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
16、效用:人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满足感。
17、利息 :利息是资本的报酬,或者说,是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18、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或一个季度),在本国领土范围之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也就是说,GDP不考虑是谁生产的最终产品,只要是在本国的国境线之内生产的,都是本国的GDP。
19、奥肯定律 :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五、【简答题】
20、简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a.其他商品的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c.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d.消费者的偏好e.广告规模f.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g.税收
21、简述形成垄断竞争的条件。
a.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产品,一个企业就是整个行业 b.该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c.其他任何厂商想进入这个行业都极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进入。d.该厂商可以根据获取利润的需要,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2、简述职能的主要内容。
(1)建立和执行法律体系(2)通过各种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3)可以影响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率4)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1)收入均等化(2)资源有效配置
23、简述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1)创造和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2)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保护私有财产。(3)改善医疗卫生和教育系统。(4)鼓励科学技术的进步。(5)促进投资。
六、【论述题】
24、如果说2008年秋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请从理论上分析应该采取的宏观经济。
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负增长,失业率上升,需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来刺激总需求,使总产出增长,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应该采取的宏观经济是:(1)增加支出。(2)减税。
模拟试卷二 四、【名词解释】
16、供给 :生产者在每个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17、生产扩展线:在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取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18、投资乘数 :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入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GDP。这个理论可用下面的公式概括:
△GDP=△I·K (1)
K=1/(1-△C/△Y)=1/(1-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1/边际储蓄倾向(2)
式中△I为新增投资,K为投资乘数。
19、规范分析 :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五、【简答题】
2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其适用条件。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其他因素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增加的每一个单位的物品中所多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说的是: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商品的需求量和自身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我们也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法则。
1、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1)完全竞争的条件:
a.市场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因此,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决定者。 b.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厂商无法通过自己产品的差异来控制价格。
c.厂商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没有进入的障碍。
d.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完整而迅速的市场供求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2)完全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是指不存在垄断现象,不受影响。
22、在什么前提下,“节俭悖论”才能成立?
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短期的。
23、画图说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即工资成本的增加、利润的增加、进口原料成本的增加。
六、【论述题】
24、试述西方国家进行宏观调节的主要的货币。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变小,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变小,货币供给就会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这是经济过热的时候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如果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增强,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上升。这是经济衰退的时候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
(2)调整再贴现率
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当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的时候,可以向银行借款,银行收取的利率叫再贴现率。如果调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变小,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变小,货币供给就会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这是经济过热的时候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如果调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增强,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上升。这是经济衰退的时候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债,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的行为。当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候,银行从商业银行手中买入国债,商业银行把国债卖给银行,银行就要支付给商业银行货币,银行是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来支付的。准备金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增强,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上升。当经济过热的时候,银行卖出国债,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后,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降低,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降低,货币供给就会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
七、【案例分析题】
25、北京市的大部分博物馆都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者可以通过预约免费领取参观券入场参观。在开放的头一周里,北京西站对面的军事博物馆参观者剧增,超过了该馆的最佳接待人数。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分析以下问题:
(1)公品有哪些特征?这些博物馆是公品还是私人产品?公品的提供者只能是吗?人们获得公品真的是免费吗?
公品的基本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博物馆不全是公品,有部分是企业个人建设的。公品的提供者不全是,还有很多非盈利组织。比如宗教机构会提供公品和服务。
(2)什么是市场失灵?公品领域为何会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1. 公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市场失灵;
2. 垄断,由于固定成本、规模效益等产生的贸易壁垒,使得某行业出现寡头或垄断,导致市场失灵;3. 外部性,有些相关因素不是经济主体可以控制的,如污染和创新;4. 信息不对称,如内幕消息。(3)在公品领域如何纠正市场失灵?
