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特大桥
钢管拱焊接返修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一、编制目的 (1)
二、焊缝返修质量控制流程 (2)
三、焊缝要求 (1)
四、焊缝返修的一般规定 (2)
五、焊缝返修的措施 (4)
六、返修记录保管 (8)
七、安全注意事项 (8)
附:焊缝无损检测清册 (8)
一、编制目的
黄河特大桥焊接施工中为明确焊缝修磨和返修以及超标缺陷的修补方法制定本方案以满足施工要求。
二、焊缝要求
所有焊缝应待焊缝金属冷却后进行外观检查,所有焊缝不得有裂纹、未熔合、焊瘤、气孔、咬边、烧穿、夹渣、未填满弧坑及漏焊等缺陷。焊缝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三、焊缝返修质量控制流程
焊缝经外观检测或无损检测不合格,应进行焊缝返修。
焊接完成→焊缝质量外观检查(报检)→焊缝无损检测(自检、报检)→发现不合格焊缝→标记焊缝缺陷位置和深度→焊缝清理至缺陷深度(报检)→观察缺陷→分析原因→清除缺陷(报检)→采取相应措施(报检)→进行返修(做好返修记录、报检)→焊缝检测合格后→第三方焊缝无损检测
四、焊缝返修的工艺要求
1、对焊脚尺寸、焊波或余高等超出表1的上限值的焊缝进行砂轮修磨。
2、对焊缝不超差的咬边(小于1mm)应进行砂轮机修磨,超差的咬边或焊脚尺寸不足时,应进行补焊。
3、应根据无损检测确定的缺陷位置、深度,用砂轮打磨或碳弧气刨清除缺陷。缺陷为裂纹时,碳弧气刨应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并清除裂纹及两端各50mm长的焊缝或母材长度。
4、清除缺陷时应将刨槽四个侧面加工成角度大于10度的坡口,并修正表面,磨除气刨渗碳层。
5、焊补时,应在坡口内引弧,熄弧时应填满弧坑,多层焊的焊层接口应错开,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大于500mm时,
采用分段退焊法。
6、返修部位应连续焊成,如中途停止焊接时,应采取后热、保温措施,防止产生裂纹。
7、焊接修补预热温度要比相同条件下正常焊接温度高,按本工程要求,即应达到100度~140度。
8、焊缝内部缺陷的返修先用碳弧气刨或砂轮机清除后,再采用手工电弧焊或CO2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
9、焊接裂纹清除时应沿裂纹两端各外延50mm,焊接坡口要求光顺圆滑,打磨掉尖角缺口。
10、返修焊缝焊后均要求打磨光顺,其质量要求与原焊缝同,返修焊缝的最小长度大于50mm。
11、焊缝正反面各作为一个部位,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超过两次以上的返修在查明原因后制定相应的返修工艺;返修工艺须经工艺员同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实施。应认真填写返修记录和台帐。
12、气割边缘的缺口(或崩坑),深度2mm以内的用砂轮磨顺,超过3mm的,补焊后磨顺。
13、吊耳气割或气刨去除后,应用砂轮磨顺。
14、电弧擦伤在深度不大于1mm时砂轮磨顺,大于2mm时补焊后磨顺。
15、碳弧气刨时,发现“夹碳”现象,应在“夹碳”边缘5~10mm 处重新起刨,所刨深度应比夹碳处深2~3mm,发生“粘渣”时可用砂轮打磨。但是Q420钢材均应用砂轮打磨刨槽表面,去除淬硬层后方可焊接。
五、焊缝返修的措施
1、经无损检测,焊缝存在超标缺陷,由无损检测人员对缺陷部位进行明显标识,并标明深度(D),缺陷水平位置(Y)及缺陷长度范围。
2、焊缝返修前需由返修焊工确认缺陷返修部位各参数,如因吊运或其他原因造成缺陷标示不确定之情形,返修人员应直接反馈质量管理人员或无损检测人员,重新进行确认工作。
3、焊缝探伤不合格后,应由焊接工程师、安质人员组织现场焊组召开分析会议,分析原因,并根据原因加强操作工艺的规范,现场管理人员加强过程监控,观察在返修过程中是否严格按工艺标准操作。
4、同一部位二次返修仍不合格时,应报知监理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操作人员焊接过程中确实按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操作且不存在特殊原因时,应根据现场焊接条件调整焊接工艺,并经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如确定操作人员焊接时违反焊接工艺操作或操作水平不足,应及时更换焊接人员。
5、焊缝返修时,宜用五倍以上放大镜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缺陷被清除。
6、桥位焊接主要采取CO2气体保护焊,其焊接通病、原因及防止措施见下表:
CO2气体保护焊通病、原因及防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