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一一年十月
附表1: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及主导产业
附表2: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布局
附表3: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建设平台
附表4: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培育项目
附图1:总体框架图
附图2:产业集聚区布局图
前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属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它最突出特点是各地产业发展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初始水平,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具有很大发展空间、较快成长速度和较大成长幅度,还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是全球新一轮产业、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但工业经济仍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与资源有限性、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极限性等客观现实的突出矛盾,经济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温州、市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六大”产业,既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现根据《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浙江浙江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以全市为范围,是对《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深化与细化,也是温州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与趋势
(一)国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来
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产业、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技术领域,这是首次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2010年10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提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计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
(二)浙江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想
浙江省根据《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重点。出台了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等九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今年8月初,《浙江 浙江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浙委[2011]76号)颁布实施,提出了按照九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措施,制订落实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加强培育扶持,推动产业发展。还从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建设、财税、金融、土地和环境资源及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具体措施。
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增速高于“十一五”水平,高于当年生产总值的增速,高于全国的平均增幅,到2015年达到50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0%。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阵地,要求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园区)、产业集群示范区则要求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美国的“创新战略”、欧盟的“2020战略”、日本的“未来开拓战略”,无一例外地指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预见,全球已进入空前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主流。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以下趋势:
1.智能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制造业各个环节。三网融合、云计算、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形成庞大产业链和巨大产业规模,产业经济走向智能制造新时代。
2.高端集成化趋势
精密加工、机械电子、数控装备等尖端技术不断突破,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产业链条低端向高端飞跃,从传统制造向自主创造转变。高端制造、综合集成等前沿科技领域呈交叉融合和群体突破态势,表现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拉动力强、占用土地资源少的企业大量涌现,产业结构高端化、技术高端化和产品功能高端化,推动产品加速更新换代和集成化发展。
3.绿色低碳化趋势
世界各国普遍把绿色能源研发作为复兴与再投资计划的重点,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题。以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为导向的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推动产品生产消费全过程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再利用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4.民生服务化趋势
新兴产业与民生消费型产业紧密结合,正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技术创新载体,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的生产生活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生物产业发展,引发医疗、农业、能源、工业等领域深刻变革,转基因、干细胞等现代生物技术,将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命、健康发展的需要。
5.科技创新孕育产业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纳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新一代宽带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计算技术等重要领域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持续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正风起云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二、现实基础和优劣势分析
(一)现实基础
1.温州经济现状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925.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52.4:44.4,人均GDP为37366元。全市工业企业33511家,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51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94.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9%(详见表2-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至2010年底,全市已拥有30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8个中国名牌产品;获得38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拥有16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4个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个省级品牌强镇。
表2-1 2010年温州市工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亿元
序号 | 名称 | 企业数(家) | 工业产值 | 工业增加值 |
1 | 全市工业企业 | 33511 | 6516.5 | 13.31 |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8096 | 4494.87 | |
3 | 超亿元工业企业 | 802 | 2479.48 | |
4 | 超5亿元工业企业 | 94 | ||
5 | 超10亿元工业企业 | 34 |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温州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3%;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34%,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5%。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41.52%,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仅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4.84%(详见表2—2、图2—1)。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率为35.29%,高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和工业增加值率(详见表2-3)。
表2-2 2010年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规模与比重
名称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新能源 产业 | 新材料 产业 | 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 | 节能环保产业 | 生物产业 | 合计 |
产值 | 120 | 27 | 80 | 18 | 30 | 14 | 2 |
比重 | 41.52% | 9.34% | 27.68% | 6.23% | 10.38% | 4.84% | 100% |
表2-3 2010年温州相关产业对比表
序号 | 名称 | 工业 | 高新技术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1 | 总产值 | 6516.5 | 1288.9 | 2 |
2 | 增加值 | 13.31 | 410.26 | 102 |
3 | 增加值率 | 21.32% | 31.83% | 35.29% |
(1)先进装备制造业。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包括高端整机设备(特大型成套设备、高端专用设备、整车、高压输变电设备)、高端配件(特种阀门、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基础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大型铸锻件)等。在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利用激光技术开发激光加工成套设备、激光检测仪器、激光印刷设备及激光音像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海洋装备制造业中,由普通船舶制造向豪华游艇、特种船等转型升级已初露端倪。据初步调查,2010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20亿元,其中高端整机70亿元(高压输电设备20亿元、大型成套设备30亿元、其它20亿元)、高端配件45亿元(特种阀门为25亿元、汽车关键零部件15亿元,其它5亿元)、高端基础件5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清市、瑞安市、瓯海区和平阳县。
(2)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覆盖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地热能、水能等领域,较为突出的是风电产业、光伏产业和垃圾发电。据初步调查,2010年温州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7亿元,风电产业主要包括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和风力发电场;光伏产业包括硅棒、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垃圾发电厂已在鹿城、瓯海、永强和苍南建成投入使用。另外,苍南核电项目正在前期筹备与申报中。
①风电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风电整机及齿轮箱、叶片、塔筒、发电机、主轴、偏航系统、变压器(变电站)、润滑系统以及控制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系列配套产品。780KW、1.5MW大型风电整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其中:780KW机组已并网发电,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智利、白俄罗斯等国家;3MW风电机组于2011年7月生产出样机,5~6 兆瓦陆上/海上两用风力发电机组已签订了合作开发意向书;400—2000W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供电系统、600W风力发电与100W太阳能光伏电池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已开始生产,20KW立轴式风力发电机组样机已试制成功;自主开发风电齿轮箱已通过西门子的主机平台测试;风电专用电缆已通过国家电缆中心检测;外径尺寸400—1000mm风力变速箱主轴轮轴、发电机主轴轮轴已开始批量生产;600KW塔筒和600KW、780KW和1.5MW风机控制系统已为整机提供配套安装;特大重型合金铸钢件、锻钢件风电基础件项目正在筹建之中。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5家风电整机企业,10多家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企业,工业产值17亿元,其中整机产值11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乐清,瑞安、龙湾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包括太阳能硅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并网发电设备等一系列产业链。温州光伏产业以6英寸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片与组件为主导,生产设备以日本、匈牙利、瑞士、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引进设备为主。单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率已达到17%,多晶硅光电转换率已达到16.4%;薄膜电池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全市太阳能光伏企业已建和拟建生产企业超过90家,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瑞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
(3)新材料产业。主要产品有聚氨酯、高性能纤维材料、工程塑料、纳米材料、信息材料、氨纶、功能树脂、复合材料、电子墨水、新型颜料、吸附材料、合金材料等,部分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10年,全市新材料生产企业2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企业主要集中在瑞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清和鹿城区等地。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温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产品包括与物联网相关的移动数码产品、传感器、射频识别读写设备、智能物流设备、停车场监控设备、智能万能断路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变送器、智能双数据显示调节器、智能电表、网络终端产品及高端软件、新型元器件等。2010年全市新一代子信息技术生产企业4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约18亿元(其中:软件产业4.6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乐清、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鹿城区。
