。

7、在DNA复制过程中,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另一条非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

8、玉米有三对自由组合的基因Aa、Cc、Rr,显性基因决定种子为有色,另有一对基因(Pp),在隐性纯合时(pp)产生红色种子,有显性基因时(P_)产生紫色种子。如果红色植株AACCrrPP与无色AACCrrPP杂交,F1表现种子 ,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 。

9、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接合还是由转导所致,可以通过 试验加以鉴别,其依据是 。

10、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与基因和着丝粒之间的距离有关。当基因和着丝粒相距较近时,因为基因与着丝粒之间 ,该基因表现为染色体随机分离。

11、膜翅目昆虫(如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的倍数性决定的, 为单倍体。

12、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称为 。

13、由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容易 但不易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 )2、三体属于亚倍体,单体属于超倍体。

( )3、高等真核生物的DNA大部分是不编码蛋白质的。

( )4、两个突变反式排列时能够互补,说明这两个突变位于同一个顺反子内。

( )5、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表型变化。

( )6、有的质粒能够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在宿主染色体的控制下与宿主染色体一起复制。

( )7、近亲繁殖能够增加纯合基因型的频率。

( )8、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所有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 )9、物种是指一群相互交配或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

( )10、作图函数表示遗传实验测得的重组率和实际遗传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 ( ) 年。

A 1859 B 1865 C 1900 D 1910

2、在减数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 ) 。

A 前期Ⅰ B 后期Ⅰ C前期Ⅱ D 后期Ⅱ

3、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LMLN基因型表现为MN血型,这种遗传现象称为 ( ) 。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4、三对基因遗传时,杂合体产生( )类型的配子。

A 4种 B 6种 C 8种 D 16种

5、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开红花,F2代种188株开红花,48株开白花。对其进行χ2测验,实得χ2值为 ( ) 。

A 1.3712 B 1.4848 C 1.2735 D 1.0315

6、在生物体内,tRNA参与的生化反应是( )。

A 转录 B 翻译 C 复制 D 前体mRNA的剪接

7、具有a1a1a2a2a3a3a3和b1b1b2b2b3b3b3b4b4b4染色体组成的个体分别称为 ( ) 。

A 单体和双体 B 三体和四体 C 三体和双三体 D 缺体和四体

8、某男是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子Bb,同时带有一个隐性的X连锁基因d。在他的精子中有多大比例带有bd基因?( )

A 1/2 B 1/8 C 1/16 D 1/4

9、F因子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以后也可以再环出,环出以后的F因子可能带有宿主的部分遗传物质。这种F因子称为 ( ) 。

A Hfr B F’ C F+ D F-

10、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3.5,VB1=7.4,VB2=8.7,则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为 ( ) 。

A 0.760 B 0.706 C 0.807 D 0.607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何谓“纯系学说”?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

2、 真核生物mRNA和原核生物mRNA有哪些区别?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有一个已知核苷酸序列的RNA分子,长300bp,你能否判断:

① 此RNA是mRNA而不是tRNA或rRNA;

② 是真核生物mRNA还是原核生物mRNA?

2、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这3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结果如下:

测交后代表现型 测交后代个体数

+ + + 73

+ + s 348

+ p + 2

+ p s  96

o + + 110

o + s  2

o p + 306

o p s  63

       1000

(1) 这3个基因在第2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 这些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3) 并发系数是多少?

模拟试卷(四) 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核型 

一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包括数目、大小、形态的总和称为核型。

2、测交 

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根据杂交后代中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推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这种杂交方式称为测交。

3、干扰 

在三点测验中,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不相符合的现象称为干扰。

4、基因互作 

两对或更多对基因控制同一个单位性状的发育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5、完全连锁 

两对紧密相邻的基因在减数过程中不发生交换,一起遗传给后代。

6、亲缘系数 

度量两个个体之间亲缘程度的数值称为亲缘系数。

7、简并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

8、伴性遗传 

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密切相关,这类性状的遗传称为伴性遗传。

9、转化 

细菌通过细胞膜直接在环境中摄取DNA片段的过程称为转化。 

10、断裂基因

编码序列被不编码的序列隔裂成若干个部分而形成的不连续形式的基因,是真核基因的普遍形式。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不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Mendel。

2、着丝粒。

3、相互易位。

4上位性。

5、42 , 24 。

6、帽子, 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 内含子。

7、先导链 , 后随链 。

8、紫色 , 9紫:3红:4无色 。

9、U型管 , 细菌是否直接接触 。

10、不发生交换。

11、雄性。

12、转化 。

13、恢复, 保持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 8、( - ); 9、( + ); 10、( +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D); 3、(B); 4、(C); 5、(D);

6、(B); 7、(C); 8、(D); 9、(B); 10、(C) 。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何谓“纯系学说”?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

答:约翰逊把这种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称为纯系(pure line)。严格自花授粉作物,由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在一个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纯系,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纯系间的显著差异是稳定遗传的;纯系内的差异是不遗传的,因而选择是无效的。

但是,所谓纯系学也是相对的。首先,纯系概念是建立在单一性状基础上的,若从生物整体来看,完全纯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次,自然界中绝对的自花授粉也几乎是没有的,由于种种影响因素,总会出现某种天然杂交,导致基因重组。另外,自发突变也会改变基因的纯合。故此,所谓“纯”只是相对的、局部的和暂时的,对于非自交繁殖的动物更是如此,所谓“纯系内选择无效”的观点难以成立。前面已经指出,天然杂交和突变的存在,必然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变异,群体中变异的存在就是选择的基础。在实践中,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长期种植和大面积推广的纯系品种,总会产生一些变异个体,因而可进行有效的再选择。例如,我国的稻、麦、棉中许多优良品种就是通过连续选择而育成的。

2、真核生物mRNA和原核生物mRNA有哪些区别?

答:原核生物mRNA一般是多顺反子的,真核生物mRNA则是单顺反子的;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7-甲基鸟嘌呤帽子,3’端有多聚腺嘌呤(polyA)尾巴,而原核生物mRNA没有这两个结构。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有一个已知核苷酸序列的RNA分子,长300bp,你能否判断:

③ 此RNA是mRNA而不是tRNA或rRNA;

④ 是真核生物mRNA还是原核生物mRNA?

答: (1)此 RNA的序列比较长,不可能是tRNA,因为tRNA的序列比较短,

一般不会超过100bp。如果是rRNA应该含有许多特殊元件,如假尿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而且应该有可以形成发夹结构的反向重复序列。如果是mRNA则应该有AUG起始密码子、一段相应的氨基酸密码子和相应的终止密码子构成的开放阅读框。

(2) 所有的真核生物mRNA在5’端都含有一个7-甲基鸟苷,而大多数在3’ 端都有一个长的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这些都是原核生物mRNA所不具备

的,但是原核生物mRNA靠近5’端有一个核糖体结合序列(SD序列)。

2、 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这3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结果如下:

测交后代表现型 测交后代个体数

+ + + 73

+ + s 348

+ p + 2

+ p s 96

o + + 110

o + s 2

o p + 306

o p s 63

1000

问:

(1)这3个基因在第2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这些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3)并发系数是多少?

模拟试卷(五)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1. 臂间倒位: 

2.测交:

3.共显性:

4. 原核细胞:

5.RNA聚合酶: 

6.生化突变:

7.正: 

8.跳跃基因:

9.溶源性细菌:

10.基因型频率:

二.是非题 (10分,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中请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请写“-”)

( )1.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 )2.减数是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基本机制。

( )3. 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 )4. 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的基因间不能分配。

( )5.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母性影响的遗传现象。

( )6.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代的单体中的那个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 )7. 倒位杂合体产生的大多数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是败育的,这是造成倒位杂合体育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 )8. 杂合体通过自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即减少一半。

( )9.人有46条染色体,所以人有23个连锁群。

( )10.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有很大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它们可以进行DNA重组。

三. 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请在正确的选项上划0)

1. 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正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 

A. 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 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2. 假定abde四个基因相互,杂合体AaBbDdEe与AabbddEe个体杂交,后代群体中aabbddee 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 ):

A .1/16 B. 1/  C.1 /32 D.1 / 24

3. 估计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的是( ):

A.加性方差值 B.显性方差值 C.遗传方差值 D.环境方差值

4. 杂合体AaBb所产生的同一花粉粒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性是( ):

A. AB和Ab B.AB和AB C.Aa和Aa D.Aa和Bb

5指出下列哪一种部分二倍体是组成型的合成 β-半乳糖苷酶(斜线左侧是染色体基因型,右侧是质粒基因型)( )

A、I-O+Z+/F’I+ B、I-OCZ+/F’O+ 

C、I+O+Z+/F’I- D、I+O+Z+/F’OC

6. 大肠杆菌A菌株(met-bio-thr+leu+)和B菌株(met+bio+thr-leu-)在U型管实验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met+bio+thr+leu+),证明这种野生型的出现属于( )

A. 转化 B. 接合 C.性导

7.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C)

A. F菌株 B.F+菌株 C. Hfr菌株 D.F’菌株

8.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断裂片段错接形成,这两条染色体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 B. 非姐妹染色单体

C. 同源染色体 D. 非同源染色体

9. 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的纯合率为( )

A.87.5% B.90.91% C.51.3% D.93.75%

10. 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应用了质-核不育型,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一组能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

A. S(rr) B. N(rr) C. S(rr) D. S(rr) 

S(Rr) N(RR) S(RR) N(Rr)

S(RR) N(Rr) N(rr) N(RR)

四.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核雄性不育的利用受到很大是因为 。

2.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和 。

3.填写下列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水稻   、小麦   、蚕豆   。

4.一个分离群体中,当VE=20、VA=20、VD=20时,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5. 胚乳基因型为Aaa的种子长成植株后所结的种子,胚的基因型可有     种,胚乳的基因型可有    种。

6.根据乳糖操纵子模型,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控于一个开关单位,这个开关单位称  ,而这个开关单位是否开放又受 控制。

7.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其基因型是a+/+b,如有互补作用,个体应表现为   ,表明 。

8.个三联体密码中,不包含尿嘧啶(U)的密码在理论上有   

至少包括1个尿嘧啶的密码有     个。

9.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五.问答与计算(30分。每题10分)

1.二倍体植株,其A/a、B/b、D/d三个基因位点连锁关系如下:

a b d 

0 20 50 

现有一基因组成为Abd/aBD的植株,

(1).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试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2). 若符合系数为0.2,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是多少。

2.下表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实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结果判断它们分属于几个顺反子(以图表示)?

1 2 3 4 5

1 - + + + +

2 - + - +

3 - + -

4 - +

5 -

3.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拟试卷(五) 参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1. 臂间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

2.测交: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所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的个体的基因型。

3.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4. 原核细胞:仅含核物质,没有核膜,通常称为拟核或核质体。

5.RNA聚合酶:由多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催化转录合成RNA的酶。 

6.生化突变:由于诱变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代谢功能的变异。

7.正:是经诱导物诱导转录的机制。 

8.跳跃基因:指在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的基因。

9.溶源性细菌:感染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

10.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种(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二.是非题 (10分,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中请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请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请在正确的选项上划0)

1. (C); 2. (B); 3. (A); 4. (B); 5 (B);

6. (A); 7. (C); 8. (D); 9. (B); 10. (C)。

四.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不能使整个群体保持不育性 。

2. 9:6:1 , 9:3:4, 13:3 。

3.水稻 24 ,小麦 42 ,蚕豆 12 。

4. 66.67% , 33.3% 。

5. 3 种, 4种。

6.操纵子(基因),调节(抑制)基因 。

7.野生型,a、b为非等位关系 。

8. 27, 37。

9. 0.3 , 0.7 , 0.42 。

五.问答与计算(30分。每题10分)

1.二倍体植株,其A/a、B/b、D/d三个基因位点连锁关系如下:

a b d 

0 20 50 

现有一基因组成为Abd/aBD的植株,

(1).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试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2). 若符合系数为0.2,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是多少。

答:  类型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1) 无干扰   28%  28% 7% 7% 12% 12% 3% 3%

(2)符合系数0.2 25.6% 25.6% 9.4% 9.4% 14.4% 14.4% 0.6% 0.6%

2.下表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实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结果判断它们分属于几个顺反子(以图表示)?

1 2 3 4 5

1 - + + + +

2 - + - +

3 - + -

4 - +

5 -

答:三个顺反子, 1 2 4 3 5 

3.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答: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形成,例如同源三倍体的无子西瓜,是利用它的高度不育性;同源多倍体甜菜含糖量高等.

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例如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白菜和甘蓝杂交得到的白蓝等。

模拟试卷(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杂种优势: 

2、胚乳直感:

3、简并:

4、复等位基因: 

5、转导:

6、伴性遗传: 

7、无融合生殖: 

8、cDNA库: 

9、孢子体不育: 

10、狭义遗传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内到位杂合体在减数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交换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2、基因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辐射还是粒子辐射,其基因突变的频率都与 呈正比,而不受 影响。

3、根据雅科和莫诺的乳糖操纵子模型,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控于一个开关单位,这个开关单位称 ,而这个开关单位是否开放受 的控制。

4、胚基因型为Aa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所结的种子胚的基因型有

种,胚乳的基因型有 种。

5、基因工程中所用的最重要的工具酶是 ,作为载体DNA分子,必须具有复制原点,在寄主细胞中不仅能自主复制而且能带动携带

一起复制。

6、由于 ,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7、大鼠P和C位点间的交换值为21%。假如为检查这两点间的交换,记录了150个初级卵细胞,那么期望有 个细胞在这两个基因间发生了交叉。

8、玉米的染色体数目是2n=2x=20,其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___.,

其三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 _____,其三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 ______。

9、 在顺反测验中, 无顺反位置效应的两个突变型必属 顺反子,具有顺反位置的两个突变型必属 顺反子。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 )1、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同源的,因此联会成四价体时,任何区段都紧密联会。 

( )2、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似引起的。

( )3、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基因间不能分配。

( )4、累加性变量随着自交代数增加而减少,或消灭,只有显性变量才是能稳定遗传的 部分。

( )5、利用自交的结果估算交换值,可以把F2代出现双隐性个体的频率数开平方即可求得配子的频率。

( )6、基因互作遗传中,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不分配。

( )7、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 )8、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 )9、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有1一定是来自父方的。

( )10、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O。)

1、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S(rr) N(rr) S(rr) S(rr)

A、 S(Rr) B、 N(RR) C、 S(RR) D、 N(Rr)

S(RR) N(Rr) N(rr) N(RR)

2、若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成是2n=AABB=a1a1a2a2a3a3a4a4b1b1b2b2b3b3b4b4,则该物种是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同源异源四倍体 D、 异源八倍体

3、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

A、 4%AA:32%Aa:%aa B、 100%AA

C、 32%AA:%Aa:4%aa D、 20%AA:40%Aa:40%aa

4、再DNA复制时插入一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

A、 替换 B、 倒位 C、 移码 D、 缺失

5、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

A、 全部a表现型 B、 全部A表现型 

C、 A表现型和a表现型 D、 A表现型为缺体

6、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

A、自交代数有关 B、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C、与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D、基因对数有关

7白猫与黑猫交配, F1都是白猫。F1相互交配, 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的比例为12:3:1,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A、互补作用 B、显性上位作用 C、抑制作用 D、.环境影响

8、性内切酶可以专一性识别 ( ) 

A、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B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顺序 

C、特定的三联密码子

9、经放射线照射下列个体哪个损伤可能性最大? 

