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版)。伤,哀伤,叹惜。 【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世隶耕】世代耕田伟业。隶,属于 【尝】曾经。 【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自为其名】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邑人】同县的人 【稍稍】渐渐 【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 【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称】相当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众人,常人。矣,语气词。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悟】通达聪慧 【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彼其】他。【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
10.木兰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书》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惟】只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军贴】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的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代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名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记最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将】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贴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伙的士兵。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那个是雄兔,那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15.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故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卿】古代君对臣或好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博士】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 【涉猎】粗略的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乃】于是,就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长兄,这里对同辈长者的尊称【见事】认清事物
20.口技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题目为后人所拟。《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遮挡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目” 【团座】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但闻】只听见,但,只 【满座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即而】不久,紧接着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呜】指轻声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的说话 【是】这 【一时】同时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的极像。毕全、都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的赞叹【未几】不久 【齁】打鼾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翻到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中间】其中夹杂着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翻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曳屋呼呼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名】说出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几乎
25.(一)夸父逐日
(《山海经》)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四部丛书》本)。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日,追赶太阳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25.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触,碰、撞。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和,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园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住。维。绳子。绝,断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土。
30.狼
(蒲松龄)选自《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六。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的是第二则 【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止】通“指”【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从】跟从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旧、原来 【窘】困窘,处境危险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蔽,覆盖、遮蔽 【驰】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相向】瞪着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暝】闭眼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其,指柴草堆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尻】屁股【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在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只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