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00分)
得分 | 评卷人 |
1.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古代白话长篇小说。
2.曹禺的成名作、代表作是 。
3.在中国文学史上,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 ﹑苏辙并称“三苏”。
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蜀相》中的“蜀相”是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6.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 。
得分 | 评卷人 |
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蛛丝马迹 忧心仲仲 息息相关 孜孜不倦
B.招摇过市 面面相觑 如火如荼 独占鳌头
C.赫赫有名 反复无长 变幻莫测 悬崖峭壁
D.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谈虎色变 探本朔源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B.3月20日,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遭到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
C.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D.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9.与“沛公欲王关中”中“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B.三日不还,则立太子为王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矣 D.若据而有之,则帝王之资也
10.按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先后次序来安排的说明顺序属于 (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11.下列句中“之”是动词的一项是 ( )
A.蚓无爪牙之利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得分 | 评卷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12.解释加点的字(每空1分,共2分)
自诩 残羹冷炙
1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与“中国”的关系是 ,(2分)所运用的推理方法是 。(1分)
14.鲁迅提倡“拿来主义”的目的是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15.以上三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其对象是 。(1分)
16.“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 、
。(每空2分,共6分)
17.文章描绘的对象是山间小屋,但作者并未直接描绘小屋,而是将小屋
(2分)地进行描绘。那么作者在以上三段文字中极力写树的目的是 ,(1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1分)
得分 | 评卷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每空1分,共3分)
使史更敝衣
为除不洁者
无俟奸人构陷
19.本段文字节选自《左忠毅公逸事》,所谓“逸事”,是指
。(2分)“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属于词类活用中的 。 (1分)
20.翻译下列句子。 (每空2分,共6分)
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得分 | 评卷人 |
21.校学生会文体部要招聘三名义务教歌员,在全校“每周一歌”时间教唱新歌。请你代拟一则启事。教歌员需经过面试择优录取,考试的具体时间视报名情况而定。报名的时间是6月10日至15日的下午3时至5时。报名地点在学生会办公室,由学生会文体部的常强同学负责。启事的语言要简练,不得超过125字。(10分)
西红柿大家都爱吃,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当水果吃。其实在一百多年前,人们还不敢吃它。那时人们称之为“狼桃”,认为它有毒,没有一个人敢尝它。终于,有一天一个法国人第一个尝试它,发现它不仅没有毒,味道还很美。于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才知道“狼桃”原来是一种难得的美味食品。这个法国人也因此被载入了史册。
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英语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语文(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水浒传》 2.《雷雨》 3.苏轼 4.多情自古伤离别 5.诸葛亮 6.形散而神不散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7.B 8.D 9.C 10.B 11.D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12.说大话或夸张(1分) 烤肉(1分)
13.反语(1分) “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
(2分) 类比推理(1分)
14.使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或在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3分)
15.描写(1分) 绿树点缀下的小屋(1分)
16.拟人(2分) 排比(2分) 比喻(2分)
17.置于周围美丽的景物之中,多角度,多侧面(2分) 用树点缀小屋;树美小屋也美(1分) 无比热爱大自然(1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18.换上(1分) 装作(1分) 等到(1分)
19.没有写入正史传记的事迹(2分) 意动用法(1分)
20.听说左公遭受了炮烙之刑,随时都可能死 (2分)
哭着跟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2分)
我要死了,你对国家安危的大事不清楚,又不知道保护自己,天下大事靠谁来支撑(2分)
五.作文(40分)
21.﹝1﹞符合启事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正文﹑结尾(署名﹑日期)几部分。3分
﹝2﹞标题醒目,正文叙述具体﹑明确。3分
﹝3﹞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超过125字适当扣分。3分
﹝4﹞卷面整洁,字迹工整。1分
22.一类卷:题目具体鲜明;扣紧材料,内容充实;事例典型,论述深刻;语言流畅;结构严谨。25—30分。
二类卷: 题目较鲜明;内容具体, 能扣住材料;事例典型,语言通顺;结构完整。19—24分。
三类卷: 题目较切合材料;内容不太充实,但不跑题;语言不够通顺;结构基本完整。15—18分。
四类卷: 题目不合要求,内容没扣住材料的实质;语言不通顺。10—14分。
五类卷: 题目不合要求,内容完全脱离材料,语言不通,错别字较多。9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