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2:29
文档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花金侠*基金项目:枣庄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英语名词化研究》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花金侠(1975-),女,山东临沂人,汉族,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词汇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认知是产生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和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是词汇新意义产生的根源。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
推荐度:
导读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花金侠*基金项目:枣庄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英语名词化研究》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花金侠(1975-),女,山东临沂人,汉族,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词汇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认知是产生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和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是词汇新意义产生的根源。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

*

花金侠

*基金项目:枣庄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英语名词化研究》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1-09-13

作者简介:花金侠(1975-),女,山东临沂人,汉族,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

语教学研究。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词汇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认知是产生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和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是词汇新意义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多义性

多层次转移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H 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11)04-0100-(03)

词汇多义性在语言中普遍存在,语言学家对

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逻辑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传统的结构主义是语言研究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但在研究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受自身研究视域所限,对起基础作用的认知机制鲜有论及,可以说是忽略了人类的认知手段、生活体验等语言外部因素,从而难以把握多义词的实质,无法给出一个的解释。

认知科学的发展为我们从外部世界分析多义现象提供了有效工具。随着认知方法在多义现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多义现象逐渐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一个词由基本意拓展到其它意义,形成一条以典型意义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语义链。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拓展的基本工具,其中,隐喻

的影响更为突出

。“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我们的整个概念体系本身在

很大程度上就是隐喻式的。”[1]根据认知语言学理

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词汇多义性。

一、隐喻的本质:一种有效的认知模式

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形式。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隐喻提出了种种理论和看法。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在修辞学的范畴内对隐喻进行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起

到修饰性的作用,是纯语言范畴内的事情。传统修辞学家曾把比喻当作对文字的单纯修饰,可有可无。过去的隐喻学家认为它只存在于语言范畴之内,将隐喻视为语言自身的问题。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现象无所不在,贯穿于人类认知、思维和语言全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式。离开了隐喻,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准确认识和生动表达便无从谈起。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得的修辞研究,到现在的认知语言学,人们对隐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隐喻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Lakoff &Johnson 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的新开始。他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与认知方式,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

事物的方式,[2]而且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3]

思维影响、决定语言,尤其是语言结构的面貌。[4]

可以说,人的思想活动(心理活动)是词汇转义的基础,并制约着词汇转义的方向,否则,会导致交际双方无法互相理解,词的各种随机性、个人创造性转义用法也将失去存在的必要。研究表明,隐喻是人脑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理解、推理和概念化的结果,依托于日常的经验结构,取决于人的认知能力,其产生不是无依据的、任意的。事实上,有语言学家早就把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认知模式,看做新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在一切的语种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的事物的

(总第163期)(Sum N0163)

2011年第4期No ,4,2011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二、隐喻认知与词汇多义性

(一)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

认知语言学自诞生以来,致力于解释而非描写语言现象,对一些无法很好解释的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其中就包括多义性。

语言中的词大多数是多义的,但所有的词在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多义是单义的变化与衍申,表现为语义成分的增加或减少。词的意义由单义向多义的发展可以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知识的无限性与语言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促进语言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等诸多原因来解释。然而,上述因素都是多义词产生和发展的外因,还不能解释涉及多义词本质的一系列问题。

词汇多义性产生的内因极为复杂,人类认知的隐喻过程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从单义词派生发展为多义词,有着现实和认知两方面的基础,其中,隐喻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词义的演变过程本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的一个隐喻化过程。

例如:handicap源于一种十分古老的物物交换(barter)形式:手放在帽子里(hand in cap)。两人需要交换时,请公断人确定拥有物价值较小的一方补偿对方的应有数额,最后以伸手到一顶帽子里(hand in cap)抽签的方式决定成交与否。至17世纪后期,英格兰有一种赛马活动就是按照这一原则来安排的,即由裁判员决定让比较强壮的马负载额外的重量,以保证竞技双方势均力敌、机会均等,后来被表达成handicap match或handi-cap race。从“物物交换”到“赛马”这是handi-cap的一个层次的隐喻,随后,又自然而然地被扩展到形形色色的“障碍”或“不利条件”,成为更进一层的隐喻,例如:

In spite of his handicap,he never felt depressed.(生理缺陷,残疾)

Not finishing the work on time proved a great handicap in my promotion.(障碍,阻碍)

In the race of handicap,he fell behind first,but later he caught up.(让步赛,给弱智一方增加的杆数)

Handicap还用作动词,意为“妨碍”或“使……不利”,例如:

His old age handicapped him to win the match.

