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1:38
文档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河东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河东区教育学会罗祎邱磊1.调查目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广大学生来说读书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读书不仅能够使青少年加深对教材的懂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而且也能够提高他们从不一致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培养读书习惯,提
推荐度:
导读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河东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河东区教育学会罗祎邱磊1.调查目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广大学生来说读书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读书不仅能够使青少年加深对教材的懂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而且也能够提高他们从不一致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培养读书习惯,提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河东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河东区教育学会   罗祎   邱磊

1.调查目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广大学生来说读书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读书不仅能够使青少年加深对教材的懂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而且也能够提高他们从不一致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培养读书习惯,提高素养品味为目的的读书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社会公益事业。

为此,笔者对河东区十所中、小学校的800名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试图从问卷中熟悉到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更为符合学生心理的阅读材料、阅读方法,寻找更为有效的课外阅读途径,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调查的内容,对象与方法

2.1调查的内容。

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切入点,从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方式方法、阅读数量、时间、地点、环境及阅读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是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设计,有很强的可行性、科学性与可信度。

2.2 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是以2005——2006 学年度上学期在校学习的河东区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抽样调查。抽取的十所学校,包含示范校、普通校及偏远校。抽取的年级覆盖了小学,初、高中学段。发放调查问卷828份,有效试卷800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n=800

调查对象Σ
人数%人数%
小学一五050.814549.2295
初中14748.4一五751.6304
高中10049.810150.2201
Σ39749.640350.4800
2.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包含问卷法与数据统计法。

2.3.1问卷法

采取不记名答卷的方法,使所有抽样的学生在答卷中消除了顾虑与心理负担,并给于充分重视与配合,这样使本次调查获得了比较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使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较高的效度。

2.3.2数理统计法

运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调查结果

3.1 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直接反映着求知欲,更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图1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统计图

从图1能够看出,小学生业余时间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数占52.2%,说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随着年级段的升高,阅读的兴趣却逐步下降,到了高中阶段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数减少到8.2%,这一现象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3.2课外阅读内容

课外阅读内容是构成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下列是课外阅读内容的情况调查。

表2: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情况统计表 (%)

科学

读物

科技

读物

历史

读物

童话

读物

卡通画漫画文学

名著

侦探

小说

武侠

小说

言情

小说

生活

读物

其它
小学45.447.645.842.734.650.236.948.8193.721.43.1
初中36.848.443.447.736.551.639.850

29.6337.810.5
高中一五.931.817.4一五.917.446.823.939.325.431.849.816.9
表2的数据说明,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中,小学与初中的学生喜欢漫画类读物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0.2%与51.6%,其次为侦探类、科技类;高中学生喜欢生活类读物占比例最大为49.8%,其次也为漫画类、侦探类。

3.3课外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决定着阅读的质量,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11道题涉及阅读方式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边读边想,读后回想”,但阅读方法掌握不理想如下图所示。

      表3: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

能在书中做标注能使用工具书
是的不是的不确定是的不是的不确定
小学36.341.422.430.254.6一五.3
初中20.454.924.729.940.829.3
高中873.1一八.916.460.722.9
表3数据说明,阅读课外书时能在书中做标注的学生,小学仅占36.3%,初中占20.4%,高中占8%,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养成边读边做标注的习惯;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明白的问题是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的学生,小学占30.2%,初中占29.9%,高中占16.4%,可见当前学生的阅读方法掌握不当,这与我们老师平常缺乏指导有直接的关系。

3.4课外阅读的数量

阅读的数量表达阅读的效果,一个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如下图所示。

图2  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量调查统计图

小学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5—10本的占大多数但是也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相差甚远,初、高中的学生每学期读书量绝大多数在1-4本,说明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

3.5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外阅读的时间充足与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保证,下列是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调查。

图3  学生每天是否有的时候间看课外书的调查统计图

表4: 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调查统计表                     n=800

