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11:0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模式主要影响因素判断依据与镇区共同处理与镇区距离、与镇区高程关系等1、与镇区距离为2公里以内;2、高程能够接入镇区污水管网;3、道路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联村合建乡村距离、村庄间高程关系、居住集中程度等1、乡村之间距离为2公里以内;2、村庄间高程能够满足要求3、道理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单村建设居住集中程度、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等1、村庄人数高于120人,且居住较为集中;2、村庄人数低于120人,但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
导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模式主要影响因素判断依据与镇区共同处理与镇区距离、与镇区高程关系等1、与镇区距离为2公里以内;2、高程能够接入镇区污水管网;3、道路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联村合建乡村距离、村庄间高程关系、居住集中程度等1、乡村之间距离为2公里以内;2、村庄间高程能够满足要求3、道理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单村建设居住集中程度、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等1、村庄人数高于120人,且居住较为集中;2、村庄人数低于120人,但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模式 | 主要影响因素 | 判断依据 |
与镇区共同处理 | 与镇区距离、与镇区高程关系等 | 1、与镇区距离为2公里以内;2、高程能够接入镇区污水管网;3、道路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
联村合建 | 乡村距离、村庄间高程关系、居住集中程度等 | 1、乡村之间距离为2公里以内;2、村庄间高程能够满足要求3、道理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 |
单村建设 | 居住集中程度、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等 | 1、村庄人数高于120人,且居住较为集中;2、村庄人数低于120人,但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满足以上任一条件即可) |
农户分散处理 | 居住集中程度、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等 | 1、村庄人数低于120人,且居住较为分散;2、不位于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需同时满足以上2个条件) |
常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200吨/日以内)
工艺 | 使用动力情况 | 农村适宜规模 | 适宜地区 | 建设费用(元/吨) | 运行费用(元/吨) | 南方地区应用情况 |
生物接触氧化 | 使用动力(可利用地势高差减少曝气量) | 50吨/日以上 | 平原、半山区农村、环境敏感区等 | 7000~15000 | 0.6~1.2 | 常熟市常兴村 |
A/O工艺 | 使用动力(可利用地势高差充氧) | 25—200吨/日以上 | 平原、半山区农村、环境敏感区等 | 3000~5000 | 0.5~1 | 增城市、厦门市多地村庄 |
人工湿地 | 微动力、无动力 | 150吨/日以上 | 半山区、山区、海岛农村等 | 2000~4000 | 0.3~0.8 | 广州市花都区、台山市多地农村 |
土壤处理 | 无动力、微动力 | 50吨/日以上(未经人工强化) | 土壤渗透性较强、沙壤或沙土农村地区,非敏感区等 | 2500~3000 | 0.4~0.6 | 佛山市部分村庄 |
氧化塘 | 微动力、无动力 | 100吨/日以上 | 平原、半山区农村、非敏感区 | 2000~2500 | 0.1~0.3 | 云浮市、惠州市多地村庄 |
厌氧处理 | 无动力、微动力 | 10—200吨/日以上 | 半山区、山区农村 | 900~2000 | 0.2—0.4 | 揭阳市、南宁市多地农村 |
户用沼气池 | 无动力 | 多为8立方米 | 平原、半山区农村 | 500~600 | ≈0 | 南方农村地区均有运用 |
化粪池 | 无动力 | 2~100立方米 | 平原、山区、半山区、海岛农村等 | 300~500 | ≈0 | 南方农村地区均有运用 |
集中/相对集中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推荐
工艺1:预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生态处理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利用厌氧及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将余水通过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化处理方式,进一步降低水中氮磷浓度,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
出水水质 | 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_2002)一级A标准 |
工艺2: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并将污水浸没全部填料,通过曝气充氧,使氧气、污水和填料三项充分接触,填料上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用地较为紧张地区或对景观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地埋式一体化设施。 |
出水水质 | 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_2002)一级B标准 |
工艺3:预处理+A/O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强化厌氧生化处理效果。微动力好氧池利用微动力设备引入空气,在池内形成好氧状态,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氮磷的去除。用地较为紧张地区或对景观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地埋式一体化设施。 |
出水水质 | 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_2002)一级B标准 |
工艺4:预处理+多级厌氧池+人工湿地/氧化塘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主体工艺将厌氧生化与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处理工艺相结合,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物,然后利用人工湿地、氧化塘内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对污水进一步处理。 |
出水水质 | 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_2002)一级B标准;低温季节,出水水质可达二级标准 |
工艺5:预处理+单级/多级厌氧池+土壤处理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主体工艺将厌氧生化与土壤处理相结合,污水在土壤渗滤过程中通过微生物及植物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作用,达到净化效果。 |
出水水质 | 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_2002)二级标准。 |
工艺6:预处理+多级厌氧池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以各户化粪池、沼气池为预处理设施,通过管网收集至多级厌氧池,可采用有兼性厌氧效果的生物填料,有效降解污水中有机物。 |
出水水质 | 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_2002)二级标准,可用于农田灌溉。 |
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推荐
工艺7:化粪池、沼气池(预处理设施)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利用化粪池、沼气池对农户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此工艺在我国农村厕所改造过程中使用较多,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可进行农用,因此适合对粪便或沼气能有需求的农户。但化粪池或沼气池出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因此不宜直接排入村落周边水系。采用此方式处理生活污水时。应防止雨水进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造成池体内的污水溢出。 |
工艺8:预处理设施+生态小湿地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采用化粪池、沼气池进行预处理设施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的方式,初步降低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去除悬浮物,然后通过生态小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功能及内部填充的滤料对污水进一步净化处理。本工艺出水可达到排放要求,可用于散户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水量在1~2吨/日,服务范围为1—3户。 |
工艺9:预处理设施+小型厌氧池+土壤处理
工艺流程 | |
工艺说明 | 采用化粪池、沼气池预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如果不被农用或农用量较少时,会产生一定量污水外排,可利用土壤渗滤处理方式对生活污水进一步处理。由于化粪池或沼气池出水浓度较高,可在预处理设施后、土壤处理单元之前增设小型厌氧池,以降低土壤渗滤的负荷。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模式主要影响因素判断依据与镇区共同处理与镇区距离、与镇区高程关系等1、与镇区距离为2公里以内;2、高程能够接入镇区污水管网;3、道路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联村合建乡村距离、村庄间高程关系、居住集中程度等1、乡村之间距离为2公里以内;2、村庄间高程能够满足要求3、道理通达,具有施工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单村建设居住集中程度、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等1、村庄人数高于120人,且居住较为集中;2、村庄人数低于120人,但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