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评价标准(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
二○○五年十二月
1 总则................................................ .................................3
2 评价内容.................................................... .........................5
3 评价方法............................................................ .................5
4 评价周期.................................................................... .........9
5交流高压输电线路评价标准表............................... .................. .........11
6附录................ ............................. ...................... ............28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的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输电线路各个阶段的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设备事故措施,全面提高输电线路的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评价标准。
1.2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线路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1.3 本评价标准规定了线路在投运前(包括设计选型、现场安装、交接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等阶段全过程的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方法。
1.4 本评价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10(66)kV~500kV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的评价工作。
1.5 引用标准
线路评价应遵循以下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当有关标准、规程、规范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应使用最新版本。当以下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为严格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J 233-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5168-2002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 《预防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十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2 评价内容
评价工作应对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对线路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分为“线路投运前性能评价”、“线路运行维护情况评价”、“ 线路检修情况评价”、“线路技术监督情况评价”和“线路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五个部分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详见交流高压输电线路评价标准表。
3 评价方法
线路评价以对线路的健康水平评价为重点,涵盖线路生产运行的全过程。
3.1分线路、分内容(即线路投运前性能评价、线路运行维护情况评价、线路检修情况评价、线路技术监督情况评价、线路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分单元(即每条线路分为基础、杆塔、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接地装置、附属设施、通道环境等八个单元)进行评价。
3.2 评价过程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现场实地勘察、查阅和分析资料记录、现场试验和测试等,需现场抽查的项目,抽查比例不低于10%。评价以量化的方式进行,定性给出结果,评价结果应能客观反映线路健康水平,为检修和技术改造等工作提供依据。
3.3 单元划分及模块组合
(1)线路单元划分
序号 | 线路单元 | 包括内容 |
1) | 基础 | 包括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及挡土墙、排水沟、防沉层等 |
2) | 杆塔 | 包括混凝土电杆、铁塔、钢管杆、钢管塔、杆塔拉线部分。 |
3) | 导地线 | 包含导线、架空地线(包括OPGW)、引流线、接续金具等。 |
4) | 绝缘子 | 包括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复合绝缘子等。 |
5) | 金具 | 包含耐张线夹、悬垂线夹、联结金具、保护金具等。 |
6) | 接地装置 | 包括接地体、接地引下线等。 |
7) | 附属设施 | 包括防雷设施、防鸟设施、杆号标志、相位标志、色标标志、警示标志、ADSS光缆、监测设施等。 |
8) | 通道环境 | 包含线路保护区内林木、建筑物、交叉跨越、特殊区域等。 |
序号 | 模块代码 | 评价项目 | |
评价内容 | 包括的设备单元内容 | ||
1) | A | 线路投运前性能评价 | 基础(A1)、杆塔(A2)、导地线(A3)、绝缘子(A4)、金具(A5)、接地装置(A6)、附属设施(A7)、通道环境(A8) |
2) | B | 线路运行维护情况评价 | 基础(B1)、杆塔(B2)、导地线(B3)、绝缘子(B4)、金具(B5)、接地装置(B6)、附属设施(B7)、通道环境(B8) |
3) | C | 线路检修情况评价 | 线路部分或整体 |
4) | D | 线路技术监督情况评价 | 线路部分或整体 |
5) | E | 线路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 | 线路部分或整体 |
3.4 评分原则
(1)评价标准采取扣分形式,按每条线路的得分率(得分率=实际得分/标准分值)进行评价,每条线路得分率为该线路五项评价内容的平均得分率。每项评价内容得分率为该项内容各单元得分率之和。