(5)节能环保产业。温州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产品包括LED灯具、垃圾发电设备、节能变压器、高端环保处理设备、节能减排监测设备和空气源热泵等。2010年全市节能环保生产企业2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乐清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瑞安市等地。
(6)生物产业。温州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农业、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保健品、生物医药、疫苗、血液制品、中药、天然药、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等。2010年全市生物产业生产企业2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优势分析
1.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近年来,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一般工业投资增速。项目持续投入将有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据初步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00多家,主要分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清市和瑞安市,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
2.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近年来,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集群化特征日益明显。如先进装备制造业中的特种阀门逐步向永嘉及龙湾工业功能区集聚,成套电气设备逐步向乐清柳市功能区集聚,汽车关键零部件逐步向瑞安汽摩配工业园集聚;乐清市、瑞安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瓯海区和平阳县等地已初步形成涵盖风电设备、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等太阳能光伏产业群;瑞安聚氨酯新材料、龙湾区及乐清市合金新材料等产业呈现鲜明区域产业集群特色;温州经济开发区、乐清市、瑞安市、平阳县和苍南县等地还集聚了一批从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新型电子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信息企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乐清市柳市、温州经济开发区、瑞安经济开发区等地集聚了LED、除尘装备等节能环保装备生产企业;生物产业逐步向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功能区集聚。
3.优势企业不断涌现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优势企业,行业影响力日益提升,逐渐成为引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涌现出瑞立、泰昌、慎江和荏原泵业等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企业除华仪成为温州新能源上市企业外,还有通力、正泰、中硅、神硅、瑞迪、通力和兴乐等一批企业;在新材料领域,华峰、俊尔、福达、宏丰和中希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影响力逐步增强;温州中光科技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中领军企业,在温州经济开发区投资20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产值超100亿元;还有硕颖数码科技、温州市忠成数码科技等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在作用;在节能环保领域,通领科技、聚光科技、伟明集团、温州赵氟隆、亿达环保和南方环保等在节能环保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在生物产业领域,康乐药业和瑞邦药业是国内原料药重要生产基地。
4.科创能力逐步提升
截止2010年底,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9家、企业研究开发机构117家,专利授权量1055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55件;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含孵化器)等共46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2个,初步形成了从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到产品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劣势分析
1.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虽然科创能力逐步提升,但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2010年温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4%。比全国.75%平均水平低0.51个百分点,比全省1.82%平均水平低0.58个百分点。从企业投入看,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52%,仍比全省0.85%的平均水平低0.33个百分点。从社会投入看,温州风险投资市场发育不成熟,科技担保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缺乏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有效支持。另外,根据对温州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发现,企业技术来源由企业自有技术、国内外技术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部分组成,由于R&D投入不足,加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支撑能力不强,致使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占高新技术总产值70%以上,这表明温州高新技术产值规模对国内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
2.公共平台建设滞后
温州公共平台有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鹿城区双屿孵化器、龙湾科技创新中心大楼、泰顺县茶叶研发中心等4家孵化器,而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孵化器仅有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在全市各类开发区中几乎还没有建立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孵化器。除此之外,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够完备,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公共平台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中试平台建设情况相对滞后,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企业转型升级难。
3.高端人才资源短缺
受高房价、少名校、子女就学难,创业环境不佳等多种因素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来温州就业、创业意愿不强。全社会科技投入少,很多战略性新兴企业缺乏研究所、研究中心、技术开发部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而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具体措施又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温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履维艰,高端人才资源极其短缺。
4.环境有待完善
国家和浙江省虽然出台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但实施力度尚不到位,对我市的辐射作用有待时日。另外,我市规划尚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及拟推进机构尚未建立,相关培育扶持还没有出台,也没有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环境还有待完善,还需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科学发展观和“两创”总战略,结合国家、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和温州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以创业创新为动力、项目建设为支撑、集群发展为导向,加快构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环境和要素支撑体系。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努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温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初步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温州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
科学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与定位。增强引导、扶持和组织协调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
2.重点突破与统筹发展相结合
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瞄准科技前沿,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成长性比较明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作为突破口。加强技术研发储备和产业化研究,加大培育力度,争取突破一批、跟进一批,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和共同发展。
3.创新引领与成果转化相结合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线,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促使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产业化。
4.集聚发展与龙头带动相结合
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资源要素向特色产业园聚集发展。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带动和集约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39%,占全市工业经济总产值1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年均增长4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6%,占GDP的比重达到11.5%。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量规模和质量上实现新跨越,初步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2.具体目标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5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400亿元,新材料产业2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4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达到155亿元、生物产业55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极力打造激光产业,使激光产业从无到有,力争形成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集群。
表3-1 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单位:万元
序号 | 行业分类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率 |
1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120 | 400 | 27.2% |
2 | 新能源产业 | 27 | 550 | 82.7% |
3 | 新材料产业 | 80 | 200 | 20.1% |
4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18 | 140 | 50.8% |
5 | 节能环保产业 | 30 | 155 | 38.9% |
6 | 生物产业 | 14 | 55 | 31.5% |
7 | 合计 | 2 | 1500 | 39.0% |
(2)优势企业加快成长。到2015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的重点企业20家以上,加快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3.0%。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重点产业集聚区公共创新平台10家以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强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4)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到2015年,全市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分工发展格局。
(5)建立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拉动产业发展。到2015年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10个以上。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1.重点发展领域
(1)整车及关键零部件
重点发展整车及发动机,汽车电子,系统化、模块化、集成化关键零部件。
(2)先进成套装备和大型工业基础件
重点发展数控加工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能源机械设备与压缩机,智能防爆成套设备和远程控制设备,工业机器人及大型铸锻件和高端基础件等。
(3)高端电气设备及配件
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高端机电产品和基础件,微型、特种高端电器设备及配件、特种电缆等。
(4)高端专用设备
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或智能化高性能轻工机械,轨道交通设备,新型高端纺织设备、印刷设备、包装设备、食品制药设备,耐高压、防腐蚀特种阀门。
(5)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重点发展特种运输船、豪华游艇、海工船等。
(6)中高功率激光设备
重点发展中高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等。
(7)高端仪器仪表
重点发展精密、自动化控制工业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及新型仪器仪表。
此外,要促进客户服务与研发制造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为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配套的研发、设计、营销、安装和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2.重点发展技术
