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A 6、B 7、B 8、B 9、C 10、D 11、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BCDE 3、AB 4、ABCE 5、AB 6、BCD 7、ABD 8、ABC 9、ABC 10、BD
三、判断题
2、7、8、15√,其余×
四、简答题
1、(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2、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3、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应否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是否都记入本期,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本月损益的期间费用数额。(2)将应计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河,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有:(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3)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法;(5)按定额成本计价法;(6)定额比例法;(7)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5、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各自适用的条件:(1)品种法。品种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对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或车间,如果生产规模较小,或者按流水线组织生产,或者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是集中封闭式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例如砖瓦厂、造纸厂和中小型水泥厂等。(2)分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例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以及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对于新产品的试制、工业性修理作业和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等也可以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3)分步法。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
五、计算分析题
1、定额费用分配率=10000/(600×8+800×4)=1.25
A产品原材料费用=600×8×1.25=6000(元)
B产品原材料费用=800×4×1.25=4000(元)
2、该产品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率=70%×50%=35%
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70%+30%×50%=85%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35%+300×85%=360(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加工费用的分配率=1350/(140+360)=2.7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
3、(1)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率=(30000+194000)/(5000×30+400×25)=1.4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5000×30×1.4=210000(元)
在产品材料费用=400×25×1.4=14000(元)
(2)分配直接人工费用
直接人工分配率=(2500+25000)/(5000×3.8+400×2.5)=1.375
完工产品人工费用=5000×3.8×1.375=26125(元)
在产品人工费用=400×2.5×1.375=1375(元)
(3)制造费用分配率=(1500+15000)/(5000×3.8+400×2.5)=0.825
完工产品=5000×3.8×0.825=15675(元)
在产品=400×2.5×0.825=825(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210000+26125+15675=251800(元)
在产品成本=14000+1375+825=16200(元)
4、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项 目 | 还原分配率 | 半成品 | 原材料 | 工资及福利费用 | 制造费用 |
本月所产品半成品成本 | 15200 | 20 | 5880 | ||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 18240 | 6980 | 5180 | ||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 成本还原 | 0.5 | -15200 | 9120 | 3490 | 2590 |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 9120 | 9910 | 8470 | ||
产成品单位成本 | 91.2 | 99.1 | 84.7 |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B 6、C 7、B 9、A 10、D 11、C 12、B 13、D 14、C
15、B 16、A 17、C 18、D 19、A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E 3、AC 4、CDE 5、ACE 6、BE 7、ABCD 8、ABCD 9、ABCDE 10、ACD
11、AB 12、ABC 12、BCDE 13、ABCDE 14、ABCDE 15、BCD 16、AE 17、ABDE 18、ABE
三、判断题
1、4、5、7、10、12、14、18、20、22、24×,其余√
四、计算分析题
1、(1)目标成本=2000×3000×(1-10%)/(1+20%)=4500000(元)
(2) 功能评价系数及目标成本分解表
零件 | 得分累计 | 功能评价系数 | 目标成本 |
A | 4 | 4/15 | 1200000 |
B | 3 | 1/5 | 900000 |
C | 2 | 2/15 | 600000 |
D | 4 | 4/15 | 1200000 |
E | 1 | 1/15 | 300000 |
F | 1 | 1/15 | 300000 |
合计 | 15 | 1 | 4500000 |
项目 | 直接材料 | 半成品 | 直接工资 | 制造费用 | 合计 |
第一工序 | 2295000 | 344250 | 229500 | 2868750 | |
第二工序 | 2868750 | 573750 | 382500 | 3825000 | |
第三工序 | 3825000 | 450000 | 225000 | 4500000 |
直接工资变动影响:成本降低率=[1-(1+10%)/(1+15%)]×25%=1.087%
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影响:成本降低率=[1-(1+18%)/(1+20%)]×10%=0.167%
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影响:成本降低率=[1-1/(1+20%)]×5%=0.833%
废品损失的影响:成本降低率=10%×2%=0.2%
总降低率=4.002%+1.087%+0.167%+0.833%+0.2%=6.2%
3、C产品贡献边际=200000-190000=10000
(1)C产品贡献边际>0,∴ C产品不停产。
(2)C产品贡献边际<15000,∴ C产品停产,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
4、设零件需要量为x
8x=5x+12000 (x<5000),x=4000
7x=5x+12000 (x≥5000),x=6000
∴ 当x<4000时,应外购;4000 5、外购成本=3000×8=24000(元) 自制成本=20000+4000+2000=26000(元) ∴ 应外购。 6、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6、B 7、C 8、C 9、D 10、B 11、D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 3、ABCE 4、ACDE 5、ACE 6、ACD 7、ABC 8、ABCD 9、ABC 10、ABCD 11、ABC 12、ADE 13、ABE 14、ACE 1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简答题 1. 编制成本计划的步骤包括:(1)收集和整理资料;(2)预计和分析上期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3)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4)正式编制企业成本计划。在编制成本计划时按照这一步骤,能使成本计划准确、可靠,制定的成本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2. 因为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它所发生的费用,应分配到各受益单位和部门的产品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中去。只有先将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编制完成,才能编制其他车间和部门的成本计划。 3. 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商品产品成本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的本月实际产量、本年累计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月实际单位成本、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月总成本、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月总成本、本月实际总成本、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实际累计总成本。 4. 对比分析法是指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5.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地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地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6.