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 D )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 (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 A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 A )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 C )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 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以上都不对
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不受极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 BC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
2.标志变动度 ( BCDE )
A、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
B、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依据;
C、是反映社会生产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D、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E、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3.调和平均数的特点 ( ABE)
A、如果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等于零,则无法计算调和平均数;
B、它受所有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它受极小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大值的影响;
D、它受极大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E、它受极小值和极大值的影响要比算术平均数小
4.平均数分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两类,其中数值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下列现象应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 ACE )。
A.已知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求平均亩产
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某厂1999年-2003年的产值,求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E.已知不同级别工人的月工资和人数,求所有工人的月平均工资
6.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系数的关系是( BC )。
A.标志变异系数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志变异系数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C.标志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D.标志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E.标志变异系数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无关
三、判断分析题
1.平均指标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所以平均指标数值大小与个别标志值大小无关系。 ( 错。平均指标数值大小要受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2.所有分位数都属于数值平均数。( 错。所有分位数都属于位置平均数)
3.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众数不存在。 ( 对 )
4.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错。中位数和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5.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对。)
四、简答题
1.几何平均数有哪些特点?
答:(1)如果数列中有标志值为0或负值,则无法计算几何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小;(3)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标志值是各单位标志值的连乘积。
2.什么是平均指标?它的特点和作用。
答: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指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其特点包括数量抽象性 和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平均指标的作用是将一个同质总体各单位之间量的差异抽象化,用一个指标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是对总体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度量。
3.什么是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确定的?
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处于正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实际运用中对未分组资料求众数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分组资料需用公式近似计算;未分组资料求中位数要先排序再找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对分组资料也需要用公式近似计算。
4.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有哪些作用?
答: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的,即数列的离散趋势。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主要可来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程度;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5.什么是标准差系数?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答: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是最常用的一个标志变异指标。由于标准差是反映标志值离散程度的绝对指标,是带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因而对不同水平、不同性质或不同计量单位的总体进行比较时就会面临不可比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标准差与对应的平均数进行对比,转化为相对数后,才能进行比较。
五、计算题
1.某种食品在三个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
市场 | 价格(元/千克) | 销售量(千克) | 销售金额(万元) |
甲 乙 丙 | 6 5 4 | 4000 6000 10000 | 2.4 3.0 4.0 |