A 、单倍体 B、二倍体 C、多倍体

10、某DNA片段的一条单链的核苷酸顺序为:5,ATGCCTGA3,若以此为母板转录成的mRNA的序列应该是: A 、5` ATGCCTGA3` B、 5`TACGGACT3` 

C、 5`UACGGACU3` D、 5`UCAGGCAU3`

五、问答与计算(共30分)

1、试述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7分)

2、为什么自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比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子代隐性表型的频率低?(7分)

3、在+r+/a+b与arb/arb的杂交中,得到了下列的子代,+r+/arb 359,a++/arb 92,arb/arb 4,+++/arb 6,ar+/arb 47,a+b/arb 351,+rb/arb 98 ,++b/arb 43,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10分)

4、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

(1) 所需的稳定类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

(2) 希望在F3获得100个该稳定类型株系,F2最少应选多少株? (6分)

模拟试卷(六) 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组成的杂种F1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2、胚乳直感: 指3N胚乳的性状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3、简并: 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4、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决定同一类型的性状的表现和性质的一系列等位基因。

5、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

6、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7、无融合生殖: 未通过雌雄配子融合过程而产生种子或替代种子的一种繁殖现象。

8、cDNA库: 是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cDNA)构建的基因库。

9、孢子体不育: 花粉育性受植株(孢子体)基因型的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的基因无关。

10、狭义遗传力: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缺失, 桥, “+”。

2、辐射剂量, 辐射强度和方式。

3、操纵基因,调节基因。

4、3, 4。

5 性核酸內切酶,外源DNA 。

6、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高,大, 强 。

7、63 。

8、10,30,21。

9、 两个 一个。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 9、( — ); 10、( —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O。)

1、(C); 2、(B); 3、(A); 4、(C); 5、(C);

6、(C); 7、(B); 8、(B); 9、(A); 10、(D);

五、问答与计算(共30分)

1、试述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7分)

答: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群体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点:

(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

2、为什么自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比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子代隐性表型的频率低?(7分)

答:在自花授粉植物中,Aa自交后,产生1:2:1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1/4;

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生35A___:1aaaa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1/36;四倍体 AAAa自交后,会产生AA与Aa两种配子,自交后代无隐性个体;四倍体Aaaa自交后,会产生Aa与aa两种配子,且分离比为1:1,自交后隐性纯合个体占1/4。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杂合四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小于杂合二倍体自交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

3、在+r+/a+b与arb/arb的杂交中,得到了下列的子代,+r+/arb 359,a++/arb 92,arb/arb 4,+++/arb 6,ar+/arb 47,a+b/arb 351,+rb/arb 98 ,++b/arb 43,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10分)

答:(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a-r-b

双交换值=((6+4)/1000)×100%=1%

a-r之间的交换值=((47+43)/1000)×100%+1%=10%

r-b之间的交换值=((92+98)/1000)×100%+1%=20%

(2)符合系数=1%/(10%×20%)=0.5 

(3)连锁图

4、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

(3) 所需的稳定类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

(4) 希望在F3获得100个该稳定类型株系,F2最少应选多少株? (6分)

答:(1) F2 代出现 ,占3/16,F3才能予以肯定。

(2) F2最少应种1600 株,F2最少应选300株。

模拟试卷(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限性遗传 

2、遗传平衡 

3、转导 

4、Mendel群体 

5、遗传力 

6、母性影响 

7、雄性不育性 

8、操纵元 

9、三体

10、简并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个配子,这是 规律的实质所在。

2、测交子代表现型的 和 是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直接反映。

3、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1.6,VB1=7.4,VB2=8.1。则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4、两个突变反式排列时不能互补,说明这两个突变属于 。

5、基因型为AB/ab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b/ab的植株杂交,如果这两个基因座位相距10cM,则杂交子代中应该有 的植株是AaBb基因型。

6、人类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 造成的遗传疾病。

7、有一对夫妇(甲和乙)均为正常人,甲的父母也是正常人,但甲的哥哥有半乳糖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而且已知乙是该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那么甲和乙的第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8、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必须借助于植物雄性不育性。所谓三系配套指的是雄性不育系、 和 的配套。

9、细菌通过细胞膜直接在环境中摄取DNA片段的过程称为 。

10、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11、杂合体+bc/a++产生的双交换型配子基因型分别为+++和a、b、c,则a、b、c这三个基因位点的正确顺序应为 ,F2群体中比例最少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

12、易位杂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 ,易位纯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 ,倒位杂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 。

13、某一区段DNA单链的核苷酸顺序如下:A链 TACGATTG,其B链的核苷酸顺序为 ,若mRNA转录是以A链为模版的,那么,mRNA的碱基顺序为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 )2、减数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有丝。

( )3、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F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值的现象。

( )4、某个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这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强。

( )5、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弄清基因组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及其相互关系。

( )6、复等位基因的存在是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引起的。

( )7、近亲繁殖最主要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型纯合。

( )8、在重组DNA实验中,将外源DNA片段运送进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运载工具称为载体。载体不是DNA分子。

( )9、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所造成的基因频率的不确定性变化现象被称为遗传漂变。

( )10、染色体倒位以后都会抑制重组。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转换指的是 。

A 嘌呤替换嘌呤 B 嘧啶替换嘌呤 

C 嘌呤替换嘧啶 D 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2、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A 前期Ⅰ B 后期Ⅰ C 前期Ⅱ D 后期Ⅱ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IAIB基因型表现为AB血型,这种现象称为 。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4、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代可产生 类型的表现型。

A 4种 B 6种 C 8种 D 16种

5、若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为5’AGTGCATTGGAT3’,相应的mRNA序列为 。

A 5’TCACGTAACCTA3’ B 5’AGUGCAUUGGAU3’

C 5’ATCCAATGCACT3’ D 5’UAGGUUACGUGA3’

6、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倒位杂合体中到位区段及其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

A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B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C 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D 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7、具有a1a1a2a2a3a3a3和b1b1b2b2b3b3b4b4b4b4染色体组成的个体分别称为 。

A 单体和双体 B 三体和四体 

C 三体和双三体 D 缺体和四体

8、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与女性隐性基因携带者结婚,生育一子一女,子女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9、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 。

A 原噬菌体 B F因子 

C 温和性噬菌体 D 转导颗粒

10、在基因表达的系统中,在调节蛋白不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某种调节蛋白后,基因的表达被关闭,这样的机制称为 。其中的调节蛋白称为 。

A 负、诱导蛋白 B 正、诱导蛋白

C 负、阻遏蛋白 D 正、阻遏蛋白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减数在遗传学上有何意义?

2、下面列有4个DNA短序列,你认为哪些有可能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第二类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为什么?

GAATCG AAATTT GATATC ACGGCA CATTTA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现有5个Hfr品系的DNA转移到F-菌株中去的基因顺序如下:

Hfr 品系 转移顺序(左边的基因最先转移)

1 BKARM

2 DLQEOC

3 OEQLDN

4 MCOEQLDN

5 RAKBN

请画出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并标明每个Hfr品系中F因子的插入位置、转移方向。

2、已知果蝇中的棘眼(echinus, ec,复眼表面多毛、似海胆);截翅(cut, ct,翅末端截断)和横脉缺失(crossveinless, cv)3个性状都是隐性性状,这3个隐性突变基因都是X连锁的。棘眼、截翅个体与横脉缺失个体交配,得到3对基因的杂合体ec ct +/+ + cv (ec、ct、cv的排列不代表它们在X染色体上的真实顺序),选杂合体雌蝇再与三隐性雄蝇(ec ct cv/Y)测交。测交结果见下表:

序号 表现型(来自雌性杂合体的X染色体) 个体数

1 ec ct + 2125 

2 + + cv 2207 

3 ec + cv 273 

4 + ct + 265 

5 ec + + 217 

6 + ct cv 223 

7 + + + 5

8 ec ct cv 3

合计 5318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这3个基因座位的相对位置(1分)和遗传距离(5分),并绘制出染色体图(2分)。有无干扰存在?干扰系数是多少?(2分)

模拟试卷(七)参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限性遗传 

位于Y(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这种遗传方式称为限性遗传。

2、遗传平衡 

在随机交配的生物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遗传平衡状态。

3、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导。

4、Mendel群体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又称为群体(population),指一定地区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生物个体。

5、遗传力 

在分离群体中,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例。

6、母性影响 

因为母体核基因编码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的积累而影响子代表现型的遗传现象称为母性影响。

7、雄性不育性 

雌雄同体的植物,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雄配子,但雌配子的功能正常,能够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这种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8、操纵元 

在原核生物中,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常常串联排列在一起,受同一组表达序列的。这样的一个整体称为操纵元。

9、三体 

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称为三体。

10、简并 

一个以上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成为简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分配; 

2、 2、 种类 和 比例 ; 

3、 3、78.45% , 66.38% ;

4、 同一个顺反子 ;

5、 5、45%; 

6、 基因突变 ;

7、 1/6 ; 

8、 (雄性不育)保持系 和 恢复系;

9、 转化 ; 

10、 一代的随机交配 ; 

11、 bac , AABBCC aabbcc;

12、 半不育 , 全可育 , 部分不育 ; 

13、 ATGCTAAC AUGCUAAC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 2、 B ; 3、 B ; 4、C ; 5、 B ; 

6、B ; 7、 B ; 8、 C ; 9、D ; 10、C , C ;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减数在遗传学上有何意义?

答:(1)减数使染色体数减半,这样使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为合子时,其染色体数仍为2n,从而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2)减数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A、后期I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随机分向两极,即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另一对的分离发生,互不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进入子细胞。n对染色体就有2n种组合方式。桃树n=8,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数为28=256种,番茄n=12,2n=1024种。

B、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互换。

2、下面列有4个DNA短序列,你认为哪些有可能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第二类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为什么?

GAATCG AAATTT GATATC ACGGCA CATTTA

答:AAATTT 和 GATATC可能是,因为它们是回文序列。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现有5个Hfr品系的DNA转移到F-菌株中去的基因顺序如下:

Hfr 品系 转移顺序(左边的基因最先转移)

1 BKARM

2 DLQEOC

6 OEQLDN

7 MCOEQLDN

8 RAKBN

请画出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并标明每个Hfr品系中F因子的插入位置、转移方向。

答:

2、已知果蝇中的棘眼(echinus, ec,复眼表面多毛、似海胆);截翅(cut, ct,翅末端截断)和横脉缺失(crossveinless, cv)3个性状都是隐性性状,这3个隐性突变基因都是X连锁的。棘眼、截翅个体与横脉缺失个体交配,得到3对基因的杂合体ec ct +/+ + cv (ec、ct、cv的排列不代表它们在X染色体上的真实顺序),选杂合体雌蝇再与三隐性雄蝇(ec ct cv/Y)测交。测交结果见下表:

序号 表现型(来自雌性杂合体的X染色体) 个体数

1 ec ct + 2125 

2 + + cv 2207 

3 ec + cv 273 

4 + ct + 265 

5 ec + + 217 

6 + ct cv 223 

7 + + + 5

8 ec ct cv 3

合计 5318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这3个基因座位的相对位置(1分)和遗传距离(5分),并绘制出染色体图(2分)。有无干扰存在?干扰系数是多少?(2)

答:1、3个基因座位的顺序为 ec cv ct,cv位于中间。

2、ct—cv之间的重组率=(217+223+8)/5318*100% = 8.4%

3、cv—ec之间的重组率=(265+273+8)/5318*100% = 10.2%

4、实际双交换比率

(5+3)/(2125+2207+273+265+217+223+5+3)*100% = 0.15%

理论双交换比率为 10.2%*8.4% = 0.8568%

实际双交换值远远小于理论双交换值,证明有干扰存在。

符合系数 = 0.15/0.86 = 0.175;干扰系数 = 1-0.175 = 0.825。

5、染色体图:

模拟试卷 (八)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缺体: 

2、基因频率:

2、 冈崎片段:

3、 复等位基因: 

5、转化: 

6、从性遗传: 

7、无融合生殖: 

8、内含子:

9、孢子体不育:

10、物理图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加性方差,_____ _方差和__ ___方差。

2、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接近,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这种现象称为___ ________。

3、在经典遗传学中,基因既是__ 的基本单位,也是____ __的基本单位。

4、细胞中形态和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__ ______。

5、性导是指接合时F′因子所携带的__ __整合到 的过程。

6、染色体结构变异中,臂内到位杂合体在减数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7、胚基因型为Aa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所结的种子胚的基因型 种,

胚乳的基因型有 种。

8、由于基因的分离与重组,F2表现优势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高,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9、大鼠P和C位点间的交换值为21%。假如为检查这两点间的交换,记录了150个初级卵细胞,那么期望有 个细胞在这两个基因间发生了交叉。

10、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主要发生在 水平;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可以发生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的修饰、翻译水平、翻译后的修饰等多种不同的层次,但主要的仍发生在 水平。

11、tRNA的分子结构是      的,外形象   ,它的顶端有三个碱 基,可以和mRNA上相应的碱基配合,这三个碱基称为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

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 )1、在接合的过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基因离原点愈近,进入F-细胞愈早。

( )2、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 F1再与三隐性亲本回交,回交后代是:ABD 20; abd 20;abD 20; ABd 20; Abd 5; aBD 5; aBd 5; AbD 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三个基因都是连锁的。 

( )3、在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 )4、已知一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T含量为10%,则该DNA分子所含的C含量也为10%。

( )5、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同源的,因此联会成四价体时,任何区段都紧密联会。 

( )6、DNA复制中合成新的DNA多核苷酸链延伸方向既有3ˊ→5ˊ,也有5′→3′。

( )7、基因互作遗传中,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不分配。

( )8、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有1一定是来自父本。

( )9、植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 )10、普通小麦2n=6x=42,故它的一倍体应由21条染色体组成。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O。)

1、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雄性不育性,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性。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S(rr) N(rr) S(rr) S(rr)

A、S(Rr) B、 N(RR) C、S(RR) D、 N(Rr)

S(RR) N(Rr) N(rr) N(RR)

2、性内切酶可以专一性识别: 

A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B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顺序; 

C 特定的三联密码子; D 特定碱基

3、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A 4%AA:32%Aa:%aa B 100%AA

C 32%AA:%Aa:4%aa D 20%AA:40%Aa:40%aa

4、在DNA复制时插入一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 

A 替换 B 倒位 C 移码 D 缺失

5、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该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

A 全部a表现型 B 全部A表现型 C A表现型和a表现型

D A表现型为缺体

6、白猫与黑猫交配, F1都是白猫。F1相互交配, 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的比例为12:3:1,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A 互补作用 B 显性上位作用 C 抑制作用 D 环境影响

7、经放射线照射下列个体哪个损伤可能性最大?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同源多倍体 D 异源多倍体

8、若一个细胞的染色体DNA含量为2c,则减数形成的每个四分孢子中染色体DNA含量为: 

A 0.5c; B 1c;C 2c;D 4c。

9、在乳糖操纵元中,LacⅠ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在 上从而阻止RNA聚合酶起始转录。 

A 结构基因 B 操纵子O位点 C 启动子 D 乳糖 

10、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 

A 绿色; B 白色; C 花斑; D 绿色,白色,花斑。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5分)

2、 试述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分)

3、 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组体leu+ strr,如何选择重组体?(leu+为亮氨酸原养型,leu-为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tr s为链霉素敏感型,strr为链霉素抗性)。(5分)

4、下列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试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这个资料判断,本区有几个顺反子?哪些突变属于同一个顺反子?

