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怎样加标点符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7:37
文档

怎样加标点符号

怎样加标点符号  1.首先要搞懂每个标点的作用。逗号(,)表示___________。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_____________。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分号(;)表示分句的并列关系。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语句的省略。书名号(《》)表示______。加标点时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读一句加一句,而应读上句再读下句,看上下文有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还要整体看一遍,看是否有并列分句或其他句式。做到上面两点不难,但还不够,还要多读,深入领会句子的意思、句子间的关系和文章的
推荐度:
导读怎样加标点符号  1.首先要搞懂每个标点的作用。逗号(,)表示___________。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_____________。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分号(;)表示分句的并列关系。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语句的省略。书名号(《》)表示______。加标点时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读一句加一句,而应读上句再读下句,看上下文有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还要整体看一遍,看是否有并列分句或其他句式。做到上面两点不难,但还不够,还要多读,深入领会句子的意思、句子间的关系和文章的
怎样加标点符号  

1.首先要搞懂每个标点的作用。逗号(,)表示

___________。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_____________。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分号(;)表示分句的并列关系。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语句的省略。书名号(《》)表示______。 

   加标点时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读一句加一句,而应读上句再读下句,看上下文有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还要整体看一遍,看是否有并列分句或其他句式。 

做到上面两点不难,但还不够,还要多读,深入领会句子的意思、句子间的关系和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件十分奇妙的事,各人领会的意义不同,所加的标点也不一样。请看下面的例子。

   猴子、山羊、兔子、斑马,一哄而散。(只提到这几种动物,所以用逗号) 

猴子、山羊、兔子、斑马……一哄而散。(动物种类不止前文提到的那些,所以用省略号)

2.“哈哈!”他笑了几声。(笑得短促)

“哈哈……”他笑了起来。(笑声延续时间长)

1.农民在地里干活,工人在工厂做工。(虽然是并列分句,但句子较短,读起来快一些,所以用逗号) 

农民在地里干活,收获粮食;工人在工厂做 ,生产产品。(并列分句明显,所以用分号)

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破折号

1.“呜��”火车启动了。(表示______)

1.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5月12日。(表示补充说明) 

2.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表示_______) 

3.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你看猴子的动作多像人啊!(表示意思转折) 

省略号

1.菜园里有白菜、黄瓜、萝卜、土豆……(相同或相似部分的省略) 

2.老班长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我吃过了。”(表示________) 

3.指导员喘息着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要……”(话未说完) 

4.伯父笑着对我说:“墙壁当然要比鼻子硬得多哟……”(意思未尽) 

引号

1.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示引用) 

2.冬天麦子的“棉被”盖得越厚,来年麦子长得越好。(表示特殊的称谓) 

3.不少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品质好的“三好”学生。(表示着重指出) 

4.如果把为人民服务、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叫做“傻子”,那么我们都需要这种“傻子”。(表示_________) 

小朋友们,你们能在横线上正确填写标点符号的作用吗?)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一、     标点符号分类概说

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两部分。

点号: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包括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标号: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包括

     “ ”(引号) (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 》(书名号)—(连接号) 

      . (间隔号)  x (隐讳号) ~~~~(象声号)

      口  (空缺号)

二、     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

点号及标号中的间隔号各占一个字位置,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各占一个字位置,行文中顶格一般可写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破折号,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不能写在一行末尾。其他标点符号一般不能在顶格写。后引号、后括号、后书名号可在一行末尾,不能放在一行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可出现在一行开头,也可出现在一行末尾,但不能拆开使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明运行起讫点时,占两个字格。

三、     标点符号使用的重点、难点

1、     顿号、逗号、分号都用在句子中间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顿号

A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和” “与” “及” “或”,就不必再用顿号。如: 作图要用铅笔、米尺和圆规。

    B 并列词语间还有并列,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用顿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C 并列短语做谓语、补语,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我们的党伟大,光荣,正确。 我们要不断学习,进步,提高。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D 有的词语并列,读起来不停顿或停顿小,又不产生歧义,不用顿号。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工农业生产  党政干部

E 连用相临数字表示约数,数字间不用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  这所小学有五六百人。走了三四里路。

逗号

A  用在主语后,强调主语。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用在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后(宾语是一个较长的句子)

我们高兴地看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记得,那时她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若要突出宾语,逗号改为冒号。如:的实践证明:几十年来的文化教育工作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

C  用来隔开不在本位的成分。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状语在句首)

进来吧,同学们!(主谓倒装)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我买了件羊毛大衣,进口的。(定语后置)

D  语或呼语后头用逗号。

你看,那边枫叶红了。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E  用在关联词后、同位语间、插入语后。