(2)评价标准中各小项累加扣分,但累加扣分值不得超过该项的标准分值,即无负分。
(3)未参加评价的项目(即无相关内容)以满分计入。
(4)检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评价均采取满分为100分的固定分值。
(5)线路投运前及运行维护评价的计分。
1)本标准以100分/百基为单位,各单位实施前必须根据线路实际杆塔数量进行折算,计算出各单元标准分值(标准分值=线路杆塔数量×100分/百基)。
2)各单元得分率必须乘以相应的权重。
3)各设备单元在线路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比例见下表(总权重为100),其中杆塔、导地线、通道环境为核心单元。
基础 | 杆塔 | 导地线 | 绝缘子 | 金具 | 接地装置 | 通道环境 | 附属设施 | |
权重 | 10 | 20 | 20 | 10 | 10 | 5 | 20 | 5 |
各单元标准分值=线路杆塔数量×100分/百基;
各线路单元得分率=权重×(实际得分/标准分值)×100%;
每项内容的得分率=各线路单元得分率之和;
每条线路的评价得分率=各项内容得分率之平均值。
3.5 评价结果
(1)部分评价
线路以条为单位按评分方法对评价内容(即线路投运前性能评价、线路运行维护情况评价、线路检修情况评价、线路技术监督情况评价、线路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分别统计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分为 “完好”、“较好”、“注意”三个等级,得分率90%及以上为“完好”,得分率80%及以上至90%为“较好”,得分率80%以下为“注意”。
其中线路投运前及运行维护以核心单元(杆塔、导地线、通道环境)的最低得分率确定评价结果。
(2)整体评价
线路以条为单位综合各项内容的平均得分率、运行维护评价结果对线路进行综合评价,分为“完好”、“较好”、“注意”三个等级。平均得分率、运行维护评价结果及综合评价结果的关系见下表。
平均得分率 | 90%及以上 | 80 %及以上~90 % | 80 %以下 | ||||||
运行维护评价结果 | 完好 | 较好 | 注意 | 完好 | 较好 | 注意 | 完好 | 较好 | 注意 |
综合评价结果 | 完好 | 较好 | 注意 | 较好 | 较好 | 注意 | 注意 | 注意 | 注意 |
(4)及时将评价结果用于指导线路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等工作,实现闭环动态管理、滚动提高。
(5)各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可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适合本地区电网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
4 评价周期
4.1 对未经过本标准评价的运行中线路应按本标准进行一次全面评价。
4.2 新(扩)建工程线路应在交接验收后按本标准“线路投运前性能评价”部分进行评价。
4.3 对运行中的线路应按本标准 “线路运行维护情况评价”、“线路技术监督情况评价”、“线路检修情况评价”内容每年或结合线路预防性试验进行评价。
4.4 线路技术改造按本标准“线路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部分进行评价。
4.5各单位应根据本评价标准对各条线路进行自评,在各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国家电网公司及网、省电力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评审。
5 110(66)kV~500kV交流高压输电线路评价标准表
运行单位: 评价时间: 线路名称: 电压等级: 线路回数:
线路长度(km): 杆塔数量: 投运时间: 导线型号: 地线型号: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序号 | 评价项目 | 评价要求 | 评价方法 | 评价结果 |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
标准 分值 | 实际得分 | ||||||
一 | 线路投运前性能评价 | ||||||
1 | 基础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基础定位、根开尺寸、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5分。 | ||||||
(3)基础结构混凝土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无蜂窝、麻面及露筋等。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视轻重每基扣1至5分。 | ||||||
(4)防沉层厚度不小于300mm。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5)保护帽牢固、密封良好、整齐美观。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6)基础上下边坡、保护范围、护坡符合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牢固稳定。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7)基础截水沟、排水沟符合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需要。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8)基础防洪、防碰撞设施符合设计要求。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2 | 杆塔 | (9)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度≤0.1mm;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纵、横向裂缝;杆顶应封堵。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2分。 | ||||||
(3)段与段连接的钢管杆或带钢圈的混凝土杆,其焊口质量要求是:不允许存在焊缝不足或表面裂缝的情况、母材咬边深度≤0.5mm;接头处进行防腐处理;焊口不正造成的弯曲度≤2‰。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4)直线杆塔结构倾斜允许偏差:3‰(110kV~500kV)、1.5‰(高塔);转角、终端塔塔顶不应偏向受力侧;大跨越杆塔不应向跨越侧倾斜。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5分。 | ||||||
(5)螺栓强度等级字迹清晰、螺栓穿向正确、螺栓与构件面接触紧密,紧固率不低于97%。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处扣0.1分。 | ||||||
