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红色为重点部分)
一、字
1.易错字:
战、神、初、陶、虚、值、愿、姿、势、吞、瓶、系、裕
2.易混字:
矛和予、攻和功、受和爱、喝和渴、列和烈、裕和欲、买和卖、既和即、贴和粘、到和倒、历、励和厉、
3.多音字:
量、处、臣、撒、落、调、假、系、俩、给、担、卡、晃、闷、难、
二、词
1.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危急关头、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精美别致、层层波纹、没精打采、灰心丧气、全身力气、刻舟求剑、不假思索、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彬彬有礼、恋恋不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ABB词:慢吞吞、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
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AABB词:痛痛快快、
ABAC词:不慌不忙、
其他词语:奚落、
2.词语搭配
地:傲慢地问、谦虚地回答、惊讶地说、默默地坐在、如实地告诉、激动地抱起、热烈地讨论、紧紧地拥抱、羡慕地望着、
的: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热烈的掌声、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
得:闷得够受、坑挖得深、
3.近义词区分:(通过查词典理解词义进行区分,会运用)
固然和果然、犹豫和忧郁、试验和实验、
4.数量词:
一层细沙、一束珊瑚、一阵清风、一位教育家、一所小学、一口井、
5.关联词语:(会用关联词语造句,给句子会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不是……而是……
不但……还……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6.反义词: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宽裕——贫困
调皮——温顺、紧张——和缓、进攻——防守、战争——和平、故乡——异乡
奚落——赞扬、荒凉——繁华、朴素——奢华、别致——平常、 犹豫——果断、
凶狠——温顺、犹豫——果断、 持久——短暂、 镇定——慌张、危险——安全、
快乐——悲伤、诚挚——虚假、不假思索——深思熟虑、
如愿以偿——事与愿违、 彬彬有礼——蛮不讲理、
7.同义词:
决定——确定、故乡——家乡、傲慢——骄傲、谦虚——谦恭、懦弱——脆弱、
文静——文雅、情绪——情感、镇定——冷静、鼓励——激励、回答——答复、
匀称——均匀、互相——相互、诚挚——诚恳、盼望——指望、沉默——缄默、
调皮——顽皮、羡慕——爱慕、别致——新颖、犹豫——迟疑、危急——危险
文静——文雅、情绪——情感、镇定——冷静、鼓励——激励、回答——答复
互相——相互、诚挚——诚恳、盼望——指望、沉默——缄默、调皮——顽皮、羡慕——爱慕、
三、句
1.比喻句:
(1)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2)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2. 反问句:
(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3)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不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3. 把、被字句:
他们家屋里的东西被法西斯抢走了。法西斯把他们家屋里的东西抢走了。
4. 句子积累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四、标点符号
1.“”双引号:
作用:(1)特指: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口或炮口。
(矛并不是矛,而是口或炮口)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井不是真的井,而是瓶子)
2.——破折号:
作用:(1)解释说明: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口或炮口。
(解释说明矛是口或炮口)
(2)强调: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强调棒棒糖是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省略号:
作用:(1)被人打断: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陶罐的话被铁罐打断了)
(2)声音延续:教育家一边灌水,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五、课文理解和背诵(红色为重点和踩分点)
1.《矛和盾的集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答:发明家在比赛中,发现盾太小,所以想到了铁屋子,解决了自卫的缺点;因铁屋子无法进攻,想到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也就是口或炮口,解决了不能进攻的缺点;后来发明家发现铁屋子无法移动,所以给铁屋子安上履带,最终发明了坦克。
3.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答:科利亚从妈妈的木箱没有丢,得出他的木匣也没丢,还在原地。另外,木匣是四年前埋的,自己在四年间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所以原先走十步埋的木匣,现在只要走五步就挖到了木匣。
4.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随时间在变化。
5.《陶罐和铁罐》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6.《狮子和鹿》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他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7.《掌声》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文中的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答:因为英子腿有残疾,所以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
课文中同学们两次为英子鼓掌,有什么不同?体会到什么?
答:第一次掌声是英子在经过犹豫后走向讲台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鼓励与信任。第二次掌声是在英子用她很好的普通话和动听的声音讲完故事后响起了掌声,这掌声里出了对英子的鼓励,还有赞扬。从中体会到同学们并没有歧视英子的残疾。
8.《一次成功的试验》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答:实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女孩面对危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快速的安排了逃生顺序,并且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让别人先出去,自己留在最后;其他同学能够听从女孩安排,有序逃生,所以实验才能取得成功。
9.《给予树》课文中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答:因为金吉娅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同时又怕妈妈责怪她。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能体会到什么?
