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215104)
[摘
要]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从典故,委婉语,宗教
三方面进行文化导入,推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三个原则以及四种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文化背景
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07)01—0130—02
![收稿日期]2006-11-27
[作者简介]张媛媛(1981—),女,江苏盐城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愈加频繁,整个社会对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越来越重视。从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规定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教学目的大多是侧重阅读。就大学英语四级和目前社会上盛行的各种英语考试来说,语言最难、内容最深的部分,也正是阅读理解。题量最大,分数最多的部分,还是阅读理解。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来看,在每个单元里,阅读课就占了两课时。它的题材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它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关键问题,但阅读能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除了学生本身基础,思维能力,智力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文化背景.学习英语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认识句子或段落中所有的单词,我们同样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但我们仍然不理解文章意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不能理解英语语言的某些社会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背景。归纳起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篇章方面
英美人开门见山,中国人爱兜圈子。从形式上和整体性的比较来看,英语篇章具有线形结构,呈演绎式。通常情况下,每段的主题句在开头,随后的句子都是围绕主题句展开,层层推论,最后在做出结论。而汉语的篇章具有螺旋型结构,呈归纳式。英汉两种不同的篇章结构的差异实际上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有关。中国文化偏重直觉和整体性思维,而西方文化注重线性的因果式思维。这就构成了语篇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别。
二、词汇方面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意义,词汇必然是最突出,最广泛地反映了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颜色”和“动物”这两类词汇上。例如:一些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在不同语言中对同一物体或现象用不同颜色来加以描述。如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各国的领导人身穿中国民族服装--唐装,在挑选颜色时,中国领导人选的是红色,而西方领导人选的是蓝色。文化差异显而易见: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庆;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
和。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颜色还可以表达人的情绪,喻指人的品德。例如:Mr.
Brownisaverywhiteman.Hewas
lookingrathergreentheotherday.
Hehasbeenfeelingblue
lately.WhenIsawhim,hewasinabrownstudy.Ihopehewillsoonbeinthepinkagain.这段话十分有趣,要正确理解这段
话,必须弄懂每个颜色的引申意和文化内涵,否则就不知所云。White是“忠诚可靠”;green是“病色”;blue表示“悲伤”;inabrownstudy词组表示“
沉思”;inthepink是个幽默词组意思是“身体健康”。上段话的意思是布郎先生是个忠实可靠的人。哪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也存在不同寓意。龙汉语中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中国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同时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而在英语中“dragon”是神话中吐火喷烟、张牙舞爪的怪物,所以龙留给西方人的印象很可怕,他们往往把龙和凶狠和联系在一起,因此“亚洲四小龙”在英语中不用“fourdragons”而是“fourtigers”;提到“cat”,我们脑袋里总会联想到可爱的形象。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然而在西方国家你看到“Thewomanisacat.”时,表达的却是“这是个心怀叵测的女人。”的意思;提到“马”我们总是想到万马奔腾的豪迈气势,在英语中“awillinghorse”比喻的是“
埋头苦干的人”与汉语中的“老黄牛”如出一辙。不同的文化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反映在以上两个方面,因此在阅读课上,除了要教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改进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还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以补充丰富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对语言的可理解性。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正如崔校平所说:“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
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典故(allusion)大多数的参考资料将典故定义为: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过去或现在的某些特别事物从而创造特殊文体特征的表达,是英语阅读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每个典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第10卷・第1期2007年2月
Vol.10,No.1Feb.2007
130
例如,美国前总统杰米・卡特之弟比利・卡特(BillyCarter)曾被怀疑涉嫌收受利比亚的贿款,此事件随后也被称作“BillyGate”,即比利门丑闻。而在1980年10月,当时美国总统卡特与罗纳德・里根即将展开最后一轮竞选辩论,里根的助手获取了有关卡特辩论准备情况的机密消息,从而帮助里根在竞选辩论中占了上风。此窃密事件曝光后,被美国新闻界称作“DebateGate”,即辩论门丑闻。
(二)委婉语(euphemism)就其字面意思就可得知,用文明温和的语言来代替原来会显得粗鲁或令人不快的、不吉利的话换成婉转含蓄的说法,使语言温和一些、悦耳一些,或者把话说得转弯抹角,使语言生动一些、幽默一些,但它不是讽刺,而是避讳,使语言典雅,易于被人接受。它们往往带有极强的民族特征。不了解这个语言的社会背景就难以理解委婉语的意义。所以委婉语是英语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比较多,如“passaway”,“expire”,“depart”,“breathone'slast”,“gotoheaven”,“begone”,“begonetoabetterworld”,“troublebeovernow”,“departfromtheworldforever”;疾病(disease)这个字眼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一定要提到时,常用委婉语trouble替换,如:lungtrouble(肺病),livertrouble(肝炎),hearttrouble(心脏病),stomachtrouble(胃病),kidneytrouble(肾炎)等。现代英语中常以缩写字母代替病名的全称,从而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例如:T.B.(=tuberculosis)结核病;V.D.(venerealdisease)性病;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等;生理上的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回避的说法,人们也尽量用委婉语词。