1、公品。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2、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不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的力量。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于的产业结构。
3、外部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模拟试卷三
四、【名词解释】(
16、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点的曲线。
1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其他因素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增加的每一个单位的物品中所多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
18、摩擦性失业 :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19、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一国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五、【简答题】
20、简述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1)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
(3)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具有相互依存性。
22、简述GNP与GDP的区别与联系。
GDP和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的两种原则。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特别的,外国公司在某一国资公司的利润都应计入该国的GDP。而该国企业在外国资公司的利润就不应被计入。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记入该国的GNP。
23、什么是基尼系数?对于我国基尼系数偏大的现状,能够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基尼系数是由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首次采用的。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 A ÷ (A + B)
如果A=0,基尼系数=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如果B=0,基尼系数=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
所以,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收入越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收入越不平均。
六、【论述题】
24、简述失业的不良影响及其治理手段。
要降低失业率要从降低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率两个方面着手。要降低自然失业率就必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劳动力再培训、便利搜寻过程等;要降低周期性失业率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来调节经济波动,熨平经济周期。
(1)失业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2)失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3)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七、【案例分析题】
25、一个小流氓打破了商店的玻璃后逃跑了,店主无奈之后花1000元换了新玻璃。玻璃店的老板得到了1000元的收入,假设他将其中的80%即800元用于买衣服,服装店老板得到800元的收入。再假设服装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买食品,食品店老板获得0元的收入,他又把其中的80%用于支出……
如此下去,在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全社会的国民收入能增加多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决定其作用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全社会的国民收入能增加5000元,乘数是指最初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我们的例子中,最初的投资就是玻璃店老板购买玻璃的1000元。这种投资的增加引起的衣服店、食品店等等部门收入增加之和为5000元。所以乘数就是5(5000元除以1000元)。一笔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
模拟试卷四
四、【名词解释】
16、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以一定的代价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放弃的以这同一代价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最高收益。
17、无差异曲线:表示在一定偏好和一定条件下,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18、边际储蓄倾向:是用来测度收入增加引起储蓄增加的程度的一个概念,即居民边际储蓄倾向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的居民储蓄的变动额。
19、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方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有何联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可以来解释解释需求法则: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商品的需求量和自身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21、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1)完全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是指不存在垄断现象,不受影响。 (2)完全竞争的条件: a.市场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因此,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决定者。 b.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厂商无法通过自己产品的差异来控制价格。 c.厂商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没有进入的障碍。 d.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完整而迅速的市场供求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22、简述在两部门中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所决定,即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所决定。一般说来,决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心理,因而消费函数较为稳定。于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多少所决定。
23、简述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均衡价格理论(2) 消费者行为理论(3) 生产理论(4) 市场理论(5) 分配理论(6) 微观经济
六、【论述题】
24、假设一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为有效需求不足,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对策。
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经济出现衰退,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负增长,失业率上升。对策为:需要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来刺激总需求,使总产出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1)增加支出。(2)减税。
七、【案例分析题】
25、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近70%,随之而来的燃煤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也相对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排放又引发了酸雨,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据测算,每年我国由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为此,中国一直在寻求有效的防治办法,在部分省市试行排污权交易。2002年9月30日,江苏省环保厅与省经贸委正式公布了国内出台的第一不排污权交易办法,2003年1月中旬,江苏完成了首笔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太仓港环保发电机公司以340万元的价格,向南京市下关发电厂购买为期两年的二氧化硫排污权。
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并结合以上案例说明:
(1)什么是外部性?
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2)外部性对经济效率会产生什么影响?
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提供的数量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可以由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加以说明。 如果一项活动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该项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正成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3)外部性的纠正措施有哪些?
措施主要有:(1)税收和补贴,即向施加负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向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
(2)企业合并,即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3)明确产权和谈判。依照科斯定理,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就可以通过市场谈判加以解决
模拟试卷五
16、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它是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与收入的百分比变化的比率。
17、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18、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19、边际效用 :消费者每多得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满足感。
五、【简答题】
20、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21、什么叫市场失灵?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
市场失灵:由市场缺陷造成的市场运作失误,出现偏差,使社会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主要原因为市场的局限性、不完全性和不完善性。
22、简要说明四部门经济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及恒等关系。
23、什么是货币?银行的货币工具有哪些?
狭义货币
指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利率和外汇。
广义货币
指、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货币的工具:(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调整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操作
六、【论述题】
24、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造成的。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将利润和工资都包括在成本中。增加的工资或利润被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则发生了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很难分清是由于需求拉动的还是成本推动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退作用。 通货膨胀对经济没有影响或没有确定的影响。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5、一直以来,北京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伙食补贴,学生的饭卡中每月会有60元的“饭补”自动下发;近年的CPI上涨较高,北京市又对高校学生拨款1800万进行伙食补贴。这笔资金直接补给高校的食堂,一方面要求高校食堂的饭菜不涨价,一方面食堂要公布伙食原料采购账目供学生的监督。
根据上述案例,请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分析:
(1)如果将高校食堂理解为校内垄断,请分析其效率状况。
(2)什么样的补贴方式更有效率?
1.垄断,从两方面看,一市场垄断,因为高校食堂只有一家,没有良好的竞争环境,而饭卡只能在这家食堂消费,这就是消费垄断。二补贴垄断。的补贴款只下发给食堂,食堂有权对学生的伙食费自动补贴,虽然不涨价,但也没有良好的补贴办法,如果只是伙食产品上移了,学生也无从了解具体的补贴标准和上移的金额,这就是食堂的单方面的霸权经营。效率我想如果没有竞争和标准,也好不到哪里去。
2.最有效率的补贴方式是落实到饭卡上,落实到伙食改善上,落实到食堂的多元化上,要有竞争机制。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总的说来,我对的补贴表示赞赏,但不能盲目,要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要落实到营养的改良上,也要有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