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两年收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2:53
文档

大学两年收获

站在大三的门槛上站在大三的门槛上,回眸大一、大二时的我们和我们的大一、大二,不禁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活得比较实在,但又不够好,同时希望与失望并存。大学之为学在于培养专业技能、锻炼社交能力,更在于挖掘自己的潜力。从大一到大二,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差,而且有向更好发展的趋势。同时自己对环境工程这个专业有了相对更深刻的了解,比较初浅的看出了它的潜力。这是希望之所在。都说大学重在开发自己的思维,但是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为我们导向的。同样一份报告或总结给两个老师看,评价可能完全不同。更多老师往往给
推荐度:
导读站在大三的门槛上站在大三的门槛上,回眸大一、大二时的我们和我们的大一、大二,不禁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活得比较实在,但又不够好,同时希望与失望并存。大学之为学在于培养专业技能、锻炼社交能力,更在于挖掘自己的潜力。从大一到大二,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差,而且有向更好发展的趋势。同时自己对环境工程这个专业有了相对更深刻的了解,比较初浅的看出了它的潜力。这是希望之所在。都说大学重在开发自己的思维,但是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为我们导向的。同样一份报告或总结给两个老师看,评价可能完全不同。更多老师往往给
站在大三的门槛上

                                        

站在大三的门槛上,回眸大一、大二时的我们和我们的大一、大二,不禁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活得比较实在,但又不够好,同时希望与失望并存。

大学之为学在于培养专业技能、锻炼社交能力,更在于挖掘自己的潜力。从大一到大二,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差,而且有向更好发展的趋势。同时自己对环境工程这个专业有了相对更深刻的了解,比较初浅的看出了它的潜力。这是希望之所在。都说大学重在开发自己的思维,但是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为我们导向的。同样一份报告或总结给两个老师看,评价可能完全不同。更多老师往往给予那些表面内容多的总结好评,这一点大家都没意见,毕竟别人花费时间认真写了那么多字。但是对那些表面内容简单的给予差评完全有可能,老师们可不看这里面有没有学生自己对知识系的理解与总结,他们似乎不愿意看到学生花费在思考这些知识上的时间与精力。读大学两年,只发现物化张老师和线代花了较大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尽管我的物化(1)成绩并不算好。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就很难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这就是失望之所在。

刚入大学,社交是我最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谈及的话题,因为这是我相对身边同学而言最无谈资的一个话题。舍友对好的好心评价是幼稚。我很认同这个评价。社会太复杂,我还不知它复杂到什么程度,只能说在慢慢认识这个社会,包括其中的成员、事物、感情以及这几者间的联系。我的头脑很简单而且不吝啬替人代劳,所以找我帮忙的人相对较多,然后我就莫名其妙的当选了校级“三好学生”。

随着我的慢慢成熟,但又不够成熟,我的脾气没以前的好了,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我拿起了《菜根谭》。

离开北区,离开环协,我多少有点不舍。在环协呆了两年,从带我为人为事到我带他人如何自我发展,感觉收获颇丰。不管我们所做的能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我都在每个活动中对身边的人与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和一群大一的呆在一起,感觉世界没那么复杂,至少有不挺多感情是真的。我爱读书,刚看完了《柏杨传》和《浮沉史玉柱》,有点意思,走时得留几本书给那些还比较幼稚的人。

……

站在大三的门槛上,得给自己的大三、大四和未来画个圈圈。

……

文档

大学两年收获

站在大三的门槛上站在大三的门槛上,回眸大一、大二时的我们和我们的大一、大二,不禁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活得比较实在,但又不够好,同时希望与失望并存。大学之为学在于培养专业技能、锻炼社交能力,更在于挖掘自己的潜力。从大一到大二,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差,而且有向更好发展的趋势。同时自己对环境工程这个专业有了相对更深刻的了解,比较初浅的看出了它的潜力。这是希望之所在。都说大学重在开发自己的思维,但是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为我们导向的。同样一份报告或总结给两个老师看,评价可能完全不同。更多老师往往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