比如说人家“耳朵聋”,似乎也不很“礼貌”,人们不说“聋”,而说“耳朵背”,或者说“耳朵有点不好”,“耳朵有点不便”,古人说“重听”,英语说“hardofhearing”(听觉不怎么利索),都是一个意思;委婉语言的意义与英语国家的“政治倾向”“与文化导向”相关联。美国表面上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但在国际社会上往往表现出十分鲜明的主观倾向和政治立场,如美媒体把表示支持本国或本国的热情叫“patriotism”(爱国主义),把别人表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愤慨叫做“nationalism”(民族主义)。美国以反恐名义和伊拉克拥有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委婉语成了战争的副产品。美国把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为“Anti-terrorism”和“anticipativestrikes”(先发制人的战争),给人的印象是,必须先攻击敌人以便制止其进攻,因此在道义上是无可厚非的。把美军对巴格达进行的最大规模轰炸的军事行动称为“shockandawe(震慑)。还有英美联军对伊的行动的代号“IraqiFreedom”,本是一次明目张胆、赤裸裸的入侵(aggression)说得居然像得到了伊拉克人的邀请,硬把既没有合法性又不人道“occupation”委婉成“Liberation()”。来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径。
(三)宗教对语言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文章地理解。众所周知,《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十分广泛,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小说、文章只能理解其表面意义,无法理解其深刻内涵,有时甚至根本看不懂的,比如:在西方,常称孩子为“olivebranch”,《圣经》中,诺亚方舟上放飞了一只鸽子去寻找陆地,它衔来报告主人洪水已退的东西是一枝橄榄叶,所以olive和olivebranch都可以用来做和平的象征,又因为在父母争吵不休的家庭中,孩子正好作了维系温情的唯一纽带,不少政治家也常常通过亲吻孩子来表示其和平亲善的一面,故西方人会用戏谑口气称孩子为“olivebranch”;我们知道,吻往往是幸福的体现、是爱情与忠诚的标志。然而在“犹大之吻”中,吻却代表着背叛。JudasKiss(犹大之吻)源自《圣经》。犹大是耶稣12门徒之一,当时,大主教正阴谋刺杀耶稣;犹大只关心自己在协助主教抓获耶稣后能获得怎样的报酬,最后大主教与犹大以30个银币的酬劳成交,双方商定以犹大对耶稣的额头吻礼作为抓捕耶稣的信号。于是,在逾越节之夜,犹大带领一群恶徒来到耶稣的住所,他吻了耶稣的额头,恶徒们一看便知,于是耶稣被捕遇害,犹大以此一吻背叛了耶稣。因此,JudasKiss“犹大之吻”被广泛应用在许多文学作品和日常交谈中,用于暗示背叛的行为,例如:“WhattheJapanesenegotiationa-gentsplayedontheoccasionwasnomorethanaJudasKiss.”
“日本谈判代表在那个场合表演的不过是犹大之吻罢了。”
然而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是盲目地导入,我们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1.相关的原则,也就是要求所导入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授课内容相关或是授课内容的补充;2.层进的原则。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相适应。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适度的原则。阅读教学中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是和所阅读的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它的目的是为理解文章服务,而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在课堂上大量介绍,影响了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在具体文化导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下转134页)
张媛媛:英语阅读中的文化因素
131!!!!!!!!!!!!!!!!!!!!!!!!!!!!!!!!!!!!!!!!!!!!!!
(上接131页)
1、比较法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与目的语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2、注释法注释法是外语教材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教材编写者将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和表达法在课后用专门篇幅加以注释。这种办法灵活、简便,适用于各种语言材料对某一种语言现象的突出。
3、融合法融合法是将语言材料和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文化习俗、历史典故、词语典故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材料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
4、实践法实践法指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如听、说、读、写等学习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包括观察、看录像和电影、举办专题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外教资源,使学生在和外教的交谈、接触中,了解和获得更多的对不同文化的感性认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宏观角度,多方位,深层次的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挖掘出教材中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增加学生的文化储备,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谭念.论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文化融入,2002.
[4]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业学生中的泛滥趋势,真正使学生姓“中”不姓“西”。英语专业学生由于长期接触英语语言文化,在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时,很容易在思想上不加辨别地接收西方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结果就使得西方思想文化在英语专业大学生中有泛滥的趋势。以情人节为例,近几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大学校园中可谓是人人皆知,每年的庆祝方式也可谓是花样百出,而许多大学生对中国的情人节却是一无所知,其它诸如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在大学校园里也是如火如荼地发展,很难看到哪个中国传统节日在大学校园能有此一半殊荣。对此,我们全社会都要引起警觉。高校作为文化领域的制高点,理应首先加大对传统文化宣传的力度。英语专业各班可以从制度上适当学生对西方传统节日的崇拜,同时,可以利用英语宣传画、板报、演讲等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并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接受,同时自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发扬。
英语专业教学不是简单的欧美国家语言教学,而是融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教育,是一项为国家培养具有与世界沟通能力人才的基础性事业,事关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希望此篇文章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
[2]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3]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9).
[4]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5]章兼中.外语教育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40.
[7]王治奎.大学英语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10卷・第1期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