0分钟10—30分钟30—60分钟1小时以上Σ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小学41.412943.78227.78027.1295
初中227.212240.110133.25919.4304
高中3617.98542.35225.928一三.9201
Σ627.73364223529.316720.8800
     从图3与表4数据能够看出,大多数的学生每天没有的时候间用来进行课外阅读,高中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小学生尽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但从表4中能够看到43.7%的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也只是在10—30分钟左右。

3.6课外阅读环境

3.6.1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最早同意教育的地方。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对家庭藏书量的调查统计如下。

图4  学生家庭藏书量调查统计图

从图4能够看出,由于受地域环境与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影响,我区所受调查的学生家庭藏书量很少,绝大多数的家庭藏书量在20本下列。

3.6.2学校

学校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由于一个学生绝大多数的白天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表现在对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需求上。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如下图所示。

图5  学生对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心理需求调查统计图

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希望在校内开设阅读指导课以便掌握读书的方法,然而学校的图书馆由是如何发挥其功效的呢?我们对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

表5  学校图书馆开放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开放每周开放不明白几乎不开放从来不开放
小学一五.611.547.86.4一八.6
初中17.19.950.74.917.4
高中12.410.938.8一三.424.4
3.6.3社会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学生也是反映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社会环境是否为学生营建良好的课外阅读外部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下列是对学生从社会借阅途径的调查结果。

       表6  学生是否从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情况调查统计表              n=800

不是的不确定是的Σ
人数%人数%人数%
小学14549.24414.910635.9295
初中14447.467229330.6304
高中一三265.74019.92914.4201
Σ42152.6一五1一八.922828.5800
从表6能够看到有52.6%的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条途径进行课外阅读。

4.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将有关结果分析归纳如下:

4.1.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深刻,重兴趣轻内容。

从图1能够看出,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浓厚,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兴趣却逐步下降,到高中阶段经常读课外书的只剩下8.2 %,学生们每学期读数量在1-4本的占大多数,这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量相差甚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图3能够看出31.9 %的小学生,51 %的初中生与50.2%的高中生选择没有的时候间读课外书,随着年级地不断升高,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学生哪有的时候间与兴致来读书?究其原因,还是考试指挥棒在起作用,尽管现在实施了素养教育,但步子还很小,并没有完全地从根本上教师与学生的手脚。学生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课本的知识,做大量的习题,应付考试,根本没有的时候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不读书,知识积存少,懂得能力差,造成学习困难,更没有的时候间与精力去学习,最后形成了一个负效应的“怪圈”,最终只能导致学生素养的下降,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那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的又是什么书呢?从表2能够看出小学生、初中生选择漫画类读物占比例最大,高中生选择生活类读物比例较大,其次也为漫画类读物。可见,学生课外阅读面非常狭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们热衷的是那些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漫画,书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怪怪的,整本书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试想我们的学生怎能在这样的书中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美,故事的情节美,文学的艺术美呢?这样势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2. 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到位,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常说:得法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办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调查说明高中生中只有8%的学生在读书时能在书中做标记,只有16.4%的学生在阅读遇到困难时使用工具书。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平常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大量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学法的指导偏少,关于课外阅读的方法的指导更少得可怜,而且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也被埋没在字词句的琐碎分析中,对课文的支离破碎地懂得事实上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无从着手。

的确,由于教师指导的缺乏,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知如何看书,很多情况下,只是囫囵吞枣地将书看一遍就算阅读过了,读后连书中的要紧人物、故情况节都不清晰,更有甚者,张冠李戴。如此下去,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学生的读书方法如此糟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4.3. 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懂得有偏差,重成绩轻能力。

