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任教 学科 | 数学 | 所在 教研组 | 数学组 | |||||||||||||
教研组 能力选点 | 能力点1( A1技术的学情分析 ) | 能力点2(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 | 能力点3(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 能力点4(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 | 能力点5(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 | ||||||||||||
个人关注的能力点 |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 个人能力选点 | 1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2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3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
个人研修课题:(在教研组设定的研修专题基础上,结合个人能力选点确定) 个人研修专题一: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实现备课先备学生。(A1) 个人研修专题二:教师能利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提升学习效果(A3) 个人研修专题三: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5) | |||||||||||||||||
预期研修成果(结合校本应用考核材料要求) | 学情分析 | 教学设计 | 学法指导 | 学业评价 | |||||||||||||
1.学情分析资料。 2.针对学情分析方案的解读笔记。 3. 基于学情的作业布置和反馈策略 | 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切合实际演示文稿,从而推动课堂的教学环节的展开。 | 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 |||||||||||||||
学习共同体(结构和人员) | |||||||||||||||||
教研组同伴 | |||||||||||||||||
校内相同能力点研修同伴 | |||||||||||||||||
区域教研同伴 | |||||||||||||||||
上级指导专家 | |||||||||||||||||
其它同伴 | |||||||||||||||||
实践应用与研修活动设计(可加页) | |||||||||||||||||
选学 能力点 | 个人实践顺序与时间安排(备课、上课、反思等) | 同伴互助安排(听评课、教法研讨、展示交流等) | 活动方式 (网络、现场) | 技术/资源 支持 | |||||||||||||
11月份 | 前期准备 | 研读《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应用考核指南(试行)》文本。 | 1.学习各级教育信息化2.0文件资料。 2.完成教师信息化2.0运用能力前期自测。 | 数学共同体进行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对数学学科教学提升方向研讨 | |||||||||||||
12月份 | 设计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 研读学校、教研组信息化发展计划文本。 | 1.学习学校信息化2.0的发展规划。 2.学习本组信息化2.0研修计划 3.完成并上传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 .学习共同体小组进行计划的学习与研讨。 | |||||||||||||
1 月份 | 网络培训学习 | 结合教研组研修计划选择3个能力点进行学习 | 通过网络研修培训平台进行网络培训学习 | 学习共同体交流学习体会。 | |||||||||||||
2月至 3月 |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 学情分析资料 | 1.学生学业情况和教师备课情况调查。 2.基于学情的作业布置和反馈策略实践。 | 1.学习共同体小组进行空中课堂课例研讨。 2.形成基于学情的作业布置和反馈策略。 | |||||||||||||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 演示文稿制作资料学习 | 确定主题,制作演示文稿PPT。 | 1.研讨优秀演示文稿设计案例。 2.集体研讨教师PPT课件。 | ||||||||||||||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课堂导入艺术学习 | 1.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导入教学片断。 2.教学反思。 | 1.研讨典型的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案例。 2.集体研讨教师制作的PPT课件。 |
3月底 | 信息化工作总结。 | 整理信息化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 | 1.收集好各项材料。 2.参加教育信息化2.0建设工作总结会。 | 共同体对信息化2.0研究进行小结。 | |||||||||||||
终期成果 | 教师培训记录表( 1 )份 教学设计( 1 )份 课堂实录视频( )分钟 学生学习体验视频( )分钟 教学反思( 1 )份 课件( 1 )份 其它( )份 | ||||||||||||||||
教研组 审核 | 同意 不同意 | ||||||||||||||||
修改意见:无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时间:2021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