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讲座 |
柳行小学 吴彩芳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优化作业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追求轻负担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的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业的优化设计列入备课的重要一环。然而在现实中,这一环节的许多现象令人担忧,有的拘泥于课本搞重复练习,学生的作业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有的把书面作业作为惟一的形式,封闭而单一,一刀切奉行题海战术。如上所述的作业形式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沉重的负担,以致一部分学生“望作业而兴叹”,学生的“作业恐惧症”由此而生,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那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呢?我想,语文教学要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考虑生活化,针对这一点,我想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作业内容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并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进一步丰富日常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反映日常生活的文本表述产生共鸣。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知识面较狭窄,对有些课文的内容往往体会不深,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也较肤浅。我就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学语文,拓宽知识范围。如学了本册教材《柳树醒了》后,学生理解“醒”的意思,知道柳树醒了表示春天到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些作业:
首先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找春天,找找什么醒了?孩子们找到了:小草醒了,休闲区的各种树也醒了。接着要求孩子们去野外找春天,什么醒了?在野外孩子们找到了:从冬眠中青蛙醒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有些小朋友说:“我妈妈说,蛇也醒了。”有的说:“我家冬眠的乌龟也醒了。”
最后让孩子们在星期天的写话本里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表达出来。
贺紫怡编写了小诗:“春天来了,小草青了,大树绿了,小花开了,小朋友们长高了,可以穿新衣服了。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朋友们可以到外面放风筝了。鱼儿在水里可以快活地游来游去。”
金奕婷写的《美丽的春天景色》:“春天来了,我走到草地上,一只只小猫和小狗都在迎接我,我开心极了,和他们一起在草地是哪个玩耍。过了一会儿,我去了花园,看见一群可爱的小蜜蜂正在采蜜呢!我悄悄地走了过去,我不想赶走它们,因为他们在劳动。我仔细地看着他们,想,他们采的蜜一定很甜吧。我还听见了小鸟的歌声,小鸟在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周佳雯写的《我喜欢春天》:“春天到了,桃花红了,还有很多花也开了,大地看上去美丽极了。天气也暖和了,燕子也飞回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也醒了,一个个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我也喜欢春天,因为不用穿厚厚的衣服了。”
李晓阳的《春景》:“今天,我跟妈妈去上班。在上班的路上,我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有雪白的李花、梨花;有粉红的桃花;还有黄嫩嫩的油菜花,远远看去,那片地上系那个铺满了一大块金黄色的地毯,真是美极了!我望着这美丽的春景对妈妈说:‘妈妈,春天真美啊!’”
通过这样的作业后,让学生去找什么醒了,其实让他们去观察春天,他们没认为这是作业,他们觉得去找春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因此他们很乐意去做,一下课就说:“老师,我到休闲区看看什么醒了。”他们完成这样的作业是没有任何负担的。
实践证明,如果语文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起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二、丰富生活内容,优化作业方式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使他们玩得愉快,学得开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语文园地”都有“日积月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
小鸟找树游戏。游戏规则:这儿有一棵大树,远处有一群背上带词语的小鸟,如果你能读出哪只小鸟身上的词语,它就可以飞到树上休息。让孩子快快帮助小鸟到树上休息。
同桌出题游戏。同桌出题考对方,老师可提供出题内容,也可自己想,如: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我们语文园地三里出现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的构词方式,我先请小组合作进行词语“叠罗汉”比赛。(规则:用同种构词方式,两人轮换依次说词,每次说一个,谁先接不上就为输)
这样的游戏活动作业,使枯燥的词语积累变得有趣,特别是“同桌出题游戏”一改以前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在课内外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的理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抓生字宝宝游戏。在学习《夏夜多美》一课的生字词时,我就对孩子们说:有几个“小淘气”(指着课件上的生字词)想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它们藏进课文的“密林”中了,你们有没有本事把他“抓”出来,看谁抓得又准又快。我喊: “预备——开始”,孩子们拿起笔,人人都全神贯注细细寻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以防它逃跑!就这样,孩子们既在学中玩、又在玩中学,在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完成识字教学,发展孩子思维,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
为了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我布置孩子们搜集商品包装、商标或报纸等多渠道识字,这是一个不加重学习负担的课外识字学习平台。
三、感悟生活过程,优化作业目标
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实际感受不多,体会不深。课前课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体验感悟型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本单元的语文园地里出现了“打”的一字多义,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一字多义,我先出示书上的这一组词语: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让孩子们做不同的“打”的动作,通过各式各样的“打”字动作,他们发现了同样的“打”字在不同的词语里意思是有差异的。孩子们这时对“打”字的理解,不是老师告诉的,也不是查字典得来的,而是孩子们亲身体验感悟到的,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会格外深刻。然后再让孩子说说其他意思的“打”还有吗?学生又说了好多,我把不同意思的都写到黑板上,有些说的是一样的意思,如已经有“打人”这个词语,学生又说了“打屁股”,我就问,这个“打”的意思和黑板是上哪个“打”的意思一样的,很多学生会能说出来。这就说明我的目标达到了。
四、再现生活情境,优化作业结构
再现生活情境,在作业设计时可分动手操作演示、分角色表演和给文本配画等。
动手操作。我们小学阶段有写课文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学完《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我布置学生的作业是:回家准备一个瓶子,只放一点点水,然后找一些小石子,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直到瓶子的水满了为止。这样的实践作业,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感悟到了乌鸦真是聪明能干的一面。
分角色表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适于表演,我就布置学生分组表演。如《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这样的课文低段比较多。
给文本配画。像古诗和有些文章的一段段文本本身就是一幅幅非常优美的画,对于这一类文本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让孩子给文本配画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像这类再现生活情境的作业,对于提高孩子们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很有好处的,它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集字词、阅读、写作于一体;还实现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涉及到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另外,在语文学科内对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平台。
贴近学生生活,优化作业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我们学会去挖掘教材,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轻松而且乐意去做的作业,肯定会比机械性的抄写作业、重复作业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