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学会记事 | 课时 | 1课时 | ||
班级 | 七年级 | 授课教师 | |||
教学目标 | |||||
1.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以小见大”的记事方法。 2.链接经典文段,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的记事写法。 3.关注生活小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体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 |||||
教学重难点 | |||||
重点: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进行记事。 难点:记事时准确的处理好“小”与“大”之间的内在联系。 | |||||
教学过程 |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写作是愉快的心灵之旅。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以小见大”的记事方法。 前不久,有一个学生在微信上给我留言—— 老师,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平淡生活,既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又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问记事作文写? 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我这样回复她—— 生活原本平常事,心有斑斓景自春。 滴水藏海细品味,小事生花亦精彩。 其实,写作并不难,这正如诗人袁枚所说—— 遣 兴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虚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遣兴”就是排遣苦闷,抒发兴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靠的是瞬间的灵感。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物,也会在灵感的触发下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我们只要有一颗热爱的心,一切都可以化为美丽的诗行。 二、技法指导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来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思考:这首诗是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运用微课讲解“以小见大”的记事方法。 【屏显】 “落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以小见大”通常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从一个小的视角切入,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同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以小见大,往往撷取一个片断,定格一幅画面,捕捉一个瞬间……进行开掘、提炼、想象,写出内涵,揭示主题。 关键词:小角度、微生活、大主题。 三、经典链接 《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叙述了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年人肩上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链接1:捕捉细小情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小镜头,大情怀:通过捕捉特定情境下的背影,抒发人间至情。 链接2:聚焦凡人小事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小人物,大主题: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关注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传递社会正能量。 链接3:挖掘联想内涵 比起贝壳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一丝不苟呢? ——席慕蓉《贝壳》 小联想,大道理:作者由贝壳这个短暂而卑微的生命,引发对生命的感悟。作者并不企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 链接4:巧揭修辞主旨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 小修辞,大人生: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方法归结】 以小见大 捕捉细小情节——小镜头,大情怀 聚焦凡人小事——小人物,大主题 挖掘联想内涵——小联想,大道理 巧揭修辞主旨——小比喻,大人生 四、牛刀小试 请你以“爱”为话题,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写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1)你选择的小角度是什么? (2)反映的大主题又是什么? 1.例文欣赏 母爱不只是一杯水的温度 我那儿,有一杯水,温的。 每天早晨,总有一杯水,永不超过那个温度,永不越过那个范围,永不离开,画地为牢。 我迎来了我的那一杯水,在母亲的声声呼唤中。阳光挑开了窗帘间的一条缝隙,侧身,一恍儿,从中间溜进,在深色的地板上,画了一个亮晃晃的圈。一束光,毫无征兆,丝丝缕缕,串成一条长长的、亮亮的幻影闯进我的梦,唤醒了我。 在钟声的嘀嘀嗒嗒中,我利落地扎好马尾辫,踏着拖鞋,冲下楼梯,抓起书包带,一股脑儿背上,抓起装早餐的袋子,准备冲出门。“女儿,把桌上的水喝了。”母亲柔柔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化开了门外厚厚的雪和凉凉的我。 水是温的,无疑为这个寒冷的冬天添上了暖暖的一笔。我毫不犹豫,拿起玻璃杯,一饮而尽。暖意一下子填满了全身,整个人,更加神清气爽。 此后,那杯水陪伴我度过点点滴滴,直到今天。 今天,是中考的日子,母亲却睡过了,起晚了。一切如常。那杯水,也还在那儿,不过还冒着热气。老师让我们七点半到校,现已七点一刻,从我家到学校,开电动车需要十五分钟,再耽搁,我一定会迟到。无心考虑,我抓起杯子,开始猛喝一口,很烫,水被我吐出。“水怎么这么烫,你不知道我要迟到了吗?没时间等它凉下来,一大早就心情不好,中考怎么考?水不要喝了,烫死我了!”我冷冷地继续说道:"你还是好好骑车吧,别让我迟到了!本来就已经心情不好,水这么烫,舌头都不舒服,都不知道你早上在干什么!”到校后,我连再见都没说,就匆匆爬上楼梯。背后远远地传来一声叹息。 放学回家,那杯水还在那,很冷,很静,很净,也很令人伤心。后来,听姐姐说,那天晚上母亲加班,晚上十点才回来,那时我早已拥被进入甜蜜的梦乡了。我不知这一切,我只知晚上母亲下班回来只问过我两个问题。“以前的水温度还好吗?明天还要喝吗?” 我只说了两个字:“好,要!” 我知道母亲是如何保证它的水温。每天早晨五点,母亲必定起床,然后烧水,放在玻璃杯中,六点叫我起床,我总能喝到一杯温水,开始我新的一天。水,总是温的,我喜欢喝温开水,它有温暖的感觉,喝下去,暖暖的很贴心。一杯水,不只是在乎它的温度,它所承载的爱,我该用什么才能还得清啊! 那儿,总有一杯水,温的,温到我心里去。 思考:这篇文章是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你从例文中学到了哪些写作上方法? 【写作借鉴】 撷取平淡的细节,谱写浓浓的母爱。一杯温开水,承载了一颗温柔的慈母心。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平时易被忽略的的水,来表达母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文中设置悬念,构成跌宕的情节,并巧解释疑,化解矛盾,把母爱浓缩在那杯温水里。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还原了这杯温开水的,长短句结合,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通篇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给人以亲切之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小练笔 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然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全班分享。 五、教师寄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小处洞察大处,不仅是写作的真谛,更是人生的真谛…… 【板书设计】 学会记事 ——“以小见大”的技法指导 小镜头 大情怀 小人物 大主题 小联想 大道理 小修辞 大人生 | 个性思考部分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