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1:30
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列,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
推荐度:
导读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列,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列,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集权制度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设计意图:介绍之前历史,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直观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新课讲授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设计意图:运用了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图表等大量资料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依据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探究法、讲授法等,以阅读归纳、表演为主,辅以问题的分析及问题延伸。在学法上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施差异教学。

目标导学二:确立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5.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

提示:

项目周朝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2.教师补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

(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

(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设计意图:这样目的是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及时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三、课堂总结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国家处于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采用了构建知识树的方法把本课主要内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献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列,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