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音部】竟
【漢典】
樂曲盡爲竟。从音从人。居慶切 文六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樂曲盡爲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别製境字。非。从音儿。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儿在人下。猶十爲數終也。故竟不入儿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
竟 jìng 〈动〉 (1) (会意。从音,从人。本义:奏乐完毕)
(2) 同本义 竟,乐曲尽为竟。——《说文》
竟 jìng 〈名〉 “竟”假借为“境”,边境,国境 [border]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境
汉 典
疆也。从土竟聲。經典通用竟。居領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大部】
【漢zdic.net典】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他達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徒蓋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韵會訂。象人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按天之文从一大。則先造大字也。人儿之文但象臂脛。大文則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參天地。是爲大。徒葢切。十五部。此以古文籒文互釋。明衹一字而體稍異。後來小篆偏旁或从古,或从籒。故不得不殊爲二部。亦猶从卩,从儿必分系二部也。然則小篆作何字。曰。小篆作古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太 tài 〈形〉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
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孰 shú〈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
;右边是“丮”( 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 本义:熟,煮熟)
(2) 同本义。“熟”的古字 孰,食饪也。——《说文》。字亦作熟。
(2)。《說文》食飪也。孰,食饪也。——《说文》。字亦作熟
熟:。《說文》本作𦏧。食飪也。
熟 shú 〈动〉 (2) 同本义
(1) (形声。从火,孰( shú)声。本作“孰”。“熟”是后起字。
本义:煮熟,食物烹煮到可吃的程度)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涂
【漢 zdic.net 典】
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同都切
(8) “塗”的简化字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繩。繩各本譌作澠。今正。牧前志作收。後志作牧。李奇曰。靡音麻。常璩曰。同紐。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晉書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經注若水篇曰。若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縣山竝卽草以立名。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導源臘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臘谷。故漢志謂之臘。涂水,漢志說文皆云入繩。而水經注云入若水者,善長云若水,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諸書錄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正是異水沿注。通爲一津。隨納通稱也。水道提綱曰。金沙江卽古繩水。鴉龍江一名打沖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雲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金沙自犛石山發源。至雲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聖人不尙遠略之意。牧靡今何縣。涂水今何水。未審。从水。余聲。同都切。五部。按古道塗,塗墍字皆作涂。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
【漢典】
泥也。从土涂聲。同都切 【漢典】◎ 涂 (塗 )tú〈名〉(1) 泥,泥巴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門部】閒
汉 典