(1)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整车工程技术,系统集成和匹配技术,现代试验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等;发动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车用动力总成一体化控制技术;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先进技术及其集成开发与应用技术;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总成产品开发;核心零部件自主开发及产业化技术;部件产品模块化设计和系统集成技术;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设计分析与试验技术和产品轻量化设计技术等。
(2)先进成套装备和大型工业基础件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大功率动力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现代大型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为重大工程配套的关键成套设备;开发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和高参数加工中心设计制造技术等;开发大型铸锻件生产工艺和技术。
(3)高端电气设备及配件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具有综合状态检测功能的智能化开关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与监控电力设备;电能质量检测、控制与综合治理装置;新型电能(包括核能发电)系统发、输、配电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等。
(4)高端专用设备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高精度驱动、智能化控制纺织专用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集控制、计量、检测、调整为一体的智能化包装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高端印刷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高端精密型注塑机生产技术等。
(5)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以数字造船、绿色造船、精益造船、标准造船为内容的现代造船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海工船、豪华游艇、新型复合材料大型游艇、特种运输船等新型船制造技术。
(6)中高功率激光设备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大功率激光器生产技术;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加工设备生产技术;材料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和激光三维制造技术等。
(7)高端仪器仪表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适用于实时在线分析、新型现场控制系统、e网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和特种测控装备,能为重大工程项目提供配套的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
(二)新能源产业
1.重点发展领域
(1)光伏产业
重点发展高效晶硅电池组件、薄膜电池组件、逆变器并网设备等光伏发电及关键零部件,鼓励发展大面积超薄晶体切片;太阳能原辅料产业;高性能蓄能设备,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设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应用示范工程。
(2)风电产业
重点发展3兆瓦级以上风电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大型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
(3)其它新能源产业
锂离子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生物质利用成套设备,垃圾发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此外,还要发展风电场、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沼气、潮汐发电、地热和核能等,并继续推进苍南核电站前期工作,为温州今后建设核电站打好基础。
2.重点发展技术
(1)光伏产业发展技术
重点开发8英寸以上单晶硅电池光电转化率20%以上,多晶硅电池电转化率18%以上,薄膜太阳能电池电转化率10%以上关键生产技术;高效晶硅、非晶硅薄膜电池及组件设计与生产技术;集逆变控制器、蓄电池功能于一身的小型“逆控蓄一体机”生产技术;重点开发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生产和检测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功率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生产技术。
(2)风机重点发展技术
重点开发风机整机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风机变频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单机容量3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总装技术、运输及吊装设计技术等;启动开发3MW以上特大型陆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试制开发技术。
(3)其它新能源技术
重点开发大型、智能化垃圾发电设备生产制造技术,低热值垃圾焚烧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生产技术;空气源、水源热泵等设备制造工艺关键技术;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等。
(三)新材料产业
1.重点发展领域
(1)新型纺织材料
重点发展新型复合纺织材料、竹纤维、纳米纺织纤维、功能性纺织材料等。
(2)信息新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电子浆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等。
(3)新能源材料
重点发展8英寸以上太阳能硅片、超白玻璃、背板材料和透明导电新材料、太阳能电池正极材料、太阳能薄膜材料等。
(4)新型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镁合金、镁铝钛合金材料、电子标签材料、高端印刷线路板材料、笔用金属材料等。
(5)新型化工材料
重点发展特种橡胶、特种硅树脂、高性能聚氨酯、特种密封材料、光学薄膜材料、膜材料等。
(6)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超硬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和高性能特种玻璃、新型催化剂等。
(7)其它新型材料
重点发展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重金属吸附材料、环保新型涂料、储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等。
2.重点发展技术
(1)新型纺织材料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抗菌、抗污、抗静电、防紫外线等功能性纤维;新型复合材料面料生产技术;纺织染整纳米材料生产技术。
(2)信息新材料
重点开发永磁、软磁材料生产技术;重点开发高耐腐蚀性和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生产技术;多功能化、复合化电子金属材料生产技术;片式化、小型化、复合化、智能化等电子陶瓷材料生产技术。
(3)新能源材料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直径大于8英寸太阳能晶体硅片加工技术;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技术。
(4)新型金属材料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材料生产技术;开发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材及铸件等精密压铸生产技术;钛及钛合金低成本生产技术。
(5)新型化工材料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高强、耐高温、耐磨、超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具有特殊功能、特殊用途新型化工材料生产技术等;分离或吸收吸附高分子功能材料生产技术;无公害自降解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
(6)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开发高纯超细无机材料生产技术;功能性无机材料生产技术;纳米陶瓷生产技术。
(7)其他新型材料
重点开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生产技术;光电磁功能性复合材料生产制造技术等。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重点发展领域
(1)物联网
重点发展电子标签(RFID)、新一代网络接入设备、第三代信息系传输设备、交换设备、新型无线电通信和移动通信等设备;网络设备、卫星导航和传感读写设备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智能卡、工业控制、车用、家电用等专用芯片;智能交通、物流设备;多媒体及数字安防设备。
(2)软件
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电子商务支撑软件;信息系统集成等。
(3)电子商务
重点发展行业门户网站;网上商城(市场)、网上商(门)店、网上中介服务;网上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
(4)新型电子元器件
重点发展高档电子连接器、高密度多层互联印刷电路板、微型开关、高速电机、震动电子数据线;新型片式化、集成化、微型化及高频化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高频器件等。
除此之外,还要发展在线信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等。
2.重点发展技术
(1)物联网技术
重点开发高性能、低功耗的先进射频硬件节点间通信、路由和协同技术;开发智能交通设备生产技术,不停车收费系统生产技术、无线视频网络停车监控系统生产技术;智能物流设备生产技术,开发商品零售物联网技术;智能家用电器、物联网安防设备等生产技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显示和生产技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显示和生产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0显示面板和生产技术;激光显示技术、投影显示技术、无机厚膜致电发光显示(TDEL)技术、新型显示材料等生产技术;新一代互联网以及宽带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及装备技术;智能控制设备生产技术等。
(2)软件开发技术
重点开发面向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转型发展配套软件;智能家电控制、汽车控制、视频监控、先进装备等嵌入式控制技术;软件设计、硬件集成、终身服务为一体总体解决方案及系统集成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IP核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射频识别(RFID)芯片、纳米级工艺技术、微波、毫米波功率器件及模块等生产技术;智能卡及专用芯片生产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计算机模拟及图形技术,产品数据管理工业软件。
(3)电子商务技术
重点开发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开发技术;商务信息服务技术;数据内容产业价值链开发技术;安全认证、信用服务、在线支付、数据加密等信息技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技术;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4)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技术;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高频频率器件制造技术;宽带光纤通信传输、路由和交换产品生产技术;光接入设备如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等新一代接入网络光纤化(FTTx)及智能终端生产技术;开发数字多媒体终端等生产技术;开发汽车车载娱乐影音系统、车载网络设备、全球定位导航等车载电子系统。
(五)节能环保产业
1.重点发展领域
(1)节能
重点发展大功率LED、高效节能电机等。
(2)环保
中带内发展环保设备、垃圾发电等。
(3)资源循环利用
重点发展“三废”综合利用,再制造、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设备。除此之外,节能产业还包括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节能服务业。
2.重点发展技术
(1)节能技术
重点开发智能化控制节能设备生产技术;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大功率LED照明技术;大功率变频器制造技术;节能锅炉、工业窑炉等设备集成制造技术;高效节能机电、空压机等制造技术。智能电网监测、数据采集、调度技术;智能电网强电传输技术等。
(2)环保装备技术
重点开发工业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工业固废处理成套设备生产技术;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等;“三废”采样及在线监测技术等。
(3)资源循环利用装备技术
开展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再制造技术等。
(六)生物产业
1.重点发展领域
(1)生物医药
重点发展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微生物药物等;中药饮片、天然药物等;大型、特种医疗仪器,磁共振医学成像医疗设备等。
(2)现代农业
重点发展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工程育种与疫苗、生物反应器、高效新型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微生物制造等
良种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能源、生物农药、生物酶、菌种等构建和选育改良等。
(3)海洋生物
重点发展海洋食品深加工、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洋保健食品等。
除此之外,还应发展生物服务业等。
2.重点发展技术
(1)生物医药生产技术
重点开发生物芯片大规模新药筛选技术;酶法合成、手性技术、结晶技术以及三废处理技术等生产技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中药新药,现代中药分离纯化、制备成型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生产技术,中药饮片小包装压块、分装技术;药物释放速度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开发临床重症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试剂盒的开发技术;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医用微型智能化系统、机器人外科系统以及各类医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磁共振医学成像检测、激光医疗仪器设备等生产技术。
(2)现代农业技术
重点开发种质基因资源、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生物品种制种等生产技术;新兴生物农药、生物试剂、酶工程、发酵工程、菌种等构建和选育改良生产技术;开展优良种苗培育、健康养殖与高效收获、养殖病害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3)海洋生物技术
重点开展海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海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海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研究;加快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洋保健食品及海珍品良种育苗等开发研究;开发多糖系列、动物饲料添加剂系列、碘系列及各类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研究;贝类功能食品及海洋棘皮动物功能食品等制造技术研究。
五、主要任务