答:从金吉娅的做法中,我们能体会到金吉娅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她把自己的爱心送给了陌生女孩。
课文中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起初母亲的心情是担心,因为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买礼物;后来母亲是生气并疑惑,因为母亲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最后母亲的心情是激动、高兴,因为母亲知道金吉娅的善良和无私。
资料袋背诵: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夜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圣诞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10.《好汉查理》查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查理原先自称是好汉,但是个调皮、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在暑假里查理帮助了一个残疾女孩,同时也改变了自身的弱点,成为了一个善良的孩子、真正的好汉。
11.《三字经》背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一、字
1.易读错字:风尘仆仆、血液、栖息、浸、
2.易写错字:迎、等、境、降、县、帆、威、武、
3.易混字:在和再、爪和瓜、低和底、竖和坚、副和幅、蓝和篮、画和划、
捡、检和拣、状和壮、应和映、
4.多音字:闷、倒、血、吐、爪、作、溜、乘、参、结、舍、没、
二、词
1.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毫无保留、混沌一片、奔流不息、滋润万物、世界闻名、回首遥望、双龙戏珠、形态各异、古都风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各种各样、成群结队、颜色不一、千奇百怪、四脚朝天、景色诱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大饱口福、举世闻名、夜幕降临、高楼大厦、光彩夺目、五洲四海、
AABB词:祖祖辈辈、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清清楚楚、
又…又…:又踢又跳、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带反义词: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高低不平、酸甜可口、
2.数量词:
一架马车、一座桥、一幅画、一乘轿子、
一群岛屿、一层鸟粪、一座花园、一座宝库、
3.易混词:迎候和等候、创举和创造、拜访和拜见、
4.词语搭配:
的:精美的工艺、古老的艺术、独特的风俗、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美丽的宇宙、精美的图案、热闹的场面、可爱的地方、各种各样的珊瑚、
美丽的贝壳、庞大的海龟、茂密的树林、宝贵的肥料、嫩绿的叶子、
密密层层的枝叶、蓝蓝的天空、乳白色的浓雾、鲜嫩的蘑菇、美丽的花园、
巨大的宝库、明亮的车灯、迷人的风景、雄伟的三峡、秀丽的山水、
富饶的物产、
地:懒洋洋地蠕动、淙淙地流着、呼呼地刮、
得: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累得倒下了、
5.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黑暗——明亮、丰富——单调、茂密——稀疏、富饶——贫穷、漫长——短暂、
应有尽有——一无所有品尝——品味、
6.近义词:缓缓——慢慢、丰富——丰厚(丰盛、丰硕)、
庞大——宏大(巨大)、瑰丽——绚丽、出色——出众(杰出)、
闪耀——闪烁、璀璨——灿烂(绚烂)
7.关联词:
既……又……
不但……而且……
三、句
1.孔子名言: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写景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4.把、被字句:
(1)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小毛驴把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惊扰了。
(2)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海龟被渔业工人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3.比喻句:
(1)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2)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真像是个美丽的大花坛。
(5)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烟火,洒落人间。
(6)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4.夸张句: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5.双重否定句: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和黑熊都只好躲进各自的洞里。
四、标点
1.:冒号,用于心理活动描写,
例如:孔子想:这位老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五、课文理解和背诵
1.《孔子拜师》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赵州桥》全文背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答: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
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答: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人很多、街市热闹非凡、
4.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注意字音:卯、蛇、戌、
5.《21课古诗两首》背诵,默写。
解释诗句意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两岸的青山相对而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条小船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答: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6.《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背诵。
课文中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答: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不是真的一半水一半鱼。用的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答: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
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答:课文中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看出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从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底的水产丰富,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海岛上的鸟多等方面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7.《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背诵。
8.《,璀璨的明珠》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
答:课文从是一个“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的夜景四方面介绍的。
资料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1997)年(7)月(1)日,中国对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特别行政区)。赠送了一座紫荆花镀金雕塑,作为特区成立的礼物。这座雕塑现在矗立在国际会展中心前的广场上,成为重要的景点之一。
三年级上册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字
1.易读错:磨坊、衣裳、钥匙、实验和试验、名堂、骆驼、脊背、
2.易写错:醒、播、修、试、待、拜、具、
3.易混字:遥和摇、遍和篇、拔和拨、漂和飘、滴、摘和商、棵和颗、幕和暮、
燥和躁、娇和骄、温和湿、辨、辫和辩、
4.多音字:挑、磨、坊、奔、扇、结、种、闷、几、尽、看、调、
二词
1四字词语:金秋时节、一紧一松、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四处寻找、垂头丧气、五彩缤纷、频频点头、舒舒服服、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含笑一现、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千里迢迢、不紧不慢、
2词语搭配:
的:缤纷的色彩、美妙的声音、巨大的木轮、黄黄的叶子、红红的枫叶、
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美丽的菊花、好闻的气味、香甜的气味、
辽阔的音乐厅、淡雅的花蕾、美丽的笑脸、
地:飞快地跑、快活地喊、拼命地奔跑、不停地转、
得:风筝放得高、飞得低、
3反义词:深——浅、松——紧、沉——浮、快乐——悲伤、希望——失望、
大惊失色——镇定自若、温柔——粗暴、凉爽——闷热、辽阔——狭窄 绽开——凋谢、匆匆——缓慢、
4数量词:一根芦苇、一把钥匙、一盒颜料、一把扇子、一枚邮票、一片叶子、
一朵小花、一滴汗水、一颗谷粒、一架显微镜、一颗牙齿、
5近义词:依然——仍然、大概——大致、快乐——快活、憧憬——向往、
温柔——温和、凉爽——凉快、叮咛——叮嘱、宽阔——辽阔、
6关联词:
无论……总……
尽管……但……
不是……而是……
三句
