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07年10月
目 的:加深对我国高速公路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了解
注:所用数据来自网上查询,不一定准确。
高速公路于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建起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以“快速、安全、经济、舒适”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全世界,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一、中国高速公路现状
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中国共建成高速公路2.47万公里,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倍。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先后跃上了2万公里、3万公里、4万公里三个大台阶。辽宁和山东已实现了省会到地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也正在形成。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规模效益逐步发挥,人们切身感受到高速公路带来的时间、空间观念的变化。
2006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京沪公路天津段、沪瑞公路三穗至凯里段、连霍公路清水至嘉峪关段,西部省际通道阿北公路黄陵至延安段、兰磨公路思茅至小勐养段,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承高速公路北京段二期、杭瑞高速公路景德镇至婺源段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
尽管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在最近十年里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2006年,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34公里。河南、浙江、江苏和陕西四省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超过300公里。截至年底,高速公路突破二千公里的省(区、市)为6个,分别是:河南(3439公里)、江苏(3354公里)、广东(3340公里)、山东(3281公里)、浙江(2383公里)和河北(2329公里)。但是公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将是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有公路运输密度按国土面积处在世界上落后位置。公路网密度约是巴西和印度的1/2 和1/5,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公路通达深度依然不足。2006年底全国公路密度为36.0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提高1.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8.3%,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6.4%。全国还有672个乡镇和9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从供给质量看,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依然较低,结构仍不合理。公路技术状况整体还比较落后,等级公路比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尚未形成全国区域性高速公路网络,通行能力小,抗灾能力弱,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目前普遍进入大修期。
二、我国高速路的发展
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轿车开始进入家庭,汽车化时代逐步到来。2002年我国汽车销量比去年提高了35%以上,小汽车提高了40%以上。专家预言:2010年至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辆。这将对公路提出严峻挑战,解决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加紧建设路网,提高通行能力,二是逐步建设智能运输系统,提高现有公路使用效率,挖掘潜力
交通部表示,将确保2007 年底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断头路”贯通联网后以及全国高速公路网将于2010 年底建成,将带来明显的网络效应。
根据交通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起到2030年,国家将斥资两万亿元,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5万公里。未来高速公路建设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如果单靠国家投资发展高速公路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组建高速公路公司发行股票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是中国公路投融资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资本市场上外资及社会闲置资金充足,有效利用这些外资和民间资本,将为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小结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风向标,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同世界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都不是很完善。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流、商品流大幅度增加,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要求日益迫切。到目前为止所修建的高速公路仅满足了所需高速公路的30%多。应该说对高速公路的需求还是突出的。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速度最快,同时高速公路为这些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这些地区仍旧是高速公路的重点需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