1 2 3 4 5

1 _ + + + +

2 _ + _ +

3 _ + _

4 _ +

5 _ (5分)

六、计算题(10分)

1、 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b + v + d v b + v b d + + d + + + v + + + b d

416 402 50 48 42 39 2 1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6分)

(2)符合系数;(2分)

(3)绘出连锁图。(2分) 

模拟试卷八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缺体:比正常双体缺少某对同源染色体。

2、基因频率:在一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上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3、冈崎片段:DNA复制时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单链小片段

4、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位、决定同一个单位性状的一系列等位基因。 

5、转化: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参入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6、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7、无融合生殖:未通过雌雄配子融合过程而产生种子或替代种子的一种繁殖现象。

8、内含子:基因内部的非编码序列。

9、孢子体不育:花粉育性受孢子体(母体)基因型控制。

10、物理图谱: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确定DNA分子标记、基因或克隆在染色体上的实际位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显性方差,上位性方差; 

2、基因突变的平行性; 

3、结构 ,功能

4、 同源染色体; 

5、外源DNA片段, 细菌染色体; 

6、后期Ⅰ ,“+” ;

7、3种, 4种; 

8、 大 , 强 ; 

9、 63 ;

10、转录 ,转录 ; 

11、三维,三叶草,反密码子。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写“+”,你认为

错误的,在括号中写“—”。)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上划O。)

1、 (C) 2、 (B) 3、 (A) 4、(C) 5、 (C)

6、 (B) 7、 (A) 8、 (B) 9、(B) 10、 (D)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5分)

答: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群体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点:

(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后代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后代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纯合率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因此,相对于某一种基因型,回交比自交快得多。

2、 试述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分)

答:分离规律: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两个成员的对等的位点上,在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的后期Ⅰ)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发生分离,各自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分配规律: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对时(在减数的后期Ⅰ)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各自地分配到配子中。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

连锁遗传规律: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的后期Ⅰ)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不同对的等位基因由于位于同一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常常连系在一起遗传,形成亲本型的配子,但由于在减数的前期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以形成重组型的配子,但重组型的配子数少于50%。 

3、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组体leu+ strr,如何选择重组体?(leu+为亮氨酸原养型,leu-为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tr s为链霉素敏感型,strr为链霉素抗性)。(5分)

答:在基本培养基中加链霉素。

4、下列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试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这个资料判断,本区有几个顺反子?哪些突变属于同一个顺反子?

1 2 3 4 5

1 _ + + + +

2 _ + _ +

3 _ + _

4 _ +

6 _ (5分)

答:本区有3个顺反子;1为1个顺反子,2和4是同一顺反子,3和5是同一顺反子。

六、计算题(10分)

1、 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b + v + d v b + v b d + + d + + + v + + + b d

416 402 50 48 42 39 2 1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6分)

(2)符合系数;(2分)

(3)绘出连锁图。(2分)

答:(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v D b 

双交换值=(2+1)/1000×100%=0.3%

v-D之间的交换值=(50+42)/1000×100%+0.3%=9.5%

D-b之间的交换值=(48+39)/1000×100%+0.3%=9%

(2)符合系数=0.3%/(9%×9.5%)=0.35 

(3)连锁图

(一)“遗传学”2004-2005学年农学、园艺本科生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限性遗传 

2、遗传平衡 

3、转导 

4、Mendel群体 

5、遗传力 

6、母性影响 

7、雄性不育性 

8、操纵元 

9、三体

10、简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个配子,这是 规律的实质所在。

2、测交子代表现型的 和 是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直接反映。

3、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1.6,VB1=7.4,VB2=8.1。则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4、两个突变反式排列时不能互补,说明这两个突变属于 。

5、基因型为AB/ab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b/ab的植株杂交,如果这两个基因座位相距10cM,则杂交子代中应该有 的植株是AaBb基因型。

6、人类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 造成的遗传疾病。

7、有一对夫妇(甲和乙)均为正常人,甲的父母也是正常人,但甲的哥哥有半乳糖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而且已知乙是该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那么甲和乙的第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8、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必须借助于植物雄性不育性。所谓三系配套指的是雄性不育系、 和 的配套。

9、细菌通过细胞膜直接在环境中摄取DNA片段的过程称为 。

10、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11、杂合体+bc/a++产生的双交换型配子基因型分别为+++和a、b、c,则a、b、c这三个基因位点的正确顺序应为 ,F2群体中比例最少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

12、易位杂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 ,易位纯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 ,倒位杂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 。

13、某一区段DNA单链的核苷酸顺序如下:A链 TACGATTG,其B链的核苷酸顺序为 ,若mRNA转录是以A链为模版的,那么,mRNA的碱基顺序为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 )2、减数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有丝。

( )3、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F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值的现象。

( )4、某个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这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强。

( )5、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弄清基因组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及其相互关系。

( )6、复等位基因的存在是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引起的。

( )7、近亲繁殖最主要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型纯合。

( )8、在重组DNA实验中,将外源DNA片段运送进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运载工具称为载体。载体不是DNA分子。

( )9、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所造成的基因频率的不确定性变化现象被称为遗传漂变。

( )10、染色体倒位以后都会抑制重组。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转换指的是 。

A 嘌呤替换嘌呤 B 嘧啶替换嘌呤 

C 嘌呤替换嘧啶 D 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2、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A 前期Ⅰ B 后期Ⅰ C 前期Ⅱ D 后期Ⅱ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IAIB基因型表现为AB血型,这种现象称为 。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4、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代可产生 类型的表现型。

A 4种 B 6种 C 8种 D 16种

5、若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为5’AGTGCATTGGAT3’,相应的mRNA序列为 。

A 5’TCACGTAACCTA3’ B 5’AGUGCAUUGGAU3’

C 5’ATCCAATGCACT3’ D 5’UAGGUUACGUGA3’

6、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倒位杂合体中到位区段及其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

A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B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C 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D 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7、具有a1a1a2a2a3a3a3和b1b1b2b2b3b3b4b4b4b4染色体组成的个体分别称为 。

A 单体和双体 B 三体和四体 

C 三体和双三体 D 缺体和四体

8、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与女性隐性基因携带者结婚,生育一子一女,子女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9、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 。

A 原噬菌体 B F因子 

C 温和性噬菌体 D 转导颗粒

10、在基因表达的系统中,在调节蛋白不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某种调节蛋白后,基因的表达被关闭,这样的机制称为 。其中的调节蛋白称为 。

A 负、诱导蛋白 B 正、诱导蛋白

C 负、阻遏蛋白 D 正、阻遏蛋白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减数在遗传学上有何意义?

2、 下面列有4个DNA短序列,你认为哪些有可能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第二类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为什么?

GAATCG AAATTT GATATC ACGGCA CATTTA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现有5个Hfr品系的DNA转移到F-菌株中去的基因顺序如下:

Hfr 品系 转移顺序(左边的基因最先转移)

1 BKARM

2 DLQEOC

3 OEQLDN

4 MCOEQLDN

5 RAKBN

请画出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并标明每个Hfr品系中F因子的插入位置、转移方向。

2、已知果蝇中的棘眼(echinus, ec,复眼表面多毛、似海胆);截翅(cut, ct,翅末端截断)和横脉缺失(crossveinless, cv)3个性状都是隐性性状,这3个隐性突变基因都是X连锁的。棘眼、截翅个体与横脉缺失个体交配,得到3对基因的杂合体ec ct +/+ + cv (ec、ct、cv的排列不代表它们在X染色体上的真实顺序),选杂合体雌蝇再与三隐性雄蝇(ec ct cv/Y)测交。测交结果见下表:

序号 表现型(来自雌性杂合体的X染色体) 个体数

1 ec ct + 2125 

2 + + cv 2207 

3 ec + cv 273 

4 + ct + 265 

5 ec + + 217 

6 + ct cv 223 

7 + + + 5

8 ec ct cv 3

合计 5318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这3个基因座位的相对位置(1分)和遗传距离(5分),并绘制出染色体图(2分)。有无干扰存在?干扰系数是多少?(2分)

(二)“遗传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遗传学(农) 科目代码:426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是非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对于你认为正确的,请写“+”,你认为错误的,请写“-”)

1. Mendel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的分配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分离。

2. 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率简称交换率。

3. 从性遗传是指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使得某一性状只局限于一种性别上表现,而另一方不表现。

4. 杂合体通过自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即减少一半。

5. 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正常染色体上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6. 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7. 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原点和不同的转移方向。

8. 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质粒。

9.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很大的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原核生物的DNA却能和真核生物的DNA重组。

10.已知生物的tDNA种类在40种以上,而氨基酸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

二. 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到相应题号后面 )

1. 一个基因型为AaBbDd的雄果蝇与另一个基因型相同的雌果蝇交配(3对基因遗传),子代果蝇中基因型为AabbDd个体的比例应该是

A.1/2 B.1/8 C.1/16 D.3/8 E.1/

2. 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的窄叶基因(N)对宽叶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产生:

A.1/8粉红花,窄叶 B.3/16白花,宽叶 

C.3/16红花,宽叶 D.1/8粉红花,宽叶

3.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相互交配,子二代表现:

A.1/2芦花(♀),1/2 芦花(♂)B.1/2非芦花(♀),1/2非芦花♂ C.(♂)全为芦花,1/2非芦花(♀) D.3/4芦花(♀♂),1/4 非芦花(♀♂)

4.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如果3对基因均为遗传、完全显性,则与自交亲本表现不同的后代比例为:

A.37/ B.1/8 C.1/4 D.7/8

5.Watson-Crick所揭示的DNA模型,一个主要特征是4种碱基的比例表现为:

A.(A+T)/(G+C)=1 B.(A+G)/(T+C)=1 

C.(G+C)/(A+T)=1 D.A=G T=C

6.某DNA片段的一条单链的核苷酸顺序为5`ATGCCTGA3`,若以此为摸板转录成的mRNA的顺序应该是:

A. 5`ATGCCTGA3` B. 5`TACGGACT3`

C. 5`UACGGACU3` D. 5`UCAGGCAU3`

7.对于等位基因A和a,下列群体中那一个处于哈德-魏伯格平衡状态:

A.49AA:2Aa:49aa B.50AA:50aa 

C.49AA:42Aa:9aa D.50AA:25Aa:25aa

8. 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

A. F`菌株 B. F`因子 C. Hfr菌株 D. F`菌株

9.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的基因的纯合率为:

A.90.9% B.51.3% C.87.5%

10.将E.Coli放入含有氚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培养一个世代,取出后代再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两个世代,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应该是:

A.3/4 B.1/2 C.1/8 D.1/4 E.没有

三、填空题(20分,每空1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按顺序写出正确答案。)

1. 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抑制作用和显性上位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是: 、 和 。

2. 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主要有: 和 两种假说。

3. 缺失“环“凸起的部分是 区段,重复”环“凸起的部分是 区段,倒位杂合体在倒位区段内产生的”环“是由 形成的。

4. 复等位基因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它是存在于 的不同个体中,其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 。

5. 假定某DNA分子的碱基顺序是AGTAAC/TCATTG,经过诱变处理,碱基顺序变为AATAAC/TTATTG和ACTAAC/TGATTG,前者称为 后者

称为 。

6. 某性状不同世代的方差分别为VF2。=9.0.VB1 =9.2.VB2 =5.8,已知环境方差的估值VE=4.8,可算出该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 ,狭义遗传率为 ,加性方差为 。

7. 根据雅科和莫诺的乳糖操纵子的模型,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控于一个开关单位,这个开关单位称为 ,而这个开关单位是否开放又是受控制的 。

8. 基因工程中所用的工具酶是 ,运载工具是 。

9. 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完全显性。现羊群中白色和黑色的基因频率各占一般,如果对白色个体进行完全选择,当经过 代才能使群体中的b基因频率下降到20%以下。

四.名词解释(3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请写出正确答案)

1.胚乳直感 2.无融合生殖 3.着丝点作图

4.微效多基因 5.显性方差 6.杂种优势

7.剂量效应 8.溶源性细菌 9.顺反测验

10.跳跃基因

五.问答与计算(50分,每题1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二个红花植株杂交,其后代有90株开红花,70株开白花,其中白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仍表现白花,而红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三种表现:(1)自交后代重复上代分离比;(2)自交后代表现稳定的红花;(3)自交后代表现3红:1白的分离比例。

试问:(a)这一结果属于何种遗传方式;

(b)自定基因符号,写出亲本和各类个体的基因型

2.T4噬菌体的两个品系感染大肠杆菌,一个品系是小菌斑(m)、速溶菌(r)和混浊菌斑(t)的突变型,另一个品系对这三个性状都是野生型,两个品系杂交后产生以下种类和树木的后代:

mtr +++ m+r mt+ m++ +t+ +tr ++r

3417 3679 832 62 520 944 474 72

试问:(1)这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

(2)三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3)符合系数。

3.在基因突变中,为什么性细胞的突变频率高于体细胞的突变频率?

4.为什么三倍体西瓜和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不结种子?

5.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什么特点?

(三)“遗传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遗传学(农) 科目代码:423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是非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对于你认为正确的,请写“+”,你认为错误的,请写“-”)

1.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的基因间不能分配。

2.减数是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基本机制。

3. 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代的单体中的那个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4. 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5.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母性影响的遗传现象。

6. 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7. 倒位杂合体产生的大多数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是败育的,这是造成倒位杂合体育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8. 杂合体通过自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即减少一半。

9.人有46条染色体,所以人有23个连锁群。

10.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有很大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它们可以进行DNA重组。

二. 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到相应题号后面 )

1. 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正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A. 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 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 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2. 假定abde四个基因相互,杂合体AaBbDdEe与AabbddEe个体杂交,后代群体中aabbddee 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

A .1/16 B. 1/  C.1 /32 D.1 / 24

3. 估计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的是:

A.加性方差值 B.显性方差值 C.遗传方差值 

D.环境方差值

4. 杂合体AaBb所产生的同一花粉粒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性是:

A. AB和Ab B.AB和AB C.Aa和Aa D.Aa和Bb

5. 如果基因A距离着丝点较近,复式(AAaa)同源四倍体自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应是:

A.1A:0a B.1 A:1a C.5A:1a D.35A:1a 

6. 大肠杆菌A菌株(met-bio-thr+leu+)和B菌株(met+bio+thr-leu-)在U型管实验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met+bio+thr+leu+),证明这种野生型的出现属于

A. 转化 B. 接合 C.性导

7.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

A. F菌株 B.F+菌株 C. Hfr菌株 D.F’菌株

8.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断裂片段错接形成,这两条染色体是

A. 姐妹染色单体 B. 非姐妹染色单体

C. 同源染色体 D. 非同源染色体

9. 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的纯合率为

A.87.5% B.90.91% C.51.3% D.93.75%

10. 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应用了质-核不育型,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一组能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A. S(rr) B. N(rr) C. S(rr) D. S(rr) 

S(Rr) N(RR) S(RR) N(Rr)

S(RR) N(Rr) N(rr) N(RR) 

三、填空题(30分,每空1分。先写上题号,然后按顺序写出正确答案。)

1.胚乳基因型为Aaa的种子长成植株后所结的种子,胚的基因型可有    种,胚乳的基因型可有    种。

2.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和 。

3.填写下列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水稻    、小麦    、蚕豆     。

4.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分离,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所决定,自交后代表现为      。

5.一个分离群体中,当VE=20、VA=20、VD=20时,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6.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前期I染色体

联会时形成缺失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倒位环的是     染色体,而相互易位则联会成      形象。

7.核雄性不育的利用受到很大是因为 。

8.根据乳糖操纵子模型,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控于一个开关单位,这个开关单位称   ,而这个开关单位是否开放又受 控制。

9.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其基因型是a+/+b,如有互补作用,个体应表现为     ,表明 。

10.个三联体密码中,不包含尿嘧啶(U)的密码在理论上

有    个,至少包括1个尿嘧啶的密码有    个。

1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最重要的工具酶是 ,作为载体DNA分子,必须具有复制原点,在寄主细胞中不仅能自主复制,而且能带动携带的 一起复制。

12.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四.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先写上题目,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 原核细胞   2.测交    3.共显性

4.臂间倒位 5.细胞质遗传 6.生化突变

7.超亲遗传   8.跳跃基因 9.溶源性细菌 

10. 基因型频率

五.问答与计算(50分,每题10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共得到1000个植株的Ft群体,其中AaBbdd基因型的个体351株,试问abd三个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推导过程)。 

2.二倍体植株,其A/a、B/b、D/d三个基因位点连锁关系如下:

a b d 

0 20 50 

现有一基因组成为Abd/aBD的植株,

(1).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试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2).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bd/abd)的植株比例有多大?

