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教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9:59
文档

2012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2012-5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
推荐度:
导读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2012-5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  2012-5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 主 不 妄 赏 非 爱 其 财 也 赏 妄 行 则 善 不 劝 矣 不 妄 罚 非 矜 其 人 也 罚 妄 行 则 恶 不 惩 矣 赏 不 劝 谓 之 止 善 罚 不 惩 谓 之 纵 恶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为 善 不 纵 下 为 恶 则 国 法 立 矣 是 谓 统 法     (节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陈 留 圉 人 也 初 为 司 徒 霸 所 辟 举 第 累 迁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为 洛 阳 令

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①。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答案: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件乐事;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5.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翻译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答案:

(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答案:

(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8.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然后翻译。

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 每 廷 争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

答案:(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2)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1)将“[ ]”内的内容用“/”断句。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蹝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答案:(1)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蹝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答案: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 

【译文】:

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是 岁 也 晋 复 假 道 于 虞 以 伐 虢 虞 大 夫 宫 之 奇 谏 君 曰 晋 不 可 假 道 也 是 且 灭 虞。

(2)翻译句子

答案:

(1)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 

(2)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

【参考译文】:就在这一年,晋国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虞君说:“(虞国)不能借道给晋国,这样做将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君与我同姓,不会攻打我们。”宫之奇说:“虞国与虢国,(好像)嘴唇与牙齿,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公不听,便答应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俘虏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而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与 不 期 众 少 其 于 当 厄 怨 不 期 深 浅 其 于 伤 心 吾 以 一 杯 羊 羹 亡 国 以 一 壶 飧 得 士 二 人。

答案:(1)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2)翻译句子

(2)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参考译文】    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逃走。这时,有两个人提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说:“在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他才没有死。父亲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我们说:‘一旦中山君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愿为您效死力。”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12.给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断句: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答案:(1)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2)翻译

【参考译文】    现在的人仰慕着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趣的东西。于是有分辨评说着书法绘画,鉴赏着古董的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的就自以为是“远”了。等而下之,又有像那苏州(应物)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实质没什么关系。)

1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

(2)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

【参考译文】: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则虽有法令而不能贯彻;法令不当,则虽然经济形势很好而无从管理。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一般富商豪民都会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满足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由此看来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世乱乱纷纷的世道呢?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请用“/”为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夏 宜 急 雨 有 瀑 布 声 冬 宜 密 雪 有 碎 玉 声 宜 鼓 琴 琴 调 和 畅 宜 咏 诗 诗 韵 清 绝 宜 围 棋 子 声 丁 丁 然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答案:(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钱便宜而且省工。

②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霍 州 李 德 与 端 同 时 亦 讲 学 于 其 乡 及 见 端 退 语 诸 生 曰 学 不 厌 教 不 倦 曹 子 之 盛 德 也 至 其 知 古 今 达 事 变 末 学 鲜 或 及 之 古 云 得 经 师 易 得 人 师 难 诸 生 得 人 师 矣。

答案:(1)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葬,庐墓六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②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给波浪线句子断句: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2)翻译:

①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译文:孙叔敖穿戴得整整齐齐出来接见老者。

②  使臣受吏民之垢     译文:让我受到官吏和百姓的辱骂。

③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

译文:地位已经很高,态度就应该更谦卑;官位越大,越应谨慎小心。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断句: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翻译:

①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断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2、翻译: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2)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译文: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文档

2012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2012-5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