隙也。从門从月。𨳢,古文閒。古閑切〖注〗徐鍇曰:“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𨻶也。” 〖注〗𨳡,古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隙也。隙者,壁際也。引申之,凡有兩邊有中者皆謂之隙。隙謂之閒。閒者,門開則中爲際。凡罅縫皆曰閒,其爲有兩有中一也。攷工記說鐘銑與銑之閒曰銑閒,篆與篆。鉦與鉦之閒曰篆閒,𡔷閒,鉦閒,病與瘳之閒曰病閒,語之小止曰言之閒。閒者,稍暇也。故曰閒暇。今人分别其音爲戶閑切。或以閑代之。閒者,隙之可尋者也。故曰閒廁,曰閒迭,曰閒隔,曰閒諜。今人分别其音爲古莧切。釋詁,毛傳曰:閒,代也。釋言曰:閒,俔也。人部曰:俔,閒俔也。厂部曰:㕊,石閒見也。今音皆去聲。凡自其單出言之曰閒。从門月。會意也。門開而月入。門有縫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古閑切。十四部。𨳿,古文閒。此篆各本體誤,汗𥳑等書皆誤,今攷正。與古文恒同,中从古文月也。〖注〗𨳡,古文。
閒jiān ◎ 同“間”。《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
● 閒 jiàn ◎ 同“間”。《墨子•經上》:“有閒,中也。”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說
汉 典 ZDIC.NET
說,釋也。从言兌。一曰談說。失爇切。又,弋雪切
(2) “说”、“悦”古今字
悦 yuè 〈形〉
(1)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说文系传统论》
(2) “说”、“悦”古今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弟部】弟
(汉 典 网 ZDIC.NET)
韋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凡弟之屬皆从弟。𠂖,古文弟从古文韋省,丿聲。特計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韋束之次弟也。以韋束物。如輈五束,衡三束之類。束之不一則有次弟也。引伸之爲凡次弟之弟,爲兄弟之弟,爲豈弟之弟。詩正義引說文有第字。从古文之象。文各本作字。今正。說文小篆有从古文之像似者凡三。曰弟,曰革,曰民。皆各像其古文爲之。特計切。十五部。凡弟之屬皆从弟。
弟tì ◎ 古同“悌”,孝悌。
弟 dì 〈动〉通“悌”。敬爱兄长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悌
zdic.net 漢 典
善兄弟也。从心弟聲。經典通用弟。特計切
悌 tì 〈动〉
(1) (形声。从心,弟声。本义:敬爱兄长) 同本义。亦泛指敬重长上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悌,善兄弟也。——《说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𨸏部】隊 從高隊也。从𨸏㒸聲。徒對切
隊,从高陨也。——《说文》。俗字作墜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從高隊也。隊墜正俗字。古書多作隊。今則墜行而隊廢矣。大徐以墜附土部。非許意。釋詁。隊,落也。釋文从墜而以隊附見。傎矣。左傳曰。以成一隊。杜注。百人爲隊。葢古語一隊,猶言一堆。物墮於地則聚。因之名隊爲行列之偁。後人以墜入至韵。以隊入隊韵。而莫測其原委矣。从𨸏。㒸聲。徒對切。十五部。按當云直類切。字源演变: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
韩国
旧字形
【汉典书法:“队”字的链接】
对不起,该话题不存在或您没有权限查看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墜
汉 典 ZDIC.NET
陊也。从土隊聲。古通用䃍。直類切
坠 (墜) zhuì 〈动〉
(1) (形声。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2) 同本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走部】赴
【汉典】
趨也。从走,仆省聲。芳遇切〖注〗臣鉉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趨也。聘禮。赴者未至。士喪禮。赴曰君之臣某死。注皆云。今文赴作計。按古文計告字衹作赴者,取急疾之意。今文从言。急疾意轉隱矣。故言部不收計字者,从古文不从今文也。凡許於禮經从今文則不收古文字。如口部有名,金部無銘是也。从古文則不收今文字。如赴是也。襍記作計不作赴者,禮記多用今文禮也。左傳作赴者,左𠀌明述春秋傳以古文。故與古文禮同也。从走。卜聲。芳遇切。古音在三部。
赴 fù 〈动〉
(1) (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2) 同本义 [go to]
(3)通“讣”。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 赴,趋也。《说文》
讣 訃 fù 〈动〉
(1) (形声。从言,卜声。 本义:报丧 。通告某人逝世的消息) 同本义
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馬部】馮
zdic.net 漢 典
馬行疾也。从馬冫聲。房戎切〖注〗臣鉉等曰:本音皮冰切。經典通用爲依馮之馮。今别作憑,非是。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馬行疾也。从馬。仌聲。皮冰切。六部。按馬行疾馮馮然,此馮之本義也。展轉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馮者,馬蹏箸地堅實之皃。因之引伸其義爲盛也,大也,滿也,懣也。如左傳之馮怒,離騷之馮心,以及天問之馮翼惟象,淮南書之馮馮翼翼。地理志之左馮翊皆謂充盛。皆畐字之合音叚借。畐者,滿也。或叚爲凭字。凡經傳云馮依,其字皆當作凭。或叚爲淜字。如易,詩,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俗作憑。非是。