(一)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及项目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简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把工作重心从行政审批转向服务监督,并出台审批、财政、土地、人才等相关配套。着力营造开明、开放,重商、亲商,,诚信、守信,公平、公正的投资软环境;另一方面,加快产业园路网、电力、供排水管网及亮化绿化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园区要素资源集聚力和承载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投资硬环境,使产业园区软环境更软、硬环境更硬。按照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培育一批科研能力强、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战略性新兴创新企业,同时,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生物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与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辐射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见附表4)。
(二)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一批提供技术支撑、辐射性较强、公共服务特点明显、发展空间较大的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通过补贴、税收刺激、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比例。围绕本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攻克一批相应关键技术,实现产业转型的新突破。此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等形式,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的研究,攻克和突破产业相关技术和领域。
(三)着力完善引导机制,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围绕保障和惠及民生、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行保障能力以及缓解资源环境制约等四大重点需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太阳能示范应用工程:以实施“金色阳光”工程为契机,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领域研发平台创新成果和设备的示范应用,提升太阳能产业的应用水平。实施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瑞安铜盘岛等一批光伏屋顶项目和光伏电站项目,示范建设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幕墙光伏发电系统。启动实施光热利用工程,全面推动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热与其他新能源相结合的综合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光能热水、阳光浴室等示范应用项目。
电子政务示范建设工程:配合在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在简化优化审批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PKI体系的身份认证的“一站式”网上审批系统;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标准,建立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建立涵盖工商、税务、质监、统计、经贸、安监、海关、商检等一站式报表系统;建立公职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城市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需要及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建立交通管理、物流管理、安全防范、生产制造、电网监控、卫生医疗、生活服务、安全生产管理、环保节能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传感元器件、无线传感网络设备、传输网络等相关物联网制造业和物联息服务业发展。
“三网”融合试点应用示范工程: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逐步建设融合化、互联互通、可管理与高可信度的综合信息网络。到2015年基本建成“无线城市”,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实现全市域覆盖。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紧密围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迫切需求,建立信号控制、综合监测、信息诱导服务、停车管理、车辆动态管理、基础支撑保障等六大工程,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通行效率。
市政路灯节能示范工程:采用能源合同管理的方式,加快推进市政道路路灯节能改造,降低城市亮化系统的能耗水平。
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工程:加快生活垃圾发电示范工程推广应用;生物质畜禽粪便等制沼气发电示范工程建设。
(四)着力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领军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面,以解决人才住房为重点,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制订提供周转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公寓房、租赁房等不同档次住房,逐步降低人才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居住环境;为人才提供学科交流平台,并经常组织人才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促进高端人才生活方式多样化、色彩化、轻松化,改善生活条件,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制订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自身的再教育;为使引进人才能安心工作,解决夫妻分居问题,制订出台高端人才家属调入、工作安排措施。在人才激励方面,对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做出突出贡献者,在物质上给予重奖。并大力宣传其创新成果和敬业精神,提高其知名度。根据产业所需人才,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支持建立产学研合作、博士后工作站等,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结构素质优良的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在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培养等方面机制的完善,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深化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改革,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促进科技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强传媒对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和“重才爱才”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加大优秀人才奖励力度,制订突出贡献人才奖励。
(五)着力规划科学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
在温州“1650”大都市总体空间架构下,引导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一核、五片、十四个集聚区”的总体格局进行空间布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用地空间上的科学、有序、集聚布局,加快形成主导产业明确、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集聚区。围绕研发、设计、生产、装备、服务等环节,全力打造纵向产业链完善、横向企业集聚的集聚区;培育一批规模大、目标明、基础好的重点骨干企业,扶持其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形成规模化的集聚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集中,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集聚区;重点规划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风电装备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集聚区,着力培养与其相融合的激光产业园。在工业用地超过1000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内,应规划设立 新兴产业孵化器。
六、产业空间布局
(一)总体框架
在温州“1650”大都市总体空间架构下,遵循“层次分明、沿海为主、适度错位、相对集聚”的原则,引导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一核、五片、十四个集聚区”的总体格局(详见附表1和附图1)进行空间拓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用地空间(特别是新增工业用地空间)上的科学、有序、集聚发展。
1.“一核”——大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
“一核”即温州大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集聚区域,是引领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增长极”,同时也是科技研发、孵化创业、教育培训、高端生产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服务配套最为完善的区域和全市才智资源的“洼地”,包括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详见附图2),每个产业集聚区“十二五”新增工业用地应有70%以上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鹿城片:包括鹿城轻工园区、温州软件园,以及分散在城区各地的战略性新兴类企业等。主要发展以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激光与光电产业。
●瓯江口新区:包括浅滩一期围垦和浅滩二期围垦的北部区域,“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4510亩。主要发展以激光产业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大小门岛:包括小门西片围垦和黄岙二期围垦,“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000亩。主要发展以新型化工、新型金属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并发展风电场。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包括现民科基地和瓯飞工程起步区(龙湾二期围垦)的部分用地,“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8300亩。主要发展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含汽车电子)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物联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LED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和以医药、海洋生物为主的生物产业。随着瓯飞工程的实施,未来新增工业用地空间应主要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是温州光伏产业的主要集聚区。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状蒲片)、状元和蒲州街道、浙江温州工业园区,是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的核心区,一并发展以物联网、软件和电子商务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由于该片区内嵌于城市区域,拓展空间有限,将以研发、孵化、中试功能为主,不再新增产业化用地。
●温州空港新区:位于龙湾永强机场周边,属海滨和永兴街道,包括永兴南、北围垦和海滨围垦,“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500亩。主要发展以特种阀门和高端专用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医疗器械、农用生物制品为主的生物产业等。
●瓯海梧白大学科技园:以温州高教园区、梧白片、仙丽片为基础,规划4.5万亩,“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000亩。大学科技园或以瓯海经济开发区梧白片为基础,通过实施“退二进三”、“退二提二”,置换部分企业用地用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或在温州高教园区周边,邻近瓯海经济开发区梧白片处,规划一定面积用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不论改造还是新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发展的重点领域,且依托温州大学城,以科研、孵化功能为主。主要发展以激光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
●永嘉工业园岭下工业区:位于永嘉瓯北城市新区乌牛街道,面积2600亩,“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1110亩。主要发展以高端仪器仪表和成套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2.“五片”——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片区
发展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片区,立足于各片区的优势产业基础和空间拓展方向,积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空间,特别要结合各片区围垦区、现有园区扩容等机遇,布局符合各片区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五个片区共规划以下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详见附图2),每个产业集聚区“十二五”新增工业用地应有50%以上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1)乐清片
●乐清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乐清经济开发区拓展区(乐海围垦区),“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4200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以高端电气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主要是乐清湾港区一期围垦,“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8400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以风电装备为主的新能源和以通用基础件、铸锻件、高端船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在该基地要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2)瑞安片
●瑞安经济开发区:包括南、北拓展区,“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0000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以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和以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等。
●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瑞安阁巷围垦区和丁山二期围垦区,“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1600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以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以资源循环利用装备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
此外,在瑞安东海岛屿积极发展风电场为主的新能源应用项目。
(3)平阳片
●平阳新兴产业园:主要位于宋埠-西湾围垦区和县海涂农场,“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3000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以高端专用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信息新材料、新型纺织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此外,还应积极发展以风电场为主的新能源应用项目。
