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视听艺术展现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奥斯卡最佳短片《口吃》的视听分析
在2016年短片《口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这部仅有13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主人公格林伍德因为自己的口吃,在当遇到爱情时纠结于要不要去见自己的心上人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主人公格林伍德最终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去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导演也通过这部13分钟的短片表达了对这一类社交障碍群体的关注与鼓励。
在视听语言上影片极富特色。虽然影片的时长仅有13分钟但影片所展现的视听元素非常丰富,透过视听语言的传达出了无声胜有声的精神力量感染和打动着每一位观众。本文也将围绕这部影片极富特色的的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两部分展开分析。
(一).短片《口吃》的画面元素分析
富有特色的镜头语言,在《口吃》中镜头语言极为丰富且有极富特点。最具特点的便是对特写镜头的运用,特写镜头在放大细节、突出特定局部、强调被摄对象的心理状态上都有显著功能。在《口吃》这部影片中在展现主人公格林伍德的嘴巴和心理状态时运用了不少特写镜头。在影片的开始部分便运用了一个大特写镜头拍摄主人公的嘴巴,这个镜头在影片开始部分一方面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主人公直接交代了主人公的特质是口吃患者,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另外一方面特写镜头还体现在展现人物内心上,与艾莉网络聊天时,一系列特写镜头既交代故事情节,表明格林伍德与艾莉二人互有好感,也为接下来艾莉提出见面而埋下伏笔。到片尾时,要与艾莉里见面时几个面部特镜头展现了人物要见面时的情绪变化。除了景别在构图上《口吃》充分利用了对称式构图,给观众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美感,这正与男主表面的生活平淡缺少变化相呼应,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男主人公内心丰富的独白相互映衬,表现出男主限于口吃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短片《口吃》是声音元素分析
《口吃》选择了“内心独白”这一方式。“导演通常会用声音来表示片中角色的想法,虽然片中角色的嘴唇并没有动,但我们能听到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片中其他角色听不到。格林伍德因为口吃,话语在现实时空中缺失,但在内心世界中,独白作为直接表达而表露所思所想,独白代替话语成为另一层意义上的存在表达。开头男主与宽带公司打电话,表述不清惨遭挂断,而后男主的内心独白自然衔接,想打电话查询账单失败。格林伍德在准备与艾莉见面时,内心独白不断重合、反复,直到见到艾莉,心中的一切杂念全部消失不见,勇敢说出英文字母。这一段内心独白表现出男主的心境变化。用独白这一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
短片中的音效和配乐增强了短片的感染力。短片开始,不断重复出现宽带公司的电话声音以及挂断电话后刺耳的嘟嘟声音效,意在说明格林伍德的痛苦之处,呼应主题。随后电话声继续,主观听感代入,让观众感受到口吃对格林伍德造成的困扰,也表明主人公当下的生存状态。《口吃》中的音乐主要是钢琴声,营造出整体的气氛是孤独压抑的,并表达了格林伍德的内心情感。并且钢琴声伴随着短篇的剧情蓄势,推动故事走向高潮。
短片《口吃》通过在视听语言上的巧妙运用,给观众传达展现出了无声胜有声的精神力量。虽然故事很简单,然而其立意深远。在出色的视听语言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口吃患者的爱情故事远比想象的更加动人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