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51:02
文档

《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

《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作者:左万芳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        摘要:《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文章通过对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对话进行文体学分析,从从词汇、句法、合作原则理论、话轮转换、语气等方面,展现了艾丽莎与丈夫之间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的压抑和痛苦。        关键词:《菊花》;文体学;合作原则理论;话语轮换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斯坦贝克的故乡——南加州的萨利纳斯峡谷。
推荐度:
导读《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作者:左万芳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        摘要:《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文章通过对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对话进行文体学分析,从从词汇、句法、合作原则理论、话轮转换、语气等方面,展现了艾丽莎与丈夫之间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的压抑和痛苦。        关键词:《菊花》;文体学;合作原则理论;话语轮换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斯坦贝克的故乡——南加州的萨利纳斯峡谷。
《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

作者:左万芳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

        摘要: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文章通过对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对话进行文体学分析,从从词汇、句法、合作原则理论、话轮转换、语气等方面,展现了艾丽莎与丈夫之间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的压抑和痛苦。

        关键词:《菊花》; 文体学; 合作原则理论; 话语轮换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斯坦贝克的故乡——南加州的萨利纳斯峡谷。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是一位能干的35岁的家庭主妇,她十分擅长种菊花。丈夫亨利经营着自家的农场。平淡的农场生活压抑着伊莉莎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像男人一样穿着,像男人一样干活,她无法交流,甚至和丈夫的对话也难以进行。所以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走出峡谷。她的自我意识终于在和一位四处流浪,过着自由生活的补锅匠的交谈中觉醒,继而迸发。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 丈夫认为穿着裙子、精心打扮的“女人”艾丽莎强壮、快活;爱丽莎看到自己送给补锅匠的菊花被弃之路旁,她对男性世界彻底绝望,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小说中对话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不仅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本文试从文体学的角度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两次对话进行分析,以展现丈夫与艾丽莎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精神的压抑和痛苦。

        1. 选段一

        (1) "At it again," he said. "You've got a strong new crop coming." (2) Elisa straightened her back and pulled on the gardening glove again: "Yes. They'll be strong this coming year." In her tone and on her face there was a little smugness. "You've got a gift with things," Henry observed. (3) "Some of those yellow chrysanthemums you had this year were ten inches across. I wish you'd work out in the orchard and raise some apples that big." Her eyes sharpened. (4) "Maybe I could do it, too. I've a gift with things, all right. My mother had it. She could stick anything in the ground and make it grow. She said it was having planters' hands that knew how to do it." (5) "Well, it sure works with flowers," he said. (6) "Henry, who were those men you were talking to?" (7)"Why, sure, that's what I came to tell you. They were from the Western Meat Company. I sold those thirty head of three-year-old steers. Got nearly my own price, too." (8) "Good," she said. "Good for you." (9) "And I thought," he continued, "I thought how it's Saturday afternoon, and we might go into Salinas for dinner at a restaurant, and then to a picture show - to celebrate, you see." (10) "Good," she repeated. "Oh, yes. That will be good."

        选段一是艾丽莎和丈夫的一次平常对话。艾丽莎在花园里打理菊花,丈夫亨利谈完生意悄悄来到栅栏外。句(1)中At it again是一个省略句,这样的方式开始对话,创造了一种随意、轻松的气氛,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亨利接着说,"You've got a strong new crop coming."句中strong和crop的出现却令人不解。strong是一个多次出现的词,这里是它在文中的第一次出现,亨利用它来形容娇嫩的菊花;crop则被他用来指艾丽莎花园的菊花。看似文不对题的说法,恰好显示了亨利农场主的身份:庄稼长势好才是他关心的。

        句(3)中亨利认为艾丽莎很有天赋,强调艾丽莎养的菊花中有十英寸大的,是有天赋的好证明。但后面的话却让读人失望:他希望艾丽莎能把天赋用在果园里,种出大苹果。由此可以看出亨利是一个十足的实用主义者。尽管如此,艾丽莎对丈夫的评价还是感到高兴。其回答虽然是对亨利的重复,却体现了她的骄傲和得意。接着艾丽莎自然、流畅地把话题转向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也是能手。艾丽莎如数家珍似的说起母亲的能干。从(4)的句长和篇章长度看,艾丽莎的回答明显违反了量准则, 第一句话就足够了,但她违反准则是想和亨利多谈论自己的兴趣:种花是她的爱好,菊花是她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追求。对此,亨利却毫无兴趣,只想转移话题,所以他仅敷衍了一句“种花也是这样的”。

        亨利对关联准则的违反使对话无法进行下去,于是艾丽莎开始了一个新话题。句(6)中艾丽莎直接称呼丈夫的名字,意味着新话轮转换的开始,也表明艾丽莎想通过亲昵的称呼拉近他们间的距离,让对话顺利进行下去。在艾丽莎的提醒下,他才想起来自己的目的:告诉艾丽莎自己做成了一笔满意的好交易。艾丽莎对生意的评价却只有一个单词:good,平淡而客套。她又补充了一句:Good for you,这样似乎划清了她和亨利的界限,自然也疏远了两人的关系。