从图4结果显示:家中阅读困难较大,突出表现在家中的藏书,父母藏书在20本下列的占大多数,能够看出父母本身就不大喜欢阅读,更况且对孩子的阅读要求了。河东区历来是产业工人的居住地,尽管近几年有所改观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还是不够支持,他们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关心儿童,而不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与需要。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总认为阅读文学书籍没多大用处,大多数的父母经常给孩子买的是教辅类的读物,其中原因非常简单,在当前升学压力下,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知识,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没必要读课外作品,读课外书只能是浪费时间,一点益处都没有。殊不知,这样造就的学生只能是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基于这种情况,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务必改变这种的错误态度与做法,给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4.4. 环境对课外阅读的支持不理想,重形式轻功效。

4.4.1学校

学校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回答“学校是否有专用的学生阅览室”,有50.4%的学生回答“有”,但是当调查阅览室向学生开放的时间时,竟有46.6%的学生回答“不明白”;19.6%的学生回答“从不开放”。这样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不就形同虚设了吗?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4.4.2社会

社会上的一些图书馆里面适于学生阅读的图书又是凤毛麟角。社会上有很多出租书刊的书店,但书的种类实在是令人担忧,不是言情小说,就是武侠小说,真正可供学生读的作品几乎没有。

     另外,当前仍然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社会上大部分人与学校只重视成绩,只重视考试的科目与课程,而对学生的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并不关心。在回答“你认为是否希望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时,75.9%的学生回答“应该”,但事实是我们目前仍未开设课外阅读课。

5.建议

调查所显示的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河东区部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味,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5.1转变阅读观念,保证阅读时间。

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同时“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汲取、积存,“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过多的课业负担中出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学习、制造。假如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良好的课外阅读,那么关于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作为负责实施“减负”工作的主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督促各科教师严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操纵考试次数与每天布置的作业量,减少各类名目的补习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阅读。

5.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讲者转变为辅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者。其方法之优劣,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效率。因此,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

5.2.1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个性与阅读水平,分层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内容,向学生推荐健康向上的、有质量的、对学习有益的读物,借此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质量。

5.2.2方法的指导

    为使学生尽快从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转化,我们能够通过开设课外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达到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的目的。

5.2.2.1要求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根据上下文意猜测、推断,整体把握词义。

5.2.2.2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指导课外阅读。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引导学生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者文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参考;在学习课文后拓展。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懂得,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5.2.2.3学会做读书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对课外阅读内容加深懂得、加强经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做资料卡、索引、名言录等。

5.3构建外部阅读环境

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一方面,支持、激励学生阅读;另一方面,提供课外阅读的各类条件。如建立各类形式的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创设课外阅读的物质因素,以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

5.3.1构建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是每个学生生活与同意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家庭阅读环境尽管受到了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水平,家长对阅读的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要让家长改变育儿观念,首先要明确阅读这个好习惯能够使人终身受益,对成才极有好处,应多为孩子购买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读物。多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全面素养的习惯新世纪所需的多能型人才。家长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去进展与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扩大知识面,又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5.3.2构建学校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是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应根据不一致年级、不一致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科教学需要,供应优质、充足的图书,经常利用宣传栏、宣传品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开展各类各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阅览室应经常保持整洁、宁静,洋溢着书香,吸引学生前去采集知识的花蜜。另外,教师还能够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学校可按校园环境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比如利用走廊、楼道设立休闲书吧,使学生们随时有书可看。使整个校园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幽雅安静、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种无声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

5.3.3构建社会阅读环境

注重社会、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据调查全市仅有一家少儿图书馆,不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建议社会各界从重视青少年成长出发,增设少儿图书馆,充实藏书数量,真正发挥其功效,定时向学生开放;另外还要发挥社区作用开发社区图书馆,通过社会捐书,社区儿童换书等方式,方便孩子们读书,使社区图书馆成为学生博览群书,开拓知识面的最佳场所。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重视与关心,更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们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实现自身素养的提高,以确保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使阅读成为孩子们每天生活的需要与享受。 

文档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河东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河东区教育学会罗祎邱磊1.调查目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广大学生来说读书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读书不仅能够使青少年加深对教材的懂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而且也能够提高他们从不一致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培养读书习惯,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