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保留着猿的特征、能够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的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七八千年,位于浙江余姚地区的原始居民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3.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4.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
A.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B.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发明农业和医药D.打败蚩尤
5.下列人物中,具有“部族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6.初一(3)班一位新同学在做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的姓是( )
A.秦 B.商 C.周 D.夏
7.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和,并制定刑法C.实行了王位世袭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
8.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启,家天下
C.尧传位于舜D.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
9.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
A.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B.骨耜C.司母戊鼎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0.下列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多为占卜记录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历史D.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1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奴隶制的高度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12.“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D.夏桀—荒淫无度,亡夏
13.下列与夏商西周时期的史实不符的是( )
A.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B.汤起兵灭夏桀,建立商朝
C.周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D.周平王伐周幽王,建立东周
14.根据分封制,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主要包括( )
①按田亩纳税②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③定期朝见周王④贡献财富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1 709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
A.周康王的嫡长子B.大地主C.自由平民D.大贵族
16.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B.奴隶使用铁农具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件玉器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1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三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D.周王室地位衰微
18.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19.战国时期,社会风云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20.《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21.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 )
A.秦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2.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 )
A.编定户口,奖励打仗有功的人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建立县制C.建立县制,编定户口D.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23.《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确立禅让制D.推行郡国并行制
24.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有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楹联里的“太守”是( )
A.大禹 B.李冰 C.管仲 D.商鞅
2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D.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27.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是指(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8.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英语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④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也有利于统一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中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分)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材料二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三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材料四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2分)
(3)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2分)
(4)在治理国家方面,韩非的主张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复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1)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谁?(2分)根据材料概括其主张。(2分)
(2)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加强集权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后的秦国有什么变化?(3分)
(1)阅读材料三回答,变法者不仅遭到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商鞅虽然殒命, 但改革遗留下的成果却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请写出两点,2分)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参: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A | B | B | D | D | B | B | C | C | D | D | D | B | D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8 | 30 |
答案 | B | D | C | D | C | D | D | B | A | B | D | B | C | B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