冯 (馮) ping 〈形〉
(1) (形声。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本义:马跑得快) (2) 同本义
冯,马行疾也。——《说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三】【田部】田
汉典ZDIC.NET
陳也。樹穀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屬皆从田。待秊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敶也。各本作陳。今正。敶者,列也。田與敶古皆音陳。故以㬪韵爲訓。取其敶列之整齊謂之田。凡言田田者,卽陳陳相因也。陳陳當作敶敶。陳敬仲之後爲田氏。田卽陳字。叚田爲陳也。樹榖曰田。穜菜曰圃。樹果曰園。見囗部。象形。各本作象四。今依韵會正。非許意也。此象甫田之形。毛公曰。甫田謂天下田也。待年切。古音如陳。十二部。囗十,逗。千百之制也。此說象形之恉。所以象阡陌之一縱一橫也。各本作阡陌。今正。周禮遂人曰。凡治野。夫閒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百夫之涂謂之爲百。千夫之道謂之爲千。言千百以包徑畛路也。溝縱洫橫。澮縱川橫。遂徑畛涂道路縱橫同之。溝橫洫縱。澮橫川縱。徑畛涂道路之橫縱同之。阡陌則俗字也。凡田之屬皆从田
◎ 田 tián 〈动〉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田,树谷曰田。——《说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攴部】畋【zdic.net 漢 典 網】
平田也。从攴、田。《周書》曰:“畋尒田。”待年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平田也。齊風。無田甫田。上田卽畋字。从攴田。田亦聲。待年切。十二部。周書曰。畋尒田。多方篇文。
畋 tián 〈动〉
(1) (会意。从攴( pū)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2) 同本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共部】
汉 典 ZDIC.NET
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屬皆从共。𦱹,古文共。渠用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同也。从廿廾。廿,二十幷也。二十人皆竦手是爲同也。渠用切。九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字爲之。衞包盡改尚書之共爲恭。非也。釋詁。供,歭,共,具也。郭云。皆謂備具。此古以共爲供之理也。尚書,毛詩,史記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漢石經之存者無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嚴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毛詩溫溫恭人,敬恭明祀,溫恭朝夕皆不作共。靖共爾位箋云。共,具也。則非恭字也。虔共爾位箋云。古之恭字或作共。云或,則僅見之事也。史記恭敬字亦無作共者。凡共之屬皆从共。通“供”,供给。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供
(汉典網ZDIC.NET)
設也。从人共聲。一曰供給。俱容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設也。設者,施陳也。釋詁。供,歭,𠔏,具也。按峙卽儲偫字。𠔏卽供之假借字。凡周禮皆以𠔏爲供。尙書一經訓奉訓待者皆作𠔏。其恭敬字皆作恭。衞包乃盡改𠔏爲恭。毛詩亦𠔏恭分別。總之。古經用𠔏爲供之假借。不用𠔏爲恭之假借。惟左傳三命茲益𠔏,其共也如是,君命以𠔏,則借𠔏爲恭。鄭君箋詩所謂古之恭字或作𠔏者乎。詳古文尙書𢰅異。从人。𠔏聲。俱容切。九部。一曰供給。給者,相足也。設與給二義相足。共部曰。龔,給也。是龔與供音義同。尙書。共行天罰。漢人引皆作龔行天罰。謂奉行天罰也。
供 gōng 〈动〉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2) 同本义
供,供给。——《说文》
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七】【日部】昏
汉 典
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呼昆切〖注〗𣄾、𣄼,古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日冥也。冥者,窈也。窈者,深遠也。鄭目錄云。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以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陰來。日入三商爲昏。引伸爲凡闇之偁。从日,氐省。氐者,下也。氐部曰。氐者,至也。其引伸之義則爲下。故此云氐者,下也。上部云下者氐也。目部云氐目卽低目。人部無低字。昏字於古音在十三部。不在十二部。昏聲之字。?亦作蚊。?亦作㞶。?亦作忞。昏古音同文。與眞臻韵有斂侈之別。字从氐省爲會意。絕非从民聲爲形聲也。葢隷書淆亂。乃有从民作昬者。俗皆遵用。唐人作五經文字乃云。緣廟諱偏傍。準式省从氏。凡汦昏之類皆从氏。以昏類泯。其亦傎矣。呼昆切。䰟韵者,文韵之音變。一曰民聲。此四字葢淺人所增。非許本書。宜刪。凡全書內昏聲之字皆不从民。有从民者譌也。