他现在还不是很努力,但是,和以前比,已经进步很大了。

老王,我们的组长昨天得奖了。

什么事,更确切地说,是事关你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分号

A 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有时也用分号。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转折关系)

B 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C 如果分句内已经有了逗号,分句间要用分号隔开;如果分句间没有用逗号,分句间只用逗号隔开,不必使用分号。

小军考上了兰大,小玲考上了陕师大。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实践。

2 、冒号和破折号

看两个例子:

今天的晚会有如下节目:独唱、舞蹈、二重唱和相声。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A  表总分关系   分说是总说的分项叙述用 :

                分说撒总说的注释用  ——

B  内容上     : 表总分关系,分说不能删

            ——  表注释,可删去注释,句意仍完整。

C   语气      : 停顿时间长

——停顿时间短或没有停顿。

   冒号使用注意问题:

(1) 没有大的停顿,不用冒号。如:

今天开会,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

(冒号使用错误,不用冒号)

(2) 冒号一般管到句末。

错例: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冒号只管到“等”前面的内容。)

(3) 词谓语支配较长宾语,为了强调宾语,谓语后不用句号,用冒号。如:

   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4)“说”、“问”后如果是间接引,不用冒号。

(4) 冒号可以总结上文。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实践:想和做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破折号

表示后面的话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表示后面的话是转折、递进、转换话题的;表示话语中断、说话延长等;转换说话对象。

3、     叹号、省略号

如果有的成分倒置,感叹号应放在句末。如:

歌唱吧,年轻的朋友们!   请收起眼泪吧,可敬的人民!

省略号后一般不用点号 。

省略号就表示“等” “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

“等等”,用了“等” “等等”,就不再用省略号。

4、     问号

A、 用不用问号,不在于句中有没有表疑问的词语,关键要看句子有没有询问或反问语气。有的句子虽有表疑问的词语,但并不提出问题,不要求回答,也不是反问,而是陈述一种情况,这类句子属陈述句,句末不用问号。如: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我真的不知道小张招聘到哪个单位。

他问老人的女儿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

    所以,不能单看句子有无疑问词,而应从整个句子结构上辨析,看整个句子是否在发问。再如:

我们应该调查一下,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原因。

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候出发,我都打听好了 。

B  选择问中间停顿处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这样对待同学,是帮助他呢,还是害他呢?

是你去参加活动呢,还是我去?

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性,也可以在各选项后都用问号,如:

是站在他们的前面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议论他们?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  倒装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怎么啦,同学们?

D  有些表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请你稍微让一让好吗?  你过来一下好不好?

E  反问句连用,中间处用问号。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5、     引号

A 引号表引用的部分。注意:“说”在所说的话中间,有两种情况,看如下例句:

“没关系,”他解释说,“我反正要走一趟的。”

“阿姨,”他低低地说,“我们赶快走吧!”

(这两个句子,前边都不是完整的句子,中间用逗号。)

“我……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问得很突然,我也就随便反问了一句:“你可准有对象了吧?”

“不肯跟我走?怕我把癌过给你吧?你快去收拾收拾,两小时后起飞。”将军一本正经地说:“我等你!”

(这两个句子,前边都是完整句子,中间用冒号。)

B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但引号。如果引号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例:

大娘接着解释说:“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6、引文后标点

  A  引文后标点的位置以引用部分在文中的位置而定。

直接引原文,引用部分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如:我联想到了唐代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夹引,即引文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

如果引文结束正好是句子停顿,点号在引号外。例1:他说了声“没关系”,就收拾自己的东西。 例2: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朴字见色”。

如果引文结束,句子不停顿,则用引号不用点号。例:“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名言,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了。

B  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则不用引号。

C  引文中还套引文,依此规则推断点号位置。

D  引文后需注明出处的

直接引用原文且意思完整的,引文后用( )注明,即 “   。”( )

夹引的,若引号外有点号 “  ”,则 “  ”( ),

若引号外无点号  “ ”  则  “ ”( )

   例:我国历代作家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7、     注释性文字的标点

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句中一部分内容的,叫句内括号,括号紧跟被注释对象,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句中标点按常规使用,句末标点除感叹号和问号外,其他都省去。例: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全句内容的,叫句外括号,括号应放在全句末点号后面,注释语如有标点,照常规使用。例: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的一只生病的老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文档

怎样加标点符号

怎样加标点符号  1.首先要搞懂每个标点的作用。逗号(,)表示___________。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_____________。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分号(;)表示分句的并列关系。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语句的省略。书名号(《》)表示______。加标点时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读一句加一句,而应读上句再读下句,看上下文有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还要整体看一遍,看是否有并列分句或其他句式。做到上面两点不难,但还不够,还要多读,深入领会句子的意思、句子间的关系和文章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