(6)铁塔的防盗措施、防松措施应符合设计和反措要求。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7)靠近道路的杆塔,在其周围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8)拉线防盗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9)组合拉线的应力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拉线受力应一致并留有调节裕度。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2分。 | ||||||
(10)塔材搭接间隙≤2mm。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分。 | ||||||
(11)塔材应经热镀锌处理,且满足相关工艺要求。 | 查阅质量检验报告,不符合要求每基扣2分。 |
3 | 导地线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导地线弧垂的允许偏差:110kV为+5%,-2.5%;对220kV及以上为±2.5%;大跨越为±1%且≤1m。满足设计要求。 | 现场抽测,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3)相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偏差,无间隔棒双导线为0~+100mm、有间隔棒时为80mm(220kV)或50mm(330~500kV)。 | 现场抽测,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4)交叉跨越和对地距离符合设计规程要求,重要交叉跨越处导地线不得有接头。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0分。 | ||||||
(5)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或地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接续。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6)导地线与接续管、耐张线夹连接,其接续强度≥线材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7)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压接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不得出现裂缝或穿孔; 2)接续管两端必须有明显标记; 3)接续管弯曲度不得大于2%; 4)接续管压后尺寸必须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8)接续管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9)同一档内每根导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过两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 1)类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2)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10)引流线对杆塔及拉线等的电气间隙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11)导线损伤补修: 1)缠绕补修时,材料应为铝单丝,缠绕应紧密,并应将受伤部分全部覆盖; 2)用补修预绞丝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预绞丝中的规定,并与导线接触紧密; 3)采用补修管补修时工艺美观,无锈蚀。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12)导、地线(包括OPGW)完好无损,无锈蚀、断股和松股。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4 | 绝缘子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绝缘子型号、数量、安装方式等符合设计要求。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3)悬垂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位移不应超过5°,且最大偏移值不应超过200mm。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4)绝缘子表面擦拭干净,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应有裂纹、破损)。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5)瓷绝缘子应有绝缘电阻测量记录,不得有低、零值绝缘子。 | 检查记录,有疑问时可进行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3分。 | ||||||
(6)检查钢帽、钢脚与弹簧销之间的间隙,在安装好弹簧销的情况下钢脚不得自钢帽中脱出。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7)复合绝缘子伞裙、芯棒护套无破损,金具与芯棒、护套密封良好。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8)绝缘子串弹簧销失效或缺失。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3分。 | ||||||
(9)绝缘子串爬电比距满足当地污秽等级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裕度。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10)重要交叉跨越处绝缘子应采用双串双挂点。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11)玻璃绝缘子自爆率不得高于0.02%。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12)绝缘子钢脚无弯曲、无松动。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5 | 金具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金具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3)金具组装后,须保证绝缘子串在顺线路方向和横线路方向均能转动灵活。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4)金具外观表面光滑,无裂缝,无锈蚀。