(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程序。(4)计算替代指标。(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相等。 五、计算分析题 1、 商品产品成本表 产量变动的影响=(220-200)×30×500=300000(元) 材料单耗变动的影响=220×(28-30)×500=-220000(元)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220×28×(480-500)=-123200(元) 各因素变动的影响=300000-220000-123200=-43200(元) 4、材料耗用量变动的影响 =(95-100)×10+(210-200)×20+(490-500)×8=70(元)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 =(8-10)×95+(22-20)×210+(7-8)×490=-260(元) 两因素变动的影响=70-260=-190(元) 5、计划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3950/300=13.17(元/千克) 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 =(110×10+100×8+80×9+20×50)/310=11.68(元/千克) 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实际单位=3760/310=12.13(元/千克)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总量的影响=(310-300)×13.17=131.70(元) 材料配比变动的影响=(11.68-13.17)×310=-461.90(元) 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12.13-11.68)×310=139.50(元) 各因素变动的影响=131.70-461.90+139.50=-190(元) 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B 7.A 8.C 9.A 二、多项选择题 1.DE 2.ABC 3.ABE 4.AE 5.BCDE 6.AC 7.ABC 8.ABCDE 9.ACE 10.ABCD 11.ABCDE 12.ABCE 13.ABCDE 14.ABD 15.ABCDE 16.ABC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复习思考题 1. 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应遵循的原则:(1)以国家的法令为依据;(2)以企业的计划为标准;(3)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2. 从成本考核的指标上看,既有价值指标,也有实物指标;既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既有单项指标,也有综合指标。(1)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按照它的自然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同意尺度表现的指标。(2)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期某一方面工作数量的指标。质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期工作质量或相对水平的指标。(3)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单项指标是反映成本变化中一个侧面的指标。综合指标是总括反映成本的指标。 3. 传统成本考核和现代成本考核方法在内容上的区别:传统成本考核指标主要是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具体包括全部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全部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全部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在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中,对传统的成本考核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主要是围绕责任成本设立成本考核指标,其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内部考核指标和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行业内部考核指标具体包括成本降低率、标准总成本、实际总成本、销售收入成本率,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具体包括责任成本差异率和责任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指标在计划经济下,对于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发挥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在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成本比较、成本竞赛,促进企业以至行业降低成本,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并涌现出许多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但随着这一指标运行时间的延长,其缺陷也日益暴力出来。针对传统成本考核方法的缺陷,围绕责任成本设立了成本考核的指标,同时还包括成本岗位工作考核,引入成本否决制的基本思想,与奖惩密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成本考核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 在进行材料费用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可对各种领料单、材料耗用表、材料明细账、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账和期末盘存资料等进行审计。 (1) 审计用途是否恰当; (2) 审计数量是否确切; (3) 审计材料计价是否合理。 5.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已成为服务业、制造业以及加工业等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美国公司的质量成本多都介于销售额的20%-30%之间,而质量专家认为最优秀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在销售额的2%-4%之间,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意味着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因此,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 6.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生产不合格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预防成本可细分为: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产品评审费、质量改进措施费、工资及福利费。鉴定成本是指为检查和评定材料、在产品或产成品等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鉴定成本可细分为:检测实验费、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检验设备折旧费及修理费。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产品降级损失。 7. 质量成本的效益分析需要计算七个指标,各个指标的计算如下: (1) 产值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企业总产值×100% (2)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 (3) 销售利润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销售利润总额×100% (4) 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产品成本总额×100% (5) 质量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总额÷质量成本总额×100% (6) 推行质量成本后故障成本降低率=(推行前故障成本-推行后故障成本)÷推行前故障成本×100%(7)推行质量成本后废品损失降低率=(推行前废品净损失-推行后废品净损失)÷推行前废品净损失×100%
作业三原材料类别 材料编号 计划单价 定额费用 计划价格费用 脱离定额差异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原料 96025 8 5860 46880 5530 44240 -330 -20 主要材料 4768 5 0 4450 920 4600 30 150 辅助材料 3555 2 380 760 350 700 -30 -60 合计 —— —— —— 52090 —— 49540 ——
2、 成本对比分析表产品名称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月实际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年实际 5 6 7 8 9 10 11 12 可比产品成本合计 151000 149200 143700 1740000 1723000 1667000 A 750 760 80000 78000 720000 702000 B 450 470 15000 14400 250000 240000 C 690 680 56000 56800 770000 781000 不可比产品成本合计 1233000 1269000 15224000 14596000 D 1250 1100 345000 3680000 E 1490 1420 888000 11544000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合计 1382200 1412700 16947000 16263000
3、总差异=2956800-3000000=-43200(元)项目 本年计划成本 本年实际成本 成本差异额 成本差异率 A产品 1000000 980000 -20000 -2% B产品 2500000 2600000 +100000 +4% C产品 3800000 4000000 +200000 +5.26% 合计 7300000 7580000 +280000 +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