(3).若符合系数为0.2,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是多少。

3.下表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实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结果判断它们分属于几个顺反子(以图表示)?

1 2 3 4 5

1 - + + + +

2 - + - +

3 - + -

4 - +

5 -

4.基因突变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从分子水平上如何理解复等位基因的形成?

5.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四)“遗传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遗传学(农) 科目代码:423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是非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对于你认为正确的,请写“+”,你认为错误的,请写“-”)

1.体细胞和精细胞都含有同样数量的染色体。 

2.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3.在任何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中,不论它的基因成员有多少,在—个二倍体生物中最多只能有其中的两个成员。

4.基因型DE/de的个体在减数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D—E之间形成交叉,那么产生的重组型配子De和dE将各占3%。

5.有的质粒能够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在宿主染色体的控制下与宿主染色体一起复制。

6.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且形态结构也不同。

7.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8.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同源的,因此联会成四价体时,任何区段都紧密联会。

9.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表型变化。

10.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频率p=0.6,在平衡状态下,Aa基因型的频率应该是0.48.

二. 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到相应题号后面 )

1.在减数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 ( )。

A 前期Ⅰ B 后期Ⅰ C 前期Ⅱ D 后期Ⅱ

2.在生物体内,tRNA参与的生化反应是 ( )。

A 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前体mRNA的剪接

3.有一个杂交组合:AaBbCc X AaBbCc。假定这三个位点都是自由组合的,并呈完全显性,并有不同的表型。那么在后代中,表型完全同亲代的概率是( )。

A 1/ B 3/ C 27/ D 1/4

4.某男是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子Bb,同时带有一个隐性的X连锁基因d。在他的精子中有多大比例带有bd基因?( )

A 1/2 B 1/4 C 1/8 D 1/16 

5.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 ):

A 全部a表现型 B 全部A表现型 C A表现型和a表现型

D A表现型为缺体

6. F因子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以后也可以再环出,环出以后的F因子可能带有宿主的部分遗传物质。这种F因子称为 ( )。

A Hfr B F- C F+ D F’ 

7.指出下列哪一种部分二倍体是组成型的合成 -半乳糖苷酶(斜线左侧是染色体基因型,右侧是质粒基因型)( )

A I-O+Z+/F’I+ B I+OcZ+/F’O+ 

C I+O+Z+/F’I- D I+O+Z+/F’Oc

8.性内切酶可以专一性识别 ( ) 

A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顺序 B 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C 特定的三联密码子

9.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3.5,VB1=7.4,VB2=8.7,则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为 ( )

A 0.760 B 0.706 C 0.807 D 0.607

10.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 )

A 4%AA:32%Aa:%aa B 50%AA:50%aa

C 32%AA:%Aa:4%aa D 20%AA:40%Aa:40%aa

三、填空题(30分,每空1分。先写上题号,然后按顺序写出正确答案。)

1.染色体的形态取决于 的位置。

2.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 ,在3’端加 。如果被转录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一定要被切除。

3.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互补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和 。

4.家蚕的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形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一对为色素合成基因(A/a),另一对为抑制基因(I/i)。一个结白茧的个体和另一个结白茧的个体杂交,子代中白茧和黄茧的分离比为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5.鸡的性别决定是 型, 为异配子型。

6.有一杂交:AADD × aa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三20个图距单位。

F2中基因型(aadd)所占比率为 。

7.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因在减数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 形象。

8.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在DNA水平上的主要包括3种类型:

(1) ;

(2) ;

(3) 。

9. AB血型的女人与A血型的男人结婚,第一个男孩子的表型是B血型,那么这对夫妇男性基因型是 女性基因型是 。

10. 细菌的遗传重组是接合还是转导所致,可以通过 试验加以鉴别。

11.由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容易 但不易 。

12.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 和 。

13.在一群体中,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5、0.4和0.1。若该群体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则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和 。

14.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其基因型是a+/+b,如有互补作用,个体应表现为      ,表明 。

四.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先写上题目,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胚乳直感 2.简并 3.共显性 

4.溶源性细菌 5.跳跃基因 6. cDNA库 

7.复等位基因 8.孢子体不育 9.母性影响

10.遗传平衡

五.简答题(20分,每题5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大肠杆菌的一个基因型为a+ b+ c+ d+ e+、对链霉素敏感的Hfr菌株与一个基因型为a- b- c- d- e-、对链霉素不敏感的F-菌株杂交30分钟后,然后用链霉素处理。再从存活的受体菌中选出e+类型的原养型,其他+基因的频率如下:

a+ 70%,b+没有,c+85%, d+10%

问a、b、c、d,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的原点(最先进入F-受体)的相对位置如何?

2.为了确定T4噬菌体rⅡ区两突变间的重组值,用两种噬菌体突变体混合感染大肠杆菌B菌株。裂解液以1:109比例稀释后涂敷在B菌株上;原来的裂解液又以1:107比例稀释后涂敷在K菌株上。在K株和B株上分别发现2和20个噬菌斑。试计算重组值。

3.根据下列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构建一个性酶图谱,并表明酶切位点及片段的碱基数,片段总长度为1500bp,电泳分析结果如下:

内切酶 DNA片段长度(bp)

A 1200 300

B 550 950

A+B 250 300 950 

4.在水稻的高秆品种群体中,出现1株矮秆植株,你如何鉴定其是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又如何鉴定矮秆性状是显性变异还是隐性变异?

六.问答与计算:(30分,每题10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 玉米中, a、b、f三个基因都位于第一染色体上,三点测验,得到以下结果:

++f +b+ +bf abf a++ a+f ab+ +++ 合计

21 2 339 55 355 2 17 88 879

请解答:(1)确定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

(2)计算遗传距离和符合系数;

(3)画出这三个基因的连锁图。

2. 根据遗传学原理,解释下列植物中影响育性的遗传原因:(1)无籽西瓜的无籽;(2)易位杂合体的半不育性;(3)烟草属中有二个野生种的自交不结实;(4)植物雄性不育性。

3. 比较超亲遗传与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并说明产生各自特点的遗传学原理。 

(五)“遗传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遗传学(农)    科目代码: 433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判断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对于你认为正确的,请写“+”,你认为错误的,请写“-”)

1、减数是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基本机制。

2、已知生物的tRNA种类在 40种以上,而氨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简并。

3、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 F1再与三隐性亲本回交,回交后代是:ABD 20; abd 20;abD 20; ABd 20; Abd 5; aBD 5; aBd 5; AbD 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三个基因都是连锁的。

4、倒位杂合体产生的大多数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是败育的,这是造成倒位杂合体育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5、普通小麦2n=6x=42,故它的一倍体应由21条染色体组成。

6、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在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位点和不同的转移方向。

7、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弄清基因组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及其相互关系。

8、在重组DNA实验中,将外源DNA片段运送进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运载工具称为载体。载体不是DNA分子。

9、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

状态。

10、在任何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所有的基因就会达到平衡状态。

二、 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在答题纸上先写上题号,然后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到相应题号后面 )

1、分配规律中所涉及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 重组是发生在减数的 

A、中期Ⅰ B、后期Ⅱ C、后期Ⅰ D、中期Ⅱ 

2、真核生物DNA 链复制时为 。

A、多起点复制 B、单起点复制 C、连续复制 D、不间断复制 

3、某DNA片段的一条单链的核苷酸顺序为:5’ATGCCTGA 3’,若以此为母板转录成的mRNA的序列应该是: 

A、5’ATGCCTGA 3’ B、 5’TACGGACT 3’ 

C、5’UACGGACU 3’ D、 5’UCAGGCAU 3’

4、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的窄叶形基因(N)对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A、 1/8粉红花 宽叶 B、 1/8粉红花 窄叶 

C、 3/16 白花 宽叶 D、 3/16红花 宽叶

5、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F2)表现

A、1/2芦花(♂),1/2芦花(♀) 

B、全为芦花(♂),1/2非芦花(♀)

C、1/2非芦花(♂), 1/2非芦花(♀)

D、3/4芦花(♀、♂),1/4非芦花(♀、♂)

6、在乳糖操纵元中,LacⅠ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在 上从而阻止RNA聚合酶起始转录。

A、结构基因 B、操纵子O位点 C、启动子 D、乳糖 

7、在DNA复制时插入一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

A、替换 B、倒位 C、移码 D、缺失

8、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雄性不育性,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性。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S(rr) N(rr) S(rr) S(rr)

A、S(Rr) B、N(RR) C、S(RR) D、N(Rr)

S(RR) N(Rr) N(rr) N(RR)

9、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

A、绿色 B、白色 C、花斑 D、绿色,白色,花斑

10、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

A、全不育 B、一半可育 C、全可育 D、穗上分离 

三、填空题(30分,每空1分。先写上题号,然后按顺序写出正确答案)

1、杂合体+ b c/a + +产生的双交换型配子分别为+ + +和a b c,则a、b、c这三个基因的正确顺序为 ,F2群体中比例最少的个体基因型有 种。

2、 测交子代表现型的 和 是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直接反映。

3、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 ,在3’端加 。如果被转录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一定要被切除。

4、水稻中有一种紫米基因A是红米R的上位性,A─R─和A─rr植株都是紫米,aaR_植株是红米,aarr是白米,如果以AaRr×Aarr所得后代将出现 紫米, 红米, 白米。

5、大鼠P和C位点间的交换值为21%。假如为检查这两点间的交换,记录了150个初级卵细胞,那么期望有 个细胞在这两个基因间发生了交叉。

6、有一对夫妇(甲和乙)均为正常人,甲的父母也是正常人,但甲的哥哥有半乳糖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而且已知乙是该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那么甲和乙的第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7、 在染色体易位杂合体进行减数的前期,染色体进行联会时会出现

构型,其最明显的遗传学效应为 ,利用该特点可以进行基因定位研究。

8、两个突变反式排列时若能够互补,说明这两个突变属于 。

9、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主要发生在 水平;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可以发生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的修饰、翻译

水平、翻译后的修饰等多种不同的层次,但主要的仍发生在

水平。

10、基因工程中所用的最重要的工具酶是 ,作为载体DNA分子,必须具有复制原点,在寄主细胞中不仅能自主复制而且能带动携带的 一起复制。

11、性导是指接合时F′因子所携带的__ __整合到 

的过程。

12、基因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辐射还是粒子辐射,其基因突变的频率都与 呈正比,而不受 影响。

13、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的某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6 4 5 40 16 34 

试估计该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为 ,狭义遗传率(h2) 为 。

14、超亲遗传的遗传基础是 ,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是 。

15、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四、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先写上题目,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无融合生殖; 2、臂间倒位; 3、溶源性细菌; 4、转化;

5、操纵元; 6、断裂基因; 7、cDNA库; 8、物理图谱;

9、杂种优势; 10、基因频率

五、问答题(35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为什么只有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4分)

2、比较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异同。(6分)

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都能使原来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若有一种4X的植物,你怎样从细胞学确定它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多倍体?(4分)

4、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组体leu+ strr,如何选择重组体?为什么?(leu+为亮氨酸原养型,leu-为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tr s为链霉素敏感型,strr为链霉素抗性)。(5分) 

5、从某种培养细胞中分离出5个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都需要G化合物。已知细胞内几种化合物A、B、C、D、E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如下表测试了这几种化合物能否支持每种突变体(1—5)生长:

突变体

1

2

3

4

5 A B C D E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示突变体能生长,-表示突变体不能生长

试问:(1)A、B、C、D、E、G六种化合物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先后次序是什么?

(2)每种突变体在这一生物合成途径的哪一点发生阻断?(6分)

6.什么是遗传工程?简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到植物基因组的过程。(6分)

7、为什么反突变频率一般要低于正突变频率?(4分)

六、计算题(15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二倍体植株,其A/a、B/b、D/d三个基因位点连锁关系如下:

a b d 

0 20 50 

现有一基因组成为Abd/aBD的植株,

(1).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试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2).若符合系数为0.5,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是多少。(8分)

2、两个开白花的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杂交,F1全开紫花。F1随机交配产生了96株后代,其中53株开紫花,43株开白花。问:(1)F2接近什么样的表型分离比例?(2)涉及哪类基因互作?(3)双亲的可能基因型是什么?(7分)

(六)“植物遗传学”200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 植物遗传学   试题编号: 213   

适用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先写上题目,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核型分析      2.RNA聚合酶       3.hnRNA

4.伴性遗传      5.外显子        6. 原噬菌体

7.性导        8.孢子体不育 

9.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

10.二倍体化(diploidization)

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先写上题号,然后按顺序写出正确答案。)

1.人和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和 。

2.胚基因型为Aa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所结种子的胚基因型有   种,胚乳的基因型有    种。

3.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    ,在3’端加            。如果被转录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一定要被切除。

4.家蚕的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形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一对为色素合成基因(A/a),另一对为抑制基因(I/i)。一个结白茧的个体和另一个结白茧的个体杂交,子代中白茧和黄茧的分离比为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5.一个正常功能的染色体,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结构元件:      、

       和         。

6.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其基因型是a+/+b,如有互补作用,个体应表现为       ,表明    。

7.基因工程中所用的最重要的工具酶是       ,作为载体DNA分子,必须具有复制原点,在寄主细胞中不仅能自主复制,而且能带动携带的      一起复制。 

8.基因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辐射还是粒子辐射,其基因突变的频率都与      呈正比,而不受      影响。

9.分离群体中,当VE=20、VA=20、VD=20时,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10.超亲遗传的遗传基础是       ,而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是       。

11.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12.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异源六倍体)中,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主效基因称为     ,位于          。

1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在DNA水平上的主要包括3种类型:

1、         ;

2、    ;

3、 。

三.简答题(10分,每题5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已知鼠的皮毛是由复等位基因系列控制的:Ay等位基因纯合体在胚胎发育早期是致死的,当Ay同其它等位基因构成杂合体时表现为黄色。野生型灰色和黑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如下:Ay>A>a。在杂交AyA×Aya中,成活F1的期望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各为多少? (5分)

2.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都能使原来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若有一种4X的植物,你怎样从细胞学确定它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多倍体? (5分)

四.问答与计算:(30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某玉米植株是长节间的易位杂合体,基因型为HhTt ,长节间基因(H)和易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两者相距20个遗传单位,以此植株HT/ht 和Ht/ht 植株杂交,请写出:(1)每个亲本所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各种配子的比例;(2)后代中基因型为ht/ht 的频率;(3)后代中长节间、育性完全正常个体的频率。(7分)

2.什么是遗传工程?写出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到植物基因组的过程。(7分)