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5)悬垂线夹 1)线夹规格须与导地线规格相匹配; 2)线夹标称破坏载荷须满足设计、运行要求; 3)握力达到导线计算拉断力的18%-22%; 4)330kV~500kV电压等级线路不采用屏蔽环时,须采用防晕型悬垂线夹; 5)对于大跨越架空线路和线路在重冰区或强风区时,应采用加强型悬垂线夹。 | 查阅资料与现场抽查相结合,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6)耐张线夹 压缩型耐张线夹、预绞式耐张线夹握力应不小于导地线计算拉断力的95%;非压缩型耐张线夹握力应不小于导地线计算拉断力的90%。 | 查阅资料与现场抽查相结合,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7)连接金具 1)连接金具之间及连接金具与绝缘子、线夹连接部位的结构尺寸相配合; 2)连接金具严禁点接触。 | 查阅资料与现场抽查相结合,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8)防护金具 1)防振锤、预绞丝护线条及间隔棒的型号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防振锤及阻尼线应与地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30mm; 3)安装预绞丝护线条时,每条的中心与线夹中心应重合,对导线包裹应紧固; 4)导线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次档距的±1.5%,其余不应大于±3%。各间隔棒安装位置应相互一致; 5)绝缘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误差≤±2mm。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6 | 接地装置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季节系数)。 | 现场抽测,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3)接地体的规格及埋深不应小于设计规定。 | 查阅资料并进行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4)接地装置的连接应可靠,焊接符合设计、验收规范要求,引下线与杆塔应接触良好,无开断、丢失现象。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5)接地装置应采取有效防腐措施。 | 查阅资料并进行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7 | 附属设施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不符合每处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杆塔标志、警示牌等齐全规范,安装牢固。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3)爬梯、防坠装置应完好齐全、安装牢固。 | 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4)驱鸟、防雷、在线监测、航空警示等装置安装牢固,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的要求。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5)ADSS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 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8 | 通道和环境 | (1)按验收规范移交资料齐全、完整、正确,符合设计要求。赔偿协议、拆迁协议规范、有效、齐全,并与现场一致。 | 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每处扣5分。 | 100分/百基 | |||
(2)线路通道内构筑物应符合设计、运行规程要求。 | 查阅资料结合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0分。 | ||||||
(3)线路通道宽度内的树竹应符合设计、运行规程要求。 | 查阅资料结合现场抽查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0分。 | ||||||
(4)线路通道内的交叉跨越、对地距离符合运行规程要求。 | 查阅资料结合现场抽查,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5)污区发生变化与设计不一致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6)多雷区杆塔采取相应有效的防雷措施。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7)重冰区线路的设计应符合重冰区的设计要求,绝缘子应有防冰闪措施。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8)强风区杆塔设计时应按实际情况校核计算。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9)距离线路500m范围内无爆破采石、开矿等现象。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
(10)采空区基础设计防止不均匀沉降。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 ||||||
(11)长距离燃气(油)输送管道距地网末端不小于20米;管道距杆塔距离保证1.5倍塔高。 | 查阅资料,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部分评价结果 | |||||||
二 | 线路运行维护情况评价 | ||||||
1 | 基础 | (1)杆塔基础、保护帽完好。 | 混凝土疏松、钢筋外露每基扣3分,保护帽严重破裂每基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基面平整、基础上下边坡、保护范围和基础护坡完好,基础截水沟、排水沟和防洪设施等完好满足基础运行需要。 | 基础上边坡有巨石下落危险,每基扣5分; 上下边坡或保护范围有滑坡危险,每基扣10分; 上边坡碎石下落埋没塔脚每基扣0.5分;排水沟、截水沟、护坡及防洪设施毁坏不能满足实际运行需要每基扣0.5分,危及基础稳定每基扣10分。 | ||||||
(3)洪水冲刷和冻胀上拔,采空区和软土质地区不均匀沉陷、基础缺少回填土等以及周围环境不良变化不得威胁基础稳定。 | 基础被洪水冲刷严重,冲刷侧基础外露,基础下沉严重有倒塔危险每基扣10分, 整体上拔(沉陷):>20%埋深每基扣5分,>10%埋深每基扣1分(有拉线的放宽50%); 山体塌方、滑坡、基础不均匀沉陷视严重程度每基扣5 ~10分; 基础缺土视严重程度每基扣0.5 ~1分 承力拉线基础缺土严重每基扣5分,辅助拉线基础缺土严重每基扣1分。 | ||||||
