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飞鸟集》《新月集》,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中的《咏雪》出自《言语》篇。
D.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散文集《繁星》《春水》,诗集《樱花赞》等。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3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为“他不吵嘴”。
B.王树增《长征》是一部恢宏壮丽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构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C.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文章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
D.“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个句子中,“老人”是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谓语中心语。
4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磅礴逞辩惊慌失措疲惫不堪
B.萧瑟诘问恪尽职守巧妙绝伦C.隔膜篷蒿鳞次栉比翻来复去
D.稀疏烦躁迫不及待一气呵成
5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掳掠(1uè)鞠躬(jū)疟子(yào)锐不可当(dāng)
B.簌簌(sù)震悚(sǒng)憎恶(zèng)重峦叠嶂(zhàng)
C.胶囊(náng)骷髅(1óu)缭绕(1iáo)惟妙惟肖(xiāo)
D.繁衍(yǎn)蹿红(cuān)萦绕(yíng)风雪载途(zài)
6 . 填入下列句子中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________,真是遗憾;没见过大海的________,仍然遗憾;没见过大漠的________,依旧遗憾;没见过森林的________,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A.浩瀚巍峨神秘广袤B.巍峨神秘广袤浩瀚
C.巍峨浩瀚广袤神秘D.浩瀚广袤巍峨神秘
二、现代文阅读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7 . 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 →哥②,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 ,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8 .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9 .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第③和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⑵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10 . 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那青涩,夏天的味道
①妖娆的江南夏风微拂,水游动影,绿意成垄,千顷的绿荷在风中摇摆,万顷的茶山叶叶飘香,只听那水浪拍打着堤岸,小桥、人家、幽巷、瓦屋、犁田被丝丝葱绿簇拥着,这古镇流韵,篱笆藤叶,百花的清香,熟果的清馨,轻轻地晕染了江南水乡。那一抹燥热的暖风渐渐吹过树梢,吹熟了一季的果绿,蛙唱鱼腾,幽水荡舟,荷叶与那芦絮摇舞。霎时,一缕暖阳穿过树林,河水欢唱淌过农庄,流过乡野,流过你的身旁……我看见了,在那不远处田埂的枝头上,青青果子在摇曳,那青涩的味道弥漫在乡村,紫架上的青葡挂满了长廊,一股子芳香飘散融在空气里,这心底便泛起柔柔的暖波,随着夏的味道渐渐渲染。
②走在翠夏的葱茏里,嗅闻那花香的味道,细听雨露敲叶,观那青青垂舞,荷韵弥漫,绿柳轻拂着河水,花蕊里慢慢溢出芬芳的味道,透着荷叶的清凉,一塘的夏水泛着绿波。鸭儿成群在水中嬉戏,________,小城浸满了槐子花树,朵朵花儿争相开放,香气飘散弥漫了小城,一缕香风吹过阡陌的绿陇。
③我爱这夏天翠绿青涩的味道,我喜欢爬上浓荫的树窝里黏知了,在绿叶间赏花蕊,听蝉音蛙吟,览一场青虫缠青叶.叶叶拥吻,树树相抱,________,歌吟着夏日的绿树浓匝,溪流欢跳,昤听那远处的河水奔流,一路欢颜,演奏着动情的音乐。
④我喜欢夏日里迷情的雨丝飞舞,那雨后的清馨散开,青色弥漫在山冈,看那田间水车翻转,滋润了禾苗,绘绿了大山,浇灌了瓜田,将秀丽的江南洗得一尘不染,我喜欢它这般热烈、这般浪漫。
⑤我踏上夏日的旅途,寻那迷人的风景,那青叶在山的深处疯长,在庭院的深处缠綿,那玫瑰、蔷薇、丁香、栀子花开得正艳,一阵雨荷飘艳如此动情,染醉了我的心房。
⑥拥进夏日午后的堤埂,那绿色在季节的河流里蔓延,一塘的水草浮萍流过身旁,乡里人摇舟划橹荡绿水,鱼儿跃出了水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暖风多情吻醉了水乡,这热风旋转充满夏的激情,骄阳中,那乡里人又哼起了动情的小曲。
⑦走进夏日绿色的大山,绿雾缭绕,山道青青,亭阁小榭,郁郁葱葱,山花开满了草丛,雀鸟欢歌,绿色含黛飘舞在山巅,茂密的森林景色怡然,一片夏日的勃勃生机。山泉从幽谷里喷泻而出,轻轻地流入小溪,滑入深潭,跳动在轻柔的绿波上,弹奏着夏天的音符,在这大山里演奏着动情的天籁。
⑧站在峰之巅放飞思绪,让我如此纵情,如此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不远处,祠庙里鼓乐齐鸣,虔诚的香客在这里朝拜诵经,亭中三五骚客品茶议,闲谈天下趣闻,尽情描摹着山灵水秀,奇林怪石,曲径通幽,竹海诗韵,远古诗文……这个夏天赋予了所有事物那一抹顽强的绿,那绿铺天盖地瞬间浸染了江南的秀山圣水,让人欣喜不已。
⑨我喜欢那青涩里飘散着的一抹,如此动情,如此火热,如此激荡,如此夏天的味道……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作者张敏,有改动)
11 . 第①段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感观的角度来写景的。
12 .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
A. 蝉儿爬上枝头动情弹唱
B. 任凭那鸟儿在头顶盘旋
13 .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滋润了禾苗,绘绿了大山,浇灌了瓜田,将秀丽的江南洗得一尘不染,我喜欢它这般热烈、这般浪漫。
14 . 阅读⑤〜⑧段,作者主要按照走上堤埂、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踏上夏日的旅途。
15 . 作者为什么喜欢夏日青涩的味道?