3.通常遗传学中的连锁分析难以区分同一染色体上相距很远的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分配的基因,特别是当两个基因之间的重组值大于40%、接近50%的时候。请你设计一个遗传学实验来判断果蝇中的两个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形态标记基因究竟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距很远的位置还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8分)

4.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8分)

(七)“植物遗传学”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植物遗传学         试题编号: 216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先写上题目,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胚乳直感 2.组成型突变 3.臂间倒位

4.剂量补偿效应 5.操纵元 6.端体

7.物理图谱 8.复等位基因 9.孢子体不育

10.遗传平衡

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先写上题号,然后按顺序写出正确答案。)

1.在减数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 。

2.在DNA复制过程中,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另一条非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它合成的起始需要一段短的 。

3.一个正常功能的染色体,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结构元件,即:   、

   和    。

4.表型为裂叶、矮株、感病的蕃茄纯合品系与表型为薯叶、高株、抗病的纯合品系杂交,(裂叶对薯叶为显性、高对矮为显性、抗对感抗为显性,三对基因为遗传),要在F3获得5个薯叶、矮株、抗病的纯合株系,在F2代至少要选择薯叶、矮株、抗病的植株 株,F2群体至少要种 株。

5.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和 。

6.杂合体+ b c/a + +产生的双交换型配子分别为+ + +和a b c,则a、b、c这三个基因的正确顺序为 ,F2群体中比例最少的个体基因型有 种。

7.大鼠P和C位点间的交换值为21%。假如为检查这两点间的交换记录了150个初级卵细胞,那么期望有 个细胞在这两个基因间发生了交叉。

8.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正常男人结婚,预期其子女的表现类型及比例为 。

9.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交换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10.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异源六倍体)中,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主效基因称为 ,位于 。

11.个体之间DNA性片段长度的差异叫 。

12.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 。

13.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的某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6 4 5 40 16 34 

试估计该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为 ,狭义遗传率(h2)为 。

14.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其纯合速度与 以及 有关。

15.在一群体中,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5、0.4和0.1。若该群体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则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和 。

三、问答与计算题(50分。先写上题号,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1.真核生物mRNA和原核生物mRNA有哪些区别? (5分)

2.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举例说明上位的机制。 (6分)

3.简述DNA、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之间的关系。 (6分)

4. 有一种生物具有12对染色体,但在用遗传分析构建连锁群时,获得的连锁群少于12个,这是否可能?为什么?另有一种生物具有10对染色体,但在用遗传分析构建连锁群时,获得的连锁群多于10个,这是否可能?为什么?(5分)

5.何谓反转录和反转录酶?举例说明反转录反应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中的应用。 (6分)

6.杂交水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 (5分)

7.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组体leu+ strr,如何选择重组体?为什么?(leu+为亮氨酸原养型,leu-为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tr s为链霉素敏感型,strr为链霉素抗性)。 (5分)

8.从4种不同的物种分离出的核酸中各种碱基的比率(%)如下:

第八章 基因表达和
(一) 名词解释: 

1.重组子(recon):是在发生性状的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的单位。一个交换子可只包含一对核苷酸。 

2.突变子(muton):是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是一个核苷酸。 

3.顺反子(作用子)(cistron),表示一个起作用的单位,一个作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是基因的基本功能和转录单位,一个基因可有几个顺反子,一个顺反子产生一条mRNA。 

4.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同一段DNA的编码顺序,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5.隔裂基因(split gene):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intron)所隔裂的现象。 

6.跳跃基因(jumping gene):可作为插入因子和转座因子移动的DNA序列,也称转座因子。 

7.基因(regulator gene):其产物参与其他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8.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可编码RNA或蛋白质的一段DNA序列。 

9.repressor:阻抑物。与操作子结合的蛋白质。对于可诱导操纵子来说,阻抑物本身就是与操作子结合的活性形式,而对于可阻抑的操纵子来说,阻抑物需要与辅阻抑物(corepressor)结合后才能与操纵子结合。 

10.operon: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作子和启动子。乳糖操纵元模型 

11.组成型突变型(constitutive mutant):酶的产生从必须诱导变为不需诱导的突变型。一般同一突变使代谢作用上直接有关的几种酶都由诱导型变为组成型。 

12.顺反效应:同一基因内部的不同突变遗传效果不同,顺反排列(a1a2 / + +)产生野生型。反式排列(a1 + / + a2)产生突变型。这种顺式与反式排列产生不同遗传效应的现象叫做顺反效应。 

13.假基因:现称拟基因,是一种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 

14.反义RNA(antisense RNA):指与被的RNA或DNA序列互补的RNA,它通过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作用与特定的RNA或DNA形成双链复合物,影响RNA的正常修饰、翻译等过程,封闭或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起到作用。 

15.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在各类不同的细胞中均在表达的一组相同的基因,高等真核生物中其数目约在10 000左右。 

(二) 是非题: 

1.分子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交换单位、突变单位和功能单位。(-) 

2.现代遗传学和经典遗传学都认为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3.顺反子表示一个作用单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述基因的大小或略小。(+) 

4.基因是染色体(或DNA分子)的一定区段,具有直接控制性状表现的功能。(-) 

5.调节基因的作用是其表达产物参与其它基因的表达。(+) 

6.在顺反测验中,如果反式排列的杂合二倍体表现出突变型说明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 

7.负是细胞中阻遏物阻止基因转录过程的机制,所以当细胞中没有阻遏物,转录可以正常进行。(-) 

8.顺式作用元件一般是DNA,而反式作用因子一般是蛋白质。(+) 

9.在转录水平的中,原核生物以正为主,真核生物以负为主。(-) 

10.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细胞或生物体表型改变。(-) 

(三) 选择题: 

1. 假定有两个起源的隐性突变,它们具有类似的表型,经对其双突变杂合二倍体进行测定,个体表现为野生型,则可判定它们是属于 (2) 

(1)同一个基因的突变(等位)  (2)两个基因的突变(非等位性) 

(3)不能确定是否是同一个基因的突变(等位性) (4) 同一个顺反子突变 

2. a1+   +a2 

   ═ × ═ F1表现为突变型,说明a1与a2属于(2): 

   a1+   +a2

(1)同一位点  (2)同一顺反子   (3)不同顺反子 (4)不能确定 

3.在一个密码子中有多少个重组子? (3) 

(1)1 (2)2 (3)3 (4)4 

4.在一个操纵子中有多少个顺反子? (4) 

(1)1 (2)2 (3)3 (4)是变量 

5.一个纯种白色植株与另一个不同起源的纯种白色植株杂交,子1代全部是橙色,假定只有一种酶受阻就产生白色个体,在对应的基因中有多少顺反子?(1) 

(1)2个 (2)最少2个 (3)2个或更少 (4)1个 

6.某DNA片段的一条单链的核苷酸顺序为:5,ATGCCTGA3,若以此为母板转录成的mRNA的序列应该是(4): 

(1)5` ATGCCTGA3` (2) 5`TACGGACT3` (3) 5`UACGGACU3` (4) 5`UCAGGCAU3` 

7.在乳糖操纵元中,LacⅠ基因编码的 蛋白结合在(2)从而阻止RNA聚合酶起始转录。 

(1) 结构基因 (2) 操纵子O位点 (3)启动子 (4)乳糖 

8. 在基因表达的系统中,在调节蛋白不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某种调节蛋白 

后,基因的表达被关闭,这样的机制称为(3)。其中的调节蛋白称为(3) 

(1) 负、诱导蛋白 (2) 正、诱导蛋白 (3) 负、阻遏蛋白 (4) 正、阻遏蛋白 

9.诱导系统中的阻遏物是(3): (1)属组蛋白; (2)含有较多的RNA,因而能使其识别物异的操纵基因; (3)直接结合到DNA的特异区域; 4.是由与结构基因相邻的操纵基因产生的; 

10.DNA连接酶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在DNA复制、修复中封闭缺口,(1) 

(1)将双链DNA分子中的5’磷酸基团同3’-OH末端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2)作用时不消耗能量 

(3)需要Mn2+等二价辅助离子 (4) 也可以连接RNA分子 

(四) 填空题: 

1.根据雅料和莫诺的乳糖操纵子模型,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控于一个开关单位,这 个开关单位称( ),而这个开关单位是否开放又受( )的控制。   

①操纵基因 ②调节基因 

2.按照现代遗传学的概念,重组、突变、功能这三个单位应该分别是( )、( )和( )。

①重组子 ②突变子 ③顺反子

3.一般基因在( )成对存在,而在( )则成单存在,根据分子遗 传学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编码的( )。

①体细胞 ②性细胞  ③功能单位 

4.RNA是由核糖核苷酸通过( )连接而成的一种( )。几乎所有的

RNA都是由 ( ) DNA ( ) 而来,因此,序列和其中一条链 ( ) 。

①磷酸二酯键 ②多聚体 ③模板  ④转录 ⑤互补

5.在DNA合成中负责复制和修复的酶是( )。

①DNA聚合酶

6.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修补DNA螺旋上缺口的酶称为( )。

.①DNA连接酶

7.在所有细胞中,都有一种特别的( )识别 ( )密码子AUG,它携

带一种特别的氨基酸,即(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

①起始tRNA ②起始 ③甲硫氨酸 

8.连接酶(Ligase)是一类用于核酸分子连接形成( ) 的核酸合成酶,

有DNA连接酶和RNA连接酶之分。

①磷酸二酯键

9.真核生物有两种DNA连接酶,连接酶I主要是参与( ),而连接酶II

则是参与( )。 ①DNA的复制 ②DNA的修复 

(五) 问答与计算: 

1.简述基因概念的发展。

答:基因的最初概念来自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他认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

的,性状本身不能遗传。1909年,丹麦学者 W.L.Johannsen提出了“基因”一词,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1910年,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试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型排列,并于

1926年发表了《基因论》。

1928年Griffith进行的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及1944年Avery等人进行的工作证明了

DNA就是遗传物质。

20世纪40年代G.W.Beadle和E.L.Tatum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1953年

Wast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7年Crick提出了中心法则,并于1961年提出了三联遗传密码;1957年S.Benzer提出了“顺反子”概念。

1961年,F.Jacob和J.Monod提出“操纵子模型”学说,由此进一步证明了基因的作用

和遗传信息转移的中心法则。

20世纪50年代初,B.McClintock在研究玉米的控制因子中提出了某些遗传因子的位置

是可以转移的;60年代在大肠杆菌中发现插入序列,提出“跳跃基因”的概念;70年代发现基因的不连续性,提出“断裂基因”的概念;1978年,在噬菌体中发现了重叠基因。

2.以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为例,说明什么是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什么是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它们各自如何发挥作用? 

答:顺式作用元件是指DNA分子上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某些特定的序列,其活 

性仅影响与其自身处于同一DNA分子上的基因,这种DNA序列多位于基因旁侧或内含子中,不编码蛋白质。真核生物的顺式作用元件可分为启动子、增强子以及沉默子(沉默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可以通过改变模板的总体结构,或将模板固定在细胞核内特定的位置,促进RNA聚合酶Ⅱ在DNA链上的结合和滑动,有的还可以为RNA聚合酶Ⅱ或其它一些反式作用因子进入染色质提供一种“进入位置”。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不同染色体上基因座编码的、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顺式作 

用元件8~12bp核心序列上并参与靶基因转录效率的结合蛋白。这类DNA结合蛋白与不同识别序列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基因转录机制的基础。 

3.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在哪些方面相似,哪些方面不相似? 答:相似的地方是:二者均由一段DNA组成,都参与对顺反子的。不相似的地方

是:操纵基因虽能大量转录,但不翻译成蛋白质。调节基因专门负责编码 调节蛋白(阻遏蛋白或活化蛋白)。 

4.阻遏物和诱导物有何区别? 答:阻遏物是一种蛋白质,是调节基因的产物,能抑制操纵基因的作用,关闭顺反 子

的转录。诱导物是酶作用底物的一种,一旦与阻遏物结合,致使其发生构型 变化,从操纵基因上脱落下来,从而启动顺反子的转录。

5.基因表达可以发生在诸如转录、翻译等许多不同的层次上。请简要说明发生在 

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方式。 

答:DNA水平的是真核生物发育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了基因丢失、扩增、重排 

和移位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消除或变换某些基因,并改变它们的活性。这些方式与转录及翻译水平的是不同的,因为它从根本上使某些细胞的基因组发生了改变。 

基因丢失。在细胞分化时,消除某个基因活性的方式之一就是从细胞中除去那个基因。(部分染色体丢失现象) 

基因扩增。基因扩增是指某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使得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的一种方式。 

基因重排与变换。一个基因可以通过从远离其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而被启动转录,这种方式称基因重排。此外,日本人本庶佑还提出了一个“基因变换”模式。他认为Gurdon的实验不能断言生物体所有细胞中全部DNA在分化、发育过程中都不会发生变化,可能在一部分细胞里,DNA会发生微小的、不可逆的变化。他认为,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调节基因和受体基因的连接可形成“新”的基因,即调节启动基因,这种连接是由DNA片段缺失造成的。 

6.一个基因如何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mRNA分子?

答:一个基因可以有两种方式产生一种以上的mRNA。第一种是:一个原初转录物含有一个以上的多腺苷化位点,就能产生一种以上的具有不同3’末端的mRNA。第二种方式是:如果一个原初转录物含有几个外显子,那么,会发生不同的剪接,就会产生多种mRNA。

7.试解释,互补测验为什么只能测定突变子位点是在同一个顺反子里还是在不同 顺反子时里,但不能决定顺反子间的顺序?

答:两个“突变型”,如果是处在同一个顺反子中,不管它们的位置如何,也不能 互补;若两个“突变型”处在不同的顺反子中,不管这两个顺反子的位置如何 ,也总会发生互补。所以,顺反测验(互补测验)不能提供关于顺反子顺序的信 息,若要测定顺反子的顺序,需要做重组实验。

8.突变子a和b位于不同顺反子中,基因型ab/++和a+/+b具有一个还是两种表现 型?如果不同,哪一个是正常的,哪一个是突变的?

答:ab/++和a+/+b是一种表现型,因为a、b两种突变子位于不同的顺反子中。 

9.下表是T4噬菌体5个表型相似的突变体的互补实验结果(+、-分别表示能和不能互补),试根据结果判断它们分属于几个顺反子(以图表示)? 