(4)苍南片
●苍南临港产业区:主要位于江南围垦南部,“十二五”新增净工业用地约3000亩。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以高端仪器仪表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此外,还应积极发展以风电场、核电站为主的新能源应用项目。
(5)文成-泰顺片
根据文成县、泰顺县本地产业基础,有选择地培育生态型、无污染以及与农林业相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泰顺可积极发展以风电场为主的新能源应用项目。
(二)分类产业布局(详见附表2)
1.先进装备制造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布局在瓯江口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乐清、瑞安和平阳,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其中:
(1)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重点布局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2)先进成套装备和大型工业基础件:重点布局在温州空港新区、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永嘉工业园岭下工业区。
(3)高端电气设备及配件:重点布局在乐清经济开发区。
(4)高端专用设备:重点布局在温州空港新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5)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布局在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
(6)中高功率激光设备:核心区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区为瓯江口新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其他地方可视条件发展。
(7)高端仪器仪表:重点布局在乐清经济开发区、苍南临港产业区、永嘉工业园岭下工业区。
2.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乐清临港产业基地、大小门岛、瑞安、平阳、苍南、泰顺等,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其中:
(1)光伏: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光伏应用工程布局在鹿城、瓯海和平阳南麂岛。
(2)风电装备:重点布局在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风电场主要布局在大小门岛、瑞安、平阳、苍南、泰顺等地区。
(3)核电:布局在苍南。
3.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重点布局在大小门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瑞安经济开发区、平阳新兴产业园和苍南临港产业区,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其中:
(1)新型纺织材料:重点布局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2)信息新材料: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3)新能源材料: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4)新型金属材料:重点布局在大小门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5)新型化工材料:重点布局在大小门岛、平阳新兴产业园。
(6)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重点布局在平阳新兴产业园和苍南临港产业区。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布局在以温州软件园、鹿城轻工园为重点的鹿城片、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温州梧白大学科技园、乐清经济开发区,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其中:
(1)物联网、软件、电子商务:重点布局在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梧白大学科技园,以温州软件园、鹿城轻工园为重点的鹿城片。
(2)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布局在乐清经济开发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5.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温州空港新区、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其中:
(1)节能: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2)环保:重点布局在温州空港新区。
(3)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布局在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生物产业
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和温州空港新区。
(1)生物医药、生物材料和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2)医疗器械和以生物育种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重点布局在温州空港新区。
七、保障措施
培育和发展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眼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着力完善发展环境。以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基础,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公共平台为依托,以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到2015年,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先导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重要支撑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委员会,由市领导任主任,由市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成员,负责制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和产业扶持,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计划制定、资源配置、扶持落实等工作。同时成立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规划动态监测分析评估。
各县(市、区)要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事宜,凡是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事项要做到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各县(市、区)树项目引进、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典型、标杆,带动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层次、上水平。
(二)出台相关
依据国家、省有关,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包括管理机制、组织机构、财税、投融资、要素保障、重点平台、项目扶持、重点鼓励等。围绕五大主要任务,综合运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在方方面面营造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加强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培育及其产业化,在上为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保驾护航。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重点应用示范、龙头企业培育和大项目引进等提供资金支持。一是设立主导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全面贯彻、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温州市实施意见和配套,并切实落到实处。
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促进各金融机构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与项目。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筹措资金。
(四)搭建“产、学、研”平台
依托国家、省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有效汇聚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平台,加强对周边地区产业、企业服务,促进科研活动与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有机结合,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广泛吸纳产、学、研、资、介等各方人士组成稳定战略联盟组织,形成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要素集中优势,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底,全市新增公共平台10个以上(详见附表3)。
为充分发挥现有研发机构、专业性检测、设计等服务性机构作用,加大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形成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推动大学或科研院所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攻克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形成产学研对接,激发“孵化效应”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借时、借势、借力”的思路,鼓励重点项目与人才同步引进,推动市内外人才结合和智力资源整合,激活人才创新潜能,推动人才资本贡献率显著提高。
(五)培育推进重大项目
为突出重大项目示范带动,围绕基础设施先行、产业提振、配套完善等要求,根据重大项目规范建设、有序推进、合理储备原则,首先是要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产业链条长,发展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其次要筛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集聚,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尽快打造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培育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191个,总投资599亿元(附表4),项目全部建成并达到计划产值后,实现工业产值预计超过2000亿元。
附表1: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及主导产业
辖区 | 产业集聚区 | 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面积(亩)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 |
鹿城 | 鹿城片 | 包括鹿城轻工园区、温州软件园,以及分散在城区各地的战略性新兴类企业等。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 |
激光与光电产业 | 综合 | |||
瓯江口新区 | 瓯江口新区 | 包括浅滩一期和浅滩二期北部的部分用地,新增净工业用地约451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中高功率激光切割机、焊接机、打标机等生产设备 |
洞头 | 大小门岛 | 包括小门西片围垦和黄岙二期围垦,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000亩。 | 新材料 | 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
新能源 | 风电场 | |||
龙湾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 包括现民科基地和瓯飞工程起步区(龙湾二期围垦)的部分用地,新增净工业用地约8300亩。 | 新能源 | 光伏 |
新材料 | 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 | |||
节能环保 | LED |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含汽车电子) |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物联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 |||
生物产业 | 医药、海洋生物产业 | |||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包括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状蒲片)、状元和蒲州街道、浙江温州工业园区。 | 激光与光电产业 | 以研发、孵化、中试功能为主 |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物联网、软件、电子商务 | |||
温州空港新区 | 包括永兴南、北围垦和海滨围垦,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50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特种阀门和高端专用设备 | |
生物产业 | 医疗器械、农用生物制品 | |||
瓯海 | 梧白大学科技园 | 以科研、孵化功能为主。新增产业化用地位于仙岩片,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00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激光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 | |||
永嘉 | 永嘉工业园 岭下工业区 | 位于瓯北城市新区乌牛街道,新增净工业用地约111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高端仪器仪表和成套装备制造 |
乐清 | 乐清经济 开发区 | 乐海围垦为主,新增净工业用地约420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高端电气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新型电子元器件 | |||
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 | 乐清湾港区一期围垦,新增净工业用地约8400亩。 | 新能源 | 风电装备 |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通用基础件、铸锻件、高端船舶 |
瑞安 | 瑞安经济 开发区 | 包括南、北拓展区,新增净工业用地约20000亩。 | 新材料 | 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化工材料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 | |||
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阁巷围垦区和丁山二期围垦区,新增净工业用地约160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 | |
节能环保产业 |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 |||
平阳 | 平阳新兴 产业园 | 主要位于宋埠-西湾围垦区和县海涂农场,新增净工业用地约3000亩。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高端专用设备 |
新材料 | 新型化工、新型金属、新型无机非金属、信息新材料、新型纺织材料 | |||
苍南 | 苍南临港 产业区 | 主要位于江南围垦南部,新增净工业用地约3000亩。 | 新材料 |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高端仪器仪表 | |||
