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本文通过借鉴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经验,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阐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研究经验;国内研究现状;现状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05)03-0020-02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To the Accounting Situation of Finance Derivatives In China
Zhao Jian-xin
(Zhe j iang V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y H angz 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to the accounting situati on of Finance Derivatives in China by referr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confirms the research si gni ficance of Accounting si tuation to the Finance Derivatives i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onal research experience;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Research significance
借鉴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经验,研究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能够规范我国金融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业务的会计核算,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国衍生金融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这一研究将会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义。
一、国际研究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国际上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研究
I ASC分阶段对衍生金融会计准则制定进行了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对表内金融工具的呈报,表内外信息披露的研究,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IAS32首先,明确了金融工具的发行方对发行的金融工具如何分类,其中还明确了相关利息、股利、利得和损失的分类,其次,明确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互抵销的条件,再次,明确了企业对金融工具应披露的信息。第二阶段,关于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研究,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 AS39明确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公允价值如何确认、相关会计的处理和修订、补充了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内容。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研究
FASB从1986年开始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进行研究,至今这项研究进行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如何改进金融工具的披露;第二阶段研究恰当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第三阶段研究负债与权益的区分。
IASC和FASB研究成果初步解决了当前金融工具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确认、计量、处理和披露等问题,基本满足了当前国际金融创新活动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要。但是这距离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单一的计量属性的目标还相距很远,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1)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第7卷第3期2005年9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
Vol.7No.3
Sep.2005
收稿日期:2005-05-29
作者简介:赵建新,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金融工具计量: 公允价值确定有关的概念问题, 公允价值变动有关的问题;(3)套期会计;(4)利润或损失的列报等,以上这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和需要创新之处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于1992年12月28日以国债期货形式出现,发展经历一波三折,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我国从1995年开始进行研究,最初的研究侧重于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以及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受到会计学界的关注,学术界人士较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务体系,涉及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报告等一系列方面的内容,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核算进行了探索,我国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公布了:期货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和财政部1997年10月24日印发的 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暂行规定 ,只对投机期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并未提及套期保值期货的会计核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通过了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自2004年3月1日起实行;财政部推出 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银监会将在近期发布 衍生产品监管指引 和 货币经纪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其中直接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法规规章仍然处于讨论稿阶段,只是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一般性原则作出规定,而对具体操作细则仍处于研究阶段,缺乏实施性,这将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需要创新之处
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需要突破传统会计理论主要以历史成本计价核算的基础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合理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而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这会产生前者对后者的挑战。在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中,对于准备长期持有或持有到期日的金融工具,可以按交易价格入账,形成历史成本不再变动;对于其他持有的金融工具,以套期保值、投机获利等为目的的,均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并且在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一段时间后,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应以新的价格表述。对于灵活多变、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最好的标准。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发展,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企业资产和负债总额中的份额会逐渐提高,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将不再可能成为财务会计的唯一计量标准。
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采取现金流动制,需要打破传统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原则FASB1号 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 中指出:把财务报告的目标集中到投资者、债权人的需要,即应该有助于他们评价来自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前景的信息,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基于投资和信贷而使自己的现金资源得到增加。这些规则强调了现金流动信息对企业外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重要性,现金流动信息能够揭示企业的即期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权责发生制反映的资金流动是按照归属性划分,存在着应计、递延等处理,不利于外部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目前,在会计学界提出,以现金流动制替代权责发生制。
3、会计披露方式将要发生变革
传统的财务报表已无法适应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形式下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而且传统的财务报表方式只报告截至报告日期为止的企业资产、负债的数额和分布状况,这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列报和披露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至少包括:
(1)金融工具金额、实际成本以及公允价值;
(2)金融工具的性质和交易条件;
(3)于金融工具有关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程度的披露。
按照以上要求,传统的报告结构、分类和编报方式都无法充分揭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另外,由于许多衍生金融工具是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对这些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采取表外注释的形式,这赋予表外注释新的涵义,与资产负债表本身共同构成财务报告重要内容。
三、研究我国现状的意义
研究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现状,具体讲有以下意义:
(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加入W TO,国内与国外经济交往日益紧密,往来业务频繁,势必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的有关业务内容,需要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规范性会计处理,不仅需要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一般原则,而且更需要具体(下转11页)
第3期 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研究的意义 第7卷上司早有家室,你将不得不打一场旷日持久,异常艰巨的,让你身心疲惫、心灰意冷的战役,这场战役注定要以你的惨败收场,并且你的痛苦是不被同情的。另外,上司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当上司向你倾诉时,你只需要聆听和安慰,不要将个人感情搀杂在里面,牢记的一点是:你们只是工作关系。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所有秘书人员必须按 四性 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是坚持真理的原则性,二是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三是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四是随时机应变、处理事物的果断性。按照这四性的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预见性和果断性,文和武,德和才,甚至快和慢,粗和细,内和外等等结合得很紧密,摆布得很妥当,处理得很贴切。这些是基本能力,也是其本素质,是现代秘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胡亚学]
(上接21页)会计处理方法,客观形势需要对这一内容作具体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理财水平。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技术,为金融机构、企业和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交易形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可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丰富融资内涵,增强融资力度,有利于金融市场证券化。
(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增强防范金融风险和重新分配利益的能力。上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的破产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及我国国债期货、指数期货等违规事件发生,都表明衍生金融工具蕴涵着巨大风险,潜伏着受损的危机,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尤其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成为防范风险必要保障,同时恰当运用衍生工具则会带来较大利益,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目前会计水平在反映和监督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方面却是难以胜任的,因而我国应积极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加紧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安全有序地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我国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接轨。我国加入W TO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对外放开,必将要求按照国际惯例来处理相关的金融业务,这其中自然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从出现到广泛运用,使得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已无法完全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的需要,必须依照国际会计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使其日臻完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考察,可以看出,传统会计在不少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上,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不同。这需要研究两者的区别,寻找解决差异的办法,实现统一。通过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确认标准和计量原则以及会计报表的改革,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会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
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研究,对我国金融工具的创新会起到促进作用,能够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正确确认、计量和披露,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和企业融资理财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J].财会通讯,2000,
(1).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
[3]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阎达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初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雷 雪]
第3期 现代秘书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第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