 

 12345
1 -++++
2  -+-+
3   -+-
4    -+
5     -
答:三个顺反子:
 1 2 4 3 5 
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一) 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

1.标记基因: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同该性状共同分离且易于识别的可遗传的等位基因变异。 

2.cDNA库:是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构建的基因库。 

3.克隆(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一个无性繁殖系是指从一个祖先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后代,是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群体。经过选择培养,可以获得无性系变异体,但其遗传性状不一定有差异,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产生逆转。 

4.基因组: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5.遗传多态现象:同一群体中存在着两种以上变异的现象。通常不同变异型间易于区别,不存在中间类型,而且遗传方式清楚。例如人的ABO血型就是遗传多态,这个血型系统由同一基因座上的3个等位基因决定,各型间区分明确,在同一地区有一定的频率分布。 

6.基因芯片:所谓基因芯片,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手段,控制固相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并把它们有规律地排列在指甲大小的硅片上,然后将要研究的材料,如DNA或cDNA用荧光标记后在芯片上与探针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芯片进行扫描,并配合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个探针上的荧光信号作出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需的信息。 

7.BAC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是人工染色体的一种,是以细菌F因子(细菌的性质粒)为基础组建的细菌克隆体系。 

8.Ti质粒:在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称为Ti质粒,它控制根瘤的形成,Ti是英文tumor-inducing(肿瘤的诱发)的略语。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9.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指既能在真核细胞中繁殖,又能在原核细胞中繁殖的载体。它既含有原核细胞的复制原点,又含有真核生物的复制原点,而且又具备可利用的酶切位点和合适的筛选指标。 

(二) 是非题: 

1.性内切酶EcoRI对一定核甘酸顺序的切割位点是G↓AATTC CTTAA↑G。(+) 

2.CTTGAA可以是性内切酶的的识别序列。(-) 

3.与修饰现象是宿主的一种保护体系,它是通过对外源DNA的修饰和对自身DNA的实现的。(-) 

4.性图谱与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的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物理图谱而后者是一个连锁图。(+) 

5.已知某一内切核酸酶在一环状DNA上有3个切点,因此,用此酶切割该环状DNA,可以得到3个片段。(+) 

6.迄今所发现的性内切核酸酶既能作用于双链DNA,又能作用于单链DNA。(-) 

7.能够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中复制的质粒叫穿梭质粒。(+) 

8.只有完整的复制子才能进行复制,一个失去了复制起点的复制子不能进行复制。(+) 

(三) 选择题: 

1.遗传工程学上所说的分子杂交是指 (4) 

(1)蛋白质与核酸 (2)不同的核糖核酸 

(3)核糖核酸与去氧核糖核酸 (4)不同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 

2.性内切酶可以专一性识别(2): 

(1)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2)双链DNA的特定碱基顺序; 

(3)特定的三联密码子 (4)特定碱基 

3.第一个用于构建重组体的性内切酶是(1) 

(1)EcoR I (2) EcoB (3) EcoC (4) EcoR II

4.多态性(可通过表型或DNA分析检测到)是指:(2) 

(1)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2)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三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3)一个基因影响了一种表型的两个或更多非相关方面的情况 

(4)一个细胞含有的两套以上的单倍体基因组 

5.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3) 

(1)用于遗传的“指纹结构”模式分析的技术 

(2)二倍体细胞中的两个等位基因性图谱的差别 

(3)物种中的两个个体性图谱间的差别 

(4)两种酶在单个染色体上性图谱的差别 

(四) 填空题: 

1.基因工程是( )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学一个分支学科。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使

人们从简单地利用现存的生物资源进行诸如发酵、酿酒、制醋和酱油等传统的生物技术时代,走向( )的时代。

①70 ②按照人们的需要定向地改造和创造具有新的遗传性品种 

2.基因工程中所用工具酶是( ),常用运载工具是( )。

①性核酸内切酶 ②质粒、病毒、噬菌体 

3.就克隆一个基因DNA片段来说,最简单的质粒载体也必需包括三个部分:

( )、( ) 、( ) 。另外,一个理想的质粒载体必须具有低分子量。

①复制区 ②选择标记 ③克隆位点 

4.一般植物细胞杂交,包括酶处理使细胞分离,细胞壁解体而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化学、物理等方法首先融合成为( ),进一步细胞核发生融合而 成为( ),经再生细胞壁即成为( ),最终经愈伤组织诱导成 为( )。 

①异核体  ②共核体  ③杂种细胞  ④杂种植株

5.一般来说,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程序分为原生质体的( )、( )、融合细胞的( )及杂种细胞的( )等四个过程。 

①分离 ②去壁  ③核融合  ④鉴定 

6.通过比较用不同组合的性内切酶处理某一特定基因区域所得到的不同大小的片

段,可以构建显示该区域各性内切酶切点相互位置的 ( )。

①酶切图谱

7.个体之间DNA性片段长度的差异叫( )。

①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五) 问答与计算: 

1.简述DNA、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之间的关系。 

答:DNA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以相反的方向,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 

的一种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它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染色体是由DNA和组蛋白相结合形成核小体,并在此基础上,经过高度螺旋化以后所形成的遗传物质,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基因则是指一段能够表达和产生产物(蛋白质或RNA)的DNA序列。根据产物的类别可 

分为蛋白质基因和RNA基因两大类;根据产物的功能可以分为结构基因(酶和不直接影响其它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和调节基因(阻抑蛋白或转录激活因子)。 

基因组则是指某一物种的单倍体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即单倍体细胞中的所 

有染色体以及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由几条甚至几十条组成。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不同的基因组成了DNA分子;DNA分子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成了染色体;在单倍体细 

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了基因组。

2.何谓反转录在何种情况下细胞内会发生反转录反应?举一例说明反转录反应在分子 

生物学研究技术中的应用。 

答:反转录是相对于转录而言,我们将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依赖于DNA的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叫做转录,而将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DNA的过程叫反转录。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在RNA肿瘤病毒中最先发现反转录酶,反转录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可以以RNA或DNA作为模板。反转录酶被反转病毒RNA所编码,在反转病毒的生活周期中,RNA通过反转录过程转换为单链DNA,然后再转换为双链DNA,并可插入到细胞染色体DNA中一代代遗传下去。 

反转录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得我们可以用真核mRNA作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而获得为 

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利用反转录酶建立的cDNA文库为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而近年来发展的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则又使这一技术锦上添花。 

3.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和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都可用于基 

因定位,简要说明利用这两种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的基本步骤。 

答: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其一定的位置。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 

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因此,只有准确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就构成连锁遗传图。 

1.利用形态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的主要方法是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两点测验步骤为首先 

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三点测验来确定连锁的三个基因在染色体的顺序时,首先要在F2中找出双交换类型,然后以亲本类型为对照,在双交换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它们的排列顺序就被确定下来。 

2.利用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的理论基础是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 

是其基本程序。连锁图谱构建过程主要包括:

(1)选择和建立适合的作图群体;

(2)确立遗传连锁群;

(3)基因排序和遗传距离的确定。

具体方法如下:以分子标记筛选DNA序列差异较大而又不影响育性的材料作为亲本,用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双亲在等位区段表现不同的带型)检测该双亲的分离群体(如F2代群体、回交、重组自交系、加倍单倍体等)。如是共显性标记,对同亲本P1具有相同带型的个体赋值为1,同亲本P2具有相同带型的个体赋值为3,具有P1 和P2带型的杂合个体赋值为2。如是显性标记,因不能区分显带的纯合体和杂合体,故对有谱带的杂合个体赋值为1(AA、Aa或aa、aA),谱带缺失的赋值为3(aa或AA)。统计各种带型的个体数,两点测验是否连锁。利用χ2检验时,那些两点各自遗传而两点同时检验时偏离孟德尔比例的位点,说明存在连锁。或从第二个标记开始,检验是否与前一个标记协同分离。因为连锁分析建立在分子标记协同分离的基础上。根据分离材料,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标记位点间的重组率并转换成遗传图距(cM)。最后,同时考虑多个标记基因座的共分离,即多点分析对标记进行排列,形成线性连锁图谱。生物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标记数较少时,其连锁群可能比染色体数目多。随标记的增加,一个标记会与几个连锁群上的标记连锁,而把它们连成一个连锁群。当标记足够多时,标记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越趋接近,直至相等。 

4.在基因工程研究领域中,作为载体需要哪些条件?请列出3~4种常见载体。 

答:多克隆位点(2)复制位点(3)选择标记 

如PUC18、Ti、BAC、Cosmid

5.根据下列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构建一个性酶图谱,并表明酶切位点及片段的碱 

基数,片段总长度为1500bp,电泳分析结果如下: 

内切酶 DNA片段长度(bp) 

A 1200 300

B 550 950

A+B 250 300 950 

答:

300 bp 250bp 950bP

或 

0 300 550 1500

6.什么是遗传工程?简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到植物基因组的过程。 

答:遗传工程是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改造、创建动物和植物新品种,工 

业化生产生物产品,诊断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的一个新领域。 

过程:(1)将抗除草剂基因(EPSP)与启动子及终止子组成重组DNA分子,插入到Ti

质粒,再转化到根瘤土壤杆菌细胞;

(2)将得到的重组根瘤土壤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使质粒的部分DNA与抗除草剂基因一起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

(3)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植物愈伤组织大量表达这个基因,因而能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上生长,经再生、分化,培养出抗除草剂植株。 

第十章 基因突变

(一) 名词解释: 

1.转换(Transition):同型碱基的置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2.颠换(Transversion):异型碱基的置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置换。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 

4.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野生型基因经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回复突变 

5.无义突变(non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UAG UAA UGA)出现,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 

6.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顺序的变化。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从而影响表型,甚至是致死的。 

7.移码突变(frameshift): 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移码突变 

8.产生的是mRNA上氨基酸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框的改变,导致形成肽链的不同,是蛋白质水平改变。or在DNA分子的外显子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2个或4个核苷酸而导致的阅读框的位移。从插入或缺失碱基的地方开始,后面所有的密码子都将发生改动,翻译出来氨基酸完全不同于原来的,遗传性状发生很大差异。 

9.转座子(transposon):能够进行复制并将一个拷贝插入新位点的DNA序列单位。 

10.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 

11.自交不亲和性(self incompatibity):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12.致死突变(1ethal mutation):能使生物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 

13.同义突变(same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翻译出的氨基酸不改变。 

(二) 是非题: 

1.基因突变是指组成基因的DNA分子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 

2.基因突变的转换是嘌呤和嘧啶之间的互换。(-) 

3.由于突变可以重演,导致生物界存在着复等位基因。(-) 

4.多倍体的基因突变频率小于二倍体,是因为基因在多倍体细胞内较难突变。 (-) 

5.移动基因是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在不同染色体间跳跃的一种基因。(+) 

6.颠换指得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7.一般来说,基因突变发生在性细胞时易传递下来,而发生在体细胞时不易传递给子代。(-) 

8.突变的重演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存在。(-) 

9.真核生物中DNA的修复没有原核生物重要,这是因为体细胞的二倍体特征。(+) 

10.转座要求供体和受体位点之间有同源性。(+) 

(三) 选择题: 

1.基因突变的遗传基础是(3) 

(1)性状表现型的改变 (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3)遗传物质的化学变化 (4)环境的改变 

2.经放射照射,下列个体哪个损伤可能最大?(1) 

(1)单倍体 (2)二倍体 (3)多倍体 (4)同源多倍体 

3.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自然界是经常发生的,通常显性突变易被很早发现,这是因为(2): 

(1)纯合显性 (2)当代显性 (3)纯合快 (4)频率特高 

4.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转换指的是(1) 

(1)嘌呤替换嘌呤 (2)嘧啶替换嘌呤 

(3)嘌呤替换嘧啶 (4)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5.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颠换指的是(2) 

(1)嘌呤替换嘌呤 (2)嘧啶替换嘌呤或嘌呤替换嘧啶 

(3)嘧啶替换嘧啶 (4)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6.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3) 

(1)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2)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3)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4)隐性基因容易在雌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7.根据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已知父母中之一方AB血型,另一方为O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3): 

   (1)O型;  (2)AB型;  (3)A型或B型;  (4)只能A型 

8. 在同义突变中, 三联体密码发生改变而(3)。 

(1)核苷酸不变 (2)碱基序列改变 (3)氨基酸种类不变(4)核酸种类不变 

9. 基因突变的多向性产生(2)。 

(1)等位基因 (2)复等位基因 (3)显性基因 (4)互作基因

10.在DNA复制时插入两对碱基,会引起三联体密码(3) 

(1) 替换 (2) 倒位 (3) 移码 (4) 缺失 

11.在一个突变过程中,一对额外的核苷酸插入DNA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4) 

(1)完全没有蛋白产物; 

(2)产生的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3)产生的蛋白中有三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4) 产生的蛋白中,插入部位以后的大部分氨基酸都发生变化。 

(四) 填空题: 

1.复等位基因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它是存在于( )的不同个体中,其产生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 )。

①种群 ②多方向性 

2.据研究,烟草自交不孕性是由一组控制自交不孕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它们分 别为S1、S2、S3、S4等,现将(S1 S2×S1 S3),后代可得基因型为( )的种子,将(S1 S2×S3 S4),后代可得基因型为( )的种子。 

①S1S3、 S2S3  ②S1S3、 S1S4、 S2S3、 S2S4

3.如果母亲的血型是AB,而父亲的血型是O,那么孩子的血型可能是( )。

①AorB 

4.某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他们的血型基因型分别为IAIB、IAi、IBi、ii,据此可以推测这对夫妇的可能基因型是( )和( )。

①IAi ②IBi

5.控制兔毛颜色的3个复等位基因,其中C+使兔毛为黑色,Cm使毛成黄貂色,Ca使毛成白色,显性程度由含色素多的颜色向含色素较少的颜色过渡。用黑兔与白兔杂交,在后代将得到8只黑色和7只黄貂色兔子,双亲基因型为( )和( )。

①C+Cm  ②CaCa 

6.金鱼草中,叶绿素含量的控制基因YY使植株为绿色,Yy为黄色,yy使植株为白色致死。绿色植株与黄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两个黄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①1/2绿:1/2黄  ②1/3绿:2/3黄 

7.在小鼠中,基因型yy为灰色,Yy为黄色,YY胚胎早期死亡,黄鼠与灰鼠的交配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两个黄鼠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①1/2黄色:1/2灰色  ②2/3黄色:1/3灰色 

8.在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幅射还是粒子辐射,基因突变频率都与( )成正比,而不受( )的影响.

①辐射剂量  ②辐射强度 

9.基因突变是( )的唯一来源;而染色体畸变只是遗传物质(基因)在( )和( )上的变化;自由组合和互换只是遗传物质(基因)( )而已。

①变异 ②染色体结构  ③数目  ④重组   

10.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当,确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叫( )。不同位置的基因 叫( )。同一基因的多个突变基因叫做( )。

①等位基因    ②非等位基因  ③复等位基因 

11.基因A突变为a,称为( ),而a突变为A则称为( )。如纯合个体 的体细胞中基因A向a的突变能够遗传,那么,在( )代就有表现aa性状的个 体。如aa基因型的体细胞,发生了a向A的突变,则A性状的表现在( )代,该个体以( )形式表现突变性状。 

①正突变  ②反突变  ③M2 ④M1   ⑤Aa 

12.基因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辐射还是粒子辐射,其基因突变频率都与( )成正比而不受( )的影响。 

①辐射剂量  ②辐射强度   

13.如以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相对的隐性基因。显性突变是指( )。隐性 突变是指( )。显性突变性状在 ( )代表现,在( )代 纯合。隐性突变性状在( )代表现,在 ( ) 代纯合。

①a—A  ②A—a  ③M1  ④M2  ⑤M2 ⑥M2   ⑦⑧⑨⑩ 

14.DNA大多数自发变化都会通过称之为( )的作用很快被校正。仅在极少

情况下,DNA将变化的部分保留下来导致永久的序列变化,成为( )。

①DNA修复 ②突变

15.产生单个碱基变化的突变叫( )突变,如果碱基的改变产生一个并不改变

氨基酸残基编码的( ),并且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就是( )突变。

①点 ②密码子 ③沉默

16.分子遗传学上的颠换是指( )的替换,转换是指( )的替换。

①嘌呤被嘧啶、嘧啶被嘌呤 ②嘌呤被嘌呤、嘧啶被嘧啶

(五) 问答与计算: 

1.在玉米中,斑点基因是一增变基因,它影响糊粉层无色基因a突变成其显性等位基因A的速率。当用dt/dt a/a植株为母本、Dt/Dt a/a植株为父本杂交时,平均每个籽粒有7.2个色斑。反交时,平均每个籽粒22.2个斑点。试解释这个结果?