合计 | 20000 | 9.4 |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4000*6+6000*5+10000*4)/20000=4.7元
(3)加权调和平均数。=94000/(24000/6+30000/5+40000/4)= 4.7元
2.某地区甲、乙两个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量资料如下;
品种 | 价格(元) | 销售量(吨) | |
甲市场 | 乙市场 | ||
1 | 0.30 | 75.0 | 37.5 |
2 | 0.32 | 40.0 | 80.0 |
3 | 0.36 | 45.0 | 45.0 |
解:甲市场蔬菜平均价格=
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
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一点。
3、甲、乙两地同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等级 | 价格(元) | 销售额(万元) | |
甲地 | 乙地 | ||
1 | 1.3 | 13 | 13 |
2 | 1.2 | 24 | 18 |
3 | 1.1 | 11 | 16.5 |
解:甲地商品平均价格=(13+24+11)/(13/1.3+24/1.2+11/1.1)=1.2(元)
乙地商品平均价格=(13+18+16.5)/(13/1.3+18/1.2+16.5/1.1)=1.1875(元)
甲地商品平均价格高一点。
4.以下资料是某大学管理系学生月均生活费开支。
月均生活费开支(变量值)/元 | 组中值 | 大学生人数 | 向上累计 | 各组人数比重(频率)% |
100-200 | 150 | 22 | 22 | 4.76 |
200-300 | 250 | 40 | 62 | 8.66 |
300-400 | 350 | 74 | 136 | 16.02 |
400-500 | 450 | 82 | 218 | 17.75 |
500-600 | 550 | 104 | 322 | 22.51 |
600-700 | 650 | 84 | 406 | 18.18 |
700-800 | 750 | 42 | 448 | 9.09 |
800-900 | 850 | 14 | 462 | 3.03 |
合计 | - | 462 | - | 100.00 |
解:平均数(月均生活费);
中位数
众数
5.某地20个国有商店,200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按产品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分组(%) | 商店数目 | 实际产品销售额(万元) | 计划完成的销售额 |
80-90 | 3 | 45.9 | 54 |
90-100 | 4 | 68.4 | 72 |
100-110 | 8 | 34.4 | 32.76 |
110-120 | 5 | 94.3 | 82 |
合计 | 20 | 243 | 240.76 |
解: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程度=实际完成的销售额/计划应完成的销售额*100%=243/240.76*100%=100.93%
6.已知,甲、乙两班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各科目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甲、乙两班学生成绩表
语文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英语 | |
甲 | 95 | 90 | 65 | 70 | 75 | 85 |
乙 | 110 | 70 | 95 | 50 | 80 | 75 |
解:(1)
(2)由于甲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比较标准差,根据,说明甲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于乙班的。
同时,还可以计算标准差系数:
由于,仍然说明甲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于乙班的。
7.两个不同品牌水稻分别在四块田上试种,其产量资料如下:
甲品牌水稻 | 乙品牌水稻 | ||
田块面积(亩) | 产量(千克) | 田块面积(亩) | 产量(千克) |
1.2 | 600 | 1.0 | 500 |
0.8 | 404 | 1.3 | 676 |
0.5 | 720 | 0.7 | 371 |
1.3 | 702 | 1.5 | 699 |
解:根据公式
计算得;
。由于
所以,乙品种虽然平均亩产低于甲品种,但乙品种的稳定性比甲好,因此更具有推广价值。
8. 某生产车间有50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分组资料如下:
日加工零件数(件) | 组中值 | 工人数 | 日产量 |
60以上 60—70 70—80 80—90 90—100 | 55 65 75 85 95 | 5 9 12 14 10 | 275 585 900 1190 950 |
合计 | - | 50 | 3900 |
解:根据公式
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3900/50=78(件)
标准差=12.53(件)
9. 某煤矿有甲、乙两个生产班组,每班组有8个工人,各班组每个工人的月产量(单位:吨)记录如下:
甲班组 | 20 | 40 | 60 | 70 | 80 | 100 | 120 | 70 |
乙班组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0 |
(2)计算甲、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3)比较甲、乙两组人均日产量的代表性。
解:(1)甲、乙两组工人的人均日产量都为70(吨)
(2)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83.67(吨)
乙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5.29(吨)
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1.195
乙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0.076
(3)乙组比甲组的人均日产量的代表性高。
10. 某市调查400户居民家庭收入资料如下表:
人均月收入(元) | 组中值 | 家庭户数 | 月收入 |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 150 250 350 450 550 | 40 120 140 80 20 | 6000 30000 49000 36000 11000 |
合计 | - | 400 | 132000 |
解:全距=600-100=500(元);平均值=132000/400=330(元)
平均差=84(元)
标准差=102.96(元)
标准差系数=102.96/330=0.312
11.某地区人口性别组成情况:
是非标志 | 变 量x | 人口数(人) | 比重(成数)% |
男 女 | 1 0 | 52000 48000 | 52 48 |
合 计 | — | 100000 | 100 |
(1)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2)是非标志的标准差。
解:(1)是非标志的平均数=p=52%
(2)是非标志的标准差=(0.52*0.48)^(1/2)=0.4996
12.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表所示。
按利润额分组(万元) | 企业数(个) | 向上累计 |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以上 | 19 30 42 18 11 | 19 49 91 109 120 |
合计 | 120 |
(2)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解:(1)众数=(万元)
中位数=(万元)
均值=426.67(万元),标准差=116(万元)
(2)分布的偏态系数SKp=
峰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