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板书设计刍议
康俊辉 董 亚
传统的教学板书,一般是教师按照教材纲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主旨明确、层次清晰的提纲,授课时,按次序一步步地复制在黑板上。这种板书适用范围广,广大教师乐于接受,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凡事都应坚持适度原则。如果过分注重板书条理,一味循规蹈矩,简单堆砌,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误解:政治课无非是纲举目张、做做笔记而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由想学到厌学、再到不学的恶性循环,从而淡化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应该在继承传统板书的基础上,强化精思和熟虑,突出技巧和艺术,做到:
一、灵活多样 富于想象
1.直观形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教师借助图案、直线、箭头等符号构筑板书,形成一个简明扼要的纲要信号,直观形象地将讲授内容展示给学生,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迷雾”中冲脱出来,理解复杂疑难问题,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认知印象。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高一下册)的板书
:
整个板书使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形成了课堂教学的“集成块”,集教师的“教路”和学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生的“学路”于一体,是课堂教学“微型技术”的妙用,既可以使学生把握主旨,又可以使教师从容驾驭课堂,于是整节课一气呵成,显得轻松流畅。
2.构思表格,增强启发诱导的功能 教师先把教材内容分门别类,通过立体交叉,纵横比较,体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上册)的板书,设计如下:分歧
类别
分歧表现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联 系发 展全 面形而上学孤 立静 止片 面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
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该板书形成了纵横连贯的知识网络,把口头讲授与形象示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认知对象,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活动,进而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学生深刻领会教材,提高抽象思辩能力。
3.巧设疑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施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使之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变苦为乐,集想学、乐学、勤学于一体,把教学的谈话法渗透在板书上,可谓异曲同工,妙笔生花。如《我国的国家职能》(高三全一册)的板书可设疑如下:
通过“什么是,表现在哪,怎样实施”的层层设疑,继而设置有关国家职能社会热点的辅板书,提出疑问:“如何将相应内容联结起来?”创设悬念,调动发散性思维,克服学生被动听讲的惰性,正辅板书遥相呼应,学生既了解了国家大事,培养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又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克服了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现象。板书的艺术 艺术的板书
4.提炼知识,升华复习质量 复习课容量多、密度大,板书的知识性、科学性、指向性尤为重要,教师借助板书手段,可以巧妙地梳理好知识系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以统揽全局的直观感,使学生乐于接受,一定程度上避免厌上复习课的弊端,如《矛盾分析的方法》(高二上册),可以将几点知识提炼出来加以综合
:
该板书综合性、渗透性强,做到了点面结合,既可以纵观全局,又可以重视局部,很好地把握复习的侧重点,解决复习过程的疑难杂症,更好地发挥复习课的功能。
二、板之有章 书之有法
1.整体布局,富于美感 艺术的境界在于和谐的美感。板书的形式美观大方,结构紧凑,令人赏心悦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章、框、纲、目的有机结合,形成布局的整体美,做到“胸中有丘壑”,让它既“牵引”着学生思考,又“牵引”着教师讲解。显然,凌乱的板书,往往导致授课时离题万里,不能有的放矢。另外,还要恰当地安排正、辅板书的比例关系,形成设计的艺术美,即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板书定好“重心”,使辅板书与之对称协调,做到“有血有肉”,“有章有法”,“有轻有重”。这样,一幅幅精制的板书跃然“板”上,可增强教学的审美情趣,师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乐教和乐学的境界之中。
2.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板书既要准确揭示事理间的逻辑联系,巧妙推理,又要讲究条理的清晰和层次的合理。尽管黑板上的文字不多,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应当有规可循,有绪可理。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高二下册)可用演绎法、归纳法两种方法设计,分别标示如下: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无论是哪类板书,逻辑上都必须严谨精密,学会运用一些符号来显示纲目之间的从属、包容、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推导合理,以充分体现政治教师科学的教学思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避繁就简、突出精巧 板书设计必须遵循一个原则:言简意赅。板书只是辅助教师讲授的一种手段,需要在课堂上完成,而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将很多的时间花在板书的书写上,否则,将冲淡讲授内容。当然,以简驾繁,并不是越简越好,而是简明扼要,内涵丰富,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4.形式多样,综合运用 单一的板书形式,往往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设计形式,多层次、广角度、创思维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信息。可借助符号、数字、彩笔、小黑板、投影片、多媒体等手段,演绎法和归纳法交替使用或综合运用,不断开拓创新,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形式,使课堂变得流畅自然,洒脱得体,教学也就成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5.态度端正,书写流利 书法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粉笔书法也是硬笔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备深厚的书法功底的教师,能较好地处理板书速度和教学效益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大练基本功,做到字体工整,保持清洁,大小适宜,切忌龙飞凤舞,字体粘连,更不能使不规范的繁体字、异体字出现在板书上。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教师形象,给教学带来负效应。因此,必须端正态度,重视硬笔书法的训练,练好书写的基本功,用得体的书法写出流畅的线条,做到宜“行”(行书)则“行”,宜“楷”(楷书)则“楷”,坚持杜绝“狂草”在黑板上出现。教师的板书速度应略快于学生的笔记速度,以驾驭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形成和谐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板书设计的内容富有艺术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教师“宏观”,驾驭课堂,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素质。科学恰当的板书形式,必然使课堂蓬“壁”生辉,为教学锦上添“花”,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当然,我们也不能标新立异,故意变样翻新,应该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以真正地体现教学艺术,发挥板书手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济南铁路一中副校长、济南铁路一中政治教研组组长;250001)板书的艺术 艺术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