三、句子默写
16 .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
(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7) ,赚得行人空欢喜。(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9)“。”孔子的名言告诉我们,立志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论语>十二章》)
四、课内阅读
17 . 阅读《诫子书》,完成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翻译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诗歌鉴赏
18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请将诗歌前两句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求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小题2】尾句闲看中庭栀子花的是谁?“闲”字有何表达效果?
六、综合性学习(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恒源祥是创立于1927年的中国老字号品牌,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不断提升恒源祥的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品牌体验。100年来,恒源祥品牌质量的提升不断创造着新的传奇,从服装的剪裁到成衣的设计,无数恒源祥人,用心对待每一个制造工序,一丝不苟,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品质孜孜以求。除了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恒源祥还将品牌定义为消费者的体验。恒源祥羊毛体验馆不仅关注传统的品牌通过视觉和听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更通过五感交叉综合的方式影响消费者,给予消费者更加完美的体验。在海外推广方面,恒源祥再次与奥运结缘——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操刀设计伦敦奥运会出场礼服。在设计之初的“头脑风暴”中,恒源祥设计团队也曾有些_____①_____的创意:是否使用除红色以外的其他色彩?是否引入青花瓷等其他传统中国元素?是否选用寒梅、翠竹等象征图案?经过调研,最终选用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红色祥云图案。恒源祥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礼仪服装共计900余件,再次提升了恒源祥品牌在与国际体育赛事合作中的地位。
(材料二)
同仁堂年度销售额统计
从1993年在中国开设内地之外的第一家药店开始,迄今,同仁堂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超过120家零售终端。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同仁堂境外生产基地于2014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多年发展之后,这家老字号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市场取得突破,加快在境外开店的速度。截至2017年底,同仁堂境外开店达到100家。总经理丁永铃说:“我们以文化先行的策略,向外介绍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从海外出口业务,到海外生产研发,形成了海外产供销的封闭环,为我们海外更快发展搭建了绝好的平台。”就这样,同仁堂在保证质量和注重顾客体验的经营理念基础上,开拓海外推广计划,取得了更高销售额,提升了海外利润。
(材料三)“半生喝茶,一世情缘。”这是吴裕泰茶庄以茶会友的真实写照。建店之初,吴裕泰就把自己的经营之道定位在顾客体验上。店内布置温馨和谐,② 。茶叶研制关注不同顾客体验:常年喝吴裕泰花茶的老顾客,几十年如一日,茶香口感始终不变;年轻人来到吴裕泰也每每有收获,养生红茶、保健绿茶,还有精心配制的奶茶。吴裕泰销售的茉莉花茶,品质绝佳,“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裕泰香"。其中的茉莉牡丹绣球、茉莉雪针、莲峰翠芽等8个品种曾连续三年获国际名茶评比会金奖,并获日本、韩国评茶会名茶金奖。除了国内,吴裕泰还推出了海外发展计划,以互联网为途径,向全世界各地的爱茶人士推广“中国茶”。良好的品牌口碑,健全的销售网络,使得吴裕泰已经带着茶香走向世界。
19 .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异想天开②顾客会获得宾至如归之感
B.①别具一格②顾客会获得宾至如归之感
C.①别具一格②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D.①异想天开②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20 . 阅读(材料二)中的图表,结合这则材料说明的主要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1 . 依据上述三则材料,中华传统“老字号”发展的共同原因可以概括为__、__、___(每空限10个字以内)
七、作文
22 .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一:请以“那目光,我永远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名诗,借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这句诗唤起了你成长的日子里怎样的故事?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自拟题目,叙说一个“读书——成长”的故事。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