昏 (昬、曛) hūn 〈名〉
(1) (会意。从日,从氐( 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
本义:黄昏) 同本义 昏,日冥也。——《说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女部】婚
zdic.net 漢 典
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聲。𤔿,籒文婚。呼昆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婦家也。釋親曰。婦之父爲婚。婦之黨爲婚兄弟。禮。娶婦㠯昏時。婦人侌也。故曰婚。禮謂禮經也。士昏禮曰。凡行事必用昏昕。注曰。用昕使者。用昏壻也。郊特牲曰。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从女昏。昏亦聲。呼昆切。十三部。
婚 hūn 〈名〉
(1) (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𨸏部】【zdic.net 漢 典 網】
宛丘,舜後嬀滿之所封。从𨸏从木申聲。𨸬,古文陳。直珍切〖注〗臣鉉等曰:陳者,大昊之虛,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注〗軙、敶,亦古文陳。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宛丘也。韵會有也。舜後嬀滿之所封。毛傳諩曰。陳者,大皞虙戲氏之墟。帝舜之冑。有虞閼父者,爲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封其子嬀滿於陳。都於宛丘之側。是曰陳胡公。按今河南陳州府治是其地。許必言宛丘者,爲其字从𨸏也。毛傳曰。四方高下曰宛丘。卽釋丘之宛中曰宛丘也。陳本大皞之虛正字。俗叚爲敶列之敶。陳行而敶廢矣。从𨸏。从木。大皞以木德王。故字从木。申聲。直珍切。十二部。
陈 陳 Chén 〈名〉
(1)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2) 古国名 [Chen state]。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陈,宛丘, 舜后妫( guí)满之所封。——《说文》
(4) 战阵;行列 [battle array]
阵 (1) 陣 zhèn (名)
(2) (会意。从阜( fù),从车。土山前摆满了战车。字本作“陈”。“阵”为后起字。本义:两军交战时队伍的战斗队形) (3) 同本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卩部】卷 厀曲也。从卪𢍏聲。居轉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厀曲也。卷之本義也。引伸爲凡曲之偁。大雅。有卷者阿。傳曰。卷,曲也。又引伸爲舒卷。論語。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卽手部之捲收字也。又中庸。一卷石之多。注曰。卷猶區也。又陳風。碩大且卷。傳曰。卷,好皃。此與齊風傳鬈,好皃同。謂卽一字也。檀弓。女手卷然。亦謂好皃。从卪。?聲。十四部。巨員切。大徐但云居轉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捲
【zdic.net 漢 典 網】
气勢也。从手卷聲。《國語》曰:“有捲勇。”一曰捲,收也。巨貟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居轉切,以爲捲舒之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气埶也。謂作气有勢也。此與拳音同而義異。小雅巧言。無拳無勇。毛傳曰。拳,力也。齊語。桓公問曰。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韋云。大勇爲拳。此皆叚拳爲捲。葢與古本字異。齊風箋云。从手。卷聲。巨貟切。十四部。按五經文字本部權字下曰。从手作㩲者,古拳握字。从手之㩲,字書韵書皆不錄。惟盧令鄭箋云。又吳都賦。覽將帥之㩲勇。李注云。毛詩無拳無勇。从木。然可知其必五經文字所謂从手之字也。是可以知字書,韵書遺屚之古字甚多。莫之能補。古書之譌繆亦甚多。莫之諟正也。國語曰。有捲勇。齊語文。廣韵引說文,有上有子字。一曰捲收也。此別一義。卽今人所用舒卷字也。論語。卷而懷之。叚卷字爲之。廣韵書弮字亦當作捲。此義音居轉切。
卷 juǎn〈动〉
(1) (形声。从卩(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juàn)声。
( quǎn)本义:膝曲)
◎ 同“卷2”。
(3) [因为古代婚礼是在傍晚举行,故引申为]婚礼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又部】反 覆也。从又,厂反形。𠬡,古文。府遠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覆也。覆,?也。从又必有覆之者。厂。各本作厂反形。未允。韵會無反形字。然則當云厂聲而奪也。厂呼旱切。反府遠切。十四部。
◎ 反 fǎn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说文》 (5) 通“返”。返回;回归 [go back]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返
【漢zdic.net典】
還也。从辵从反,反亦聲。《商書》曰:“祖甲返。”𢓉,《春秋傳》返从彳。扶版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還也。返還曡韵。从辵反。反覆也。覆復同。反亦聲。扶版切。十四部。商書曰。祖伊返。西伯戡黎文。各本作祖甲。今依集韵訂。