        在句(10)艾丽莎欣然接受了亨利的去城里吃饭庆祝提议,回答也异常简单,由此可见,对于亨利的生意和安排,她都不感兴趣,也只好被动接受。

        在这次简单的对话里,从词汇和句法上看,两人的用词都是基本的日常用语,句式都是简单句,但亨利的词汇更口语化,句子语法错误较多,相比较,艾丽莎的用词和句子要正确的多,由此暗示了两人教育背景上的差异。从句子长度看,艾丽莎谈到花时句子都要明显长于其他时候。亨利的话语也有同样的现象,这无疑给夫妻间的对话难以进行。亨利作为男人可以同外部世界交流,可艾丽莎除了自己的丈夫,几乎就没了其他的交流对象。当丈夫对自己的菊花表现出偶尔的兴趣时,她表现的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但绝大多数情况,她只是被动的接受丈夫的意思,表现得冷淡,少语。从话语控制上看,艾丽莎很少能控制对话的发展,所以她的回答不多是表判断的yes或no,或者是对亨利话语的重复。即使艾丽莎能引出新话题,也是由亨利反应的冷淡而中断。所以艾丽莎是孤独的,是压抑的。

        2. 选段二

        (1)"Why - why, Elisa. You look so nice!" "Nice? You think I look nice? What do you mean by 'nice'?" Henry blundered on. (2) "I don't know. I mean you look different, strong and happy." "I am strong? Yes, strong. What do you mean 'strong'?" He looked bewildered.…

        选段二是艾丽莎和亨利的第二次对话。艾丽莎穿上裙子,精心打扮一番后,在走廊等着亨利。

        亨利的吃惊首先由句首的两个why表现出来,接着是一句脱口而出的赞美:You look so nice!对于这样的赞美,艾丽莎立刻反问道:Nice? You think I look nice? 其实是希望听到亨利肯定的回答。此时变回“女人”的艾丽莎,最希望得到的男人的赞美,特别是丈夫的夸赞,所以她用的虽然是问句,但回答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引导亨利,艾丽莎补充说,What do you mean by 'nice'? 她想得到肯定答案的意图更加明显。Nice在文中是漂亮、美丽的意思,但相比beautiful、pretty、attractive 、charming女性的同义词,nice更中性。亨利选择这个词,说明他的呆板,不解风情。

        当艾丽莎和读者都热切地期待着预料中的回答时,亨利竟答道:"I don't know. I mean you look different, strong and happy."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高潮。亨利眼中没有女人,所有人都是男人。所以当他见到脱去男人装、与平日里不同的妻子时,竟不知怎么办。亨利没有提到与漂亮有关的词,反而将strong 和happy作为nice的解释。在上次对话中,亨利形容菊花为strong,在这次对话中,形容“女人”的艾丽莎也为strong,表现出他对女人的忽视与无知。Happy可看作是对different的解释,可见平时一身男人打扮、像男人一样生活的艾丽莎是不快乐的。现在“变身女人”的她还是得不到丈夫作为女人的认可,所以艾丽莎绝望了:自问自答是说给自己的听的,也是说给亨利听的。

        选段二中的两组对话有着类似的句式,但语气和内容完全不一样。(1)中艾丽莎充满希望,急切的期待丈夫的赞美和肯定,其中的反问句暗含了肯定的回答,而一句普通的What do you mean by 'nice'?更是包含了我无尽的期望。(2)中艾丽莎无奈,痛苦,自问自答是无奈的妥协,What do you mean 'strong'?此时成了她无力的反抗。两组对话,两个心情,将她推向痛苦。两个关键词nice 和strong的反复出现,加强了语义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以上对艾丽莎和亨利两次对话的文体学分析,从词汇、句法、合作原则理论、话轮转换、语气等方面对两次对话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清晰的展现了丈夫和艾丽莎之间的疏远和冷漠以及艾丽莎的孤独和压抑。从全文看,艾丽莎和丈夫的两次对话,在内容上与与艾丽莎和补锅匠的对话形成对比:亨利的呆板,补锅匠的世故狡猾,艾丽莎的压抑与迸发,都通过对比得到强化;在结构上将艾丽莎和补锅匠的对话嵌入这两次对话中,使全篇结构更加紧凑。

        参考文献:

        [1]R.S. Gwynn, ed. Fiction: A Pocket Anthology [M].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7, 175-185.

        [2]Geoffrey N. Leech, Michael H. Short.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刘世生,朱瑞青. 文体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文档

《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

《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作者:左万芳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        摘要:《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文章通过对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对话进行文体学分析,从从词汇、句法、合作原则理论、话轮转换、语气等方面,展现了艾丽莎与丈夫之间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的压抑和痛苦。        关键词:《菊花》;文体学;合作原则理论;话语轮换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斯坦贝克的故乡——南加州的萨利纳斯峡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