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日期 | 单元 | 授课内容 | 备注 |
1 | 9.1-9.2 | 第一章 绪论 | 1、绪论(1) | |
2 | 9.6-9.11 |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 1、运动,空间和时间(1) 2 质点和位移(1) 3、速度和加速度(2) | |
3 | 9.14-9.18 |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 1速度和加速度(2) 2章末练习讲评(1) 3匀变速直线运动(3) | |
4 | 9.21-9.25 | 1匀变速直线运动(3) 2匀变速直线运动(3) 3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验探究(1) | ||
5 | 9.28-9.30 国庆放假 | 1、自由落体(1) 2、章末练习(1) | 国庆放假 | |
6 | 10.8.-10.10 | 月考与讲评(2) | ||
7 | 10.12-10.16 | 第四章相互作用 | 1 重力与重心(1) 2 形变与弹力 (2) 3形变与弹力(2) | |
8 | 10.19-10.23 | 1练习讲评 2摩擦力(2) 3 摩擦力(2) | ||
9 | 10.26-10.30 | 1练习 2受力分析(1) 3章末练习讲评 | ||
10 | 11.2-11.6 | 第五章力与平衡 | 1 力的合成(2) 2力的合成(2) 3 练习讲评(1) | |
11 | 11.9—11.13 | 期中考试复习及期中考试 | 期中考试 | |
12 | 11.16-11.20 | 1力的分解(2) 2力的分解(2) 3力的平衡(2) | ||
14 | 11.23-11.27 | 1力的平衡(2) 2练习讲评(1) 3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1) | ||
15 | 11.30—12.4 | 1章末练习讲评(1) 2月考复习(2) 3月考复习(2) | ||
16 | 12.7-12.11 | 月考及试卷讲评 | ||
17 | 12.14-12.18 | 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 | 1 牛顿第一定律(1) 2牛顿第二定律(3) 3 牛顿第二定律(3) | |
18 | 12.21-12.25 | 1牛顿第二定律(3) 2牛顿第三定律(1) 3练习讲评 3 | ||
19 | 12.28-12.31 | 1超重与失重(1) 2练习讲评(1) | 元旦放假 | |
20 | 1.4-1.8 | 1章末练习讲评(1) 2期末复习(2) |
21 | 1.11—1.15 | 期末复习 | ||
22 | 1.18-1.22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