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评价
1.突出教材重点概念,紧扣教材核心知识
所谓教材重点概念和核心知识:一是考纲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新课改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如四模所涉及到经济常识中的药品食品安全、党内民主建设、财政和货币、市场主体、宏观等;哲学常识中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发展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原理;政治常识中我国的权力机关、的知识、我国的对外等内容,这些知识本身就是教学中的重点。
2.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试题的时代性。
高考政治试题从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常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四模”试卷结合时政,但又不处处局限于时政,重视了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考查。 “四模”试题涉及到汇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民生问题、药品食品安全、雾霾等,都是我们应该重点把握的。
3.结合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认识、评价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强调试题的综合性、应用性。
本次考试政治12个选择题,5道主观题,结合热点背景材料,强调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注重了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体现了高考新课改命题方向。其次,加强了基础知识应用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的能力。
2、我校各班考试成绩情况表:
班别 | 考试人数 | 平均分 | 均分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及格人数 | 优秀人数 | 任课老师 |
⑴班 | 48 | 41 | -5.5 | 10.4 | 2.1 | 85 | 8 | 5 | 1 | 徐晓华 |
⑵班 | 50 | 42 | -4.5 | 22 | 0 | 72 | 5 | 11 | 0 | 徐晓华 |
⑶班 | 70 | 54.5 | 8 | 38.6 | 1.4 | 80 | 23 | 27 | 1 | 徐传斌 |
⑷班 | 54 | 39.4 | -7.1 | 5.6 | 0 | 71 | 8 | 3 | 0 | 韦家文 |
⑼班 | 19 | 63.4 | 16.9 | 78.9 | 0 | 74 | 38 | 15 | 0 | 徐传斌 |
文尖 | 56.4 | 9.9 | 47.2 | 1.1 | 80 | 23 | 42 | 1 | ||
文普 | 152 | 40.7 | -5.8 | 12.5 | 0.7 | 85 | 5 | 19 | 1 | |
文总 | 241 | 46.5 | 0 | 25.3 | 0.8 | 85 | 5 | 61 | 2 |
三、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情况
此次考试选择题为12道小题,满分48分。本次考试我校最高分48分,最低分4分,平均分29.5分。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第25、26、27、29、30、33、35题做得较好,第24、28、32、3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24、题答错最多。从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计算题仍是考生的弱项。尽管本次考试计算题为中等题目,但仍有不少考生选错。究其原因,一是考生计算能力确实差,没有理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二是:对汇率的换算能力低;三是:这几年高考计算题都比较难,有些学生有畏难心理,碰到计算题直接放弃或胡乱猜测,以便节省时间。这种做法并不恰当。
(2)图表或漫画题仍是学生的难点。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复习教学中,集中训练,帮生突破。
(3)考生的审题能力需要加强。第34题其实并不难,但考生错的较多,问题在于考生对材料和选项没有认真分析,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导致错选。
总体上看,客观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易错、易混知识没落实好,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仍然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点的拓展和应用能力。
2.主观题部分的答题情况
此次考试主观题为两题共5个小题,满分52分。我校最高分40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2.1分。由此可看出主观题仍是我校学生的薄弱项。
各小题具体答题和得分情况:
38题(1):本小题满分10分,我校学生平均得分3.36分,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出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但是没有展开论述原因和意义,少数同学能回答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或法制性,但是没有人能得满分,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0分。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审清题意,用政治常识中的性质和职能的相关知识作答。从本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板块结构不完善,知识点缺漏不全面,做题时没有详细阅题思考就匆忙作答。
38题(2):本小题满分12分,4个得分要点,我校学生平均得分4.75分,最高得分12分,最低得分0分。本题是常见题目,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答题模式,熟悉教材内容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公民四个点展开,再结合材料均容易得高分。但是仍有极少部分的学困生仍然是留空白,不作答,少数学生没有结合课本知识点泛泛而谈,部分学生漏答知识点。
38题(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改革。学生大多能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状态等方面作答,但往往遗漏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趋势这两方面。本题满分10分,我校学生平均得分3.56分,最高分8分,最低分0分。本题从学生作答的情况来看,问题有两个,一是基础知识薄弱,哲学的板块知识没有构建,导致出现答非所问,比如不知道发展的观点为那些,而随意乱答诸如物质和意识,联系等五花八门的知识点和遗漏知识点的现象;二是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差,导致原理和材料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以至于原理的分数拿到了,材料论述的分数丢掉了的现象。
39题(5):本题满分10分,我校学生平均得分3.25分,最高得分8分,最低得分0分.
本题为经济学题目,结合今年的热点话题PM2.5出现的原因,分析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如何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学生作答的情况来看,本题容易得分却不容易得高分,原因在于得分点相对比较细化,学生不能抓住全部得分点。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塑造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但是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回答得出劳动者的权益和生产节能环保产品这两个知识点。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盲目照搬企业获得成功的原因的答题套路。
39题(6):本题满分10分,我校学生平均得分4.45分,最高得分10分,最低得分0分,本题要求从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来作答,答题知识点范围面窄,难度系数低,本属于容易得高分的题目,可惜作为文综题目的最后一题很多学生由于考试时间和做题习惯的关系,导致匆忙作答或没有时间作答,往往没有把握住,反而成为丢分的所在和拉开分数差一个重要原因。
四、针对措施及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考试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审题不清、观点不明确、知识点缺漏、信息提取能力差,时间分配不足等,我建议在最后的冲刺复习中
首先要继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点体系,防止或减少出现知识点缺漏的现象,从而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其次适当拓展课本的重点知识点,在构建完整体系的知识基础上,融汇贯通迁移知识点,可在时政热点的讲解中,配合适当的联系,提高知识点的迁移和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第三,加强学生审题、阅题的能力,强化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会抓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材料主旨的能力,理清解题思路,找准解题的方向从而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解题速度。第四,可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规定自己的解题速度,和答案的书写的条理性和观点的明确性。最后,调整心态,掌握应试技巧。考试的过程是紧张的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
要想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取决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状况和临场发挥。因此,最后阶段的冲刺复习要注意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平和心态,沉着应战。先易后难,重视审题,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有理,争取最佳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