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慨( )叹 玄(xuán)虚 ( )(miǎo)茫 省( )悟
( )(jǐ)梁 诬( )(miè) 诓( )骗 譬如( ) 停( )(zhì)
( )(jí) 取 中伤( ) 遁词( ) 鲁( )(dùn) ( )夫(nuò)
豢养( ) 玄奘( ) ( )溉(guàn)
2.找出下列词中错别字并加以修改
画龙点晴( ) 哑口无颜( ) 自爆自弃( ) 走头无路( )
众判亲离( ) 不足为剧( ) 腐草为莹( ) 根深帝固( )
行知有效( ) 故故不倦( ) 持之以桓( ) 不言而愈( )
怀古丧今( ) 楔而不舍( ) 墨守成归( ) 自期欺人( )
不公自破( ) 辩伪去妄( ) 舍生求法( ) 前扑后继(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证方式:即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分为 和 。杂文: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 。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
2. ,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3. 罗迦‧费·因格,当代 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4. 《创造宣言》 的作者是 ,安徽歙shè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三、古诗文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4. 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 ?
5.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6. 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是: ,
, 。
四、文本解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 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 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4. 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足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 “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怀疑与学问》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文章开头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论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怀疑有哪几个步骤?几个步骤能否调换?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4. 第6段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第6段是怎样论述的?
《谈创造性思维》
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引出什么观点?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6.阅读第7、8自然段,说说这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创造宣言》
1.课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3.第5~11段,作者对哪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