返 fǎn 〈动〉
(1) (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本义:回归,返回)
(2) 同本义 [return;go back] 返,还也。——《说文》
1.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 2. 裹挟带动:~入。~扬。
3.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纸~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尸部】尸汉典ZDIC.NET
陳也。象臥之形。凡尸之屬皆从尸。式脂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陳也。陳當作敶。攴部曰。敶,列也。小雅祈父傳曰。尸,陳也。按凡祭祀之尸訓主。郊特牲曰。尸,陳也。注曰。此尸神象。當從主訓之。言陳非也。玉裁謂。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二義實相因而生也。故許但言陳。至於在牀曰屍。其字从尸从死。別爲一字。而經籍多借尸爲之。象臥之形。臥下曰伏也。此字象首俯而曲背之形。式脂切。十五部。凡尸之屬皆从尸。
尸 shī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尸 (屍) shī〈名〉 (1) 尸体 [corpse]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尸部】屍(汉典網ZDIC.NET) 終主。从尸从死。式脂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終主也。終主者,方死無所主,以是爲主也。曲禮曰:在牀曰屍。今經傳字多作尸,同音假借也。亦尚有作屍者。从尸死。死者,終也。尸者,主也。故曰終主。式脂切。十五部。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錯
【zdic.net漢典網】
金涂也。从金昔聲。倉各切〖注〗䥘,古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金涂也。涂俗作塗。又或作?。謂以金措其上也。或借爲措字。措者,置也。或借爲摩厝字。厝者,厲石也。或借爲䢒逪字。東西曰䢒。邪行曰逪也。从金。㫺聲。倉各切。五部。
错 (錯) cuò 〈动〉
(1)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2) 同本义 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说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措汉 典 ZDIC.NET 置也/从手,昔声。倉故切.本义:放置,安放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置也。置者,赦也。立之爲置。捨之亦爲置。措之義亦如是。經傳多叚錯爲之。賈誼傳叚厝爲之。从手。㫺聲。倉故切。五部。
措 cuò 〈动〉 措,置也。——《说文》。
(1)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2) 同本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尾部】屬 連也。从尾蜀聲。之欲切
3. 古同“嘱”,嘱咐,托付。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連也。連者,負車也。今字以爲聯字。屬,今韵分之欲市玉二切。其義實通也。凡異而同者曰屬。鄭注司徒序官云。州黨族閭比者,鄉之屬別。注司市云。介次市亭之屬別小者也。凡言屬而別在其中。如秔曰稻屬,秏曰稻屬是也。言別而屬在其中。如稗曰禾別是也。从尾。取尾之連於體也。蜀聲。之欲切。三部。今作屬。
嘱 (囑 )zhǔ 〈动〉
(1) (形声。从口,属声。本义:嘱托,叮嘱) (2) 同本义 [enjoin]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辟部】辟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
凡辟之屬皆从辟。必益切 ——《说文汉典ZDIC.NET>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法也。法當作灋。小雅。辟言不信。大雅。無自立辟。傳皆曰。辟,法也。又文王有聲箋,抑箋,周禮鄉師注,戎右注,小司寇注,曲禮下注皆同。引伸之爲罪也。見釋詁。謂犯法者,則執法以罪之也。又引伸之爲辟除。如周禮閽人爲之辟,孟子行辟人,以及辟寒,辟惡之類是也。又引伸之爲盤辟。如禮經之辟,鄭注逡遁是也。又引伸爲一邊之義。如左傳曰闕西辟是也。或借爲僻。或借爲避。或借爲譬。或借爲闢。或借爲壁。或借爲襞。从卪辛。節制其辠也。節當作卪。俗所改也。以卪制說卪。从口。用法者也。用法上當再出口字。以用法說从口。辟合三字會意。必益切。十六部。凡辟之屬皆从辟。
辟 bì 〈名〉 (2) 同本义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辟 bì 〈动〉 (1)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避zdic.net 漢 典 回也。从辵辟聲。毗義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回也。上文回辟之回訓衺,𠆎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迥是也。然其義實相近。从辵。辟聲。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爲避。