(4)灌注桩基础、岩石基础、插入式基础、装配式基础、掏挖式基础和其它特殊基础等符合相关规程满足运行要求。 | 根据相关规程和现场实际进行评价,不满足要求每基扣0.5分,影响杆塔稳定每基扣5分,损坏严重可能导致倒塔每基扣10分。 | ||||||
2 | 杆塔 | (1)杆塔倾斜: 1)塔高50米以上:不得超过0.5%; 2)塔高50米以下:不得超过1%; 3)钢筋混凝土杆:不得超过1.5%。 | 杆塔倾斜度: 1)塔高50米以上:> 5%每基扣10分,>1%每基扣5分,>0.5%每基扣1分; 2)塔高50米以下:>10%每基扣10分,>2%每基扣5分,>1%每基扣1分; 3)钢筋混凝土杆:>10%每基扣10分,>3%每基扣5分,>1.5%每基扣1分。 | 100分/百基 | |||
(2)塔脚或接地螺栓不得被埋。 | 塔脚或接地螺栓被埋每基扣1分。 | ||||||
(3)横担歪斜度不得超过1%。 | 横担歪斜度>10%每基扣10分,>5%每基扣5分,>1%每基扣1分。 | ||||||
(4)钢管杆杆顶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1)直线杆: 直线杆不大于杆身高度的5%; 直线转角杆不大于杆身高度的7%; 2)转角和终端杆: 66kV挠度不大于杆身高度的1.5%; 110kV~220kV电压等级挠度不大于杆身高度的2%。 | 钢管杆杆顶的最大挠度 1)直线杆: 直线杆>10%每基扣10分,>7%每基扣5分,>5%每基扣1分; 直线转角杆>15%每基扣10分,>10%每基扣5分,>7%每基扣1分; 2)转角和终端杆: 66kV挠度>5%每基扣10分,>3%每基扣5分,>1.5%每基扣1分; 110kV~220kV电压等级挠度>7%每基扣10分,>4%每基扣5分,>2%每基扣1分。 | ||||||
(5)塔材及螺栓齐全完好,螺栓无松动,铁塔主材相邻结点间弯曲度不超过0.2%。 | 丢失塔材、节点板、螺栓等构成危急缺陷的每基扣10分,构成严重缺陷的每基扣5分,构成一般缺陷的每基扣0.5分; 铁塔主材相邻结点间弯曲度超过0.2%每基扣1分。 | ||||||
(6)钢筋混凝土杆不应出现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现象,普通钢筋混凝土杆不应有贯穿性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度不超过0.2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不应有裂缝; 凡段与段连接的钢管杆或带钢圈的混凝土杆,其焊口无开焊和锈蚀,采用法兰盘连接的,连接螺栓完整并无松动。 | 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每基扣5分,横向裂缝宽度超过0.2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有裂缝每基扣0.5分; 普通钢筋混凝土杆不应有贯穿性纵向裂缝,钢圈锈蚀每基扣0.5分,焊口开焊每基扣10分; 法兰盘连接螺栓丢失每基扣1分,丢失30%以上每基扣10分,螺栓松动每基扣1分,松动50%以上每基扣5分。 | ||||||
(7)拉线及部件完好,拉线受力均匀,应力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拉线间无摩擦或撞击;拉线金具安装正确,根据需要留有调节裕度。 | 拉线断开每基扣10分,断股截面>17%每基扣5分, 7~17%截面每基扣1分, <7%截面每基扣0.5分;拉线金具部件缺失、摩擦或撞击每基扣0.5分,拉线受力不均、应力超出设计要求每根扣1分,拉线线夹安装错误,不满足调节需要的每基扣1分。 | ||||||
(8)铁塔及拉线防腐、防盗、防外力破坏措施有效。 | 整塔锈蚀镀锌层失效视情况每基扣0.1到1分; 拉线棒锈蚀后截面减小:超过20%每基扣1分,超过40%每基扣5分,超过60%每基扣10分; 拉线锈蚀截面减小:超过7%每基扣1分,超过17%扣5分; 铁塔、拉线的防盗防外力破坏措施失效或设施缺失扣0.5~3分; 拉线线夹被埋每基扣1分。 | ||||||
3 | 导地线 | (1)弛度误差、相间导线不平衡、导线子导线间弛度误差: 1) 除设计特殊规定外导线、地线弧垂不得超下述偏差值:66kV及110kV线路为+6% -2.5%,220kV及以上线路为+3% -2.5%; 2)相间弧垂允许偏差最大值:66kV及110kV线路为200mm,220kV及以上线路为300mm; 3)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值:垂直排列双导线为+100mm -0mm, 其他排列形式导线220kV为80mm,330kV 、500kV为50mm,导线弧垂超过允许偏差值。 | 弛度误差、相间导线不平衡、导线子导线间弛度误差:偏差值超过允许偏差每处扣1分,超过1倍以上每处扣10分。 | 100分/百基 | |||
(2)重要交叉跨越子导线不许有接头 | 重要交叉跨越子导线有接头每处扣10分 | ||||||
(3)导地线(包括OPGW)完好无损伤、锈蚀、断股和松股。 | 金钩每基扣10分,松股每基扣0.5分; 1)线烧伤、断股:>25%铝截面每基扣10分,7~25%铝截面每基扣5分,<7%铝截面每基扣1分; 2)线断股:>17%截面每基扣10分, 7~17%截面每基扣5分, <7%截面每基扣1分。 | ||||||
(4)接续金具: 1)压接式接续金具压接牢固,无抽头、无滑移或出口处断股; 2)接续金具、跳线联板温度不应超过导线温度10℃; 3)接续金具无过热变色或连接螺栓松动。 | 接续金具: 1)外观鼓包、裂纹、滑移或出口处断股每基扣5分; 2)接续金具、引流板温度高于导线温度10℃,每基扣2分,高于导线温度20℃以上,每基扣5分;高于导线温度40℃以上,每基扣10分; 3)接续金具过热变色或连接螺栓松动,每基扣5分。 | ||||||
(5)导地线上不得有异物。 | 相间挂有异物每基扣10分, 单相挂有异物每基扣2分。 | ||||||
(6)OPGW接地良好。 | 不符合要求每基扣2分。 |
4 | 绝缘子 | (1)直线杆塔的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的偏斜角满足运行规程的要求。 | 直线杆塔的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的偏斜大于允许值每基扣0.5分,大于允许值1倍每基扣5分,大于允许值2倍每基扣10分。 | 100分/百基 | |||
(2)绝缘子钢脚无弯曲变形,瓷质绝缘子伞裙无破损、裂纹和瓷釉烧伤,玻璃绝缘子无自爆或表面无闪络痕迹,复合绝缘子表面完好,伞裙、护套无破损、老化现象,憎水性及端部连接处密封良好。 | 绝缘子钢脚弯曲变形每片扣0.5分;瓷质绝缘子低零值、伞裙破损、裂纹和瓷釉烧伤每片扣0.5分;玻璃绝缘子自爆每片扣0.5分;复合绝缘子伞裙破损或老化,视其严重程度每支扣0.5~2分,脱胶每基扣1分,憎水性降低视情况扣每支扣0.5~2分,端部连接处密封不好、护套破损每支扣10分。 | ||||||
(3)绝缘子串弹簧销合格、完好、位置正确、弹力适度。 | 绝缘子串弹簧销子缺失:悬垂串每基扣5分,耐张串缺失、悬垂串退出每基扣2分。 | ||||||
(4)重要交叉跨越处绝缘子采用双串绝缘子(500kV必须采用双挂点)。 | 不符合要求每基扣10分。 | ||||||
