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45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本、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 正确答案:A
A、 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基础
B、 经济危机彻底得以消除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D、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生命力
454、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正确答案:B
A、 缓和并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 全世界同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全世界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
455、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正确答案:D
A、 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 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456、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正确答案:B
A、 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生产社会化
D、 经营管理社会化
457、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正确答案:D
A、 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 金融风险加大
D、 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4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正确答案:D
A、 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 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 没有改变劳动者被剥削的地位
45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正确答案:D
A、 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加深和复杂化
460、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 正确答案:C
A、 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 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C、 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 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461、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正确答案:A
A、 个体资本所有制
B、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 法人资本所有制
D、 国家资本所有制
46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是 正确答案:B
A、 国家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B、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C、 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和个人法人资本所有制
D、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私人法人资本所有制
46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 正确答案:D
A、 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
B、 所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C、 个别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D、 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4、二战后的经济危机 正确答案:B
A、 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增强
B、 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减弱
C、 经济周期的长度增加
D、 危机期间失业率大幅度提高
46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正确答案:D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466、法人资本所有制 正确答案:C
A、 是私人股份资本股东化的产物
B、 是国家资本股东化的产物
C、 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
D、 是个人资本股东化的产物
467、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正确答案:C
A、 大股东
B、 资本家
C、 高级职业经理
D、 中产阶级
468、实现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的是 正确答案:B
A、 个体资本所有制
B、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 法人资本所有制
D、 国家资本所有制
469、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 正确答案:C
A、 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
B、 资本占有的社会性减弱了
C、 资本占有社会性的提高没有改变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
D、 资本占有社会性的提高改变了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
470、当代资本主义中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正确答案:C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471、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B
A、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B、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C、 自由竞争了生产集中
D、 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47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正确答案:A
A、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 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473、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D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仍无任何变化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474、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正确答案:C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C、 垄断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475、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正确答案:D
A、 联合
B、 兼并
C、 收购
D、 垄断
476、金融资本是 正确答案:D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D、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477、“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正确答案:C
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行机构
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行
478、垄断利润是通过 正确答案:A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479、垄断高价高于价值和生产价格意味着 正确答案:C
A、 垄断价格不受价值制约
B、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会大于价值总额
C、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D、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会大于价值总额
480、垄断价格 正确答案:B
A、 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价值约束的价格
B、 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C、 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D、 通常与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相一致的
481、垄断价格表明垄断能 正确答案:D
A、 创造出新的价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B、 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 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D、 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482、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B
A、 垄断消灭了竞争
B、 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 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 垄断缓和了竞争
48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正确答案:C
A、 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 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 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48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正确答案:D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4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正确答案:B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48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A
A、 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但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矛盾
B、 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C、 通过调节社会生产,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
D、 通过各种福利使劳动者摆脱被剥削的地位
48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正确答案:A
A、 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48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明 正确答案:A
A、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局部调整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代替
C、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很快要代替资本主义国家
D、 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正确答案:C
A、 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相互关系
B、 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
C、 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
D、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互矛盾的体现
490、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正确答案:C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级
C、 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491、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C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49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确答案:B
A、 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49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正确答案:C
A、 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 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494、认识论是研究 正确答案:D
A、 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 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 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 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49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正确答案:A
A、 能动的反映论
B、 经验论
C、 先验论
D、 不可知论
49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正确答案:B
A、 唯物论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97、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正确答案:C
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498、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正确答案:A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499、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A、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B、 实践是人的本能活动
C、 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D、 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500、实践的主体是 正确答案:B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501、实践的客体是 正确答案:D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50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 正确答案:D
A、 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 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 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 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0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正确答案:A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504、实践的中介是 正确答案:A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0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正确答案:C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506、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正确答案:A
A、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 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 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507、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正确答案:C
A、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 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508、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正确答案:A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509、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正确答案:A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 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510、“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正确答案:A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5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正确答案:D
A、 人类的精神活动
B、 人类的社会生活
C、 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 人类的社会实践
512、未来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正确答案:C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5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正确答案: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C、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51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正确答案:A
A、 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 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 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 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515、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正确答案:C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得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其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51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C
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正确答案:D
A、 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 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 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51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正确答案:D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51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正确答案: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52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正确答案:D
A、 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 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21、“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A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52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正确答案:B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5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正确答案:B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24、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正确答案:C
A、 发现真理
B、 认识世界
C、 改造世界
D、 创立新理论
525、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B
A、 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C、 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
D、 只要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5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正确答案:B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52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正确答案:C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可知论的认识观点
528、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正确答案:B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52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正确答案:D
A、 唯理论
B、 经验论
C、 先验论
D、 反映论
53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正确答案:B
A、 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 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 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53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正确答案:D
A、 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532、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正确答案:A
A、 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53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正确答案:C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3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正确答案:D
A、 辨证反映论
B、 经验论
C、 辩证唯物论
D、 不可知论
535、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正确答案:D
A、 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 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 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536、古希腊的怀疑论者们强调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感觉是不同的,如同一盆水,有人感觉说温,有人感觉说凉。这说明 正确答案:C
A、 世界的真实状况是人们无法知道的
B、 认识结果是由主体决定的
C、 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D、 认识具有客观性
53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正确答案:A
A、 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B、 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538、正确理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 正确答案:D
A、 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 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 辩证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539、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正确答案:D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540、韩愈的《马说》论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论断在哲学上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 正确答案:A
A、 相互依存关系
B、 相互转化关系
C、 主体决定客体的关系
D、 客体决定主体的关系
54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正确答案:C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理论来源于实践
C、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542、“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C
A、 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 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 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 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543、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正确答案:D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C、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44、我们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A
A、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 主观和客观可以相互转化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45、列宁说:“没有的理论,就不会有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C
A、 理论比行动更重要
B、 运动是理论的派生物
C、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理论最终决定运动的成败
546、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正确答案:D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547、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 正确答案:C
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548、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正确答案:B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549、“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正确答案:D
A、 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C、 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D、 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
550、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D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551、概念、判断、推理是 正确答案:A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55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正确答案:C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5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正确答案:C
A、 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B、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554、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正确答案:A
A、 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性认识更丰富深刻
B、 理性指导下的感性认识丰富
C、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555、感觉、知觉、表象是 正确答案:C
A、 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 意识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556、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正确答案:B
A、 认识论的辩证法
B、 认识论的唯物论
C、 认识论的唯理论
D、 认识论的经验论
557、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正确答案:B
A、 可知论
B、 唯物论
C、 辩证法
D、 唯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