1夸张句: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2比喻句: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先天的炎热。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哄哄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3拟人句: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4把、被字句: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那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5反问句:
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四标点
“”引号:表示特指:“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国”并不是真的小人国,而是微生物。“居民”也不是真正的居民,而是细菌等)
欣赏他的“玩具”。(“玩具”指显微镜。)
五课文理解和背诵
1.《第九课古诗两首》背诵、默写。
解释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答: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2.《风筝》一课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本课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写的。
资料袋: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3.《秋天的雨》全文背诵。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答:课文从秋天的到来、秋天的色彩、秋天的丰收和动植物准备过冬四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4.《语文园地三》读读背背、我会填。
5.《花钟》全文背诵。
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答: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6.《蜜蜂》文中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答:文中作者做了一项判断蜜蜂是否能辨认方向的试验。
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答: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蜜蜂确实能辨认方向。作者先给自家的蜜蜂做白色记号,然后放在纸袋里,让小女儿站在蜂箱旁等,带着纸袋走到两里外的地方放飞蜜蜂,第二天,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都回到了蜂箱,说明蜜蜂能辨认方向。
资料袋:(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蜂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7.《玩出了名堂》资料袋:(微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是(微生物)。有写微生物会使人生病,流行性感冒就是由(病毒)引起的;有些微生物却是人类的好帮手,如,有的可以(分解垃圾),有的可以(消灭害虫),还有的是(酿酒和做酸奶)的功臣。
8.《找骆驼》课文中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
答:老人通过观察,发现地上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发现路上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看见树叶上的牙齿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答: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点有: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答:老人通过观察,发现地上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发现路上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看见树叶上的牙齿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9《语文园地四》宽带网:(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明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三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一字
1.易读错字:打扮、招呼、枝干、一本正经、石级、鲫鱼、满载而归、
情不自禁、
2.易写错字:蝶、舞、粗、装、绒、察、瓣、仰、勇、胸、脯、或、低、诚、
突、卷、藏、考、旅、秦、
3.易混字:戴、载、栽和裁、瓣、辫、辩和辨、察和查、留和流、做和作、
爬和趴、在和再、低和底、成、城和诚、密、蜜和秘、
4.多音字:假、朝、似、发、相、结、好、晃、当、卷、
二词
1四字词语:绚丽多彩、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白发苍苍、随风飘动、惹人注意、
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阳光明媚、
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ABB词:孤零零、
2词语搭配:
的:鲜艳的服装、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笔陡的石级、淡淡的清香、长长的钩刀、
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火热的劳动、高大的白桦树、突兀的大石头、
渐渐的嘴巴、哄哄的眼睛、
得:打扮得绚丽多彩、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
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遮得严严实实、
地:好奇地听、婉转地歌唱、奇怪地问、
3近义词:奋力——努力、常常——经常、居然——竟然、汲取——吸取、
飘扬---飘荡、绚丽---壮丽、假装——伪装、观察——察看、
鼓舞——鼓励、纪念——怀念、清香——幽香、甜蜜——甜美、
诚实——老实、打量——端详、吩咐——嘱咐、恐怕——大概(可能)
平整——平坦(平展)、特别——特殊、奇怪——古怪
4关联词:只要……还……
5数量词:一架照相机、
6.反义词:鲜艳---素净、安静---喧闹、古老---年轻、仔细——马虎、
可爱——可恨、散发——收集、清香——恶臭、勤劳——懒惰、
满载而归——空手而回、诚实——虚伪、经常——偶尔、
巨大——细小(微小)、失信——守信
三句
1.排比句: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感叹句: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3.比喻句:
(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像小猴子一样。
(3)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4)女孩的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4.反问句:
(1)我爬的上去吗?我爬不上去。
5.夸张句:
(1)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6.把、被字句:
(1)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冰川把这块大石头从遥远的秦岭带到这里来的。
7.刻苦学习名人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四标点
……省略号:(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声音延长
《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说话内容在后,前面有提示语“说”,书写中先写冒号,后写引号,说话内容结束后,先写句号,后写引号。)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说话内容在钱,提示词说后面用句号。)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说话内容在前和后两部分,中间去掉提示语“说“字。)
五课文理解和背诵
1.《我们的民族小学》全文背诵。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是哪句?
答: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金色的草地》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答: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爬天都峰》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答:爬上天都峰对老师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老爷爷和“我”做到了。一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二是因为他们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向他人学习。所以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要互相道谢。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中“终于”一次你能体会到什么?
答:从“终于”一词能体会到他们爬天都峰的艰难。
4.《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全文背诵。
5.《奇怪的大石头》按课文填空,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资料袋:(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6.《我不能失信》资料袋:(宋庆龄)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名誉),被还内外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毕生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倡导兴办了(中国福利会)等儿童文化教育机构,(《》儿童时代)杂志也是在她的关心下创办的。为了纪念宋庆龄,(1982)年(5)月,我国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