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4.某市工业企业2005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6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5.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6.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7、已知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
A.=–10-0.8x B.=100-1.5x
C.=–150+0.9x D.=25-0.7x
8.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12% B.150% C.111.11% D.11.11%
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10.2004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计算和应用平均数时,不受数据中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E.加权算术平均数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的公式有( )
A. B. C.
D. E.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人均钢产量
D.每千人拥有的商业网点数 E.人均粮食产量
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是( )
A.时期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时点指标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B.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 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C.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D.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E.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7.位置平均数包括(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8.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 B.研究总体现象的结构和比例 C.研究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便于汇总数据 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9.下列指标和时间构成的数列中,属于相对数时间序列的是( )
A.年末总人口 B.出勤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职工工资总额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 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 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
1.对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2.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3.调查时间就是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
4.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
5.平均数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是能相加的。(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2.Y=a+bx中,a、b的含义各是什么?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某产品资料如下:
等级 | 单价(元/斤) | 收购量/斤 | 收购额/元 |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 1.20 1.05 0.90 | 2000 3000 4000 | 2400 3150 3600 |
(1)不加权的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
2.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3.(1)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8%的商品,问物价指数是多少?
(2)若销售量增长50%,零售价增长20%,则商品销售额增长多少?
4.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价格与产量资料如下:
产 品 | 价 格 | 产量/台 | ||
基 期 | 报 告 期 | 基 期 | 报 告 期 | |
A B C | 40 30 60 | 42 33 68 | 200 800 500 | 240 880 480 |
参
一、单选题
1-5 DBBBD 6-10DCDAD
二、多选题
1.CD 2.ABD 3.AB 4.ACE 5.ABD
6.BCD 7.DE 8.ABC 9.BCE 10.ADE
三、判断题
1—5√××√×
四、简答题
1.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2.a代表直线的起点值;b是回归系数,代表自变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或减少值。
五、计算题
1.解:不加权 元/斤
加权 元/斤
加权调和 元/斤
2.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影响。故正确的计算为:
平均单位成本
3.物价指数=1/(1-8%)=108.7%
商品销售额增长率=(1+50%)(1+20%)-1=80%
4.解:(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