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9:31
文档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师:赵金玲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课题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图片、方格纸、计数器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
推荐度:
导读教师:赵金玲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课题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图片、方格纸、计数器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
教师:赵金玲       一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1 课时

课    题

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重    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难    点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图片、方格纸、计数器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创设情境

3

师生探究

20

巩固反思

12

四、数学游戏: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

3、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二、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三、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完成,再小组交流。

   1、第3页,想一想

2、练一练,第1题   

3、第4页,填一填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或自己尝试或小组内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总结评价自己成功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书6页。

通过对比是学生对小数有一个认识

对学困生给予重点照顾,不然会跟不上进程.

学困生保证会其一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千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后,我觉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在教学理解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时,可以把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作为新授的重点,而理解二位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可用学生自己探索和教师引领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完全反手让学生去做。自己在教学时,把一、二位小数的意义教学做为了重点,用力平均,用时较多,导致了“前松后紧”的情形,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该放手时就放手,抓得太紧,失去了数学课堂的挑战性和探索的本色,学生的兴趣反而会降低。

                                                                                  

第 2 课时

课    题

测量活动(单位换算)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增强小组内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重    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难    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一、测量活动:

二、填一填:

三、试一试:

四、作业: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或自己尝试或小组内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总结评价自己成功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书6页。

通过测量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对学困生给予重点照顾,不然会跟不上进程.

学困生保证会其一

课后反思: 本课中小数的意义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重点,是小数后续知识的基础,在教学中进一步的说明小数的的意义,使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读法时,注意与整数的读法不同,学生接受的还可以。

第  3 课时

课    题

比大小(一)(比较小数的大小)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技能目标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增强小组内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重    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难    点

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学生身高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创设情境

3

师生探究

20

巩固反思

12

四、数学游戏:

五、作业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  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  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练一练 第9页  2、3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注册将自己申请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记在书上。

学生试着发新帖。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或自己尝试或小组内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总结评价自己成功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书6页。

通过对比是学生对小数有一个认识

对学困生给予重点照顾,不然会跟不上进程.

学困生保证会其一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结果。通过交流 ,会总结的更完整更简单,教师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第  4  课时

课    题

比大小(二)(第10-11页)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技能目标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6、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增强小组内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重    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    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准备彩色笔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二、试一试:

三、练一练: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  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

第1题: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第1题: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注册将自己申请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记在书上。

学生试着发新帖。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或自己尝试或小组内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通过涂一涂让学生感受到两个数一样大

对学困生给予重点照顾,不然会跟不上进程.

帮助学困生

课后反思:小数的性质,看起来容易,但真正的理解他并运用它就不容易了。这其中有几个重点词,如果学生不进行深入理解,就很容易出错。 

第 5 课时

课    题

练习一(第12-13页)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技能目标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    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    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一.教师交代学习的内容

5

二.主题练习

5

    5

    5

5

    15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或自己尝试或小组内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总结评价自己成功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对学困生给予重点照顾,不然会跟不上进程.

学困生保证会其一

课后反思:对于每一个题目,都让学生讲清思路,集体订正。在需要是教师给与适当的点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本科任务完成的很顺利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游戏的的新的体会。 

第 6 课时

课    题

小数的加减一(第14-15页)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重    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难    点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创设情境

3

师生探究

20

三、试一试

12

四、练一练:

5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

         题1:小数加法竖式                小数减法竖式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或自己尝试或小组内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总结评价自己成功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出专业得分和综合素的是什么意思?先用估算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好的方法。

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课后反思:习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

第 7 课时

课    题

小数加减二(第16-17页)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难    点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购物小票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创设情境

3

师生探究

20

巩固反思

12

评价反馈

5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

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

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

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题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

引导学生明白看懂小票的意思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其中,并发表看法。

渗透数学知识的的实际意义

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将计算语平面图形集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后反思: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时,加强与整数四则运算的联系。这样便于学生较快的的理解算理及熟练地应用,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的能力。 

第 8  课时

课    题

练习二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重    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    点

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安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及反思

交代学习任务

3

师生做题分析20

自主练习12

评价反馈

5

教师交代 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

数学自主练习册

全课总结

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

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并能在计算中获得自信。

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后反思:对于实践应用这部分,学生之间可采用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 

文档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师:赵金玲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课题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图片、方格纸、计数器学生分析学生基础技能方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