答:结实的亲本植株对三倍体胚乳提供两个染色体组:一个Dt基因平均每个籽粒7.2个突变斑,两个Dt基因则每个籽粒的斑点平均增加到22.2个。

2.用ClB和Muller-5技术检出性连锁致死突变时,在辐射剂量较低时,其突变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然而,在高剂量辐射时,检出的致死突变却低于预期的线性 期望值。这一现象应作何解释?

答:遗传物质的单一辐射(“单击中”)可以损伤功能基因并导致死亡,在高剂量下 的“多击中”引起单一死亡效果相同。 

3.假定辐射诱发率与剂量成正比。并进一步假定:当照射2000r时,6000个个体中有372个发生突变,而照射4000r时,5000个体中发生突变的有610个。依此估算自发突变率。

答:0.2% 

4.有很多突变对于野生型基因是隐性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含有突变型和野生型基因的二倍体细胞中,野生型的特性能够得到表达。请根据对突变过程的认识解释这一事实。

答:野生型对应一个活性蛋白,突变型对应一个失活蛋白,因此正常情况下野生型是显

性的。 

5.为了选择下面两种突变型,应对只含有葡萄糖、硫酸铵以及无机离子的基本培养基作何调整?(1)leu--,亮氨酸营养缺陷型;(2)gal-,不能以半乳糖作为唯一碳源的突变型。

答:在第一种情况下,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亮氨酸,然后分离在添加亮氨酸的基本培养

基上生长而在未添加亮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不长的菌落。在第二种情况下,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半乳糖而不加葡萄糖,分离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在以半乳糖为惟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不长的菌落。

6.通常从一个野生型基因变成突变型的频率总是显著地高于回复突变率,如何解释? 

答:因为一个正常野生型的基因内部许多位点上的分子结构,都可能发生改变而导致基因突变,但是一个突变基因内部却只有那个被改变了的结构恢复原状,才能回复为正常野生型。 

7.下表所示三种硫胺素(thiamine)缺陷型的链孢霉突变株效应的可能前体化合物。请推测硫胺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什么。

三种硫胺素的缺陷型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生 长 于 存 在 

 基本培养基 

噻唑 

嘧啶 

硫胺素 

thi-1

---+
thi-2

--++
thi-3

-+-+
答:这一非常规的反应模式意味着有一条分支途径:

Thi-3 

噻唑

Thi-1

中间产物 硫胺素(维生素B1)

Thi-2

嘧啶 

8. 从某种培养细胞中分离出5个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都需要G化合物。已知细胞

内几种化合物A、B、C、D、E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如下测试了这几种化合物能否支持每种突变体(1~5)生长:

试问:(a)A、B、C、D、E、G六种化合物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先后次序是什么?

(b)每种突变体在这一生物合成途径的哪一点发生阻断?

答:(a)6种化合物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先后次序是:E→A→C→B→D→G;

(b)每种突变体在这一生物合成途径中发生阻断的位置分别为:

5 4 2 1 3

E→A→C→B→D→G

9.已知鼠的皮毛是由复等位基因系列控制的:Ay等位基因纯合体在胚胎发育早期是致死的,当Ay同其它等位基因构成杂合体时表现为黄色。野生型灰色和黑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如下:Ay>A>a。在杂交AyA×Aya中,成活F1的期望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各为多少? 

答:P AyA(黄)×Aya(黄) 

F1 

♂配子 

♀配子 

Ay a
Ay

A

Ay Ay(死) Ay a(黄) 

Ay A(黄) A a(野灰) 

因为出生前有1/4后代死亡,观察到的表现型比应是2(黄):1(野灰)。但基因型比是AyA∶Aya∶Aa=1∶1∶1。 

某种介壳虫的二倍体数为10。在雄性细胞中,5个染色体总是呈异染色质状态,

另外5个染色体呈常染色质状态。而在雌细胞中,所有10个染色体都是常染色体。如用大剂量X线照射雄虫或雌虫,得到如下结果:

♀(X线照射)×♂(未经照射)

没有存活的后代

♀(未经照射)×♂(X线照射)

↓ 

大量♂性后代 

没有♀性后代 

如何解释这种结果?

答:X射线可使染色体发生泡状变化,尤其是当染色体处于解旋状态下更容易受到影响,

所以,在第一种情况下,雌性个体经照射后,染色体发生变化,不能形成正常可育的配子,

无后代;在第二种情况下,雄性个体经照射后,活化染色体发生变异,但只含有有异染色质

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后,可以产生正常的雄性后代。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一) 名词解释: 

1.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 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又称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等。 

2.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又叫前定作用(predetermination)。 

3.植物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4.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5.质-核不育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6.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的现象称为孢子体不育。 

7.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8.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如:蚯蚓、草履虫等低等动物。 

(二) 是非题:

1.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2.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3.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4.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5.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三) 选择题:

1.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4) 

2.(1)绿色; (2)白色; (3)花斑; (4)绿色,白色,花斑。 

3..现代遗传学认为, 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中含有自己的(4)。 

4.(1)蛋白质 (2)叶绿体 (3)糖类物质 (4):遗传物质 

5.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4) 

6.(1)S(Rr) (2)N(rr) (3)S(rr) (4) N(RR) 

7.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 

8.(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离 

9.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 

10.(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离 

11.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 

12.(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离 

13.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 

14.(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离 

15.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3) 

16.S(rr) N(rr) S(rr) S(rr)

17.(1) S(Rr) (2) N(RR) (3) S(RR) (4)N(Rr)

18.S(RR) N(Rr) N(rr) N(RR) 

(四) 填空题: 

1.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与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常表现明显不同的遗传特点,这主要表现在:⑴( ), 

⑵( ), 

⑶( )。

①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②连续回交不能使母本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消失 

③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表现类似转导或感染。 

2.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 )的遗传现象。

①母性影响 

3.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的遗传是受( )决定的

①线粒体

4.草履虫放毒型的稳定遗传必须有( )和( )同时存在,而草履虫素则是由( )产生的。

①核基因K ②卡巴粒 ③卡巴粒 

5. 草履虫放毒型试验表明,核基因K决定( ),而草履虫素则是由( )产生的。

①卡巴粒的存在 ②卡巴粒 

6.草履虫接合的结果是( ),自体融合的结果是( )。 

①异体授精 ②自体授精 

7.草履虫放毒型遗传研究的意义在于阐明了( )关系,为作物育种上对( )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①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的  ②植物雄性不育 

  

8.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经典遗传学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它的( )。

①保持系 

9. 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受到很大是因为( )。

①易恢难保 

10.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分离,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分离。

①孢子体(植株) ②株间 ③花粉 ④穗上 

11.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

①孢子体(植株)基因型 ②配子体(花粉)基因型 

12.设N和S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和r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则不育系基因型为( ),恢复系为( )和( ),保持系为( )。

①S(rr) ②N(RR) ③S(RR) ④N(rr) 

13.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一般要具备( )、( )和恢复系,这样,以( )和( )杂交解决不育系的保种,以( )和( )杂交产生具 有优势的杂交种。

①不育系 ②保持系 ③不育系 ④保持系  ⑤不育系 ⑥恢复系 

(五) 问答题: 

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与细胞质遗传有何关系? 

答: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有:①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

②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③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

④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某性状只在表现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细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但是一般由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完全一致的(伴性遗传基因除外),因为杂交形成的合子核的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

⑤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⑥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细胞质遗传的核质型雄性不育性,实现“三系”配套所生产的杂交种。

2.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 

答: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

(1)细胞质遗传的理论:利用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 

的雄性不育类型,通过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育成;

(2)杂种优势理论:通过选育水稻三系配套,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利用了杂种优势,获得了杂交水稻的成功。

(3)遗传学的三个基本规律:双亲纯合,F1才能整齐一致;F2因基因的分离重组而表现衰退现象;由于连锁,难以固定杂种优势等。 

3.比较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异同。 

答: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共同之处是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它所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呈现交叉遗传的特点,而且雄性的表现频率高于雌性。但是,基因的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定律。 

细胞质遗传的性状是受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细胞质遗传体系,后代的性状来自于母本,而且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 

母性影响的性状实质上也是受细胞核内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也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是母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的积累而影响子代性状的表达,后代的分离也符合孟德尔比例,只不过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

4.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 

答:核不育型:

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发生败育时期早(花粉母细胞减数期),败育彻底。 

多数受一对隐性基因(ms)所控制,能为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

易恢难保,很难使整个群体均保持不育性,因此了它的利用。

质—核互作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败育时期在减数后的雄配子形成期。

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应的恢复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 

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 

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

(一) 名词解释: 

1.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2.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生物的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称为。 

3.主基因(major gene):对于性状的作用比较明显,容易从杂种分离世代鉴别开来。 

4.微效多基因(minorgene):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微,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称这类基因为微效基因。 

5.修饰基因(modifying gene):一组效果微小的基因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型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修饰基因。 

6.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在F2或以后世代中,由于基因重组而在某种性状上出现超越亲本的个体的现象。 

7.遗传率(遗传力):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 

8.近亲系数(F):是指个体中某个基因座位上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个基因的概率。 

9.轮回亲本:在回交中被用于连续回交的亲本。轮回亲本:在回交中被用于连续回交的亲本。 

10.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11.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数量性状基因座。 

12.QTL定位(QTL mapping):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可以检测出QTL。 

(二) 是非题: 

1.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杂种个体连续回交5代,其后代的纯合率达到90.91%;倘使是自交5代,其后代的纯合率也应为90.91%。(+) 

2.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3.多基因假说同样遵循分离规律,并可解释超亲遗传。 (+) 

4.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 

5.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 

6.双亲基因的异质结合引起基因间的互作解释了杂种优势中的超小 。 (-) 

7.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 

8.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9.遗传力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10.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 选择题: 

1.估算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是(1) 

(1)加性方差值; (2)显性方差值; 

(3)遗传方差值; (4)环境方差值。 

2.经测定,某作物株高性状VA=4,VD=2,VI=1,VE=3,则该作物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 (3) 

(1)0.5 (2)0.6 (3)0.7 (4)0.8

3.用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2中大约有1/为白粒,其 

余为由深至浅的红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2) 

(1)4对 (2)3对 (3)2对 (4)1对 

4.A品种产量性状较好,但抗病性差,为了增加此品种的抗病性,将A品种与一抗 病品种杂交(已知抗病为显性),育种上使用何种方法使获得的新品种既有抗病 性又有A品种的丰产性。(2) 

(1)自交 (2)回交 (3)测交 (4)随机交配 

5.一个有三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1) 

(1)90.91% (2)87.55% (3)93.75% (4)51.3%

6.现有一个体基因型是BbDd,如用回交的方法,连续回交3代,其回交后代的纯合率为(1): 

(1)76.56% (2)38.23% (3)17.1% (4)23.44% 

7.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3) 

(1)自交代数有关 (2)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3)与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4)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无关 

8.以AA×aa得到F1,以F1×AA这种方式称为(3): 

(1)自交 (2)测交 (3)回交 (4) 随机交配 

9.假设某种二倍体植物A的细胞质在遗传上不同于植物B。为了研究核-质关系,想获得一种植物,这种植株具有A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主要是B的基因组,应该怎样做?(2) 

(1)A×B的后代连续自交; (2)A×B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3)A×B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 (4)B×A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四) 填空题: 

1.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 ),它是由( )所控制的;另一类称( ),它是由( )所决定。

①质量性状 ②主基因   ③数量性状  ④微效多基因 

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 ),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

①大  ②较小 

3.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 )控制的,由于基因数量( ),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 ),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

①多基因  ②多  ③微小 

4.遗传方差的组成可分为( )和( )两个主要成分,而狭义遗传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数。

①加性方差  ②非加性方差  ③加性方差 ④总方差 

5.二对遗传的基因Aa和Bb,以累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F1高度为( ) cm,在F2代中株高表现40cm的基因型有( )等三种,F2中株高40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①40  ②AaBb AAbb aaBB  ③3/8

6.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 )、( )和( )三个组成部分,其中( )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

①加性方差  ②显性方差  ③上位性方差  ④加性方差

7.一个早熟小麦品种与一个晚熟品种杂交,先后获得F1、F2、B1、B2的种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得到各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为:Vp1=7、Vp2=5、VF1=6、VF2=30、VB1=21、VB2=19,试估计该性状的环境方差VE=( ),广义遗传率h2B=( ),狭义遗传率h2N=( ),加性方差VA=( )。

①6  ②80%  ③66.6%  ④20

8.测得矮脚鸡(P1)和芦花鸡以及它们杂种的体重的表型方差如下:Vp1=0.1、Vp2=0.5、VF1=0.3、VF2=1.2、VB1=0.8、VB2=1.0,由此可计算出体重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加性方差为( ),显性方差为=( )。

①0.75  ②0.5  ③0.6  ④0.3

9.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某一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8 

12 

10 

40 

30 

22 

则F2群体的遗传方差是( ),加性方差为( ),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①30  ②28  ③75%  ④70%

10. 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

①90.91%

11.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群体中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与⑴( )⑵( )有关。

①涉及的基因对数  ②自交代数 

12. 比较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生物自交纯合化的速度,以染色体数目( )的生物比染色体数目( )的生物纯合化速度快。

①少  ②多 

13.半同胞交配是指( )---------------间的交配,全同胞交配是指( )间的交配,它们都是近亲繁殖,( )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

① 同父或同母的兄妹  ②同父同母的兄妹  ③自交 

14.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自交对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纯合作用是( )。 

①同样的 

15.F2优势衰退是由于( )。 

①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16.由于( ),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①分离和重组 ②高 ③大  ④大 

17.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主要有( )和( )两种假说。 

①显性 ②超显性 

18.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⑴区分了( ),⑵指出在自花授粉作物的( )群体中,单株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 )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①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②混杂群体中  ③基因型纯合的纯系中 

19.杂种优势是指杂种( )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明显 超过( )表现的遗传现象。但杂种( )优势就要发 生衰退,所以生产上只能利用杂种( )代,因此每年都要( )。 

①F1  ②双亲  ③F2  ④F1  ⑤制种 

20.由于F2群体中的严重分离,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

①高 ②大 ③大

(五) 问答与计算: 

1.如果有一个植株对4个显性基因是纯合的,另一植株对相应的4个隐性基因是纯合的,两植株杂交,问F2中基因型及表现型象父母本的各有多少? 

答:假如4对显性基因为AABBCCDD,对应的4对隐性基因为aabbccdd,则F2中基因型 

为AABBCCDD的比例也为(1/4)4=1/256,基因型为aabbccdd的比例也为(1/4)4=1/256,表现型为A_B_C_D_的比例为(3/4)4=81/256,表现型为aabbccdd的比例为(1/4)4=1/256。 

2.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Bb,以相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纯合子aabb高30cm,问:1)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F1高度如何?2)在F1×F1杂交后,F2中什么样的基因型表现为40cm高度? 