文成-泰顺 | 有选择的发展生态型、无污染的,以及与农林业向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泰顺可积极发展以风电场为主的新能源应用项目。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总体布局导向 | 行业布局导向 |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重点布局在瓯江口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乐清、瑞安和平阳,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 | 整车及关键零部件 | 瑞安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
成套装备和大型工业基础件制造 | 温州空港新区、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永嘉工业园岭下工业区。 | ||
高端电器设备及配件 | 乐清经济开发区。 | ||
高端专用设备 | 温州空港新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 ||
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 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 | ||
高端仪器仪表 | 乐清经济开发区、苍南临港产业区、永嘉工业园岭下工业区。 | ||
中高功率激光设备 | 核心区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区为瓯江口新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其他地方可视条件发展。 | ||
新能源产业 | 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乐清临港产业基地、大小门岛、瑞安、平阳、苍南、泰顺等,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 | 光伏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
光伏应用工程 | 鹿城、瓯海、平阳南麂岛。 | ||
风电装备 | 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 | ||
风电场 | 大小门岛、瑞安、平阳、苍南、泰顺。 | ||
核电站 | 苍南南部滨海区。 | ||
新材料产业 | 重点布局在大小门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瑞安经济开发区、平阳新兴产业园和苍南临港产业区,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 | 新型纺织材料 | 瑞安经济开发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
信息新材料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 ||
新能源材料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 ||
新型金属材料 | 大小门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平阳新兴产业园。 | ||
新型化工材料 | 大小门岛、平阳新兴产业园。 | ||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 | 平阳新兴产业园和苍南临港产业区。 |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重点布局在鹿城片、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温州梧白大学科技园、乐清经济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 | 物联网、软件、电子商务 |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温州梧白大学科技园,以温州软件园、鹿城轻工园为重点的鹿城区。 |
新型电子元器件 | 乐清经济开发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
节能环保产业 | 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温州空港新区、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其他地区视条件发展。 | 节能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
环保 | 温州空港新区。 | ||
资源循环利用 | 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
生物产业 | 重点布局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和温州空港新区。 | 生物医药和海洋生物产业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拓展区)。 |
医疗器械和以生物育种、生物制品为重点的现代农业 | 温州空港新区。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一 | 先进装备制造业平台 |
1 |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 |
2 | 瑞安市汽车电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
3 | 中国泵阀检测中心 |
4 | 乐清市电力电子和智能电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5 | 温州市智能电子电器行业技术研究中心 |
二 | 新能源产业平台 |
1 | 温州市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三 | 新材料产业平台 |
1 | 温州市新材料行业技术研究中心 |
2 | 温州市LED新材料技术开发中心 |
3 | 温州市太阳能新材料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
四 | 新一代信息新技术产业平台 |
1 | 港航物流信息平台 |
2 | 温州市软件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五 | 节能环保 |
1 | 温州市建筑节能减排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 | 温州市水域科学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 |
3 | 温州市环境与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六 | 生物医药 |
1 | 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剂工程研究基地 |
2 | 温州市新型农药创制技术开发中心 |
3 | 浙南水稻选育种试验基地 |
4 | 温州市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万元) | 达产后产值(万元) | 用地(亩) | 地点 | 备注 |
一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
1 | 温州华润电机有限公司 | 年产600万台汽车电喷燃油泵及总成、氧传感器建设项目 | 30000 | 80000 | 92.2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 | 温州新蓝科技有限公司 | 3.5万套微电脑控制器\\IC管理系统、1.2万台加油机、CNG、LNG加气机;2万台人体电阻率检测仪建设项目 | 11050 | 20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3 | 温州固耐化机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62台大型往复式压缩机和数控机床建设项目 | 12040 | 45000 | 4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4 | 温州以琳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47550台石油机械(石油机械产品及配件)建设项目 | 11745 | 45000 | 4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5 | 温州和平科技有限公司 | 中高压固体软起动器及中高压变频器产品产业化建设项目 | 38591 | 53300 | 6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6 | 温州市森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气动产品 (气动快速接头、气缸、气源处理器)建设项目 | 25000 | 5000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7 | 浙江特尔阀门有限公司 | 氧化铝硬密封球阀建设项目 | 10697 | 32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8 | 浙江大卫阀门有限公司 | 年产10000吨工业阀门(工业阀门7000吨、紧急切断阀3000吨)建设项目 | 11000 | 38000 | 2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9 | 浙江远乐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智能阀门建设项目 | 113 | 60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0 | 浙江埃尼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高新机电产品防腐球阀建设项目 | 15000 | 35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1 | 浙江宋氏企业有限公司 | 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制造数控机床及内置式电主轴建设项目 | 10682 | 4575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2 | 温州富电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年产76万套设备(连接器设备、控制设备及电子类产品)建设项目 | 11000 | 40000 | 39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3 | 温州瑞明汽车有色部件有限公司 | 年新增450万件高效低碳发动机气缸盖和进气歧管建设项目 | 78313 | 192085 | 19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4 | 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年产3万吨汽车高强度紧固件(气动快速接头、气缸、气源处理器)建设项目 | 16245 | 60000 | 50.6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5 | 浙江永信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动元件项目(气动快速接头、气缸、气源处理器)建设项目 | 26000 | 6000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6 | 浙江佳灵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动元件建设项目 | 11430 | 3750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7 | 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 | 长输管线球阀和管线旋塞阀建设项目 | 16010 | 42500 | 4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8 | 万控集团温州电气有限公司 | 万控集团输配电设备、高低压电器元件、高低压成套设备、型材型构件、机电设备、通讯设备制造等建设项目 | 67350 | 170000 | 125.9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 | 温州华得电气有限公司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智能防爆成套系列产品建设项目 | 21776 | 50600 | 6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0 | 浙江朝日气动有限公司 | 气动产品 (气动快速接头、气缸、气源处理器)建设项目 | 25000 | 50000 | 4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1 | 浙江强威焊割科技有限公司 | 焊割机械建设项目 | 14590 | 3384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2 |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智能防爆成套系列产品建设项目 | 286 | 101200 | 12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3 | 上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万台物流机械装备建设项目 | 120000 | 310000 | 272.6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4 | 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1.41万台减速机等成套设备建设项目 | 8320 | 25000 | 3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5 | 温州太空高压清洗设备有限公司 | 生产TK型瓦斯防爆设备,TK系列超高压水射流清洗设备,TK型交通标志线清洗专用车建设项目 | 25519 | 314400 | 1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6 | 温州泰昌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 超大型输电钢构架产业化建设项目 | 106000 | 350000 | 350 | 瓯江口新区 | |
27 | 楠江集团 | 楠江集团能源机械装备投资项目 | 52500 | 130000 | 100 | 瓯江口新区 | |
28 | 温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年产4000辆专用汽车改装生产性建设项目 | 81100 | 150000 | 171 | 瓯江口新区 | |
29 | 温州佳易仪器有限公司 | 智能电表建设项目 | 5500 | 10000 | 19.86 | 鹿城区 | |
30 | 温州佩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筹) | 年产20万台制冷分杯系统设备建设项目 | 6000 | 12000 | 18.95 | 鹿城区 | |
31 | 中国·华东阀门有限公司 | 建设核电、石化高温阀门生产基地,年生产8000吨核电、石化高端阀门,其它高中压阀门12000吨等建设项目 | 31200 | 60000 | 120 | 龙湾区 | |
32 | 中国·生贵阀门有限公司 | 石油、化工、卫生级阀门建设项目 | 15174 | 35000 | 70 | 龙湾区 | |
33 | 浙江凯科阀门有限公司 | 超低温阀门/高温阀门/安全阀产业建设项目 | 28000 | 102000 | 120 | 龙湾区 | |
34 | 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 SBDL系列电液比例控制负载传感液压多路阀建设项目 | 28800 | 100000 | 120 | 龙湾区 | |
35 | 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 | 年产800吨核能阀门、1.5万吨出口阀门建设项目 | 24000 | 90000 | 100 | 龙湾区 | |
36 | 上海红外汽车模拟驾驶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3000台汽车驾驶模拟器建设项目 | 8000 | 20000 | 32 | 龙湾区 | |
37 | 江南阀门有限公司 | 核电、国防阀门产业化建设项目 | 52800 | 180000 | 194.6 | 龙湾区 | |
38 | 温州日安科技有限公司 | 年新增3000公里煤矿用高压高阻燃特种电缆系列产品建设项目 | 7280 | 20000 | 32.14 | 乐清市 |
39 | 上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500KV超高压电力金具生产线及厂房建设项目 | 12480 | 25000 | 38.58 | 乐清市 | |
40 | 中欧船业 | 豪华游艇、金渔船等特种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建设项目 | 60000 | 200000 | 200 | 乐清市 | |
41 | 慎江阀门有限公司 | 投资兴建年产6万吨特大重型特种精密合金锻件制造中心建设项目 | 73321 | 366660 | 300 | 乐清市 | |
42 | 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793万件汽车发动机铝合金气缸盖、进气歧管及其他铝配件建设项目 | 6079 | 120000 | 195 | 瑞安市 | |
43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年产2万套汽车电子控制悬挂系统建设项目 | 3466 | 6000 | 瑞安市 | ||
44 | 温州云顶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专用汽车制造建设项目 | 72379 | 179250 | 362 | 瑞安市 | |
45 | 欧特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液化天燃气(LNG)产业化成套装置、压缩天燃气(CNG)的天燃气输配系统的产业化装置自动化成套控制和燃气调压站成套装置建设项目 | 50000 | 500000 | 100 | 永嘉县 | |