(5)绝缘子串爬电比距满足当地污秽等级的要求(外绝缘配置应不低于所处地区污秽等级所对应的爬电比距上限值,不满足要求的应予以调整。受条件短期内不能调整的,应采取有效的防污闪辅助措施)。 | 不符合要求每基扣5分。 | ||||||
5 | 金具 | (1)金具完好无变形、锈蚀、烧伤、裂纹、磨损等情况。 | 金具由于变形、锈蚀、烧伤、裂纹、磨损等原因构成危急缺陷的每基扣10分,构成严重缺陷的每基扣5分,构成一般缺陷的每基扣0.5分。 | 100分/百基 | |||
(2)导地线悬垂线夹、耐张线夹部件完好连接牢固可靠。 | 导地线悬垂线夹的销子、螺栓、压板等部件缺失、松动或相互不匹配构成危急缺陷的每基扣10分,构成严重缺陷的每基扣5分,构成一般缺陷的每基扣0.5分;耐张线夹钢锚抽动每基扣10分。 | ||||||
(3)挂环、挂板、延长环、调整板等连接金具部件完整、装配正确、连接牢固可靠。 | 因部件缺失、连接不牢靠、装配错误、部件缺失、松动或相互不匹配等构成危急缺陷的每基扣10分,构成严重缺陷的每基扣5分,构成一般缺陷的每基扣0.5分。 | ||||||
(4)屏蔽环、均压环、间隔棒、防振锤、重锤片、护线条、阻尼线等保护金具,位置正确连接牢固可靠。 | 部件缺失、安装或连接不牢固、装配错误、松动、相互不匹配发生不应有的倾斜、滑移等每基扣0.5分,失去相应的保护作用的每基扣1分,防振动的保护金具在大跨越区段每基扣5分。 | ||||||
6 | 接地装置 | (1)接地装置完整,螺栓连接(焊接)牢固。 | 接地体断开、螺栓丢失每基扣1分。 | 100分/百基 | |||
(2)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值。 | 接地电阻值大于设计要求50%每基扣0.5分。 | ||||||
(3)接地装置埋深符合设计要求。 | 接地装置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每基扣0.5分,外露每基扣1分。 | ||||||
(4)接地引下线及地埋部分不得严重腐蚀。 | 腐蚀严重,被腐蚀后其导体截面低于原值的80%以下每基扣0.5分。 | ||||||
7 | 附属设施 | (1)防雷、防鸟害、在线监测设施完好,安装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 缺失或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防雷、防鸟害效果和监测作用的每基扣2分。 | 100分/百基 | |||
(2)爬梯、护栏、防坠装置等登塔和登塔保护设施符合设计要求且完好。 | 损坏或失去相应作用每基扣0.5分。 | ||||||
(3)线路及杆塔标识、相位、警示及防护等标志完整规范字迹清晰。 | 缺损、丢失,或字迹不清每基扣0.5分。 | ||||||
(4)ADSS光缆等附属通信设施外观检查完好且符合相关要求。 | 不符合每基扣0.5分。 | ||||||
8 | 通道和环境 | (1)导线对地面、树木和建筑物,对交叉跨越物等的距离不得小于《架空线路运行规程》附录A所规定相应数值。 | 不满足规定,每处扣5分;可能引起放电,每处扣10分。 | 100分/百基 | |||
(2)线路保护区附近不应有产生强污染或强腐蚀厂矿等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 | 未及时清理或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每处扣10分。 | ||||||
(3)在杆塔上不应筑有危及供电安全的巢或蔓藤类植物附生。 | 在杆塔上筑有危及供电安全的巢随时可能导致线路放电的每处扣10分,有蔓藤类植物附生,每处扣0.5分。 | ||||||
(4)重冰区线路的运行应符合重冰区的设计规定,导地线应有抗冰、除冰措施,绝缘子应有防冰闪措施。 | 设计未考虑或没有采取措施,每处扣5分。 | ||||||
(5)多雷区应有相应的防雷措施。 | 无相应防雷措施,每处扣2分。 | ||||||
(6)污区发生变化时,绝缘配置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 未及时调整,每处扣5分。 | ||||||
(7)山口、垭口等微地形区杆塔、金具应加强抗风措施。 | 没有采取措施,每处扣5分。 | ||||||
(8)距离线路500m范围内无爆破采石、开矿现象。 |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9)采空区基础设计应有采取防止不均匀沉降措施。 |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 | ||||||
(10)长距离燃气(油)输送管道距地网末端不小于20米;管道距杆塔距离保证1.5倍塔高;管道穿越线路时,导地线不应有接头。 |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5分。 |
部分评价结果 | |||||||
三 | 线路检修情况评价 | 100分 | |||||
1 | 检修计划 | (1)根据线路评价结果,编制下一年度大修建议计划。 | 没有编年度大修建议计划扣 10 分。 | 20分 | |||
(2)运行单位应根据上级部门的审批大修计划编制本单位检修实施计划。 | 没有编制检修实施计划的扣 10 分。 | ||||||
2 | 检修质量 | (1)运行单位应制定检修现场规程或制度。 | 无检修管理规程(制度)扣 10 分。 | 40分 | |||
(2)一般检修项目应编写安全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 | 检修项目无安全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一项扣 10分。 | ||||||
(3)重大检修项目应有工程设计、技术方案、“三措”、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 | 重大项目无设计、无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等一项扣 10分。 | ||||||
(4)外委项目应按要求进行质量监督。 | 不按规定进行的扣5分。 | ||||||
(5)线路带电作业、焊接、导线压接、起重等作业人员应持有特殊工种上岗证。 | 不按要求进行质量监督一项扣 5 分。
| ||||||
3 | 事故抢修 | (1)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抢修机制,能快速组织抢修与事故处理。 | 没有健全抢修机制的扣 10 分。 | 20分 | |||
(2)制定典型事故抢修预案。 | 无典型事故抢修预案扣 10 分。 | ||||||
(3)抢修用器材、工器具、通讯、照明设施应有专责管理维护。 | 无抢修用具或管理不善,视情况扣5至 10 分。 | ||||||
4 | 备品备件 | (1)制定电力线路事故备品备件管理办法。 | 无管理办法扣 5 分。 | 20分 | |||
(2)按要求备齐事故备品备件。 | 无事故备品扣 5 分。 | ||||||
(3)事故备品的保管,建立备品台帐;专库、专门货架存放;备品帐、卡、物相符。 | 一项不符合扣 1 分。 | ||||||
四 | 线路技术监督情况评价 | 100分 | |||||
