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我国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安斯沃思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和反抗性三种类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评价正确的是()A.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B.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C.反抗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D.回避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父母B.幼儿园C.邻居D.电视
4.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不包括()
A.儿童发展观B.父母认知观
C.儿童教育观D.父母期望观
5.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的人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合作D.家庭的专门教育
7.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
8是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A.班杜拉B.布郎芬布伦纳C.皮亚杰D.柯尔伯格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个性结构的子系统()
A.自我系统B.自我认知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个性倾向系统
10.矫正幼儿的不良品德应采取什么措施?()
A.榜样示范B.表扬鼓励
C.家园一致性原则D.全选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约翰·鲍尔比B.弗洛伊德C.帕顿D.皮亚杰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
A.西方社会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D.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A.针对性B.过程性C.全面性D游戏性
15.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包括()
A.自制力
B.自我延迟满足
C.自我评价
D.自觉性
16婴幼儿的依恋有下列哪几种类型()
A.回避型依恋 B.反抗性依恋 C.矛盾性依恋 D. 安全性依恋
17.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有()
A.方向的双向性
B.效果的双重性 C性别的差异性 D.时空的变换性
18.我国心理学界对品德心理结构三分法的观点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分工,也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儿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做游戏,这种游戏属于()游戏。
A.合作游戏
B.联合游戏
C.平行游戏
D.接受游戏
20.确定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原则有()
A.渐进性
B.活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二、填空
1.儿童社会性发展始于20世纪()年代,当时影响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和()的理论。2.美国康奈尔大学()从生态学家所提出的假设为出发点,指出()的环境是影响儿童少年发展的主要源泉,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
3.幼儿自信心结构包括()、()、()和()四因素。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拉德·W·哈特普,在1974年把侵犯行为分为()侵犯和()侵犯两种。
5.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社会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第一步是()。
6.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有具体性、()、()他律性和()。
7.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独有方法有()和()。
8.适合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有()、()和同伴评定法。
三、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改正
11.幼儿性别角色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12.品德与道德根本上没什么区别。
13.针对幼儿咬枕巾的行为,在枕巾上涂上苦胆汁对他进行惩罚。
14.幼儿道德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四、名词解释
1.依恋
2.亲社会行为
3.陌生情境
4.性别角色
5.攻击性行为
6.情景测验法
7.象征性游戏
8.自我意识
五、简答题
1.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2.幼儿自信心结构的四因素。
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
4.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
5.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6.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7.简述气质与个性、社会性的关系。
8.简述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9.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10.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1.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12.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存在什么问题?
六、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和建议。2.谈谈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3.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是如何解释性别角色的获得。
4.如何有效的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5.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举例说明
6.幼儿社会性教育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七、案例分析(共2小题,1题10分,2题5分,共15分)
案例1 :幼儿甲在幼儿园里很少说话,脸上总是一幅非常严峻的表情,上课时,他很少主动发言,偶尔会自言自语,偶尔会望着窗外发呆。老师总觉得他上课不专心,不遵守课堂纪律,防碍了其他的小朋友。但是老师提问他,他确能够回答正确,他最喜欢的就是下棋。会下象棋、军旗等很多棋类游戏。很多老师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且只有在下棋时,他的脸上才会有笑容。
案例2 :幼儿乙的语言发展比较缓慢,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答他的思想感情,因而与同伴很少交往,他经常发脾气。要么乱仍东西,或随便打人,而且这种情绪很难平静下来的。他经常用身体来攻击别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容易被一些细小的事情所分心,不能较长时间的作一见事,上课时,他时常骚扰别的小朋友,或者,离开集体在教室内走动,他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游离在集体之外,很少参加小朋友的活动,也很少与小朋友交往,成为里教室的“无业游民”。
问:1.以上两案例属于问题行为儿童吗?请说明理由。
2.怎样矫正问题行为的幼儿?
八、活动设计
1.请设计一个关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活动。
2.设计一个关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