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我的拿手好戏》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拿手好戏”意指绝活或绝招。“好戏”前“我的”和“拿手”分别强调主体是自己,且是擅长的活动,从而引发出小作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就是本次习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仿写提纲,学习怎样构思自己的拿手好戏。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能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3.写之后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提纲构思自己的拿手好戏。
2.在叙事中能够写出事情的波折,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期待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校将在六年级举行“我的拿手好戏”元旦慈善义演活动。欢迎同学们于本周五前上交以“我的拿手好戏”为主题的习作。学校将组织评委老师从参选习作中选出最终参加慈善义演同学。同学们,舞台已搭好,就等你来秀,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板书题目,理解“拿手好戏”。
(1)“拿手好戏”就是指人特别擅长的本领。学了第七单元课文,我们知道伯牙的鼓琴、戴嵩的画牛、贝多芬的创作钢琴曲,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相信大家都有拿手好戏。透过拿手好戏,回首过往的趣事,谁不会历历在目?恰是这一份份回忆,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增添了色彩。
(2)学生分享自己的拿手好戏。
随机请同学说自己的拿手好戏,并适当做出肯定和互动,还可以请同学现场露一手
【设计意图】 从单元课文阅读和学生调查实践切入,现场进行魔术小表演,创设分享的真实情境,能调动每个学生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写法指导
1.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炼成的?关于拿手好戏,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2.怎样来写你的拿手好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
3.哪些内容要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些?
学生交流讨论。
三、探讨提纲,理清思路
1.以提纲为例,分析提纲包含的内容、顺序、详略。
同学们,习作提纲很不错,可以帮助我们写出好作文。请自由阅读这个提纲,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一:能从提纲中读出这个同学的拿手好戏是挑西瓜。(这是习作的主要内容)
预设二:从提纲中读出了这个同学先写哪些内容,再写哪些内容,每一部分之间是递进的关系。(这是习作的基本顺序)
预设三:提纲里“点明”“简单介绍”“具体写”这些词语,可以知道作者选择哪部分内容重点写,哪部分内容简略写。
小结:通过提纲,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拿手好戏是什么,知道了他的写作顺序,还知道了他的详略安排。
2.分析提纲用过程详,角度多,加感受的方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1)如提纲所示,这个同学用了三个小部分来具体写周末和同学郊游时,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这是重点部分,也是详写部分。仔细阅读提纲里这三个部分,找出具体写一件事的办法是什么?
预设:为了在提纲里具体写出这件事,这位同学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详细地写了事情主要的经过。(过程详一点)
(2)写拿手好戏,应该展示自己的做得好的部分,为什么作者写了一个西瓜挑得好,还写了一个西瓜挑得不好?
预设:写的虽是一件事,但这个同学从两个角度出发,写了挑成功和挑失败的两种情况,让我感受到他的故事真实、有趣。(角度多一点)
(3)从提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表达这个同学感受的词,请找出来,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提纲中讲述事情经过时,用了自信、得意、尴尬表示感受的词。提醒着我们具体写一件事时,感受很重要。(感受多一点)
小结:从提纲中我们知道了,围绕“我的拿手好戏”具体写事情时,过程要详一点,角度要多一点,感受要加一点。从这三个方面去深思熟虑,你的拿手好戏,一定能吸引到评委注意。
3.提纲能让我们一目了然知道习作的内容、顺序、详略安排,在提纲里重点部分也要体现出过程详,角度多,感受丰富的特点。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运用“范例教学法”,充分利用提纲范例,目的让学生通过分析进而理清自己思路,学习本次习作如何选材,如何安排顺序,如何确定详略。运用此法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
四、仿写提纲,交流提纲
1.仿照范例,列出提纲
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拿手好戏,就得写下来。好的习作往往要胸有成竹,再按部就班地写,否则就会脚踩西瓜皮,废话连篇。怎样做到呢?就是列提纲。下面请仿照教材里《三招挑西瓜》,列出自己的习作提纲。另外,大家可以像教材那样,根据自己所叙述的故事,给习作取个漂亮的题目。
学生仿写提纲,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只有列出提纲,让习作全局在胸,就能委心逐词,写出精彩,否则往往会废话连篇。当然列提纲有些难度,不过,学生仿写就问题不大了。
2.交流提纲,展示提纲
通过列提纲,相信每位同学都弄清楚写什么和怎么写了。下面请大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提纲,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不定你会获得更多的习作灵感。
(1)组内学生先介绍自己的提纲,听取同学的意见,再转换成读者的角度对其他同学的提纲发现优点,指出不足。
(2)找两位同学展示自己的提纲,老师进行点评。
(3)学生再适当修改自己的提纲。
【设计意图】仿写了提纲并不意味着彻底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转换作者和读者的角色,同学之间合作完成对提纲的修改。让两名学生细说要写的内容,再让其他学生转变角色,发现优点,提出疑问,旨在解决学生习作中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这个环节,从与人交流的意义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了习作思路,扫清了写的障碍。
五、再理思路,重组提纲
1.引导学生从开头、结尾、中间内容的变化再重新思考提纲
小结创新策略
(1)选材、立意的新颖
(2)开头与结尾的变化
(3)中间部分内容的变化
2.对自己的习作提纲再做适当调整,进行重组与创新,完成下列提纲。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是仿写提纲,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这时候可以一方面肯定其优点,另一方面指出同学的共同点,引出习作变式提纲,进行适度启发点拨。
六、实战,现场写作
围绕自己的习作提纲进行习作,要求把重点部分写清楚,写得有波折,注意语句通顺,描写生动。
学生撰写,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及时写作,将所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七、课后作业
完成习作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例文展示,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例文欣赏,欣赏佳作之余,也是为接下来的评价习作、修改习作提供依据与方法。
二、师生共评,小组互评
1.用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行修改标点、错字、语句不通顺之处并根据评价表展开自评。
2.小组内交换品读,勾画优美词句,用“两优一缺”的方式批注意见,并根据评价表展开组评。
3.组评四星习作,全班展示并根据评价表进行全班评议。
学生再次自行修改,并进行誊抄。
设计意图:习作评价表是影响学生评价的导向,互相学习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自我修改是被影响的结果。此处采用自我修改——同学修改——全班修改——自我再修改,这阶梯上升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更加认真地去思考,积极地对习作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写完习作后,引导学生确定习作评价标准,再根据标准去赏识同学习作优点,指出不足,把分享和交流落到实处,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习惯。
三、赏评习作,体验快乐
修改后,可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进行自我赏评,再请其他同学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
【设计意图】赏评习作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再一次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很好地例文欣赏。
四、课后作业
誊抄习作
五、板书设计
我的拿手好戏
自评、互评、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