1 | 设备监督 | (1)导地线、金具、杆塔、绝缘子、接地装置等设备的设计选型、验收、安装、运行维护、应符合《110(66)kV-500kV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相关规定。 | 不符合每项扣2分。 | 10分 | |||
2 | 防雷监督 | (1)根据运行经验划分雷击多发区。 | 未划分扣10分。 | 20分 | |||
(2)对雷击事故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 未按规定执行扣10分。 | ||||||
(3)进线段接地电阻2年测量一次。 | 未按规定执行扣10分。 | ||||||
(4)按规定检测开挖接地装置。 | 不按规定检测一项扣 5 分。 | ||||||
(5)雷害故障记录详实。 | 无记录扣 5 分,不详细或与实际不符扣2分。 | ||||||
(6)做好被雷击线路的检查,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修补,对发生闪络的导线、地线线夹必须打开检查,必要时还须检查相邻档线夹及接地装置。 | 未按要求做到每项扣2分。 | ||||||
(7)总结现有防雷设施效果。 | 未做到扣5分。 |
3 | 防污监督 | (1)按规定设立盐密及灰密测量监测点并定期进行测量。 | 没有按规定测量的扣 5 分。 | 20分 | |||
(2)根据盐密测量结果及时调整爬电比距。 | 没有及时调整的扣5分。 | ||||||
(3)根据运行情况及规定确定清扫周期,建立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保证清扫质量。 | 没有根据污秽分析结果进行清扫,组织实施调爬等改进措施扣5分。 | ||||||
(4)根据规定进行复合绝缘子的抽样试验。 | 没有根据实际进行复合绝缘子的抽样试验扣2分。 | ||||||
(5)发生污闪事故后认真调查、分析,形成事故调查报告。通过事故分析,查找原因,为制定反事故措施提供依据。 | 未调查分析的扣10分。 | ||||||
4 | 大跨越段监督 | (1)导地线、基础、杆塔、金具等设备除执行《110(66)kV-500kV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中相关设备的监督内容外还应执行《110(66)kV-500kV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中大跨越段监督相关内容。 | 未执行的扣10分。 | 20分 | |||
(2)大跨越段的运行和维护除按照DL/T 741-2001进行外,还应根据环境、设备特点和运行经验制定专项维护制度。 | 未制定或未执行扣5分。 | ||||||
(3)定期对大跨越段的基础、杆塔、导地线、绝缘子、金具、防振防舞器及其它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进行长期的气象、覆冰、雷电和水文的观测和分析。 | 没有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扣5分,没有长期开展观测记录和分析扣2分。 | ||||||
(4)大跨越运行维护中的基础检查、防雷、防导地线舞动和断股是重点,应制定重点防范措施。 | 没有重点防范措施或措施未落实的扣2分。 | ||||||
(5)导地线应定期按要求进行微风振动测试;冬、初春季节加强导地线舞动的观测;对次档距振荡进行观测,分析观测结果并制定相应措施。 | 没有达到要求的扣5分。 | ||||||
(6)监测装置,附属设备完好。 | 设备一项不完好扣 1 分。 | ||||||
(7)主塔的升降设备、航空(航行)指示灯、照明和通信等附属设施定期维修保养。 | 未定期维修保养每项扣1分,附属设施存在缺陷每项扣1分。 | ||||||
5 | 防覆冰舞动监督 | (1)根据运行情况,确定重冰区和舞动多发区段。 | 未达要求到扣5分。 | 10分 | |||
(2)在覆冰季节,加强巡视、监测,做好覆冰和气象监测记录及分析,研究覆冰和舞动的规律,随时了解冰情;对不满足重冰区要求的线路区段应有计划地进行处理。 | 未达到要求扣5分。 | ||||||
(3)舞动时应重点观测舞动强度(振幅、频率、振型、舞动时间)、气象状况(风速、风向、气温、空气湿度)及覆冰情况,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 观测内容不全扣1分,没有适时采取相应措施扣5分。 | ||||||
(4)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落实除冰、融冰和防止导线、地线跳跃、舞动的措施。 | 没有进行全面检查并消除设备缺陷、没有落实相应措施扣10分。 | ||||||
(5)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观测、记录设施,并对融冰装置进行检查、试验以确保必要时能投入使用。 | 没有检查检或需要时相应设备不能投入使用的扣2分。 | ||||||
(6)覆冰消除或舞动停止后,要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和维护。 | 没有全面检查、测试和维护扣5分。 | ||||||
(7)运行线路加装防舞装置时,要进行防舞方案设计并论证。 | 运行线路没有进行防舞方案设计并论证扣1分。 | ||||||
6 | 防风偏监督 | (1)根据运行情况划分强风区。 | 没有划分的扣5分。 | 10分 | |||
(2)定期对各类强风区、垭口地带进行监测; | 未定期对各类强风区进行观测,总结强风形成的原因扣5分。 | ||||||
(3)有可能发生风偏事故的季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巡视内容应包括: 1)悬垂绝缘子串倾斜情况,耐张杆塔跳线对塔身间隙的变化; 2)导地线对周边物体及树木的距离; 3)导地线舞动、鞭击情况; 4)校核交叉跨越低压线路的档距。 | 没有进行针对性检查的扣2分。 | ||||||
(4)定期检查金具磨损情况,尤其是球头挂环等悬垂串金具。 | 未定期检查扣5分。 | ||||||
(5)更换不同型式的悬垂绝缘子串后,要对风偏角重新校核。 | 没有重新校核扣2分。 | ||||||
(6)线路风偏故障过后,要检查导线、金具、铁塔等受损情况,进行故障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 没有检查扣2分,没有故障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扣5分。 |
7 | 防鸟害监督 | (1)根据运行情况,划分鸟害区段。 | 未划分扣5分。 | 10分 | |||
(2)在鸟害多发区段应采取有效的防鸟害措施。 | 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措施扣5分。 | ||||||
(3)在鸟类筑巢季节,应及时拆除杆塔和导线上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鸟巢。 | 没有及时拆除每处扣5分。 | ||||||
(4)在鸟害多发季节前,应检查防鸟装置是否完好并根据情况进行维护检修。 | 没有检查或维护检修扣2分。 | ||||||
部分评价结果 | |||||||
五 | 线路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 | 100分 | |||||
