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2.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统计分组 C、统计汇总 D、编制统计表
3.若单项数列中每组标志值都增加一倍,而各组权数都减少一倍,则算术平均数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增长量是指( )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基期水平与报告期水平之差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减1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5.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
6.其误差大小取决于组间方差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7.若∣r∣在0.3~0.5之间,则表明两变量( )
(A)无直线相关 (B)显著相关 (C)低度相关 (D)高度相关
8.最常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是( )
(A) (B)
(C) (D)
9.当总体内部差异比较大时,比较适合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
(A)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10.r的取值范围是( )
(A)<1 (B)>l (C)(一1,+1) (D)[一1,+1]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
A、我国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E、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2.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B、工人按出勤率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粮食产量 (B)人均钢铁产量 (C)人均国民收入
(D)工人劳动生产率 (E)职工月平均工资
4.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最末一期水平,则应采用水平法
(B)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最末一期水平,则应采方程法
(C)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全期累计总量,则应采用几何平均法
(D)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全期累计总量,则应采方程法
(E)在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时,若侧重考察全期累计总量,则应采水平法
5.某企业报告期销售收入为120万元,比基期增长9%,又知为150万元,则( )
(A)销售量增长36.25% (B)销售价格下降2(C)销售量下降36.25%
(D)销售价格上涨2(E)因销售量的变动,使得销售收入减少30万元
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 ( )
(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C)样本是唯一的
(D)样本指标可有多个 (E)总体指标只有一个
7.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 ( )
(A)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
(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E)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9.假设总体方差不变,当样本容量增加8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 )
(A)为原来的 (B)为原来的1/3 (C)缩小1/3 (D)缩小2/3 (E)缩小
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 ( )
(A)r和b都无计量单位 (B)r是无名数,b是有名数
(C)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方向 (D)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E)b是无名数,r是有名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 )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
4、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 )
5、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 )
6、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
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 )
9、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 )
10、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
四、计算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某省各地区“十五期间的收入水平有关资料如下表:
人均GDP水平(千元) | 地区数(个) |
1-3 3-5 5-7 7-9 9-11 | 1 3 5 2 1 |
2.设有甲乙两个商店,甲商店有职工200人,乙商店有职工180人,有关销售收入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年份 | 甲商店 | 乙商店 |
1998 | 2000 | 1620 |
1999 | 2100 | 1800 |
2000 | 2240 | 10 |
(1)根据销售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多少年后乙店的人均销售收入能赶上甲店?
假定那时甲店职工为210人,乙店职工为195人,则两店的销售收入各为多少?
(2)假定那时甲店职工为210人,乙店职工为195人,则两店的销售收入各为多少?
3.某工种工人工资调整后各级的工资标准和人数如下:
工资级别 | 工资标准(元) | 工人人数(人) | ||
调整前(x0) | 调整后(x1) | 调整前(f0) | 调整后(f1) | |
一级 | 350 | 450 | 300 | |
二级 | 400 | 450 | 450 | 450 |
三级 | 500 | 550 | 550 | 500 |
四级 | 800 | 550 | 600 | |
五级 | 900 | 1000 | 150 | 300 |
六级 | 1200 | 1300 | 50 | 150 |
(1)工资总额变动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该工种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
(2)工资总额变动中各组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3)工资总额变动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4)该工种总平均工资变动中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5)各组工人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
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B | A | D | A | D | C | D | C | D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CDE | BCD | ABC | AD | AB | ABD | BCDE | BD | BD | BC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
2.解:
(1甲店平均发展速度
乙店
人均销售收入 ;
设n年后乙店赶上甲店:
解得:n=3.17年
(2)甲店:
3.(1)
133.12% = 104.55% 127.33%
387500 = 53140 + 334360 (元)
(2)
133.12% = 118.80% 112.05%
387500 = 220000 + 167500 (元)
(3)
133.12% = 104.55% 113.% 112.05%
387500 = 53140 + 166860 + 167500 (元)
(4)
127.33% = 113.% 112.05%
145.4 = 72.5 + 72.9 (元)
(5)
118.80% = 104.55% 113.%
220000 = 53140 + 16686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