46 | 南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国产化研发生产建设项目 | 25000 | 40000 | 39 | 永嘉县 | |
47 | 方正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年新增3000吨低温高压石油用低温闸阀及低温高压金属球阀建设项目 | 3650 | 5200 | 永嘉县 | ||
48 |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故障智能考核设备建设项目 | 3085 | 5500 | 15 | 永嘉县 | |
49 | 温州市利安德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2000套智能调水流量自动调节成套设备建设项目 | 13400 | 40000 | 38.5 | 永嘉县 | |
50 | 温州合力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117台套(2.5万吨)重工机械易地技改项目 | 8000 | 21100 | 38.2 | 平阳县 | |
51 | 温州金臻网印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300台(套)多色丝网印刷设备建设项目 | 11247 | 25000 | 39.1 | 苍南县 | |
52 | 温州市盟龙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智能丝网机600台、服饰商标高速轮转机500台建设项目 | 10500 | 25000 | 35 | 苍南县 | |
53 | 开维喜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8000吨水力控制阀及石化阀门投资项目 | 5200 | 15000 | 20 | 苍南县 | |
54 | 浙江星炬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二十万米环缝自洁筛管及500套高压开关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 5100 | 25000 | 35 | 苍南县 | |
55 | 浙江苍南仪表厂 | 年产1500套核级节流装置及燃气调压装置产业化建设项目 | 6000 | 15000 | 24.5 | 苍南县 | |
小计 | 1477696 | 4863885 | 4623.73 | ||||
二 | 新能源产业 | ||||||
1 | 浙江天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00兆瓦太阳能组件和100兆瓦拉晶铸锭及50兆瓦切片建设项目 | 35000 | 180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2 | 温州创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型断路器和双电源、太阳能光伏应急电源建设项目 | 24000 | 50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3 | 温州市东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00MW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建设项目 | 54550 | 450000 | 7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4 | 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00MW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建设项目 | 43265 | 126000 | 8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5 | 浙江天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20MW太阳能电池建设项目 | 22780 | 160000 | 34.6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6 | 浙江恒光新能源有限公司 | 60MW太阳能发电设备组件建设项目 | 11500 | 90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7 | 温州市华正塑料集团有限公司 | Ah锂离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 | 42000 | 100000 | 1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8 | 浙江盛博电子有限公司 | 太阳能自发电应用产业化建设项目 | 110 | 30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9 | 温州日月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60MW太阳能发电设备组件建设项目 | 18000 | 90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0 | 浙江亨美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900万片6英寸及以上太阳能单晶硅片技改项目 | 14860 | 288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1 | 温州市东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00MW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建设项目 | 54550 | 450000 | 7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2 | 浙江金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000万Ah锂离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 | 165 | 150000 | 7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3 | 浙江麦克力电气有限公司 | 智能型短路器和双电源、太阳能光伏应急电源建设项目 | 13900 | 50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4 | 温州竞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300兆瓦硅电池和500兆瓦晶硅太阳能组件建设项目 | 163056 | 450000 | 46.3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5 | 温州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300MW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55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建设项目 | 200000 | 700000 | 167.3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6 | 中精集团 | 年产300MW太阳能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建设项目 | 1712 | 300000 | 2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7 | 丁山围垦区风电场 | 采用20台单机容量2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建设项目 | 36000 | 70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8 | 温州永得利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25MW太阳能电池建设项目 | 7000 | 30000 | 龙湾区 | ||
19 | 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建设项目 | 19000 | 60000 | 80 | 龙湾区 | |
20 | 温州瑞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400万片晶体硅太阳能硅片建设项目 | 12987 | 48000 | 20 | 瓯海区 | |
21 | 温州瑞阳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3000万平方米EVA胶膜建设项目 | 3000 | 60000 | 瓯海区 |
22 | 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42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及18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建设项目 | 125000 | 560000 | 100 | 瓯海区 | |
23 | 温州隆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75MW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建设项目 | 10000 | 瓯海区 | |||
24 | 浙江硕而博电子有限公司 | 太阳能自发电应用产业化建设项目 | 10190 | 50000 | 30 | 瓯海区 | |
25 | 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MW风力发电机组300台建设项目 | 50000 | 350000 | 80 | 乐清市 | |
26 | 胜武实业有限公司 | 立轴式风力发电机产业化建设项目 | 126500 | 500000 | 150 | 乐清市 | |
27 | 兴乐集团有限公司 | 光伏电缆、风能电缆建设项目 | 60000 | 600000 | 200 | 乐清市 | |
28 | 鸿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风能智能置换装置建设项目 | 15000 | 30000 | 100 | 乐清市 | |
29 | 华仪风能有限公司 | 华仪海上风电产业建设项目 | 2143 | 1094715 | 638.741 | 乐清市 | |
30 | 浙江瑞迪硅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60吨单晶硅棒、936万片硅片技改项目 | 3197 | 20000 | 瑞安市 | ||
31 | 浙江海力特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 | 年产3000台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建设项目 | 8000 | 20000 | 瑞安市 | ||
32 | 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 2.0MW风电增速齿轮箱产业化建设项目 | 25200 | 80000 | 100 | 瑞安市 | |
33 | 中国南洋汽摩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建设项目 | 97800 | 350000 | 500 | 瑞安市 | |
34 | 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引进) | 年产500台大型工业重载齿轮箱及2.5MW以上风电齿轮箱产业化建设项目 | 40000 | 100000 | 50 | 瑞安市 | |
35 | 瑞安铜盘岛太阳能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示范项目 | 建设海岛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603.75千瓦建设项目 | 2700 | 瑞安市 | 免费供岛上旅游和居民使用 | ||
36 | 瑞新集团有限公司 | 建设420MW晶体太阳能电池及18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织件建设项目 | 2200 | 200000 | 瑞安市 | ||
37 | 浙江良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500MW电池片、电池组件建设项目 | 106000 | 450000 | 70 | 永嘉县 | |
38 | 平阳县南麂岛新能源开发项目(南麂镇微网建设) | 建设以风能、光伏发电、潮汐 三位一体的新能源微电网 | 平阳县 | ||||
39 | 平阳西湾风电场 | 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5万千瓦建设项目 | 15200 | 3000 | 19.9 | 平阳县 | |
40 | 浙江德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5MW太阳能电池建设项目 | 4800 | 25500 | 平阳县 | ||
41 | 浙江赛力科技电子股份公司 | 年产2500万片8英寸及以上太阳能级多晶硅片建设项目 | 25000 | 72000 | 平阳县 |
42 | 温州宏阳铜业有限公司 | 年产2000万片单晶硅片建设项目 | 7200 | 36000 | 平阳县 | ||
43 | 温州金阳光伏有限公司 | 年产98MW太阳能电池片投资项目 | 35000 | 100000 | 100 | 苍南县 | |
44 | 苍南安华实业有限公司 | 日产40万Ah锂电子二次电池生产线投资项目 | 25126 | 50000 | 50.2 | 苍南县 | |
45 | 苍南南海上风电场 | 总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建设项目 | 300000 | 30000 | 苍南县 | ||
46 | 苍南大垅山风电场 | 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建设项目 | 20000 | 2500 | 15 | 苍南县 | |
47 | 苍南石坪乡风电场 | 项目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建设项目 | 30000 | 2500 | 苍南县 | ||
48 | 苍南罗家山风电场 | 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建设项目 | 20000 | 2500 | 15 | 苍南县 | |
49 | 苍南牛运坡风电场 | 项目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风电场面积2平方公里建设项目 | 10000 | 2000 | 10 | 苍南县 | |
50 | 苍南大尖风电场 | 总装机容量约4万千瓦,风电场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建设项目 | 40000 | 7000 | 苍南县 | ||
51 | 温州神硅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投资项目 | 53280 | 200000 | 99.42 | 苍南县 | |
52 | 浙江聚宏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期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50兆瓦;二期计划将扩产电池组组件200兆瓦和晶硅太阳能电池100兆瓦建设项目 | 2500 | 40000 | 30 | 洞头县 | 新能源产业 |
53 | 大门、鹿西风电场 | 项目总装机容量3.43万千瓦,年上网发电量在5913万千瓦时建设项目 | 30000 | 6000 | 洞头县 | ||
54 | 洞头风电场 | 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项目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约1705万千瓦建设项目 | 13800 | 1700 | 洞头县 | ||
55 | 大鹿风电场 | 项目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年上网发电量在8000万千瓦时建设项目 | 45000 | 7000 | 39 | 洞头县 | |
56 | 洞头风电场 | 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项目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约1705万千瓦建设项目 | 13800 | 1700 | 洞头县 | ||
小计 | 2556811 | 8613915 | 3605.461 | ||||
三 | 新材料产业 | ||||||
1 | 温州市首想科技有限公司 | 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和制成品建设项目 | 18086 | 80200 | 54.37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 | 威尔鹰集团有限公司 | 铝合金导线及1200KM环保型电缆建设项目 | 11700 | 60750 | 4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3 | 温州世源焊业有限公司 | 盘园法药芯焊丝建设项目 | 17070 | 80000 | 45.2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4 |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电解银粉、雾化银粉、银浆料、冲压元件建设项目 | 3295 | 1500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5 | 浙江中希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00吨环保型合金材料建设项目 | 22043 | 84996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6 | 中瑞富泰铜业有限公司 | 年产5万吨铜合金型材、异型材项目建设项目 | 25000 | 275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7 |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 | 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建设项目 | 11200 | 45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8 |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电解银粉、雾化银粉、银浆料、冲压元件建设项目 | 37000 | 160880 | 4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9 | 天津瑞林异型铜排电气有限公司 | 年产5万吨铜合金型材、异型材建设项目 | 15350 | 275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0 | 浙江佳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吨半导体键合金丝产品技术改造项目 | 12500 | 126000 | 45 | 乐清市 | 未供地 |