避 bì〈动〉 (1) (形声。从辵( 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矢部】知 詞也。从口从矢。陟离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䛐也。白部曰。𥏼,識䛐也。从白,从亏,从知。按此䛐也之上亦當有識字。知𥏼義同。故𥏼作知。从口矢。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陟离切。十六部。
知 zhī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智 zhì〈形〉
(1)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2)同本义 [resourceful;wise] 《說文》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智 zhì 〈动〉 智 通“知”( zhī)。知道,认识[know]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戉部】戚 戉也。从戉尗聲。倉歴切 文二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云。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爲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爲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爲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云。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衹有戚。後乃別製慽字。从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
戚 qī 〈名〉
(1) (形声。从戉,尗声。戉:( 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2)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戚 qī 〈形〉 (1) 忧愁;悲伤。通“慽”、“慼”
慼 (慽) qī〈形〉 (1) 忧愁;悲伤 [sad;sorrowful]
慽,忧也。从心,从戚。今字作慼。——《说 文》
慼 qī〈名〉 通“戚”。亲戚 [relative]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貝部】賈(汉典網ZDIC.NET) 賈市也。从貝襾聲。一曰坐賣售也。公戶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賈,此複舉字之未刪者。市也。市,買賣所之也。因之凡買凡賣皆曰市。賈者,凡買賣之偁也。酒誥曰。遠服賈。漢石經論語曰。求善賈而賈諸。今論語作沽者,假借字也。引伸之凡賣者之所得,買者之所出,皆曰賈。俗又別其字作價。別其音入禡韵。古無是也。从貝。襾聲。公戸切。五部。一曰坐賣售也。六字葢淺人妄增。司市注。通物曰商。居賣物曰賈。居賣物,謂居積物亦兼賣之也。居非謂坐。此以坐與下行相對。又贅以說文所無之售字。殊無文理。
贾 (賈) gǔ〈动〉
(1) (形声。本义:做买卖) (2) 同本义 贾,市也。——《说文》
贾 (賈) jià 〈名〉 (1) 通“价”。价格,价值 [price]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價【zdic.net 漢 典 網】 物直也。从人賈,賈亦聲。古訝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善也。大雅板曰。价人維藩。釋詁及傳曰。价,善也。箋云。价,甲也。被甲之人,謂卿士掌軍事者。葢鄭易价爲介也。詩正義引爾雅作价。今爾雅作介善也。葢非善本。从人。介聲。古拜切。十六部。詩曰。价人維藩。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𥄉部】縣
(汉 典 網 ZDIC.NET)
繫也。从系持𥄉。胡涓切〖注〗臣鉉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别作懸,義無所取。 文二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繫也。繫當作系。繫者繫𦃇也。一名惡絮。許書本非此字明矣。許自序云。據形系聯,不作繫也。系篆下云繫也。當卽縣也之譌。二篆爲轉注。古懸挂字皆如此作。引伸之,則爲所系之偁。周禮。縣系於遂。邑部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則系於國。秦漢縣系於郡。釋名曰。縣,縣也。縣係於郡也。自專以縣爲州縣字。乃別製从心之懸挂。別其音縣去懸平。古無二形二音也。顏師古云。古縣邑字作寰。亦爲臆說。从系持𥄉。會意。胡㳙切。十四部。
县(縣) xuán〈动〉 (1) 系挂 县(縣)xuán ◎ 古同“悬”。
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
悬 (懸) xuán〈动〉 (2) 同本义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
日本
韩国
旧字形
【汉典书法:“知”字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