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 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 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
(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 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 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 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 高差之差(17)=(14)-(13)=(15)-(16) 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等级 | 视 线 长 度 | 前后视距差m | 视 距 累计差m | 视线 高m | 基辅 差mm | 基辅高 差之差 mm | 检测间歇 点高差 之差mm | 水准路线测 段往返测高 差不符值 | |
仪器类型 | 视距m | ||||||||
二 | DS1,DS05 | <=50 | <=1 | <=3 | >0.3 | <=0.4 | <=0.6 | <=1 | ±4 |
测站编号 | 后视 | 下丝 | 前视 | 下丝 | 方 向 及 尺 号 | 标尺读数 | 基+K 减 辅 | 备注 | |
上丝 | 上丝 | ||||||||
后距 | 前距 | 基本分划 | 辅助分划 | ||||||
视距差d | 视距差累计 | ||||||||
(1) | (5) | 后 | (3) | (8) | (13) | ||||
(2) | (6) | 前 | (4) | (7) | (14) | ||||
(9) | (10) | 后-前 | (15) | (16) | (17) | ||||
(11) | (12) | h | (18) | ||||||
后 | |||||||||
前 | |||||||||
后-前 | |||||||||
h | |||||||||
后 | |||||||||
前 | |||||||||
后-前 |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