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1:33
文档

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特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A社会流动性功能B
推荐度:
导读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特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A社会流动性功能B
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特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性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B《巨人传》C《教育论》D《爱弥儿》

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A、顺序性B、阶段性C、连续性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D、教学指南

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景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

13、图1是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折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

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强化自我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

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

1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

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

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

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緣装饰得格外醒目

16、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7、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A、下为学习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D、并列学习

18、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幸福感

19、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有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表现属于()

A、强迫恐惧B、强迫焦虑C、强迫观念、D、强迫行为

20、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1、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光停留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从众效应B、木桶效应

C、期待效应D、投射效应

二、辨析题(本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23、教学具有教育性。

2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25、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2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2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市教育局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义务教育学校的力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加大投资的力度。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 等为主要指标评价体系,然后依据这一指标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和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

出面对这些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局面,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高效益的学校,一般学校也并不一定等效益低的学校。

问题:

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18分)

31、材料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陈练习用标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 学折射原理,另一组靶子置于水下1、2英尺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理论的说明不能替代练习。

当把水下1、2英尺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尺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尺处的投掷经验以人改进把子位于水下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尺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C

7.D

8.D

9 .C

10.A

11.B

12.D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D

20.D

21.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中等】1906对。提供人们的道德认识,是道德教育的起点

23.【简单】1784对。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哲学家、心理字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单】19244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

(4)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27.【简单】1806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计划与总结

8.个别教育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该市教育局的做法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该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制定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为主要评估指标,只注重智育的培养,将智育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发展

2.《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市教育局的做法,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估标准,无法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3.《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该市教育局根据学校升学率评估高效益学校,病对并对此类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资源并未得到合理配置,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文档

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特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A社会流动性功能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