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蒙昧 藏污纳垢(hòu) 和言悦色
B.挟带(jiá) 躁热 正襟危坐(jīn) 筋疲力尽
C.绯闻(fēi) 镌刻 殚精竭虑(dān) 锐不可当
D.粗糙(zào) 荧光 杳无消息(yǎo) 油光可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常常一丝不苟,对生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讲解这篇优美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
C.校园应该是一方净土,是同学们汲取知识,健全人格的乐土,不应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D.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人格魅力,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
C.抖音不再是一款只针对“先锋潮人”的应用,而是一个帮助普通用户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
D.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好的传承。
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②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④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
⑤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⑥营造了一个个绿洲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④⑥⑤③
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⑥③⑤
7、古诗文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5)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6)素湍绿潭,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怀民亦未寝 (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___________) (4)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捞月亮的母亲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⑾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⑿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⒀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⒁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⒂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⒃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⒄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⒅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⒆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⒇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⑩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4.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2、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1.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______方面。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
一
C
A
C
D
C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月下飞天镜 绿叶发华滋 妻子象禽兽 回清倒影
二
1. 睡觉 只,只是 曾经 到,靠近
2.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3.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闲人”只不过是作者的自我解嘲罢了
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
三
1.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4.“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1. 颜色 行为
2.例: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
3.相似性;普遍性。
4.不能;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 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
5.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 世 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 特征让 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