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基本职能
2.内容
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职能(宏观、提供公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c.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
5)----的层级职能
2.层级职能包括:
a.专有职能
b.地方专有职能
c.和地方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
6)----的管理运行职能
2.可分为: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
12)----机构编制管理
1.领导: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管理机关:党、设立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和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主要任务:a.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机构管理 c.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13)----职能优先原则
14)----完整统一原则
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16)----权责一致原则
17)----精简与效能的原则
18)----依法设置的原则
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
国家机构的组成
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组成。机关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力、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享有的司法权力,分工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系统。
21)----的架构
1.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的组织:
(1)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领导:总理负责制
(4)会议制度: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3.行政机构:包括: 、 组成部门、 直属机构、 办事机构、 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 议事协调机构
22)----地方各级的架构
1.地方各级组成:
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任期:省、市、县(区):五年 乡镇:三年 正副行政首长均由选举产生。
3.地方各级实行首长负责制。即、、镇长负责制。
4.地方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
a.地方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报请上级批准,并报本级常委会备案。
b.实行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
c.实行省级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5.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或部门相同。
34)----行政领导的类型
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首长制 委员制 混合制
2.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集权制 分权制 均权制
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层级制 职能制 并用制
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完整制:集中于一人 分离制:分属于多人
35)----行政首长负责制
1.时间:(1)1982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一直是委员制.(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
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
(1)国家行政机关:8个等级,最低为副处。
(2)地方:8个等级,最低为副科。
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共有四种: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
1. 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
有两类:
a.各级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和常委会决定。(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
b.非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
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
a,文化程度:
晋升科级正副职:
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晋升副处-正司: 大专以上学历晋升副部级:本科以上学历
b.下一级任职年限:晋升科、处正职:
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 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 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
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
1.任免的主体:即各级及其常委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及其工作部门。
2.权限:
a.各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组成人员、除各级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的副)
b.: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
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
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
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的架构架构主要有:
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重要任务是"断"。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3.研究咨询系统
4.审批控制系统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
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常委会
b.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2.层次:级 省级 县级乡级
3.手段: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46)----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1.分类:
a.以协调的主体及内容分 与外部环境的... 内部纵横向的... 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
b.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分:(同上)
c.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分:
高层、中层、基层;
权责、规制协调;
利益、心理协调;
2.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
a.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 行政反馈(首要机制)职能调查 行政参与
b.内部纵横向的:
(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的配置机制。
(2)横向平行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分工又合作的机制。
49)----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a.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
b.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2.行政监察: 指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主要是监察部、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监察对象: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及其领导人员
(2)领导: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领导,又受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
(3)程序: 立项、调查、提出检查处理情况报告、作出监察决定或建议
3.审计监督:
(1)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2)审计机关的领导:双重领导。
50)----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1.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民的监督 人民的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及的监督
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
a.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最基本的形式)
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c.审查的法规、决定 和命令d.质询和询问
e.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f.罢免组成人员注:各级有权撤消同级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人民的监督有:法纪检察 经济检察 侦查检察 监所监督
4.政党监督:主要方式有三: 各级监督 党的基层组织监督 党的各级纪检监督
7.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也是:
A.被动文件; B.主动文件;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8.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A.政企分开; B.精兵简政; C.科学管理; D.理顺关系。
9.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 )、( )和
( )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A.化、民主化和公开化; B.化、年轻化和专业化;
C.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D.民主化、知识化和年轻化。
12.我国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的特征是:( )。
A.集权制; B.分权制;
C.民主集中制; D.“议”“行”分立制。
13.依照我国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A.国家副; B.副;
C.副总理; D.最高人民副检察长。
17.全体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各部、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和( )组成。
A.国务委员; B.民主党派人士; C.全国委员长; D.。
18.机构设置的根据是( )。
A.党的决定; B.全国的决定; C.职能; D.的决定。
19.下面属于机构的是( )。
A.;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军事委员会。
20.依据同一系统内部的业务领导或指导关系而实施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 )。
A.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B.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C.职能监督; D.主管业务监督。
34.县、处级副职相对应于( )级。
A. 9~12 B. 9~11 C. 7~10 D. 8~11
35.下列选项中是直属企业单位的有( )。
A.国家档案局; B.中国工程院;
C.中国纺织总会; D.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38.监察部和财政部之间的行政关系是:( )。
A.领导关系; B.国家各部委; C.业务关系; D.指导关系。
39.在领导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查机关都实行( )。
A.业务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负责制; D.双重领导制。
40.我国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 )。
A.职位设置; B.职位说明书; C.职位分类制度; D.确定公务员级别。
41.我国行政管理权力结构的特征是贯彻( )。
A.集权制; B.分权制; C.民主集中制; D. “议”“行”分立制。
45.以下机构中,( )属于办事机关。
A.市教育局; B.市办公室;
C.市研究室; D.市侨务办公室。
46. ( )属于派出机关。
A.村民委员会; B.乡;
C.省驻沪办事处; D.会计师事务所。
50.一个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应该( )。
A.重点考虑纵向结构; B.重点考虑横向结构;
C.同时考虑纵向和横向结构; D.不受纵向和横向结构的局限。
非组织( )。
A.是的一个部门; B.是的派生机构;
C.不能和合作; D.需要和合作。
53.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 )。
A.选任制; B.聘任制; C.考任制; D.常任制。
61.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 )。
A.职务分类制; B.品位分类制; C.职级分类制; D.职位分类制。
62.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最低为( )。
A.副; B.副处级; C.副主任科员; D.副科长。
63.在领导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行( )。
A.双重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会制; D.业务领导制。
66.研究室是最典型的( )
A.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 B.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C.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D.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
69.行政执行( )。
A.就是行政管理; B.是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
C.是行政决策的实现过程; D.只是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
70. ( )的过多运用,有可能导致行政执行工作中的人治倾向。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教育手段。
71.行政授权的正确理解是( )。
A.权力下放; B.责任下放;
C.权力与责任一起下放; D.权力下放,但授权者仍承担最终责任。
72.行政沟通可以分为( )。
A.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B.上行与下行沟通;
C.内部与外部沟通; D.平行与非平行沟通。
75.马克思提出建立“廉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 )。
A.行政机关少花钱; B.降低行政机关的行政成本;
C.降低工作人员的收入; D.减少行政机关的费用。
80.行政监督是指( )。
A.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B.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C.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D.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81.现代民主结构中的行政监督是一种( )监督。
A.法制; B.纪律; C.理论; D.事实。
8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
A.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B.行政相对人;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84.内部专设的对其他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的机构是( )。
A.人事局; B.法制局; C.监察局; D.审计局。
85.( )以上内部设立专职的行政监察机关。
A.省; B.市; C.县; D.乡。
86.质询是( )监督的一种方式。
A.; B.; C.; D.。
88.保持人民对最终控制的最后手段是( )。
A.投票选举; B.党的监督; C.社会监督; D.司法监督。
.( )是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
A.监督; B.直辖监督; C.审计监督; D.行政监察;
92.监察部行使的监督是( )
A.专门监督; B.主管监督; C.职能监督; D.法制监督。
98.人民的监督在行政监督体系中是( )。
A.一般监督; B.特殊监督; C.外部监督; D.内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