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3:15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姓名:岗位:日期:得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6分)填写√或者×1环氧氯丙烷为中等毒性化合物,对黏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机体。√2发生火灾事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腰快速撤离危险区域。√3发现人员非高压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4受限空间作业须指派至少一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监护人,明确其监护和救援职责。√5监护人对“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
导读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姓名:岗位:日期:得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6分)填写√或者×1环氧氯丙烷为中等毒性化合物,对黏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机体。√2发生火灾事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腰快速撤离危险区域。√3发现人员非高压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4受限空间作业须指派至少一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监护人,明确其监护和救援职责。√5监护人对“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
姓名: 岗位: 日期: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6分) | 填写√或者× |
1 | 环氧氯丙烷为中等毒性化合物,对黏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机体。 | √ |
2 | 发生火灾事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腰快速撤离危险区域。 | √ |
3 | 发现人员非高压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 √ |
4 | 受限空间作业须指派至少一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监护人,明确其监护和救援职责。 | √ |
5 | 监护人对“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意见,经领导批准后停止作业。 | × |
6 | 发生灼烫伤后,要弄破水泡并用清洁布覆盖伤面后包扎。 | × |
7 | 应急处置和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 √ |
8 | 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隐患不生产的原则。 | √ |
9 |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 √ |
10 | 应急处置原则上反应要基本适度,严格控制和预防二次伤害!摒弃“不惜一切代价”的救援理念,慎用“进攻型”救援战术。 | √ |
11 |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扑灭各种固体和油类液体燃烧。 | × |
12 | 安全科负责日常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动员全员有组织地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 √ |
13 | 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最主要的因素是烟雾中的有害气体导致的中毒、窒息。 | √ |
14 | 在自救互救中要掌握救援的力度和能力,不能无限度救援,要科学施救。 | √ |
15 | 发生烫伤后要弄破水泡清洗伤口后包扎。 | × |
16 | 灭火器应放置在明显且便于取用的地方,周边不得有障碍物,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 √ |
17 | 对心脏停止者的救护只能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紧急拨打120,并将伤者抬至安全区域。 | × |
18 | 应急演练是对从业人员紧急情况下处置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应急救援预案适用性的验证。 |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2题、44分) | 单选 |
1 |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不超( ) | A、15分钟 | B、10分钟 | C、4分钟 | | C |
2 | 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导致中毒窒息时,应将中毒者及时救出危险区域,应在危险区域的( )侧 | A、上风侧 | B、下风侧 | C、侧风侧 | D、都可以 | A |
3 | 对重度中毒患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等症状,应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抢救者要避免吸入中毒者呼出的气体。人工呼吸频次为成人( )次/min | A、2-30 | B、15-20 | C、12-16 | D、10-25 | C |
4 | 检维修作业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置换--清洗---加盲板 | B、加盲板--清洗--置换 | C、置换--加盲板--清洗 | D、清洗--加盲板--置换 | B |
5 | 现场心脏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 ) | A、30:2 | B、20:3 | C、15:2 | | A |
6 | 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 | A、60次/分钟 | B、80次/分钟 | C、100次/分钟 | | C |
7 | 允许进入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条件是: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必须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氧气含量介于()之间。 | A、19%--23.5% | B、19.5%--23.5% | C、18.5%--23% | D、19.5%--21.5% | B |
8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 )分钟后会造成脑和其他器官不可逆的损伤,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 A、5-10 | B、6-8 | C、2-6 | D、4-6 | D |
9 | 手提干粉灭火器在使用时应站在火场( )位置 | A、上风口2米处 | B、下风口2米 | C、侧风口2米 | D、上风口5米 | A |
10 | 手提干粉灭火器使用的六字诀中“扫”是指( ) | A、上下扫射 | B、吹扫 | C、左右扫射 | D、四周扫射 | C |
11 | 我公司应急器材柜中防毒面罩用的滤毒罐超( )需要更换。 | A、15g | B、20g | C、25g | D、10g | A |
12 | 少量液碱不慎溅射到皮肤上最好的处置方式是( ) | A、用湿巾擦拭 | B、用3%硼酸溶液稀释 | C、用肥皂清洗 | D、用甲酸中和 | B |
13 | 发现重大危险源罐区有人员倒地首先应( ) | A、立即拨打120 | B、立即拨打119 | C、经大声呼叫无应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 | D、立即将倒地人员扶起,搬到安全区域 | C |
14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5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将应急预案分为( )、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 A、综合应急预案 | B、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C、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 | A |
15 | 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原因、涉及范围、人员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向上级报告。 | A、 3小时 | B、2小时 | C、1小时 | | C |
16 |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不应当做到( ) | A、及时 | B、客观 | C、准确 | D、主观判断 | D |
17 | 火灾报警电话( ) | A、110 | B、120 | C、119 | | C |
18 | 遇到中暑的伤员应迅速( ) | A将伤员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 B给轻者饮淡盐水或淡茶水,重者立即拨打120 | C上诉两项均是处理中暑伤员的方法 | | C |
19 | 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是( ) | A填塞止血 | B止血带止血 | C加压包扎止血 | | C |
20 | 现场进行徒手心脏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 | A、侧卧位 | B、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 C、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 | B |
21 | 现场进行心脏复苏时,通常用下列( )方法打开气道 | A、托颌法 | B、仰头举颌法 | C、迅速将口腔打开 | | B |
22 | 22、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每半年不得少于( )次 | A、1 | B、2 | C、3 | D、4 | A |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 多项选择 |
1 | 预防环氧氯丙烷中毒事故措施正确的是( ) | A、检查和维护管道和设备,防止工艺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 B、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现场检修应戴防毒面罩,携带便携式报警仪。 | C、进入受限空间时有专人监护 | D、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场所 | ABCD |
2 |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 C、事故的简要经过; | D、已经采取的措施; | ABCD |
3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事故分为( )四个等级。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BCD |
4 |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的事故 | 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 B、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 C、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 D、造成3人以下死亡 | ABC |
5 | 我公司应急器材柜放置的应急器材有下列哪些( ) | A、灭火器 | B、正压式呼吸器 | C、防化服 | D、耐酸碱手套 | BCD |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培训试卷答案姓名:岗位:日期:得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6分)填写√或者×1环氧氯丙烷为中等毒性化合物,对黏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机体。√2发生火灾事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腰快速撤离危险区域。√3发现人员非高压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4受限空间作业须指派至少一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监护人,明确其监护和救援职责。√5监护人对“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