隐喻动词的过去分词handicapped也被广泛地用来作为委婉语,指称“有生理缺陷的”,如handicapped children。

从物物交换中的差额,到生理缺陷、障碍,似乎根本无关联的事物,却被隐喻一线穿连起来了,很好的实现了隐喻意义的多层次转移。

(二)隐喻认知的创造性与词汇多义性

人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从对事物物理和功能特性的固有认识,逐渐衍伸发展,从不同的个体事物中发现诸事物的共同性特征,显现出惊人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其中,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带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形式。

隐喻,用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具体概念去类比一个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从一个已知的认知域通向一个新的认知域,使词的意义发生多义。在认知理论中,隐喻被看作认知模式的主要类型,是概念得以系统形成的机制,成为语言的新意义产生的根源。例如,从“食物”通向“书本”,把有关“食物”的词语用于书本。

当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已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要认识、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思想。这时,人们并不是

·

101

·

2011年第4期九江学院学报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识的事物相联想,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用对已有事物的认识来处理、对待、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领域之间的投射,使不同事物之间产生相似性,成为用称谓一种事物、现象的语言单位去称谓另一种事物、现象的条件。上述这种相似性正是隐喻的基础,通过隐喻思维或联想的作用,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即在词义系统内,隐喻映射的结果是产生一词多义。例如:boil一词有四个义项:①使沸腾,煮沸;②(把壶、锅等里面的水)烧开;③用沸水煮,被煮;④异常气愤。义项①是②和③的原型义项,而④是原型义项的隐喻义项。显然,“液体的热”是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怒”是一个不熟悉的比较难理解的目标域,通过隐喻,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得以产生一系列认识上的对应关系:

源域———液体强烈增热的影响使容器增热,内压增大,于是使液体沸腾的容器摇晃。

目标域———强烈愤怒的影响使体温上升,身体内压增大,身心摇动。

因此,只要有认知语境的参与,其隐喻义就能明显呈现,如:He was boiling with rage;再如:“愤怒”这种抽象的感情状态,英汉民族都将它比作fire,所以汉语说“怒火”,英语的fire则可直接转指“生气”。这一隐喻义中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火的义项有:①火、失火;②炉火、取暖器;③射击、火力;④愤怒,而“愤怒'是“火”的比喻意义,两者的内在隐喻联系是———炙热。

按照认知隐喻理论,词语新意的产生是源域的整个框架从具体范围向抽象范围的转移,框架可能被全部或部分保留在目标域中,并按此框架形成新的意义,但此转移要以人的经验为依据。因此,隐喻模式是存在与语言操用者意识中的一种典型的关系框架,是新的隐喻产生的范本。在多义词的语义结构中,属于源域的是词的基本义或初始义,而属于目标域的是词的转义、派生义。以“bed”为例,在各种直接理解的床之外,人们又认识并以同一语言符号命名了①the bottom of a river,the sea,etc.(河床、海底、冰床、机床、苗床、花床、矿床等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②an area of ground in a garden,yard or park for growing flowers,vegetables,etc.(花坛、苗圃、菜园等),这一概念表示保持一定温度培养蔬菜或花卉等幼苗的苗床。同样还有a bed of nails(及其艰难的情况),a bed of roses(令人愉快的情况)等转义,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了bed的动词意义,即把......固定在,如bed down:换个地方睡觉。这些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三、结语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组织、加工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和人的一种认知能力,致力于解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是当今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词的多义性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获得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空间,得到更接近其本质的阐释。

总之,词汇多义性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语义变化不是随意的,隐喻认知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隐喻的创造性使词汇概念域得以从已知拓展到未知、从具体延伸到抽象;隐喻在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产生了词汇的多义性,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进行英语词汇多义性教学时,解释词汇多义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隐喻在认知思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语义的内在联系,掌握更多的词语,进而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37.

[2]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

[3]Lakoff G&M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468.

[4]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J].外语教学,2006(5):25.

[5](意大利)维柯.朱光潜译.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80.

(责任编辑闳玉)

·

201

·花金侠: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

文档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花金侠*基金项目:枣庄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英语名词化研究》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花金侠(1975-),女,山东临沂人,汉族,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词汇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认知是产生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和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是词汇新意义产生的根源。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