11 | 乐清市银基合金有限公司 | 年产200吨银基合金建设项目 | 200000 | 乐清市 | |||
12 |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8万吨聚氨酯中间体及研发装置技改项目 | 7438 | 150400 | 瑞安市 | ||
13 |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7000吨耐高温薄型面料专用高回弹氨纶建设项目 | 19220 | 52700 | 瑞安市 | ||
14 | 浙江瑞金铜铝型材有限公司 | 年产15000吨铝合金型材生产能力技术改造项目及年产30000吨铝镁合金型材建设项目 | 32800 | 98700 | 120 | 瑞安市 | |
15 | 浙江通达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1200万平方米空心玻璃微珠隔热保温胶膜建设项目 | 15300 | 30000 | 50 | 瑞安市 | |
16 |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XDS-8超高温浓硫酸用不锈钢项建设目 | 3500 | 10000 | 30 | 永嘉县 | 研发阶段 |
17 | 温州德科镁实业有限公司 | 年产镁合金2万吨建设项目 | 50200 | 100000 | 70 | 平阳县 | |
18 | 温州华泰塑业有限公司 | 年产20万吨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120000 | 200000 | 500 | 平阳县 | |
19 | 浙江工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7000吨/年重金属吸附材料建设项目 | 35000 | 80000 | 169.6 | 平阳县 | |
20 | 温州康尔微晶玻璃有限公司 | 大面板微晶玻璃投资项目 | 20838 | 100000 | 165 | 苍南县 | |
21 | 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2.5万吨环保聚酯扭结薄膜、年产2.5万吨聚酯太阳能背材基膜投资项目 | 50970 | 70000 | 100 | 苍南县 | |
22 | 温州海华欣润玻璃有限公司 | 新建年产20万吨光伏太阳能超白玻璃建设项目 | 60000 | 150000 | 300 | 洞头县 |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
小计 | 528510 | 2294626 | 1654.17 |
四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
1 | 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00亿元陶瓷插芯、光纤连接器等光通信系列产品建设项目 | 124143.6 | 1000000 | 173.4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2 | 苏州市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开发建设项目 | 45000 | 115000 | 12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3 | 温州东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生产LCD显示屏和背光源建设项目 | 10770 | 35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4 | 温州环科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1.5亿元集成电路开发建设项目 | 45000 | 115000 | 118.5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5 | 珠城(控股)有限公司 | 3C精密连接器建设项目 | 11300 | 72000 | 3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6 | 深圳市中洋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封装建设项目 | 20000 | 50000 | 3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7 | 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 | 信息技术建设项目 | 28000 | 200000 | 鹿城区 | ||
8 | 温州光上机械电器有限公司 | 年产4000台套MG-215型战术海事卫星电话系统建设项目 | 22000 | 50000 | 龙湾区 | ||
9 | 浙江展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6万平米高密度互连积层板技术改造项目 | 1120 | 12000 | 瓯海区 | ||
10 |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3D的教育装备虚拟仿真软件研发建设项目 | 1500 | 6000 | 永嘉县 | ||
11 | 浙江高翔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年新增13000万只手机锂离子电池投资建设项目 | 27000 | 150000 | 150 | 平阳县 | |
12 | 浙江仁创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6万台液晶电视和4万台液晶显示器建设项目 | 9659 | 20000 | 32 | 苍南县 | |
13 | 温州市科典实业有限公司 | 年产8万台数字媒体液晶显示器、数字高清多媒体液晶电视投资项目 | 9200 | 15000 | 30 | 苍南县 | |
14 | 温州高鑫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年产15亿个电子智能标签(RFID)生产线建设项目 | 6200 | 12000 | 20 | 苍南县 | |
15 | 苍南永盛电子有限公司 | 2—6层FPC工业化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投资项目 | 9830 | 20000 | 35.8 | 苍南县 | |
16 | 浙江康普电子有限公司 | 年产13亿套电子线束生产线投资项目 | 11106 | 20000 | 33 | 苍南县 | |
17 | 苍南能科电子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产品开发生产建设项目 | 35000 | 60000 | 103 | 苍南县 | |
18 | 温州中兴塑料厂 | 年产20亿只超高宽度、高功率LED系列建设项目 | 12000 | 34800 | 20 | 苍南县 | |
小计 | 428828.6 | 1986800 | 935.75 |
五 | 节能环保产业 | ||||||
1 | 浙江莹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LED灯具建设项目 | 100000 | 300000 | 1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 | 良业照明集团有限公司 | LED灯具建设项目 | 26000 | 180000 | 1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3 | 浙江聚光科技有限公司 | 大功率LED封装及应用灯具建设项目 | 20000 | 200000 | 6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4 | 浙江华泰电子有限公司 | LED灯具建设项目 | 10000 | 100000 | 3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5 | 浙江方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LED大屏幕显示屏建设项目 | 20000 | 30000 | 1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6 | 浙江大益电子有限公司 | LED照明应用产业化建设项目 | 5000 | 30000 | 2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7 | 温州正能电器有限公司 | LED室内光源应用建设项目 | 5000 | 50000 | 2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8 | 浙江奇圣环何油品有限公司 | 环保油品生产项目 | 18000 | 30000 | 67.06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9 | 温州侨鸣光电有限公司 | LED智能照明系统产品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建设项目 | 2500 | 120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0 | 浙江伟明环保公司 | 临江垃圾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日处理垃圾1200吨建设项目 | 32800 | 74.5 | 鹿城区 | ||
11 | 浙江华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75万台智能电表和6000台充电桩投资项目 | 20453 | 21000 | 20 | 鹿城区 | |
12 | 伟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12套垃圾焚烧炉排、烟气处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项目 | 21900 | 57.5 | 龙湾区 | ||
13 | 乐清市新兴工业有限公司 | LED应用灯具建设项目 | 1300 | 7000 | 乐清市 | ||
14 | 宸宜(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 2000万只LED大功率白光证明节能灯具建设项目 | 32500 | 160000 | 75 | 乐清市 | |
15 | 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12378台(套)智能节能环保型电力变压器建设项目 | 36500 | 117000 | 130 | 乐清市 | |
16 | 德力西有限公司 | LED外延片研发生产建设项目 | 106000 | 750000 | 76.5 | 乐清市 | |
17 | 浙江海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含锌铜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建设项目 | 126200 | 1053005 | 300 | 瑞安市 | |
18 | 浙江省晶申微电子有限公司 |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建设项目 | 28000 | 130000 | 瑞安市 | ||
19 | 南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电絮凝机的开发生产建设项目 | 13000 | 25000 | 39 | 永嘉县 |
20 | 浙江龙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年产再生瓶级聚酯切片10万吨建设项目 | 600 | 134000 | 150 | 平阳县 | |
21 | 浙江普利德光电有限公司 | LED产业投资项目 | 18800 | 80000 | 45.24 | 苍南县 | |
22 | 聚灿光电有限公司 | LED芯片、外延片及成品建设项目 | 45000 | 200000 | 100 | 苍南县 | |
23 | 温州景大节能电气有限公司 | 年产20000台低压综合节能装置、高压内反馈高频载波调速节能节能装置生产线投资项目 | 5515 | 10000 | 25 | 苍南县 | |
24 | 浙江康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4400绿色环保阻燃材料生产线投资项目 | 14000 | 20000 | 50 | 苍南县 | |
小计 | 769108 | 3639005 | 1699.8 | ||||
六 | 生物产业 | ||||||
1 |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年产3000万人份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项目 | 62250 | 385000 | 1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2 | 温州海螺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血浆500吨,扩大植酸酶生产规模8000吨/年技术改造项目 | 18585 | 60000 | 10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3 | 温州市华基化工有限公司 | 年产30吨抗血栓形成华华林钠建设项目 | 13000 | 30000 | 5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4 | 荷兰Lefly集团 | 高纯度CX生物酶制剂建设项目 | 7000 | 10000 | 20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5 | 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年产100万套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建设项目 | 12437 | 28000 | 35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已供地 |
6 | 浙江格鲁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一类新药产业化建设项目 | 10000 | 24600 | 31.6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
7 | 瑞邦药业有限公司 | 技术改造建设项目 | 16693 | 80000 | 111 | 鹿城区 | |
8 | 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现代中成药分装建设项目 | 7500 | 40050 | 20 | 鹿城区 | |
9 | 温州市博康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各种血压测量表等仪表、仪器建设项目 | 7200 | 30000 | 30 | 龙湾区 | |
10 | 浙江嘉恒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00台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建设项目 | 21300 | 100000 | 130 | 乐清市 | |
11 | 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 | 温莪术种植、提取、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 | 2700 | 6000 | 瑞安市 | ||
12 | 浙江乾盛康药业有限公司 | 建设中药现代化技术中心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10000 | 20000 | 瑞安市 | ||
13 | 温州宏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年产30吨海参成品生产线投资项目 | 8863 | 15000 | 39.7 | 苍南县 |
14 | 浙江亿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000吨二十二碳烯酸(DHA藻油)建设项目通过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发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设计年产1000吨DHA藻油建设项目,其中一期年产200吨DHA藻油,二期800吨DHA藻油等建设项目 | 7000 | 50000 | 32.59 | 洞头县 | 生物产业 |
15 | 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 | 年产200吨医药原料药建设项目 | 13000 | 50000 | 80 | 洞头县 | |
16 | 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 | 年产6000吨虫草蝉花茶技术改造项目 | 10000 | 18000 | |||
小计 | 227528 | 946650 | 829. | ||||
合计 | 共191项项目 | 5988481.6 | 22344881 | 13348.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