答:1)A、B的作用分别为50/4=12.5cm,a、b的作用分别为30/4=7.5cm,所以两个纯合 

子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其高度为12.5×2+7.5×2=40cm。 

2)F1×F1杂交后,F2中具有2个显性基因、2个隐性基因的植株表现为40cm高度, 

即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植株表现为40cm。 

3.试述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群体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点: 

(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 

4.比较超亲遗传与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并说明产生各自特点的遗传学原理。 

答:共同点:都表现出性状超亲的现象。 

不同点:超亲遗传: 杂种优势: 

(1)F2代表现; (1)F1代表现; 

(2)个别性状超亲; (2)综合性状超亲; 

(3)可以通过选择而稳定遗传。 (3)表现1—2代,不能通过选择而稳定遗传。 

遗传学原理:微效多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和进化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

(一) 名词解释: 

1.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2.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生物的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称为。 

3.主基因(major gene):对于性状的作用比较明显,容易从杂种分离世代鉴别开来。 

4.微效多基因(minorgene):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微,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称这类基因为微效基因。 

5.修饰基因(modifying gene):一组效果微小的基因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型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修饰基因。 

6.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在F2或以后世代中,由于基因重组而在某种性状上出现超越亲本的个体的现象。 

7.遗传率(遗传力):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 

8.近亲系数(F):是指个体中某个基因座位上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个基因的概率。 

9.轮回亲本:在回交中被用于连续回交的亲本。轮回亲本:在回交中被用于连续回交的亲本。 

10.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11.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数量性状基因座。 

12.QTL定位(QTL mapping):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可以检测出QTL。 

(二) 是非题: 

1.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杂种个体连续回交5代,其后代的纯合率达到90.91%;倘使是自交5代,其后代的纯合率也应为90.91%。(+) 

2.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3.多基因假说同样遵循分离规律,并可解释超亲遗传。 (+) 

4.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 

5.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 

6.双亲基因的异质结合引起基因间的互作解释了杂种优势中的超小 。 (-) 

7.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 

8.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9.遗传力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10.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 选择题: 

1.估算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是(1) 

(1)加性方差值; (2)显性方差值; (3)遗传方差值; (4)环境方差值。 

2.经测定,某作物株高性状VA=4,VD=2,VI=1,VE=3,则该作物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 (3) 

(1)0.5 (2)0.6 (3)0.7 (4)0.8

3.用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2中大约有1/为白粒,其 

余为由深至浅的红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2) 

(1)4对 (2)3对 (3)2对 (4)1对 

4.A品种产量性状较好,但抗病性差,为了增加此品种的抗病性,将A品种与一抗 病品种杂交(已知抗病为显性),育种上使用何种方法使获得的新品种既有抗病 性又有A品种的丰产性。(2) 

(1)自交 (2)回交 (3)测交 (4)随机交配 

5.一个有三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1) 

(1)90.91% (2)87.55% (3)93.75% (4)51.3%

6.现有一个体基因型是BbDd,如用回交的方法,连续回交3代,其回交后代的纯合率为(1): 

(1)76.56% (2)38.23% (3)17.1% (4)23.44% 

7.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3) 

(1)自交代数有关 (2)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3)与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4)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无关 

8.以AA×aa得到F1,以F1×AA这种方式称为(3):(1)自交 (2)测交 (3)回交 (4) 随机交配 

9.假设某种二倍体植物A的细胞质在遗传上不同于植物B。为了研究核-质关系,想获得一种植物,这种植株具有A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主要是B的基因组,应该怎样做?(2) 

(1)A×B的后代连续自交; (2)A×B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3)A×B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 (4)B×A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四) 填空题: 

1.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 ),它是由( )所控制的;另一类称( ),它是由( )所决定。①质量性状 ②主基因  ③数量性状 ④微效多基因 

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 ),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

①大  ②较小

3.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 )控制的,由于基因数量( ),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 ),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①多基因  ②多  ③微小 

4.遗传方差的组成可分为( )和( )两个主要成分,而狭义遗传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数。

①加性方差  ②非加性方差  ③加性方差 ④总方差 

5.二对遗传的基因Aa和Bb,以累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F1高度为( ) cm,在F2代中株高表现40cm的基因型有( )等三种,F2中株高40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①40  ②AaBb AAbb aaBB  ③3/8

6.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 )、( )和( )三个组成部分,其中( )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①加性方差  ②显性方差  ③上位性方差  ④加性方差

7.一个早熟小麦品种与一个晚熟品种杂交,先后获得F1、F2、B1、B2的种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得到各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为:Vp1=7、Vp2=5、VF1=6、VF2=30、VB1=21、VB2=19,试估计该性状的环境方差VE=( ),广义遗传率h2B=( ),狭义遗传率h2N=( ),加性方差VA=( )。①6  ②80%  ③66.6%  ④20

8.测得矮脚鸡(P1)和芦花鸡以及它们杂种的体重的表型方差如下:Vp1=0.1、Vp2=0.5、VF1=0.3、VF2=1.2、VB1=0.8、VB2=1.0,由此可计算出体重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加性方差为( ),显性方差为=( )。①0.75  ②0.5  ③0.6  ④0.3

9.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某一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8 

12 

10 

40 

30 

22 

则F2群体的遗传方差是( ),加性方差为( ),广义遗传力为( ),狭义遗传力为( )。

①30  ②28  ③75%  ④70%

10. 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

①90.91%

11.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群体中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与⑴( )⑵( )有关。

①涉及的基因对数  ②自交代数 

12. 比较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生物自交纯合化的速度,以染色体数目( )的生物比染色体数目( )的生物纯合化速度快。

①少  ②多 

13.半同胞交配是指( )---------------间的交配,全同胞交配是指( )间的交配,它们都是近亲繁殖,( )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

① 同父或同母的兄妹  ②同父同母的兄妹  ③自交 

14.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自交对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纯合作用是( )。 

①同样的 

15.F2优势衰退是由于( )。 

①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16.由于( ),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①分离和重组 ②高 ③大  ④大 

17.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主要有( )和( )两种假说。 

①显性 ②超显性 

18.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⑴区分了( ),⑵指出在自花授粉作物的( )群体中,单株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 )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①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②混杂群体中  ③基因型纯合的纯系中 

19.杂种优势是指杂种( )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明显 超过( )表现的遗传现象。但杂种( )优势就要发 生衰退,所以生产上只能利用杂种( )代,因此每年都要( )。 ①F1 ②双亲 ③F2  ④F1⑤制种 

20.由于F2群体中的严重分离,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①高 ②大 ③大

(五) 问答与计算: 

1.如果有一个植株对4个显性基因是纯合的,另一植株对相应的4个隐性基因是纯合的,两植株杂交,问F2中基因型及表现型象父母本的各有多少? 

答:假如4对显性基因为AABBCCDD,对应的4对隐性基因为aabbccdd,则F2中基因型 

为AABBCCDD的比例也为(1/4)4=1/256,基因型为aabbccdd的比例也为(1/4)4=1/256,表现型为A_B_C_D_的比例为(3/4)4=81/256,表现型为aabbccdd的比例为(1/4)4=1/256。 

2.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Bb,以相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纯合子aabb高30cm,问:1)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F1高度如何?2)在F1×F1杂交后,F2中什么样的基因型表现为40cm高度? 

答:1)A、B的作用分别为50/4=12.5cm,a、b的作用分别为30/4=7.5cm,所以两个纯合 

子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其高度为12.5×2+7.5×2=40cm。 

2)F1×F1杂交后,F2中具有2个显性基因、2个隐性基因的植株表现为40cm高度, 

即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植株表现为40cm。 

3.试述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群体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点: (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 

4.比较超亲遗传与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并说明产生各自特点的遗传学原理。 

答:共同点:都表现出性状超亲的现象。 不同点:超亲遗传: 杂种优势: 

(1)F2代表现; (1)F1代表现; (2)个别性状超亲; (2)综合性状超亲; 

(3)可以通过选择而稳定遗传。 (3)表现1—2代,不能通过选择而稳定遗传。 

遗传学原理:微效多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一) 名词解释: 

1.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选择效应、突变作用,研究迁移和遗传漂变等与遗传结构的关系及进化机制。(研究一个群体内基因的传递情况,及基因频率改变的科学。) 

2.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指一个群体所包含的基因总数)。                                

3.孟德尔群体: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必须全部能相互交配,而且留下建全的后代。即 “在个体间有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并随世代进行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换句话说“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且是由有性交配的个体所组成的繁殖社会”。                             

4.基因频率:在一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比例。(某一基因在群体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总数中所占的频率或一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5.基因型频率(genotypic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内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6.迁移: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或从一个群体迁出,然后参与交配繁殖,导致群体间的基因流动。 

7.遗传漂移(genetic drift):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遗传漂变。                                     

8.物种(species):指形态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的一群个体。                                 

9.个体发育:高等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一系列细胞和分化,长成新的个体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10.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 

(二) 是非题: 

1.物种是指一群相互交配或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 

2.孟德尔群体是遗传学上指由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任意群体。(-) 

3.在一个Mendel群体内,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各代始终保持不变。(+) 

4.选择不仅可以累积加强变异,而且还能创造变异。(-) 

5.在一自由授粉的遗传平衡群体中,已找到纯合植株(dd)约占1%,该群体中含d的杂合体所占百分数为0.18。(+) 

6.在一个大群体中,若无其他因素干扰,只要随机交配一代,群体即可达到平衡。(+) 

7.由于抽样留种所造成的误差改变了原群体的基因频率,这是遗传漂变现象。(+) 

8.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频率,则该群体达到平衡。(+) 

9.植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10.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频率p=0.6,在平衡状态下,Aa基因型的频率应该是0.48。(+) 

(三) 选择题: 

1.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无突变、选择等情况下,遵循(2)而保持各代不变。  

(1)孟德尔定律  (2)哈德-魏伯格定律  (3)连锁定律  (4)中心法则

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是在(3)中,交配一代后情况下能够实 现。 

(1)自花粉群体  (2)回交后代群体  (3)随机交配群体  (4)测交后代群体 

3.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1) 1)4%AA:32%Aa:%aa   (2)100%AA(3)32%AA:%Aa:4%aa   (4)3%AA:47%Aa:50%aa   

4.亲代传给子代的是 (3) (1)基因型   (2)表现型    (3)基因   (4)性状 

5.由等位基因A-a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A基因频率为0.8,那么Aa基因型频率为 (3) 

(1)0.8      (2)0.   (3)0.32      (4)0.16

6.在一个随机交配群 ,基因频率为A=0.2,a=0.8,如随机交配一代,则产生的 新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为(2): 

(1)0.06:0.62:0.32  (2)0.04:0.32:0.  (3)0.32:0.08:0.60  (4)0.04:0.36:0.60

7.环境变化突然使一种隐性等位基因完全致死。要使它的频率从10-2减少到10-3,这将经过多少世代?(1)  

(1)900;  (2)10;  (3)1;  (4)30;  (5)3000。  

8.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3) (1)近亲结婚的后代必患遗传病 (2)近亲结婚是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 

(3)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会增加 4)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四) 填空题: 

1.Hardy-Weinberg定律认为,在(   )在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各世代间的(   )频率保持不变。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   ),群体就可以达到(   )。

①随机交配 ②基因 ③一代随机交配  ④遗传平衡 

2.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完全显性于白色(b),现在一个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如果对白色个体进行完全选择,当经过(   )代选择才能使群体的b基因频率(%)下降到20%左右。 ①3

3.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群体中基因型RR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①0.3 ②0.7 ③0.09 ④0.42 ⑤0.49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频率g=0.6。在自交繁殖过程中,每一代都将隐性个体全部淘汰。5代以后,群体中a的频率为(   )。经过(   )代的连续选择才能将隐性基因a的频率降低到0.05左右。 ①0.15 ②18.33

5.人类的MN血型由LM和LN这一基因控制,共显性遗传。在某城市随机抽样调查1820人的MN血型分布状况,结果如下:M型420人,MN型672人,N型708人。在该人群中,LM基因的频率为(   ),LN基因的频率为(   )。 ①0.42 ②0.58

6.在一个金鱼草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有16%的植株是隐性白花个体,该群体中显性红花纯合体的比例为(   ),粉红色杂合体的比例为(   )。(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①36% ②48%

7.对于显性不利基因的选择,要使某显性基因频率从0.5降至0需经(   )代的选择。而对隐性不利基因的选择,经过3代选择后,某隐性基因频率从0.5降至(   ),若要降至0.01,需再经(   )代的选择。①1 ②0.2 ③95

8.对某个地区的猪群调查,发现在群体中有19%的白猪,这表明该地区的猪群中的白毛基因频率约为(   ),黑毛基因的频率为(   )。(白毛对黑毛是完全显性)①0.1 ②0.9

9.一般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而(   )则是生物进化的保证。①遗传 ②变异 ③选择 

10.MN血型由一对共显性基因决定(L(M)和L(N)),对两奈丰岛的426名具督因人的调查结果为:M型238人,MN型156人,N型36人,据此可知等位基因L(M)的频率为(   )和L(N)的频率为(   ),如果L(N)的频率为0.3,预计在1000个人中MN血型的人有(   )。 ①0.74 ②0.26  ③0.42  

                 

(五) 问答与计算: 1.试述哈德-魏伯格定律要点

2.已知某猪群有黑、白两种毛色的个体,其中白毛猪占80%,现要求淘汰黑毛基 因(w),试问需要经过多少代的选择,才能将群体中黑毛基因频率降低到0.01?(该白毛基因W完全显性于黑毛基因w,w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95代

3.某城市医院的94 075个新生儿中,有10个是软骨发育不全的侏儒(软骨发育不全

是一种完全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其中只有2个侏儒的父亲或母亲是侏儒。试问在配子中软骨发育不全的突变频率是多少?

答:因为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充分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所以在10个软骨发育

不全的侏儒中有8个为基因突变所形成,且每个新生儿被认定为软骨发育不全时,就表示形成该儿童的两个配子中有一个配子发生了显性突变,所以,在配子中该基因的突变率为(10-2)/[2×(94075-2)]=4.2×10-5。 

4.某小麦群体中,感病性植株(rr)有9%,抗病性植株(RR或Rr)为91%。抗病性 

植株可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性植株的幼苗致死。经三代随机交配后,该小麦群体中染病性植株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此题为选择对隐性纯合体不利的群体分析。 

1在原始群体中,基因频率分别为:r为0.3,R为0.7。所以,在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概率 

分别为:RR=0.72=0.49;Rr=2×0.7×0.3=0.42;rr=0.32=0.09。由于选择对隐性纯合体完全淘汰,所以此时S(选择系数)为1,亲本淘汰后,基因R、r的概率分别为: 

2      r=  ×2×0.3×0.7/(1-1×0.32)=0.2308, R=0.7692

1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R、r的概率分别为: 

2      r=  ×2×0.2308×0.7692/(1-1×0.23082)=0.1840, R=0.8160

1随机交配二代后,基因R、r的概率分别为: 

2      r=  ×2×0.1840×0.8160/(1-1×0.18402)=0.1554,R=0.8446

  所以,随机交配三代后,基因型rr(感病性植株)的频率可达0.15542=0.0215,即2.15%。 

5.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人类遗传病。重型贫血为纯合体TMTM,中型贫血为杂合体TMTN,正常个体是纯合体TNTN。如果重型贫血患者都在性成熟前死亡,那么(a)中型贫血者与正常人结婚,其后代能够发育至性成熟的比例如何?(b)中型贫血者相互婚配,其成熟后代中贫血患者的比例如何? 答:(a)1/2 (b)2/3    

6.基因A和它的隐性等位基因a分别使西红柿的茎呈紫色和绿色;基因C和它的隐性等位基因c产生缺刻叶和土豆叶。一个样本有如下观察值:204紫、缺刻;194紫,土豆,102绿、缺刻,100绿、土豆。试确定:(a)缺刻等位基因频率;(b)绿茎等位基因频率。 答:(a)C=0.30 (b)a=0.58 

文档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二)选择题:1. 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     (2)孟德尔    (3)拉马克    (4)克里克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称之  (4)。                         (1)分子遗传学  (2)个体遗传学 (3)群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