1 | 技术改造计划 | (1)根据线路评价结果和技改原则,编制下一年度技改建议计划。 | 没有编制下一年度技改计划的扣10分。 | 20分 | |||
(2)运行单位应根据上级部门的审批技改计划编制本单位技改实施计划。 | 检查技术改造的年度计划,没有计划扣10分,有计划但内容不明确扣5分。 | ||||||
2 | 技术改造实施 | (1)各项技术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相关工程管理规定进行,开、竣工报告等手续齐全。 | 检查开竣工报告,没有开竣工报告,扣10分,开竣工报告不符合要求扣5分。 | 60分 | |||
(2)各项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逐步落实,完成率100%。 | 检查完成情况,每发现1项未完成扣10分。 | ||||||
(3)技改项目应有工程设计、技术方案、“三措”、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 | 不符合要求的每发现1项扣10分。 | ||||||
(4)技改项目应按要求进行质量监督、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 | 检查记录,没有进行每发现1项扣5分。 | ||||||
(5)带电作业、焊接、导线压接、起重等作业人员应持有特殊工种上岗证。 | 没有按要求持证上岗1人扣1分。 | ||||||
(6)技改中反措执行率100%。 | 检查执行情况,每降低10%扣10分。 | ||||||
3 | 技术改造效果 | (1)各项技术改造项目应提高电网设备健康水平、技术先进水平、安全运行水平。 | 没有达到目的扣5分。 | 20分 | |||
(2)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应符合输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原则和方向。 | 不符合扣5分。 | ||||||
(3)新设备选用应符合输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原则和方向。 | 不符合扣5分。 | ||||||
(4)老旧设备改造应符合输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原则和方向。 | 不符合扣5分。 | ||||||
(5)技术改造应提高线路抵御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能力。 | 不符合扣15分。 | ||||||
部分评价结果 |
此部分仅为举例使用。
例一:线路得分率:97.07评价结果:I类
电压等级 | 线路名称 | 线路回数及长度 (公里) | 杆塔 基数 | 投产日期 | 导线型号 | 设计单位 | 施工单位 |
500kV | 丰合线 | 单回 149.4 | 363 | 2001-8-4 | LGJ-400/35 | 东北电力设计院 | 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 |
序号 | 线路单元 | 计分权重(100) | 标准得分 | 实际标准分值 | 实际得分 | 单元得分率 | 加权后得分率 |
1 | 基础 | 10 | 100分/百基 | 363 | 356 | 0.98 | 9.81 |
2 | 杆塔※ | 20 | 100分/百基 | 363 | 343 | 0.94 | 18.90 |
3 | 导地线※ | 20 | 100分/百基 | 363 | 348 | 0.96 | 19.17 |
4 | 绝缘子 | 10 | 100分/百基 | 363 | 363 | 1.00 | 10.00 |
5 | 金具 | 10 | 100分/百基 | 363 | 363 | 1.00 | 10.00 |
6 | 接地装置 | 5 | 100分/百基 | 363 | 361 | 0.99 | 4.97 |
7 | 附属设施 | 5 | 100分/百基 | 363 | 347 | 0.96 | 4.78 |
8 | 通道及及环境※ | 20 | 100分/百基 | 363 | 340 | 0.94 | 18.73 |
总得分率 | 96.36 |
电压等级 | 线路名称 | 线路回数及回长 (公里) | 杆塔 基数 | 投产日期 | 导线型号 | 设计单位 | 施工单位 |
220kV | 梅里线 | 双回 98.831 | 249 | 2000-1-4 | LGJ-400 | 东北电力设计院 | 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 |
序号 | 线路单元 | 计分权重(100) | 标准得分单位 | 标准分值 | 实际得分 | 单元得分率 | 加权后得分率 |
1 | 基础 | 10 | 100分/百基 | 249 | 246 | 0.99 | 9.88 |
2 | 杆塔 | 20 | 100分/百基 | 249 | 196 | 0.79 | 15.74 |
3 | 导地线 | 20 | 100分/百基 | 249 | 246 | 0.99 | 19.76 |
4 | 绝缘子 | 10 | 100分/百基 | 249 | 243 | 0.98 | 9.76 |
5 | 金具 | 10 | 100分/百基 | 249 | 249 | 1.00 | 10.00 |
6 | 接地装置 | 5 | 100分/百基 | 249 | 160 | 0. | 3.21 |
7 | 附属设施 | 5 | 100分/百基 | 249 | 249 | 1.00 | 5.00 |
8 | 通道及及环境 | 20 | 100分/百基 | 249 | 210 | 0.84 | 16.87 |
总得分率 | 90.22 |
电压等级 | 线路名称 | 线路回数及回长 (公里) | 杆塔 基数 | 投产日期 | 导线型号 | 设计单位 | 施工单位 |
110kV | 德力线 | 单回 21.56 | 68 | 2002-8-7 | LGJ-240 | 东北电力设计院 | 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 |
序号 | 线路单元 | 计分权重(100) | 标准得分 | 实际标准分值 | 实际得分 | 单元得分率 | 加权后得分率 |
1 | 基础 | 10 | 100分/百基 | 82.35 | 8.24 | 82.35 | 8.24 |
2 | 杆塔 | 20 | 100分/百基 | 85.29 | 17.06 | 85.29 | 17.06 |
3 | 导地线 | 20 | 100分/百基 | 98.53 | 19.71 | 98.53 | 19.71 |
4 | 绝缘子 | 10 | 100分/百基 | 100.00 | 10.00 | 100.00 | 10.00 |
5 | 金具 | 10 | 100分/百基 | 100.00 | 10.00 | 100.00 | 10.00 |
6 | 接地装置 | 5 | 100分/百基 | 88.24 | 4.41 | 88.24 | 4.41 |
7 | 附属设施 | 5 | 100分/百基 | 85.29 | 4.26 | 85.29 | 4.26 |
8 | 通道及及环境 | 20 | 100分/百基 | .71 | 17.94 | .71 | 17.94 |
总得分率 |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