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周恒荣)
一、积累与运用(第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4题10分,共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荒谬(miù) 锱(zhī)铢 针灸(jiù) 癫痫(xián)
B.憔(qiáo)悴 膻(tān)腥 谄媚(qiǎ) 排闼(tà)
C.捣(dǎo)乱 砸(zá)碎 忖(cǔn)度 瘟(wēn)疫
D.会(kuài)稽 迤逦(lǐ) 江濑(tǎ) 雨霁(jì)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密,急嚷嚷蝇争血。
B.元嘉草草,封狼居婿,蠃得仓皇北顾。
C.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挡楼。
D.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4、课文默写(10分)
①一春鱼雁无消息, 。
②孤村落日残霞, 。
③ ,苒苒物华休。
④梧桐更兼细雨, 。
⑤人生如梦, 。
⑥两情若是久长时, 。
⑦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⑧仰观宇宙之大, 。
⑨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⑩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二、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6分)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3分)
(2)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三、文言阅读及默写(15分)
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给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恰当的义项。(4分)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修饰 B.整治 C.寿命长 D .美好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2分)
①函谷举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A.①被动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被动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省略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省略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9.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2分)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0.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滕王阁序》也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书序。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11、翻译以下句子。(5分)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2-15题。(17分)
打 工 仔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12、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3分)
13、(1)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什么会这样?(不超过20个字)(2分)
(2)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超过20个字。)(2分)
14、(1)阿贵对修脚是怎么看的?(不超过20个字。)(2分)
(2)村里人问他在深圳干什么,他为何笑而不言?(不超过20个字)(2分)
(3)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超过30个字)(2分)
15、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陡笔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顶,气病而死。
B、这篇小说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反映了两种思想观念的冲突。作者对阿贵是批评讽刺的,对发爷是赞美同情的。
C、发爷看阿贵替人修脚的一幕,颇有讽刺意味,他先是“好奇”,“出神地站了近10分钟”,觉得脚趾甲涂上红油,“很好看,很新鲜”;后来发现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就又打又骂。
D、发爷死后,阿贵在众乡亲面前为他修脚,这表明阿贵在向发爷忏悔,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E、发爷死的这个结局既使阿贵很伤心又让他获得了,这预示了阿贵将有比爷辈更好的命运。
F、这篇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质朴无华而形象生动。
五、语言运用(3分)
16、用下面这几个词构织一种现象,语句连贯,字数50字左右。
毁骂 赞美 置之不理 欣然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福鼎三中2008-2009学年(下)高一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第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4题10分,共19分)
1、 2、 3、
4、课文默写(10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⑩ ,
二、诗歌赏析(6分)
6、(1)
(2)
三、文言阅读及默写(15分)
7.(4分)① ( ) ② ( ) ③ ( ) ④ ( )
8.(2分)( ) 9.(2分)( ) 10.(2分)( )
11、翻译以下句子。(5分)
①(2分)
②(3分)
四、现代文阅读
12、(3分)答:
13、(1)他为什么会这样?(不超过20个字)(2分)
五、语言运用(3分)
福鼎三中2008-2009学年(下)高一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参
一、1、C{A:针炙(jiǔ)锱(zī)铢B:谄媚(chǎn)D:江濑(lài)}
2、D(A:密—蜜、嚷—攘B:婿—胥、嬴—赢C:挡—当)
3、A(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春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偃旗息鼓:一指放倒军旗,停止打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可指停止战斗;二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4、①则见双燕斗衔泥 ②轻烟老树寒鸦 ③是处红衰翠减 ④到黄昏点点滴滴
⑤一尊还酹江月 ⑥又岂在朝朝暮暮。 ⑦落霞与孤鹜齐飞 ⑧俯察品类之盛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⑩鼎铛玉石 (每句各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二、6、(1)<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评分标准:本题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修辞原理与作品实际相结合作答才能给满分;意思对即可。](2)这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问2分;二词的“相异”之处各1分。]
三、7、①C ②C ③A ④C 8、B 9、C 10、A
11、①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天下的人民。(2分)
②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四、12、①表现阿贵气度不凡。②制造悬念,他是怎么“发”的。③与后文形成对比。(答到一点得1分,共3分)
13、①认为修脚下贱,丢了他的脸。(2分)②观念陈旧,死爱面子的保守人物。(2分)
14、①认为正当职业,并不下贱。(2分) ② 他知道村人思想保守。(2分)③思想,技术熟练,孝敬父母,懂得自尊的一代新人。(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可酌情扣分)
15、BD(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4分,多选不得分)
五、16、作品遭人毁骂,我们常能置之不理,说人家误解了我们或根本不了解我们;作品有人赞美,我们无不欣然引为知音。(3分)
六、17、略