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1)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2)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3)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4)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5)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6)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7)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8)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9)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10)“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11)“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12)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 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13)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14)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15)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16)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17)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18)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19)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20)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21)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先逐段检索加工]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思考分析:①标题点明写与“我们的裁缝店”相关的人和事。②标题中“我们的”,充满自豪感。③“我们的裁缝店”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要点概括:裁缝和裁缝店在城市里越来越少,而在喀吾图还必须有。
思考分析:①这里生活为什么“迥然不同”?裁缝店是不是别有趣味?(吸引读者)②本段引出下文一系列“订做衣服”的“迥然不同”的人和事。
要点概括:店面虽窄小,但它温暖和平。
要点概括:养着精灵般的金鱼。
思考分析:①养金鱼是为了转移顾客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谈价钱吗?(不是,是渲染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图的质朴人情之美)②加点词句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
思考分析:①运用对比手法,用外部恶劣的环境衬托店内的温暖、和平、馨香、清洁、美艳。这里是生活中的一片小绿洲。②连用三个词语“清洁的”,强调了环境的“清洁”和“美艳”。
要点概括:对比男女顾客。
思考分析:①男顾客有什么特点?(固执、害羞、淳朴、俭朴)②女顾客有什么特点?(兴奋、开朗、追求美)③这两段从整体上交待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女人们未来三个月努力攒钱做裙子,暗示了什么社会环境?(闭塞、贫困,但生活和睦恩爱)④加点语言口语化。
要点概括:库尔马罕家的儿媳妇和婆婆一道来做裙子。
思考分析:①拎鸡做裙子这件事,表现儿媳妇怎样的性格特点?(淳朴、开朗、聪慧、爱美、孝顺长辈)②表现婆婆怎样的性格特点?(疼爱儿媳,体惜儿媳的爱美之心,支持儿媳的抢购行动)③答应以鸡换衣,人情的质朴、人际关系的和谐跃然纸上。④加点语言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要点概括:小姑娘和花衬衣的故事。
思考分析:①加点字词,用词精妙,一“挪”一“飞”用笔简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姑娘由不相信到不好意思,再到兴奋而去的心理转变过程。②让小姑娘把花衬衣拿走,表现店主人淳朴善良、心怀仁惠。③在辛勤谋生的同时,店主人也为当地牧民创造美好,向人们心中播洒阳光。在品格的质朴和内心的纯净上、在对待他人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上,店主一家与当地牧民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相融性。
要点概括:干裁缝的体验。
思考分析:①加点语言,运用排比,写出了裁缝工作的麻烦。②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这是本文的主旨句。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干什么”和“一样”,“干什么”可理解为做裁缝或做其他的行当,“一样”指代内容可以理解为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即:做裁缝和做其他工作一样都是为了“赚钱过日子”,都需要努力和辛苦劳动。再结合全文和第(18)至(20)段所写的故事可知:作者对做裁缝这一行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感受到了做裁缝的特殊意义,推而广之,任何人干好自己的工作,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这也是画线句的另一层意思。]
要点概括:补充例说裁缝工作的乐趣。
思考分析:①工作失误,却意外创造出“马蹄袖”,体现裁缝工作的乐趣。②本部分与第(16)(17)段形成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干裁缝“太麻烦”,再说裁缝这一营生还挺有乐趣,最后说自己不可能轻易放弃裁缝这一营生。③加点语言场面感十足,明快风趣的语句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
要点概括:对人生劳作的哲理思考。
思考分析:①“一针一线”,体现辛苦踏实的劳动,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②“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点睛之笔,体现哲理思考。
本文的主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1.通过对裁缝店里发生的故事和人物的描写,赞美了质朴、善良、勤劳、节俭、不慕奢华、相互关爱、彼此体贴等看似平凡实则珍贵的美好人性;
2.通过店主与顾客的买卖关系,揭示了买卖双方不应也不必沦为纯粹的金钱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真诚相待;
3.通过店主对自己干裁缝这一行业的体验,思考劳作的意义,揭示了关于劳动的哲理——诚实的、无愧于天地良心的谋生,都不免辛苦;能为他人带来美好的劳作,就有乐趣,就有价值,就值得坚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解析:选B B项,养金鱼并非裁缝店的生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非表现了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图的质朴人情之美。 | A.由第(1)段“思考分析”和第(5)(6)段、第(7)~(13)段、第(14)(15)段的“要点概括”等可知。 B.由第(3)(4)段的“思考分析”可知。 C.由第(7)~(13)段的“思考分析”可知。 D.由第(5)(6)段、第(7)~(13)段、第(14)(15)段的“要点概括”和第(21)段的“思考分析”可知。 |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答: 参: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 本题答案要点有2个,均由第(16)(17)段的“思考分析”可得。 |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参: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 本题答案要点有3个,要点①由第(3)(4)段、第(5)(6)段的“思考分析”可得;要点②由第(7)~(13)段的“思考分析”可得;要点③由第(18)~(20)段的“思考分析”可得。 |
作者写拎鸡换衣这件趣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参:①表现人物:写拎鸡做裙子这件事,表现儿媳妇淳朴、开朗、聪慧、爱美、孝顺长辈的性格特点;表现婆婆疼爱儿媳、体惜儿媳爱美之心的性格特点;②表现主题:店主人答应以鸡换衣,是对质朴人情的认同,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和谐。 | 本题答案要点有2个,均由第(7)~(13)段的“思考分析”可得。 |
第(16)~(21)段是怎样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先说干裁缝“太麻烦”,说自己曾“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转念一想:干什么不都得麻烦辛苦吗?再说,裁缝这一营生还挺有乐趣,譬如那一回,因为工作失误,却意外创造出“马蹄袖”,给全村的年轻女人带来了新奇美好。最后,作者表明态度,说自己不可能轻易放弃裁缝这一营生。 | 本题答案要点由第(18)~(20)段的“思考分析”可得。 |
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容易,得高分难,得满分更难,特别是主观题。其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
(1)加工深度不够,只是摘录检索内容、泛泛而谈,不能按照题干要求,在检索内容基础上,提炼加工到题干要求的深度;
(2)答案组织能力不强,或答题模板化、公式化,脱离文本内容,或答案要点分解不当,出现包含、交叉等情况,或答案要点不全,或答案要点加工错误等。
下面展示以上题目的相关问题答案,并剖析失分之处,以警示考生在加工答案时要注重深度和规范。
学生答案 | 阅卷评析 |
(“小说”读文示范T2)学生甲答案: | 该答案存在加工深度不够的问题:只停留在读文检索的人物对新奇事物的外在表现上,并没有提炼加工到“心态”层次。扣3分。要点①须加工到“傲慢自大的心态”,要点②须加工到“从众、趋新的心态”,要点③须加工到“故步自封的心态”,要点④须加工到“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的心态”。 |
(“小说”读文示范T2)学生乙答案: | 该答案存在组织能力不强的3方面问题:第一,只作笼统概括,没有具体分析,要扣2分;第二,要点分解不当,要点①中的“傲慢自大”和“故步自封”应该是两种心态,应该分成两个要点。虽不扣分,但是不规范。第三,要点③提炼不当,不是“恐惧”心态,而是面对新奇事物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再扣2分。 |
(“散文”读文示范T2)学生答案: | 该答案既存在加工深度不够,又存在组织能力不强的问题。要点①结合前文内容加工得很好,但要点②加工肤浅,应该结合更大范围的前后文来加工,作者此处写苦,其实是反衬“乐”,突出了作者对这份普通工作的热爱。扣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