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 学院 国际关系 专业 (学科代码:030207)
(一级学科: 法学)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主义与爱国敬业精神、良好品德修养,具有初步从事国际问题研究能力和实际国际交流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学期间精通第一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并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综合技能,以胜任国家公务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高校的工作,以及其他涉及涉外事务的工作。
二、专业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生导师 |
1 | 亚太区域研究 | 以亚太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综合研究,特别是以大国关系与东亚区域化问题为研究重点。 | 刘小林、杨宁一 张发岭 |
2 | 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 | 以多元文化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合作问题,特别是以我国对外交流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重点。 | 王焱华 卢晨阳 |
3 | 中国国际战略与周边关系研究 | 着重研究中国国际战略的理论与原则,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 张发岭 李兴 马勇 |
4 | 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研究 | 着重研究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发展,以及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自身特点和作用。 | 张胜军 李毅 |
5 | 欧亚区域研究 | 以欧亚跨区域合作关系,以及欧盟、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问题。 | 李兴 马勇 卢晨阳 |
6 | 全球治理与和平研究 | 以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全球政治理论范式内探讨和平问题。 | 刘小林 张胜军 吕晓莉 马 勇 |
7 | 日本问题研究 | 以日本社会、政治、文化、历史领域的若干具体问题与中日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 杨宁一 张发岭 刘小林 |
1.硕士生
总学分:36分
课程类别 | 科目和门数 | 最低学分要求 |
公共课 | 政治2门、外语1门 | 8学分 |
学位基础课 | 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 | 9学分 |
1.国际政治学概论 | ||
2.西方政治思想(双语) | ||
3.国际问题研究方法专题 | ||
学位专业课* | 按研究方向选择3门 | 9学分 |
1.东亚区域研究 | ||
2.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 ||
3.国际关系文化理论研究 | ||
4.中国国际战略与周边关系 | ||
5.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研究 | ||
6.国际法专题研究 | ||
7.欧洲问题研究 | ||
8.俄罗斯与东欧、中亚研究 | ||
9.全球政治与和平学研究 | ||
10.中国外交专题研究 | ||
11.日本问题研究 | ||
12.国际政治经济学 | ||
必修环节 | 实践活动 开题报告 | 1学分 不计学分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课 | 0—3学分 |
1.美国问题研究 | 专业选修课 | |
2.外交礼仪研究 | 专业选修课 | |
3.国际经济法研究 | 专业选修课 |
4.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5.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1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
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 硕士生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3万字。
2.博士生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出博士生具有从事本学科专业创造性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必须发表与学科专业相关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
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1.硕士生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中文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任课 教师 | 学 分 | 学时 | 上课 学期 | 适用专业 |
学位基础课 | 国际政治学概论 |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李 兴 张胜军 | 3 | 32 | 1 | 国际关系所有方向 |
学位基础课 | 西方政治思想(双语) |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 | 刘小林 卢晨阳 | 3 | 32 | 1 | 国际关系所有方向 |
学位基础课 | 国际问题研究方法专题 | Methodolog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 张胜军 李 兴 | 3 | 32 | 2 | 国际关系所有方向 |
学位专业课 | 1.东亚区域研究 | Regional Study of East Asia | 杨宁一 刘小林 | 3 | 32 | 2 | 亚太区域研究 |
2.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刘小林 张胜军 | 3 | 32 | 2 | 全球治理与和平研究 | |
3.国际关系文化理论研究 | Theory of Culture Stud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王焱华 刘小林 | 3 | 32 | 3 | 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 | |
4.中国国际战略 |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of China | 张发岭 马 勇 | 3 | 32 | 1 | 中国国际战略与周边关系 | |
5.国际组织专题研究 | Study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张胜军 李 毅 | 3 | 32 | 3 | 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 | |
6.国际法专题研究 |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aw | 李 毅 | 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 | ||||
7.欧盟研究 | Study of European Union | 卢晨阳 | 3 | 32 | 1 | 欧亚区域研究 | |
8.俄罗斯与东欧、中亚研究 | Study of Russia and Euro-Asia | 李 兴 马 勇 | 3 | 32 | 2 | 有亚区域研究 | |
9.全球政治与和平学研究 | Global Politics and Peace Research | 刘小林 吕晓莉 | 3 | 32 | 2 | 全球治理与和平研究 | |
10.中国外交专题研究 | Study of Chinese Diplomacy | 卢晨阳 张发岭 | 3 | 32 | 1 | 中国国际战略与周边关系 | |
11.日本问题研究 | Japan Study | 杨宁一 刘小林 | 3 | 32 | 3 | 日本问题研究 | |
专业选修课 | 1.美国问题研究 | American Study | 严 波 | 1 | 18 | 2 | 亚太区域研究 |
2.外交礼仪 | Diplomatic | 卢晨阳 | 1 | 18 | 3 | 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 | |
3.国际经济法 |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Law | 李 毅 | 1 | 18 | 3 | 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 | |
4.资料文献阅读 | Profound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 杨宁一 李 兴 刘小林 | 1 | 18 | 4 | 所有专业方向 | |
5.国际冲突研究 |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 马 勇 | 1 | 18 | 2 | 所有专业方向 |
3.硕士生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 | 作者或出版社 | 适用对象 | 备注 |
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人民出版社 | 硕士生 | |
2 | 列宁全集 | 人民出版社 | 硕士生 | |
3 | 选集、文集 | 人民出版社 | 硕士生 | |
4 | 文选 | 人民出版社 | 硕士生 | |
5 | 周恩来文选 | 文献出版社 | 硕士生 | |
6 | 外交思想论文集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硕士生 | |
7 | 国际关系史(多卷本)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硕士生 | |
8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多卷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硕士生 | |
9 | 新编剑桥世界现代史(多卷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硕士生 | |
10 | 国际条约集(多卷本)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硕士生 |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硕士生 | |
12 |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硕士生 | |
13 | 国际事务便览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硕士生 | |
14 | 当代中国(文件卷) | 新华出版社 | 硕士生 | |
15 | 日本史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硕士生 | |
16 |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 | 新华出版社 | 硕士生 | |
17 | 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硕士生 | |
18 | 当代中日关系 | 时事出版社 | 硕士生 | |
19 | 中美关系200年 | 新华出版社 | 硕士生 | |
20 | 战后美国外交史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硕士生 | |
21 | 战后西欧国际关系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硕士生 | |
22 |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 Allen & Unwin,1986 | 硕士生 | |
23 | Prospect for Global Politics | Tei Han,1996 | 硕士生 | |
24 | 联合国新论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硕士生 | |
25 | 联合国的历程 | 北京语言出版社 | 硕士生 | |
26 | 联合国机制与改革 | 北京语言出版社 | 硕士生 | |
27 | 国际组织法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硕士生 | |
28 | 国际问题研究 | 外交部国际研究所 | 硕士生 | 期刊 |
29 | 现代国际关系 |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园 | 硕士生 | 期刊 |
30 | 欧洲 | 社科院欧洲所 | 硕士生 | 期刊 |
31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社科院世经政研究所 | 硕士生 | 期刊 |
32 | World Politics | Hopkins University | 硕士生 | 期刊 |
33 | International Oganization | Stanford University | 硕士生 | 期刊 |
Orbis | FP Research Institute | 硕士生 | 期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